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景物業與志願者聯動 構築社區治理「共同體」

新快報 發佈 2020-05-07T09:55:33+00:00

百餘業主志願抗疫 社區關係因疫情重塑。帝景苑物業服務中心周經理告訴新快報記者,小區物業對境外返回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做好信息登記,完整登記排查名單,建立信息檔案,每天即時更新,並上報社區,聯合金帝居委會及轄區外國人管理中心,守好從機場到社區閉環管理的「最後一公里」。

■駿景花園有業主自費購買消毒機器對小區進行消殺。

■在頤景華苑小區出入口,居民經常見到身穿義工服的工作人員。

■帝景苑的印度籍住戶穿起紅馬甲,為小區內的外國人提供服務。

■頤景華苑的小區入口處,除了物業保安,還有黨員志願者一同服務。

黨員志願者、業主志願者、外國人志願者……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社區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每個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反映出社區治理的重要性。

自疫情暴發至今,隨著防控形勢的不斷變化,廣東康景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持續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牽頭髮動社區志願者廣泛參與,營造多元主體參與、良性互動的社區防疫格局,塑造了特色鮮明的康景服務模式。小區里的物業、業委會、業主志願者並肩作戰,團結抗疫,形成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社區共同體」,協力築起社區疫情防控網,為後續常態化基層社區治理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采寫:新快報記者 彭程 ■圖片:受訪者提供

駿景花園

百餘業主志願抗疫 社區關係因疫情重塑

「物業做得好,真的能救命。」住在廣州天河區駿景花園的成姨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她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間,康景物業和業委會聯動抗疫,讓這個居住著近萬戶人的社區至今沒有出現一例確診病例。

由於遇上疫情影響,駿景花園很多住戶沒有回老家,因此春節期間小區里的住戶數量比往年要多得多。然而,大部分時間裡,小區道路上只能看到物業服務人員的身影。據了解,自1月22日以來,駿景花園物業服務中心350多名工作人員放棄了休假,一直奔走在社區防疫一線,做好社區封閉管理、測量體溫、出入登記、軌跡跟蹤、定時「消殺」等工作。物業還為有需要幫助的住戶提供送菜上門、幫扔垃圾等貼心服務,解了居家業主的燃眉之急。

「這麼大的社區,光靠物業肯定是不夠的。」小區物業服務中心楊經理告訴新快報記者,由於物業和業主接收的信息會有差異,所處的立場也不相同,在日常工作中難免會存在一些意見分歧。但是,這次疫情阻擊戰中不容出現一點紕漏。在這一點上,物業與小區業委會也馬上達成了共識,幾乎每天都開會討論、共享信息,探討防疫方法的同時,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問題,力求做到防疫不鬆懈,服務不缺位。

在物業和業委會的發動下,小區內共有100多名業主主動當起了防疫志願者,每天為小區內140多部電梯進行消殺,同時積極地為物業傳聲、闢謠,確保抗疫信息及時傳遞的同時,防止了謠言在小區內引起恐慌。

投身到防疫一線工作中後,很多業主感受到了物業工作的不易。在每天與業主交流、並肩作戰中,物業對業主的需求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相信通過這次疫情,小區居民、業委會和我們物業的聯繫會變得更緊密。」楊經理說,小區上下共同防疫的經歷能重塑社區關係,讓大家更能體諒彼此,提高社區「共同體」意識。

頤景華苑

社區強化黨建引領 七旬老黨員一線堅守

在海珠區頤景華苑小區出入口,居民經常見到身穿黨員義工服的工作人員。他們是由頤景華苑物業黨員組建成立的黨員先鋒隊,每天在協助小區門崗核實業主身份、測量體溫、檢查進出車輛、巡查小區,核查住戶居住信息,協助做好重點區域的保潔消毒工作,帶頭做好一線員工的防疫防護工作。

社區疫情防控能力體現了社區治理能力,黨建引領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頤景華苑物業服務中心羅經理告訴新快報記者,雖然物業里的黨員人數不算多,但是在防疫過程中,始終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配合街道、居委的工作和指引,與小區內20多名黨員志願者一同築起一面紅色的「防疫牆」。

78歲的「明哥」賴先生既是小區里10多年的老業主,也是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作為社區黨員先鋒隊的其中一員,明哥每天或在門口站崗,或在小區巡邏,從2月上崗至今一天也沒間斷。

「我們作為黨員,在這種時候必須以身作則。」賴先生告訴新快報記者, 他的主要工作是日常巡邏和電話排查。「巡邏中如果看到有鄰居不戴口罩,或者不配合小區防疫工作,我就會馬上去勸說一下。另外,會打電話詢問住戶的健康狀況、行動軌跡等,聽一下他們的意見。」他表示,有些業主遇到問題,不願意和居委、物業說,但是會主動跟他們這些老黨員談。

羅經理也表示,相較於物業每天群發的文字通知,像明哥這樣的老同志說話更有分量,居民也更能聽進去。尤其是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小區內從湖北及溫州等地返穗復工、居家隔離觀察人員不斷增多,社區疫情防控壓力越來越大。「這個時候就體現出黨員先鋒隊的作用了。」羅經理說,黨員志願者挺身而出、衝鋒在前,起到了模範作用,引導小區內廣大居民群眾正確面對疫情、消除恐慌心理,還能督促物業更好地服務小區,促進小區變得更團結。

帝景苑

外籍住戶穿起紅馬甲 合力守護社區平安

「我可不是外人,這裡是我的家。」在天河區帝景苑住了22年的印度人納瑞對新快報記者說道。自從疫情發生後,他每天都關注著疫情相關消息,「作為小區的一分子,我也想出分力。」

前段時間,「外防輸入」成了防疫工作的重點。由於境外疫情輸入形勢變得嚴峻,天河區帝景苑小區馬上行動起來,進一步織密社區防控網絡。「我們小區的外國居民比較多,在這方面得特別重視。」帝景苑物業服務中心周經理告訴新快報記者,小區物業對境外返回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做好信息登記,完整登記排查名單,建立信息檔案,每天即時更新,並上報社區,聯合金帝居委會及轄區外國人管理中心,守好從機場到社區閉環管理的「最後一公里」。

看到小區物業人員在防疫一線的堅守,很多住戶自發加入小區防疫志願者,其中就包括納瑞。他與另外5名印度朋友組成了一個6人小組,經常身穿印有「康景義工」的紅馬甲,為小區里的印度人提供各種幫助。

據了解,目前帝景苑小區內共有170多名印度住戶,其中有一半以上不懂中文。「要防好境外疫情輸入,首先要爭取外籍人士對防疫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無障礙溝通更是前提,所以我非常感謝納瑞他們的幫助。」周經理說,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同外籍人員的溝通至關重要,詞不達意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而納瑞作為印度住戶眼中的「廣州通」,不但能夠把預約口罩、防疫措施等相關消息準確地翻譯,還能告訴他們在小區封閉管理的情況下,可以在哪裡買菜、買生活用品,以及教他們使用手機點外賣。

周經理表示,經過一系列的防疫工作,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小區內多方合力的重要性。接下來小區會藉此機會成立一支外國人志願隊,物業方面會提供場地、牌匾、服裝及一些相應物資,為後疫情時代的社區治理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