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極過個極晝中國年

景德鎮南河公安 發佈 2020-01-29T01:49:10+00:00

魏福海魏福海:「我是2007年底第一次到南極現場。到2020年初12年,12年來了10次。我們就是做南極現場,我是第10次,在我們中心真不算多,我們很多的專業技術人員來了都有17、8次的,年年來,這也是我們的工作性質、職業性質。」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布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回望過去的一年,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記憶。對於70歲的共和國來說,這一年有太多值得濃墨重彩的人和事。中國之聲推出春節特別報導《新春回眸》,我們一起看看那些鼓舞我們篤定前行的人,他們的2019年有哪些值得銘記的瞬間,新的一年,又有什麼特別的願望?


「12年來了10次」

這就是科考南極的工作狀況


在南極大陸的夏天,夜裡12點左右太陽落下,但天空依然明亮。這是極地科考的黃金期,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的春節又將在忙碌中度過。今年38歲的副領隊魏福海跨過大半個地球接通了我們的電話,他說,這已經是他第10次來南極了。


魏福海


魏福海:「我是2007年底第一次到南極現場。到2020年初12年,12年來了10次。我們就是做南極現場,我是第10次,在我們(極地)中心真不算多,我們很多的專業技術人員來了都有17、8次的,年年來,這也是我們的工作性質、職業性質。」


破冰而行,一往無前


自去年十月從國內出發,第36次南極考察隊「雙龍探極」,往年獨自破冰的雪龍號不再孤單,還多了雪龍2號的陪伴。


臨近南極中山站,雪龍2號破冰開道,一米多厚的堅固冰層被劃開鋒利的口子,從上空看,雪龍2號和雪龍號在茫茫無際的冰原上,由一個點、變成兩個點,由兩個點變成一條線……像極了中國南極科考人的征程,破冰而行,一往無前。


雪龍2號


魏福海:「我們今年是雪龍2號首航南極,是中國自己自主研發的破冰船首航南極,從我們南極考察的裝備實力方面,我們實現了兩艘破冰船一起到南極執行任務,這是對我們考察團的保障能力和大洋科學調查能力,是有很大的突破和提高的。」


除了春晚,還有「船晚」


在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極地碼頭,已經18次參加南極科考的雪龍號高級船長沈權今年迎來難得的假期,女兒馬上結婚,他只好暫時離開了他的另一個「孩子」雪龍號。儘管如此,他們依然每天關注著南極科考隊伍的一舉一動。


雪龍號


沈權:「這個(監控)系統上都會看見他們,他們現在在哪個地方,然後是在作業、航行,還是在靠泊,我們都看得比較清楚的。」


回憶起當年在船上過春節的經歷,沈權說,受限於網絡條件,當年不能收看實時的春晚直播,只好由後方同事錄好,等到下一個停泊碼頭再收看。不過,春晚看不成,船上還有自編自導的「船晚」。


雪龍號高級船長沈權


沈權:「到了(除夕)晚上大概七八點,我們船上考察隊的「春晚」就開始了。我印象當中時裝秀……還有考察隊員因為北方來的也比較多。三句半他們做得很好。還有唱歌、小品。」


白色大陸上的年過得同樣紅紅火火


魏福海介紹,第36次南極考察隊一共有413人,來自國內105家單位,大家將利用南極夏季的有效工作時間,也就是12月份到2月份三個月里,完成一系列的科考項目。當然,忙碌之餘,白色大陸上的年過得同樣紅紅火火。


魏福海:「我是一線的南極考察隊員,今年是我第十次到南極現場執行任務,我這12年只在家過了兩次年。在南極現場過了10個春節。我們在這逢節必過,也很有儀式感,包餃子、寫對聯,我們在南極現場都會做,加餐,我們考察站的廚師也會準備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多加幾個菜。咱們家鄉菜都有,各種魚類肉類都有,就是青菜少了點,大家一起看春晚,實際上,雖然過節,大年三十和初一,白天只要天氣允許,我們還得正常開展工作的。」


沈權笑稱,從前的科考行程節奏很慢,「車馬」都慢,但最慢的還是家人牽掛的郵件。


中山站國旗廣場


沈權:「我那時候跟他們開玩笑,從我剛開始上船工作的時候就要寫信。你得知道港口代理,另外當你港口出發的時候,他家裡絕對要趕緊寫信,以後他收不到。你在那港口的時候,一看大家都看到代理手上又拿了一堆信,大家看看有沒有我的信?(拿到了)以後,可能是將近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之前的信息了。」


如今,隨著南極科考通訊設施的不斷完善,隊員們現在不論是在考察站還是雪龍號、雪龍2號行船過程中,都有通信信號,因此隨時想打電話都沒問題,雖然有時候網絡信號狀況會稍有延遲,但能接收即時的微信信息,春節對家人的思念也便沒有了時差。


魏福海:「我們中國南極考察站是08年開始才有網絡,在08年之前我們在南極現場跟家裡通訊全部靠衛星電話,衛星電話是很貴的,1分鐘1.5美金,效果也不是很好,還得去室外打,找信號,現在隨著國家的強大,對南極站的不斷投入,現在全部考察站都覆蓋了無線網路,在方圓10公里以內,我們都可以打手機。平時通電話發微信很方便,孤獨感要比以前好很多。」


考察站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地豐富當中,去年建起的蔬菜種植大棚,今年就培育出了新鮮蔬菜,白色大陸上的除了紅火的年味,還多了明媚的綠色。


野外作業用餐


魏福海:「蔬菜溫室這是我們嘗試著在南極現場採用無土栽培的方式,培育一部分新鮮的蔬菜,來豐富大家的飲食。其實我們在南極見到綠色是很難的,在越冬期間,蔬菜溫室的綠色呢,也給隊員調解了很好的心情和氛圍。」


雪龍2號儼然是為雪龍號保駕護航的「老大哥」


年齡雖小,但在破冰的路上,雪龍2號儼然是為雪龍號保駕護航的「老大哥」。參與了雪龍2號破冰船的前期建造近5年時間的沈權表示,以前乘雪龍號在南極科考時,看到俄羅斯的菲德羅夫院士號破冰船在冰面上勢如破竹地行駛時,自己的船能力達不到感到非常無奈,而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在各方面都要強於俄羅斯的船


沈權:「時跟設計師說了之後,他說船長你放心,這條船出來一定只會強於菲德羅夫院士號,不會弱於它,我說夠了,從我的理解上來講,我就希望我們的雪龍2出來能夠超過他的菲德羅夫院士號,這在我的內心來說我認為就可以了。」


大年初一,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正航行在南大西洋上,沿著東經18度12分向南穿越西風帶,前往長城站。魏福海介紹,距離隊員們結束科考返航回國目前還剩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南極大陸和南極洲邊海域的調查取得突破性進展。春節期間,南極科考區域也結束了幾十天的極晝,再次看到了日出。


崑崙站隊員合影


魏福海:「因為我們的工作主戰場在南極。遠離祖國一萬多公里,所以工作地點和職業性質決定我們每次執行任務,要遠離祖國遠離親人,半年甚至一年半。所以說在我們的內心呢,還是非常虧欠家人的,家人比我們更辛苦。但一個事業吧,總要有人去承擔,極地事業也是很光榮的,我們也無怨無悔。繼承著老一輩極地人的南極精神,一代接著一代干。」


總台央廣記者:唐國榮、李行健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