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天神意旨的讖緯,怎樣影響秦漢歷史發展的走勢?

浩然文史 發佈 2020-02-03T13:05:04+00:00

我們可能誰都猜不到未來將發生的事情,但古人卻相信讖緯可以預測未來,東漢一朝甚至將其當做國家意識形態。從文獻記載來看,早在秦代,一些讖言就已經出現於現實的政治生活中,而且對現實政治造成影響。

引言:

當我們提起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你會想到什麼?我們可能誰都猜不到未來將發生的事情,但古人卻相信讖緯可以預測未來,東漢一朝甚至將其當做國家意識形態。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下其中的原委吧!

一、讖緯的起源

中國歷史早期,由於古人對世界缺乏科學的認識,所以神秘主義盛行。到戰國時期,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不同地域產生了不同形式的神秘主義學說。燕齊之地的儒生、方士奉行陰陽五行學說,齊人鄒衍提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剋的五德終始說;韓、趙之地的儒生提出了天人感應論;而楚地則一直有祭祀仙怪巫鬼的傳統。這些學說都指向一個方向,那就是世間一切的人事,都是上天已經安排好的。那上天的指示要怎麼傳遞到人間呢?漢代儒生給出的答案是依靠讖緯。


讖,就是讖言。漢代張衡解釋「讖」說:「立言於前,有徵於後,故智者貴焉,謂之讖書」。清代四庫館臣解釋為:「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凶」。就是用神秘詭隱的語言預告將來要發生的事情及事情的吉凶禍福。從文獻記載來看,早在秦代,一些讖言就已經出現於現實的政治生活中,而且對現實政治造成影響。最有名的讖言當為「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對這一讖言十分忌憚,始終把讖言中的「胡」當做秦帝國最大的威脅。於是他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並徵調大量軍將戍守北部邊疆。到頭來,這個讖語終歸應驗,不過亡秦之胡不是胡人,而是他的小兒子胡亥。

緯,就是緯書。四庫館臣認為「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緯書是與經書相對而言的。經書是儒家之經典,在儒家看來,經書是聖人所作的經典。但經書中有許多內容難以理解,便為緯書的產生開啟了便易之門。緯書一般用來解釋經典和對經典進行補充,其內容一般會夾雜著大量的神學迷信和陰陽災異的學說。儒家的經典「易、詩、書、禮、樂、春秋」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緯書,來比附和引申其中的經義。

讖語在秦及漢初是獨立存在的。秦時,「亡秦者胡也」的讖言得自方士從海外求得的仙書;「始皇帝死而帝分」、「明年祖龍死」等詛咒秦始皇的讖語則刻在大石頭上面;陳勝、吳廣起義製作的「大楚興、陳勝王」的讖語則被藏進魚肚子裡。但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經典成為最高的學術權威,所以讖語製作者一般選擇以緯書作為載體。加之讖、緯的內容都帶有強烈的神秘主義色彩,所以漸漸被混為一談,「讖緯」成為神秘主義先驗性預言的統稱。

二、兩漢讖緯和政治

讖緯之學是在漢代定型的。劉邦稱帝後,構建政權合法性時就曾精心利用前代產生的讖緯。秦代時,曾流行「東南有天子氣」的讖語。而劉邦作為一介布衣,手提三尺劍平定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出身的天子。所以他極力神化自己的出身,並通過神意來解釋自己獲得天下的合法性。一方面,他構建了自己為青帝子斬白蛇和劉母與神龍野合懷孕的故事。另一方面,就是借用「東南有天子氣」的讖語來神化自己獲得政權的合法性。甚至有學者認為,「東南有天子氣」的讖語實際為劉邦集團刻意的構建,他們把秦始皇為壓制楚地作亂東南巡視的事實,曲解為秦始皇是為了壓制東南的天子氣。


