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龍的重大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龍什麼時候出現?

天下3官方號 發佈 2020-04-22T21:31:52+00:00

下面我們就依照時間順序來盤點一下:最早發現的"龍"圖騰1994年,在距今8000年的遼寧阜新查海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具大型石堆塑龍,這條龍的"祖先"身長19.7米,寬1.8—2米。由一些大小平均的紅褐色礫石堆聚而成,在當時可謂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這條巨龍堆塑在遺址的中心地帶頭部朝向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炎黃子孫從上古時期繼承至今的精神圖騰。龍文化的記載和研究在我國源遠流長,古籍中有不少關於龍的描述和記載,但作為龍的傳人,你對"龍"的認知又有多少呢?通過歷代學者專家的考古作業,龍的神秘面紗在今日已被逐步揭開。通過對考古發現的後續研究,龍的實物形象已經被推論出來,而困擾學界許久的關於龍的起源、龍與中國文明的形成等問題也有了進一步的解答。

"龍"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商代,早前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龍"的象形字。從形狀來看,這個字就像孩童畫的關於龍的簡筆畫,有著龍頭龍角和明顯的大嘴巴,而龍彎曲細長的軀體也有所體現。

歷史上關於龍的記載有許多。

最早的記載龍的古籍是先秦文獻《左傳》。書里說魯昭公29年,晉國都城郊外出現了龍的蹤跡。此外,《左傳》中還記載了關於訓龍的各種事例,如五帝時代,董父幫帝舜馴養龍,帝舜賜給他一個氏族名,叫"豢龍氏"。夏代,劉累為孔甲馴養龍,孔甲賜給他一個氏族名,叫"御龍氏"。而400多年後,晉代的《拾遺記》中,同樣也記錄了養龍的故事。《拾遺記》中記載:舜時有南潯之國,有洞穴下通地脈,中有毛龍、毛魚。其國獻毛龍一雌一雄,故置之官,至夏代養龍不絕,因以命族,至禹導川,乘此龍。

意思是說舜帝(上古部落人族首領)時期,有一個名叫南潯國的小國,南潯國有通往地脈的洞穴,洞穴深不見底,裡面生活著兩種生物,毛龍和毛魚。南潯國主為舜帝獻上了一雌一雄雙龍,舜帝便設置了豢龍的官職,專門養這兩條龍。到了夏代,龍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繁衍,大禹治水的時候,還曾經騎過龍。

而除了文獻中的龍,考古史上也多次出現了和龍有關的重大發現。下面我們就依照時間順序來盤點一下:


最早發現的"龍"圖騰


1994年,在距今8000年的遼寧阜新查海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具大型石堆塑龍,這條龍的"祖先"身長19.7米,寬1.8—2米。由一些大小平均的紅褐色礫石堆聚而成,在當時可謂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這條巨龍堆塑在遺址的中心地帶頭部朝向與聚落居民房址方向一致,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大費周章地製作巨型龍是因為龍在他們心目中占據著神聖的地位,是部落的保護神。


距今7500年的豬頭龍


2003年,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興隆窪文化中期大型聚落遺址中出土了一具由兩個相對擺置的豬頭骨為首,用陶片、殘石器和自然石塊擺放出軀體。據考古工作者研究,這是我國最早的豬首龍形象,具有鮮明的宗教意義。而另外,趙寶溝文化的一件矮腹陶罐上、內蒙古翁牛特旗和巴林右旗中都發現了豬首龍的形象。也因此,有學者提出了我國北方地區是中國龍文化發源地的觀點。


距今6000年的人骨龍


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現的屬於仰韶文化時期的龍,遺址45號墓葬中埋了一個男性,身高約1.84米 ,仰臥,頭南足北。人骨的右邊用蚌殼擺塑了一條龍,頭朝北面朝東,昂首弓背,尾巴作擺動狀。人骨的左邊用蚌殼擺塑了一隻老虎,頭朝北面朝西,二眼圓睜,張口齜牙。


距今5000年的C形龍


考古學家在遼寧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C形龍和玉豬龍。C形龍身體蜷曲,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棱形,有鬣。而玉豬龍,與1500年前的豬首龍大同小異,一樣是豬首龍身,龍身蜷曲,首尾相連。而比起它的祖先,這個時期的豬首刻畫得更為細緻。可以看出它有著大眼闊嘴,嘴前突,口微張,露出獠牙,面部的細節也描繪精緻,以陰刻線表現眼圈、皺紋,背部還有一可穿繩系掛的小孔,可見是作為裝飾品而存在的。同一時期的凌家灘中也被發現了玉龍,"玉龍"長徑4.4、短徑3.9、厚0.2厘米,在接近尾部的一側也同樣有一個用以穿線系掛的小孔。估計是當時的貴族"土豪",用來辟邪求心安的裝飾。


距今4000-3000年扎堆出現的龍


距今4000到3000年,也就是歷史上的夏商時期,龍的形象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因此考古學發現中,這個時期出現的龍形象較之前而言增長了很多。

在山西臨汾陶寺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和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均有相關發現。

陶寺遺址龍的形象出現在六隻朱繪蟠龍紋陶盤上,陶盤具有大敞口、斜直腹、平底的特徵,器表印有籃紋或繩紋,內壁多塗陶衣並磨光,陶衣上繪有紅彩盤龍紋,圖案的程式化程度很高,而繪於其上的蟠龍龍體蛇形,遍體鱗甲,頭部似鱷魚。龍的軀體均由外向內盤繞,龍首位於邊沿處,口中吐有一穗狀物。陶寺遺址的墓葬分為大、中、小三類,而彩繪龍盤均發現於大墓中,可見"龍"已成為部落首領的特殊用物。

二里頭遺址的綠松石龍形器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僅有0.2~0.9厘米,厚度僅0.1厘米左右。此龍形器全長64.5厘米,中部最寬處4厘米,龍身呈波狀曲伏,龍首圓形,以3節實心半圓形的青、白玉柱組成額面中脊和鼻樑,眼眶鑲綠松石片,眼內以頂面弧凸的圓餅形白玉為睛,形象生動。龍首隆起於托座上,略呈淺浮雕狀,而龍的額面中脊和鼻樑則用三節實心半圓形的青、白玉柱組成,顯得奢華威嚴。此外,二里頭遺址還發現了龍紋陶片和龍紋獸麵餅形飾器物等。

而盤龍城遺址和三星堆遺址1號和2號神樹下部,均有發現關於龍的形象。

有部分專家認為龍是真實存在過的,但學界的大多數人都認為龍並不是現實生物,而是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來的圖騰。但時至今日,關於龍的形象起源學界仍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龍的形象是結合了馬和蜥蜴,再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還有學者認為龍的形象來源於鱷魚。上個世紀40年代,也有包括聞一多在內的部分學者認為龍的形象源於蛇。希望有朝一日,通過進一步的考古作業,我們能夠揭開這個謎團,弄清楚"龍"圖騰的原型究竟是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