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二附中語文特級教師解讀:中高考經典閱讀必考書目《論語》

全國產經平台 發佈 2020-06-14T22:29:05+00:00

「在如今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每個人還都覺得自己訴求很合理,這就會出現利益的衝突。在何杰老師看來,高考名著考查首先是要讀,第二是要懂,然後在此基礎上讀出心得並學以致用,這就是現在高考名著一種很重要的考法。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本期嘉賓:何杰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語文特級教師

「在如今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每個人還都覺得自己訴求很合理,這就會出現利益的衝突。

那麼如何避免衝突?如何重建全社會的價值觀?這就不得不提孔子的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想讓別人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對別人這麼去做。

我想孔子的這句話,其實就告訴我們一個價值判斷的方法,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不是為了回到過去,而是為了做現代的中國人。

那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能適應時代發展的人?也許,我們能從這本論語中,找到答案……」

經典是一面鏡子

人們走過它,從裡面照見自己

若有啟發,歡迎轉發

1

推薦理由

推薦理由一

提到《論語》,您會想到什麼?

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經典巨著?還是千百年間帝王統治國家的方法綱領?是導人向善、啟發心智的千古佳文?還是百年間,無數莘莘學子為求功名的必背之書……

《論語》作為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備受關注。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公布,《論語》納入高考經典閱讀考查範圍。調整後,高考經典閱讀考查篇目從6部增至7部(分別為:《論語》《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岩》《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

那高考名著究竟要考什麼?

在何杰老師看來,高考名著考查首先是要讀,第二是要懂,然後在此基礎上讀出心得並學以致用,這就是現在高考名著一種很重要的考法。

推薦理由二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對於這本既熟悉又陌生的巨著,您真的了解嗎?為什麼說孩子從小就要讀《論語》?

視頻中何杰老師提到,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不是為了回到過去,而是為了做現代的中國人。我們提到《論語》,不應只是想到考試,更多的則是要關注到書中的精神財富。

熟讀《論語》,不僅會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還會在無意間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意識。

比如讓孩子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譯文: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塑造孩子的人文情懷;

比如明白「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譯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諒,誠信)的人交朋友,與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交朋友,與善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讓孩子懂得在成長過程中,如何選擇朋友;

比如「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譯文: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這裡的文、行是指人的外在,忠、信是指人的內心。),讓孩子內外兼顧的全面發展……

論語》從來不是長篇大論的說教,也不是概念分析,它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接納現實,如何修正自己,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在孔子那裡,才智教育與道德教育是要融為一體的,人是要全面發展的。寥寥幾句,道盡教育的真諦!

推薦理由三

為什麼說《論語》這本書,老師和家長們也絕不能錯過?

作為家長,我們常常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能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總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頂撞我?總不明白,付出那麼多,為什麼孩子成績還是上不去?

作為老師,我們常說要提倡素質教育,可這教育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實施?

其實,這些疑惑,這些教育方法、處世之道,在《論語》中都能找到答案,它們已經默默等了我們2500多年……

教育者要激發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讓受教者開啟活潑的心靈、生動的智慧,能夠獨立思考,這是一種典型的「啟發式」的教學思想。這一思想,用在我們家長身上同樣受教。

我們要學會如何引導他們發問,如何調動他們的好奇心和表達欲,然後再去啟發,開啟他們的心智。

至於如何引導調動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思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和孩子不同的特點使用不同的方法,從而掌握如何啟發孩子提問的智慧。

知之、好之、樂之是學習的三個層次,它強調了愛好和興趣在人們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真心喜愛學習,才能夠將要學的東西紮實掌握,並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有所成、有所獲的樂趣。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培養興趣很重要!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善於觀察孩子的興趣點,並有意識地將好的興趣點進行指導,並努力使之變成孩子的志向。

當然,倘若我們沒有發現孩子有任何明顯的興趣點,那我們應該帶著孩子多接觸一些新鮮事物,有意識地培養他的興趣點,順其自然而不任其自然。

2

關於本書

論語》封面

經典是一面鏡子,人們走過它,從裡面照見自己。

閱讀經典,對我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都有著很重要意義。

若你想要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人,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就不得不讀《論語》……

《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它是中國最早的語錄體著作,書中記錄的大部分是孔子和弟子的對話,也有其弟子們的對話,全書共二十篇,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

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為「四書」。

在中國古代,《論語》的地位非常高,影響也極其廣泛。東漢時期,《論語》已被列入經書之列。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在西方18世紀左右,在啟蒙思想家們的極力倡導下,歐洲掀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中國文化熱。著名思想家伏爾泰就對儒家學說推崇備至,他曾將《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視為每個人應遵守的座右銘。

受其影響,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人權宣言》中也曾出現這一格言。如今,在國外的很多孔子學院《論語》是他們的必修書目。

如今,《論語》全書納入高考必考範圍,這也體現出高考語文北京卷對經典閱讀的重視,也體現出我們正在重拾我們的文化自信!

