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特徵、政治思想,細談秦漢時期雕塑風格之間的差異

一更歷史 發佈 2020-02-27T20:45:57+00:00

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里曾說過:「凡是繪畫,或者雕塑應該崇敬的人物時,一般是以大於常人為原則的。」

魯迅 在《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里曾說過:「凡是繪畫,或者雕塑應該崇敬的人物時,一般是以大於常人為原則的。」

雕塑作為一種帶有象徵意義、富有藝術氣息的觀賞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帶給人們觀賞價值以及象徵意義。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居住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原始人,就已經開始出現雕塑(泥塑和陶塑)。


在如今的生活中,雕塑也演繹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儼然已成為了一門藝術。但縱觀封建時期的歷朝歷代,許多雕塑作品被政治所左右,政治推動雕塑的發展、同時也對雕塑的題材有很大的限制;另外在不同的思想背景下,每個朝代的雕塑有著不同的風格,這裡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秦漢時期的雕塑,秦漢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而強大興盛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雕塑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時期,雖然也被政治左右,但也同時反映出古人的生活軌跡以及更深層面的信仰,包括生活的社會時代背景。


本文將從秦漢時期雕塑的藝術特徵、政治作用、思想內涵來闡述其中的差異。


一、雕塑的起源以及秦漢時期雕塑產生的背景和藝術特徵

早在中國遠古時期,雕塑便已經存在,在新時代時期後期,原始農業逐漸發展,群居生活讓人們創造出無數的生活用具,而陶器便由此而來,這便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雕塑作品。而我們今天要講的秦漢雕塑又是如何產生,它有哪些特徵呢?下面來具體談談!


01秦漢時期雕塑產生的背景: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需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專制王朝,開啟了中國第一個興盛繁榮的時代。秦漢時期疆土統一、國力強盛,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與鞏固時期,也是我國藝術風格確立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統治者加強了對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也比較重視藝術的發展,那時候的雕塑便成為宣示王權、滿足統治者個人需要的一種手段。例如:秦朝的青銅雕塑、兵馬俑等,本質上都是為了弘揚個人政績。


這時候的雕塑作品,大多數帶有宗教色彩,而宗教正是隨著王權繁衍而生。漢承秦制,在秦漢時期,陶塑、石雕、木雕以及青銅工藝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漢朝建立後,仁孝治國,百姓安居樂業,對內休養生息,對外擊退匈奴,沒有內憂外患。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繁榮發展,也給雕塑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雕塑作品層出不窮。


02秦漢時期雕塑的藝術特徵:崇尚寫實、製作精良


隨著大一統王朝的建立,秦朝在秦始皇的帶領下,步入了輝煌時期,所以秦朝時期的雕塑作品大多是氣勢恢宏壯大,力量渾厚。比如秦始皇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規模之大,令人驚嘆!可見當時的秦朝能工巧匠不計其數,足以見秦朝時期的雕塑工藝發達,政治運用廣泛。


而「漢承秦制」,漢高祖劉邦初得天下,社會極需安定與發展,於是以黃老之學治理天下。包括後來的漢文帝、漢景帝,都採取無為而治,實行輕徭薄賦,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破壞。正因為在這樣的大社會環境下,漢朝統治者採取的政治措施,也對漢朝雕塑有著重要的影響。於是伴隨著雕塑工藝技術的成熟,漢朝雕塑的雕刻越發細膩,人物塑造也越來越生動形象,更注重原材料的形態神似。比如西漢前期玉雕精品,玉劍具上雕飾的龍虎紋,紋路高低起伏,虛實相生繁而不亂,包括後來出土的圓雕玉人,浮雕玉劍具等等,都是如此。


秦漢時期作為中國雕塑的第一個高峰,標誌著大型紀念性雕塑的出現、以及標誌性明器的誕生。這一時期的雕刻水平較高,所雕刻出的工藝作品質量較為精良,無論是雕刻的植物、動物或是人物,大多力求逼真,生動傳神。


尤其東漢時期的明器雕塑,大多喜歡錶現生活題材,出現了許多表現各種生活勞動場景的俑,以及樓、塢、堡等雕塑模型。總體來說,秦漢時期雕塑作品規模宏大,但又十分崇尚寫實,並且生動細膩,個性鮮明。


二、 秦漢時期的雕塑大多為滿足統治者個人需要、為統治者服務,以及被政治所左右

秦朝時期,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剛剛建立,根基不穩、社會不安定,統治者急需通過雕塑藝術作為其宣揚功績、以及王權權威的有利形象工具;而到了漢朝,漢武帝需要開拓疆土、抗擊匈奴,將領們立下的傑出軍功便以雕塑的形式弘揚,其本質上都是為政治服務。


01 秦朝時期的雕塑用以歌頌帝皇的個人偉績以及秦朝軍事力量的強大


秦朝作為中國古代第一個封建專制王朝,秦始皇剛平定天下,天下不穩,時局動盪,秦始皇急需宣揚政績,穩定時局。因此,文化是他宣傳不可缺的元素之一,而雕塑,就是尤為重要的表現形式,所以這也導致雕塑變得空前興盛和發達。


《史記·秦始皇本紀》曾有記載:「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口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宮中。」

意思是收集天下中所有的兵器,並匯集在咸陽城內進行銷融,然後鑄造成十二個鐘口金人,每一個都有千石之重。


同時,這十二座金人銅像胸前都刻有李斯所撰寫的歌頌秦始皇統一大業的銘文,可見其政治作用和賦予的政治思想:即注重宣揚帝皇個人成就。


而秦朝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代表便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它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規模十分宏大,秦始皇陵兵馬俑一經發現,便以其恢宏的氣勢和高度寫實的手法震驚了全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三個俑坑共有陶俑、陶馬八千餘件,這些塑兵馬俑數量龐大,布局十分嚴謹,隊列整齊,再現了秦朝軍隊一統天下的威武氣勢,也象徵著秦朝強大的軍事力量。


塑兵馬俑形體高大,最高的有2米,最低的也有1.75米,都是按照真人雕塑,這絕對是秦朝力量的象徵。包括面部表情、造型裝飾也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組成威武雄壯的軍陣,充分展示了秦始皇「千古一帝」宏偉氣魄,實則也是對秦始皇的另一種歌頌!


