印尼千島林立,又遠離阿拉伯地區,為何87%的人信仰伊斯蘭教?

浩然文史 發佈 2020-03-09T09:50:12+00:00

殊不知,印尼這個被佛教與印度教包圍,又遠離伊斯蘭教中心的國家,竟然是世界上信仰伊斯蘭教人口最多的國家。

說到印度尼西亞,你會想到「千島之國」、「東南亞地區的一個大國(領土面積)」,還是「美麗的巴厘島」?殊不知,印尼這個被佛教與印度教包圍,又遠離伊斯蘭教中心的國家,竟然是世界上信仰伊斯蘭教人口最多的國家。近3億的印尼人中,有超過87%的人為穆斯林。那麼,今天印尼的伊斯蘭教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這個看似分散的群島國家卻擁有如此龐大的伊斯蘭教群體呢?

一、伊斯蘭教進入印尼

今天的印度尼西亞的主體結構是由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爪哇島、巴布亞島、蘇拉威西島等若干群島構成,其中零星的還有像努沙登加拉等大小不一的群島。

除了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交通較為便利外,其他島嶼之間因為交通不便,致使每個島都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地域文化,如蘇門答臘的巴塔克人文化、米南伽保文化與亞奇文化,爪哇島的爪哇文化,蘇拉威西島的望加錫文化,而距離爪哇島最遙遠的巴布亞島(伊里安島)文化的分布則更加多樣化。

多樣化的種族使得印尼在荷蘭人進入之前一直未形成統一的政權,而荷蘭人利用先進的文明與武器將分散在印尼諸島且相互獨立的各個民族有機地整合在了一起。

從7世紀伊斯蘭教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未停止它不斷向外擴展的步伐,對水資源短缺且荒漠化嚴重的阿拉伯人來說,經商成為了他們必然的選擇,這也為伊斯蘭教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種子。

許多阿拉伯人不遠萬里,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從西亞一路經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至中國廣州、泉州、寧波等地,然後再裝滿貨物返回家鄉。船隻長途跋涉的遷徙必然需要可以落腳休息的據點,那麼分布在印度洋與太平洋交匯處的島嶼,如蘇門答臘、蘇拉威西等,就成為了他們最好的棲息之地。

二、印尼地區第一個伊斯蘭政權的建立

慢慢地,這些棲息地上的伊斯蘭教徒越來越多,其中一部分人就選擇留了下來,並在此定居。至13世紀,隨著阿拉伯帝國的衰落,皈依伊斯蘭教的印度古吉拉特人成為了新的傳教接力手。這次他們不但掀起了第二波傳教高潮,並期望通過海上貿易攫取更大的經濟利潤。至13世紀末期,在今天蘇門答臘西北角的亞齊地區,出現了東南亞第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政權。

三、伊斯蘭教在印尼的崛起

與此同時,在1292年,旅行家馬可·波羅從中國歸國途中,在蘇門答臘西北部發現了一個穆斯林城市八兒剌,這是東南亞伊斯蘭政權最早可查的文字記述。

久而久之,伊斯蘭勢力開始慢慢被地方統治者所接受,這些掌握海上貿易實權的統治者開始在村莊與港口間建起新的清真寺。亞齊商業繁榮,這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只要信仰伊斯蘭教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同時,由於亞齊等地商業經濟發達,吸引著一批非商人階級的到來,他們的到來為伊斯蘭教在印尼的進一步傳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一些商人與上層貴族逐漸意識到,誰控制了海上貿易的主動權,就意味著誰占據了攫取商業利潤的先機,而伊斯蘭教就是他們鞏固這一先機的重要工具與手段。

14世紀末期,蘇門答臘中南部的三佛齊政權亡於滿者伯夷,其王子拜里迷蘇拉一路沿海陸出逃,在今天的馬六甲市重新立國,並在1414年皈依伊斯蘭教,改名「沙蘇丹」

到了馬六甲第五代君王穆扎法爾的統治下,馬六甲帝國的商業經濟也越發繁榮,至此伊斯蘭教被定為馬六甲帝國的國教,這個跨越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上伊斯蘭政權正式宣布崛起,並由此開始牢牢地掌握著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馬六甲帝國在發展商業,傳播伊斯蘭教的同時,還得到了明朝的庇護,成為鄭和七下西洋的主要的貿易中轉站。

馬六甲王國的建立加速了南亞、西亞與爪哇島之間的貿易進程,貿易的交流直接促使伊斯蘭教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爪哇島,並逐漸取代了佛教與印度教在爪哇島的宗教地位。

但好景不長,馬六甲王國於1511年被葡萄牙人徹底攻陷,馬六甲國滅。但馬六甲的滅亡又讓印尼的伊斯蘭教得到了新的發展空間。這是因為,葡萄牙人普遍信奉天主教,所以眾多的馬六甲王室、貴族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商人紛紛逃往印尼諸島。

這時,位於爪哇島的滿者伯夷王朝已經被麻若巴歇王朝與談目王朝取而代之,至15世紀,談目王朝成為爪哇地區第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而在蘇門答臘島、蘇拉威西島上也都開始皈依伊斯蘭教。

文史君說

印尼各個島嶼原先信仰的宗教是印度教與佛教,但隨著歷史的變遷,伊斯蘭教逐漸替代了佛教和印度教在印尼的宗教地位。後來,印尼各島之間海上貿易興起,加上伊斯蘭教東傳,都加速了伊斯蘭教在印尼諸島的傳播。從最初第一個信仰伊斯蘭教政權亞齊王國的建立,到跨越馬六甲海峽的馬六甲帝國的建立,這些伊斯蘭政權的建立為伊斯蘭教在印尼的傳播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來印尼成為穆斯林最多的伊斯蘭大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尼古拉斯·塔林:《劍橋東南亞史》,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李美賢:《印尼史-求同存異的海上神鷹》,(台灣)三民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禹貢行者)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