那麼,高考名著考查應該注意什麼呢?在何杰老師看來,無非是以下幾點:

這本書你真讀了,而且真的讀懂了!知道這本名著到底講了什麼?為什麼要講這些?有什麼意義?

☉ 不僅如此,還要讀出特點,從這本書中構建自己的閱讀經驗。

☉ 除此之外,還要學以致用。反思自己,是不是真讀懂了?是不是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是不是能夠把這些體驗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以《論語》為例,首先我們要把《論語》讀了,然後要把當中孔子的箴言弄懂,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去思考,孔子為什麼這麼說?這麼說對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的意義有何價值?實際上強調的就是學以致用。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範之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重溫經典,開啟智慧!)

讀懂《論語》,受用一生

以下內容摘錄於《論語》

關於學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摘自:《論語·為政》

注釋: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惘然無知。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摘自:《論語·為政》

注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有智慧。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摘自:《論語·公冶長》

注釋:勤勉好學,不以向下請教為恥。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學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摘自:《論語·季氏》

注釋: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學習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學習,這樣的人就是下等人了。

關於為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自:《論語·述而》

注釋: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取法的人在其中。選擇他們的優點跟著做,了解他們的缺點自己注意改正不犯。

有教無類。

摘自:《論語·衛靈公》

注釋:對任何人都可以有所教誨,沒有種類的限制。

當仁,不讓於師。

摘自:《論語·衛靈公》

注釋:遇到可實踐仁道的機會,對老師也不必謙讓。

關於錯誤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摘自:《論語·衛靈公》

注釋:犯了錯誤卻不改正,這才叫過錯。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摘自:《論語·子罕》

注釋:孔子杜絕四種毛病:不憑空猜度,不毫無變通,不拘泥固執,不主觀武斷。

關於處世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自:《論語·為政》

注釋:君子團結而不勾搭,小人勾搭而不團結。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摘自:《論語·里仁》

注釋:君子關心的是道德,小人關心的是土地;君子關心的是法度,小人關心的好處。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摘自:《論語·述而》

注釋: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心中常懷幽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摘自:《論語·子路》

注釋:君子是和諧而不是等同,小人是等同但不是和諧。

關於為人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摘自:《論語·里仁》

注釋:君子言語上要謹慎遲鈍,行動上要勤快敏捷。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摘自:《論語·憲問》

注釋:君子認為口裡說的超過實際做的是可恥的。

君子不憂不懼。

摘自:《論語·顏淵》

注釋:君子不憂愁不恐懼。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

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摘自:《論語·季氏》

注釋:君子有九件事要思考:看的時候要明察,聽的時候要聽清,臉色要溫和,態度要恭敬,說話要忠誠,辦事要敬慎,產生疑惑要詢問,生氣時要避免惹禍,得到利益要考慮是否符合道義。

3

關於作者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的,書中所記多是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

所以,想要讀懂《論語》,就必須先了解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孔子雖是貴族出身,但年幼喪父,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步入仕途,卻遭逢魯國內亂;四十不惑,出仕修經;周遊列國,五十而知天命,可稱萬世師表;等孔子回到故鄉魯國之時,已七十,從心所欲。

他,一生坎坷,一生不凡!

他是中國古代著名教育家,被後世統治者尊為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他更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直至今日仍被視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

總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讀《論語》?為什麼要讀經典?

其實,閱讀經典文學和文化著作,有著滋養人精神品格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的雙重作用。我們形成閱讀經典的習慣和能力,對我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的課程、我們的教育越來越看重對傳統經典文化的考查,其實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孩子多接受經典文化的滋養,成為一個適應現代發展的中國人,而不是一個數典忘祖之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首都教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產經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