02 漢朝雕塑更多是作為一種統治者拉攏人心,紀念有巨大貢獻的功臣的工具


而在漢朝前期,一些軍功顯赫的將領,諸侯王也會通過陶塑兵馬俑隨葬,以此來向後輩炫耀其生前的地位與權利,統治者這麼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收攏人心,為了激勵更多的人為國效力、做出貢獻,從而得到這份榮耀,畢竟不是每一個人的陵墓前都有這些石雕群。


雕刻作品在漢代最突出的代表作便是大型紀念性石刻——霍去病墓石刻。它包括馬踏匈奴、臥馬、躍馬、臥虎、臥象、石蛙、石魚、野人、母牛舔犢、臥牛、人與熊、野豬、石蟾等14件作品,它們全部用花崗岩雕成,這些雕刻作品是漢武帝為表彰霍去病而雕刻的。霍去病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武帝為了表彰其顯赫戰功,不僅給予陪葬茂陵的榮譽,並起墳形似祁連山,而在霍去病陵墓前石雕群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馬踏匈奴」。


這匹馬神情莊重,姿態莊嚴,透露著飽滿的剛毅,而在馬蹄之下就是一個縮著身子的匈奴士兵,一匹駿馬將一個匈奴士兵腳踏底下,儼然是一個勝利者的姿態。馬踏匈奴」如此栩栩如生、充滿氣魄,這也體現了西漢帝國的強大和對匈奴侵略者的征服,且這塊雕塑也是賦予了政治思想—對外宣揚漢朝國力強盛、軍功顯赫,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再者,霍去病墓前石雕群都是用整塊石頭雕刻而成,雕刻工匠將雕、浮、線刻等技法融合在一起,「依山造勢,因石施刻」,將寫實對象雕刻的淋漓盡致,也表現了雕刻作品的豪放和雄偉氣魄,成為西漢雕塑史上光輝的一頁。


因此在秦漢時期,雕塑成為了王權與政治的有力工具。但無論是秦朝的兵馬俑,還是漢朝的霍去病陵墓前的「馬踏匈奴」,都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個人需要,也是對自己國力強大的一種炫耀,被政治左右。


三、秦漢時期的雕塑作品風格差異,取決於秦漢兩朝採取不同的政治思想


藝術源於生活,從來都不會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雕塑亦是如此!秦朝採用法學思想治國,實行輕罪重罰,用嚴刑峻法來鎮壓臣民的反抗,用橫徵暴斂的方法維持龐大的國家開支,最終激起農民反抗,所以雕塑作品大多都是神情凝重。而漢朝不一樣,漢朝是以仁孝治國,儒家思想為主,於是雕塑作品便顯得更為活躍輕快。


商鞅在變法時曾說過:「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


所以商鞅變法之後,法家文化的剛烈厚重也逐漸融入到秦國人的血脈之中,歷代秦國統治者,都是根據法家思想治國,包括後來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因此秦時期的雕塑作品相比而言,多了一份嚴謹和凝重。


那相比秦朝,雖然漢承秦制,但漢朝不認可秦朝的法家思想,而是採取無為而治,以仁孝治國。對內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對外橫掃匈奴,強邊固防,穩定邊疆。後又打通西域,異地風情湧入。所以這時候的漢朝是國力強盛,沒有內憂外患,人們生活安居樂業,富足和諧。在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藝術為政治倫理服務,所以導致漢朝這一時期的雕塑作品生命力蓬勃旺盛又天真狂放,還加了一絲西域風情。


綜合而言,秦朝的雕塑作品較為凝重嚴謹,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封建專制國家,遵奉皇權至上,採取法家思想治國,刑法嚴苛,暴虐統治,也讓當時的社會民眾生活的十分壓抑,也直接導致秦時期的雕塑作品既嚴肅又刻板,既凝重又缺乏活力。而漢朝呢,統治者採取無為而治,休養生息,輕徭薄賦,不像秦時期活的那麼壓抑。所以漢朝時期的雕塑又多了一分輕快歡樂,粗曠豪放的美。也正是在這種大社會政治環境下,漢代雕塑出現了大量帶有生活氣息的時代性雕塑,比如說唱俑。


所以說,不同的政治思想,也導致秦漢時期的雕塑有所差異,從而造成的政治作用也各不相同。


結語

恢宏雄渾的秦漢雕塑體現著朝氣蓬勃、壯闊雄渾的時代精神,表現出讓後人敬仰讚嘆的秦漢雄風。一個好的政治環境可以促進雕塑工藝的發展,對雕塑工藝產生很深的影響,不同的政治形態亦萌生出不同的雕塑表現形式,所以政治對中國雕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的發展,也代表著中國古代人民的藝術思想與民族精神得到進一步升華,更體現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不斷穩定的前行,也為中國古代雕塑史上留下了濃墨重筆的輝煌一頁,它不但為後世的雕塑發展奠定了基礎,還奠定了一個民族厚積薄發、平穩前行的靈魂。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發展史》《秦漢雕塑藝術研究與概論》《古代雕塑藝術發展研究》

本文首發今日頭條,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