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街巷中的灰塑匠人

臺海網 發佈 2021-10-20T16:46:53+00:00

來源:台海網楊建宗現場創作灰塑作品台海網10月21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導 在泉州古城街巷綜合提升工程中,有許多工匠用自己的雙手與古建築「對話」,以此延續古城的傳統風貌,而灰塑技藝工匠楊建宗就是其中一員。

來源:台海網

楊建宗現場創作

灰塑作品

台海網10月21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導 在泉州古城街巷綜合提升工程中,有許多工匠用自己的雙手與古建築「對話」,以此延續古城的傳統風貌,而灰塑技藝工匠楊建宗就是其中一員。今年60歲的楊建宗每天出入古城,在街巷中進行灰塑藝術創作,他希望發揮所長,為古城改造出一份力。昨日,記者在鯉城區花巷拜訪了正在工作的楊建宗。

從事灰塑二十餘載

記者到達花巷時,楊建宗正在進行「水車堵」(大多位於傳統民居的房檐下,是一條水平狀的建築裝飾)的背景創作。他先在地上攪拌好「灰泥」,然後爬上腳手架,一邊創作,一邊跟記者介紹灰塑的主題和工藝。這邊的灰塑已大致成型,中間是表現南音的,左邊是提線木偶,右邊是陳三五娘的梨園戲,兩邊還各有一幅已經上完色的灰塑作品,各種題材相映成趣。

楊建宗說,他的創作主題多與泉州文化有關。「我對南音很熟悉,白天工作,晚上經常去參加南音演奏、演唱活動。」他20歲開始學習南音,因此創作南音題材的灰塑作品遊刃有餘。

據悉,灰塑又稱「灰批」,是閩南傳統建築常見的一種裝飾工藝,以石灰為主要材料,具有耐酸、耐鹼、耐溫的優點。灰塑多用於住宅、廟宇的身堵、「水車堵」等處,如屋檐下的「水車堵」,常用類似於高浮雕樣式的灰塑,塑造山水、人物、花鳥等各種題材的景物,再施以彩繪,精彩奪目。

楊建宗從事灰塑行業已經有23年,足跡遍布泉州各縣(市、區),安溪、晉江、石獅等地都留下了他的灰塑作品。楊建宗告訴記者,他參與泉州的古城修復工作已有3年,中山路騎樓外立面的花式灰塑大約有一半是他雕刻的。

波折經歷打下基礎

談及為何會接觸灰塑,楊建宗說,他的伯伯就是從事灰塑行業的,當年是晉江有名的灰塑工匠。小時候見到伯伯繪畫、做灰塑,他就很感興趣,從事灰塑行業的種子就此埋下。

楊建宗是台商投資區洛陽鎮人,從小就有一定的繪畫天分,學習成績也不錯。然而,由於家庭困難,高中畢業後,他只能選擇放棄升學機會,通過畫床花來補貼家用。由於老式木床逐漸被淘汰,他的技藝沒有用武之地,只好到工地打工。這段經歷讓他有機會接觸到各種建築,這也為後來的灰塑創作打下基礎。

他曾經在台投區洛陽嶼頭小學做了7年教師,其間到泉州師範學院學習了兩個月素描,這是他唯一一次受過系統的繪畫培訓。如今掌握的灰塑、國畫、書法、剪瓷雕等技藝幾乎都是靠自學,「藝術都是有聯繫的,所有的構圖都在我的腦中。」多年積累的經驗使他不再需要仔細地畫草圖,許多物象的形態早已熟稔於心。一般只需要一個簡單的草稿,他就能直接上牆雕刻或作畫。除此以外,他熟悉一些動植物的傳統象徵意義,這為創作助力不少。「仙鶴代表長壽,鴛鴦代表夫妻和睦,馬代表馬到成功……」楊建宗指著灰塑作品熟練地跟記者介紹。

希望技藝得到傳承

楊建宗不斷強調說:「做灰塑是很講究的,要全身心投入。」對此,他身體力行,甚至為此受傷。12年前,楊建宗在石獅蚶江做「鯉魚躍龍門」的灰塑時,搭建的腳手架出現問題,而他太過投入,不小心從十幾米高的腳手架上摔下,掉到二樓陽台。由於腳先著地,導致腳後跟受傷,前後做了兩次手術,停工休息了半年。「這是最嚴重的一次,至於一些小傷是常有的事。」

楊建宗說,目前有兩件事讓他覺得有些遺憾,一件是當年沒能上大學繼續接受教育,另外一件便是他的灰塑技藝面臨傳承問題。「現在會做灰塑的人很少了,更別說年輕人。花鳥魚蟲的雕刻比較簡單,但是很多人做不了人物或動物的灰塑。」

「灰塑這項工藝並不好教,要對傳統文化、建築有一定的了解,還需要有繪畫基礎。」楊建宗搖搖頭,嘆息道:「到我這裡就結束了,可惜可惜!」他希望有更多年輕人願意學習灰塑技藝,他也願意免費教學。

鏈 接

灰塑,俗稱「灰批」是閩南傳統建築常見的一種裝飾工藝。2008年6月7日,灰塑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灰塑有一整套獨特的工藝技法,一般有五步驟,煉製灰泥、構圖、批底、塑型、上彩。灰塑主要以石灰為主要材料,具有耐酸、耐鹼、耐溫的優點。此外,灰塑不需燒制,可現場施工,具有因地制宜、因材施藝的靈活性和便利性。

灰塑造型手法以浮雕和半浮雕的形式進行表現。呈現立體和半立體的形態,作品立體感強、造型層次豐富,體現屋與屋、房與房的層次結構關係。色彩以大色塊表現為主,強烈清晰,色彩豐富,自然色運用較多,體現濃厚的民間裝飾風格。灰塑的題材豐富,各種花鳥魚蟲、民間故事、傳統吉祥物都可以運用於作品中。(郭芳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