正因統治者的利用,讖緯在漢代得以大行其道,其中很多都與政治密切相關。西漢中期,曾出現「公孫病已立」的讖言。漢武帝晚年,由於與太子劉據執政思想的矛盾,以及小人在其中挑弄,所以導致了慘痛的巫蠱之禍。在巫蠱之禍中,戾太子劉據和其母皇后衛子夫都被殺,太子一系除尚在襁褓的太子孫受獄尉邴吉的保護幸免於難,被屠戮殆盡。而漢武帝死後,所立昭帝英年早逝。大將軍霍光立武帝孫昌邑王劉賀,但劉賀因與霍光奪權被廢除。霍光綜合利弊,便立戾太子孫劉病已。正應了「公孫病已立」的讖言。公孫病已立後為漢宣帝(改名劉詢),是漢朝另一有為之主。但霍光廢黜劉賀並無多少正當性,因此宣帝對於自己即位合法性也極力塑造。故可能是舊太子黨造出的「公孫病已立」的讖言,無疑成為一個重要的憑藉。


到西漢末期,儒學成為支配性的學說。所以大量的讖緯湧現,對現實政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各地瘋狂地製造各種讖緯來討好當權者,也有大臣借用讖緯解釋災異,批評朝政。王莽篡位時,就炮製出大量的讖言,其大體都是講漢運已終,將有新的天命之子取代漢家天子,而讖緯之跡象,紛紛指向於王莽。王莽篡位前本來有很多人的支持,可惜他堅持「托古改制」,一系列政策的失誤,導致他很快就失去了民心,天下出現「人心思漢」的局面,各地農民起義軍蜂起。

在王莽導致的天下亂局中,出現了許多指示新天子的讖言。其中一個讖語為「劉秀當為天子」。王莽的國師劉歆曾名劉秀,借這一讖言謀反,但最終失敗。劉歆可謂是王莽最信任的人,他也棄自己而去,可以說衝破了王莽心中的最後一道防線。而王莽政權最終還是被名為劉秀的人取代,那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劉秀在重新立漢過程中,也十分重視讖緯。他一直拖延不稱帝,直到得到了以前的太學老同學送來的《河圖赤伏符》,裡面有「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的句子,大意為漢在建國280年後,劉秀帶兵經過一場大戰,戰勝逆賊,重新樹立了大漢的火德。劉秀借這個緯書稱帝,而此書也成為劉秀政權合法性的依據。


因為東漢初君臣一直十分重視讖緯,所以讖緯之學也被立為東漢的官方哲學。據《後漢書》記載:「是歲,初起明堂、靈台、辟雍,及北郊兆域。宣布圖讖於天下」。劉秀把讖緯當做官方意識形態頒布於天下,成為臣民的必讀之書。到了漢明帝時,進一步強化讖緯神秘學說,將東漢的開國二十八功臣與天上的二十八宿對應起來,強調其封侯順序與官職大小是上天早已經安排好的。這無疑為後世星宿與人間豪傑相對應開了頭,如梁山的好漢座次。光武帝曾向名儒桓譚請教讖緯,桓譚說:「臣不讀讖」。光武大怒,說道:「桓譚非聖無法,將下斬之。」「譚叩頭流血,良久乃得解。出為六安郡丞。」可見讖緯已經成為官方不可動搖的學說。

文史君說:

讖緯來源於中國歷史早期的神秘主義學說。在秦朝時,就出現了許多預示秦王朝不詳的讖語。在秦漢之際,讖語成為拉攏人心,獲得政治影響力的工具。到漢代,隨著儒家和儒家經典受到推崇,出現了專門的讖緯之學,已經有大量的讖緯被應用於現實政治生活中。尤其在兩漢交匯之際,讖緯成為依附於政治的思想鬥爭工具。到了東漢,讖緯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而一些讖語,有著持久的生命力。例如「東南有天子氣」,漢王朝為強調劉邦得國之合法性,大力推崇這一說法。而東晉南朝時期,由於漢族政權被迫南遷,這一說法再次被重視,屢次被統治者所強調。

參考文獻:

孫英剛:《神文時代——讖緯、術數與中古政治研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曾德雄:《讖緯的起源》,《學術研究》,2006年第7期。

黃朴民:《兩漢讖緯簡論》,《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王奕鵬:天命與正統:兩氏之際的讖緯與再受命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