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俄僑家庭私菜咖啡館,帶你回到哈爾濱的老時光

冰城馨子旅遊 發佈 2021-10-20T14:21:57+00:00

走進老俄僑私房菜二樓的家庭咖啡館,那高高窗子飄逸的白紗簾,那放在屋子中間的大拉桌,那油著厚厚油漆的寬大地板,那茶几案台上蓋著的鉤織台布,最重要的是這老房子裡流淌出來的味道,仿佛讓我穿越了時光的隧道,回到了哈爾濱的老時光。



老俄僑家庭私菜咖啡館

帶你回到哈爾濱的老時光

文圖/冰城馨子


走進老俄僑私房菜二樓的家庭咖啡館,那高高窗子飄逸的白紗簾,那放在屋子中間的大拉桌,那油著厚厚油漆的寬大地板,那茶几案台上蓋著的鉤織台布,最重要的是這老房子裡流淌出來的味道,仿佛讓我穿越了時光的隧道,回到了哈爾濱的老時光。


雖然我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才來哈爾濱定居的,但我的家鄉就在中東鐵路濱洲線上,當年的俄僑生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父親的表哥、我的大伯娶的就是蘇聯女人,他們住在海拉爾的老蘇聯房裡,當年在他們家吃大列巴,喝紅菜湯,那高高的牆裙,漂亮的花杯子,各種鉤簾和插花,成為埋在我幼小心靈里對美的一種嚮往。




來到哈爾濱後,聽了無數的老建築、黃房子的故事,越發地喜歡去找尋找城市歷史深處的過往。這些年出遊,每到一個地方都感受一下那裡的歷史,最直接的是走進老房子,比如北京的南鑼鼓巷,上海的田子坊,廈門的鼓浪嶼。


哈爾濱中央大街,這些年對老建築的恢復和整修,讓老街綻放著古老的魅力,馬迭爾、露西亞、塔道斯等特色館店飄灑出老哈爾濱的彌久香韻。


近年來一些關注老建築保護利用的人士,帶著一份情懷,傾力打造了諸如史達林公園的江畔餐廳、公司街78號的老廚家私房小館、磚街15號傲古雅咖啡老俄房店等,完美地複製了當年哈爾濱優雅生活的環境氛圍,讓人們可以有機會體會到漸行漸遠的老哈爾濱韻味。




最近朋友開了一家老俄僑私房菜館,約我過去嘗嘗純正的老俄僑家庭風味。我雖然對美食興趣不大,但聽說還有老俄僑家庭咖啡館,最主要的是從朋友圈裡看到的老俄僑家居太吸引我了。


深秋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來到了端街與中央大街交口的二層樓房,這是一棟近百年的老建築,走進去的感覺,是一下子就穿越了幾十年的時光,有我熟悉的味道,更多的是比我期待的還更厚重的驚喜。


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小飯館,而是老俄僑文化複合體的繽紛綻放。它創造了哈爾濱三個第一,一個之最:

哈爾濱第一家家庭俄餐館

第一家俄僑家庭咖啡館

第一家街道歷史博物館

哈爾濱最小的古舊書屋


娜塔莎三代家傳的俄僑私房菜


100年前,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與運營,先後有幾十萬各國僑民湧入哈爾濱,在此度過了漫漫時光。


1927年,娜塔莎阿姨的姥姥魯克維諾娃跟隨中國姥爺從海參崴移居哈爾濱,1957年回蘇聯定居,將家傳私房菜傳給了女兒。1950年代初,娜塔莎阿姨的母親列娜,成了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的廚娘,家傳手藝得到了領事館的高度認可。


娜塔莎阿姨1951年生於哈爾濱,家傳了姥姥和母親的廚藝。歷經歲月沉浮,俄僑們的日常飲食融入了哈爾濱人的習慣,俄餐的做法,也在順應著哈爾濱中外交融的特色口味慢慢改變著。幾十年來,娜塔莎阿姨用家傳廚藝,延續著老哈俄僑們對哈爾濱鄉愁之味的眷戀。隨著一代代俄僑的離去,如今在這座城市裡,依舊掌握著這些老哈俄式西餐家庭做法的,恐怕也只有俄僑後裔娜塔莎阿姨了。


在老俄僑私菜館,你可以吃到娜塔莎親自做的油炸包和百年燜烤大鵝。




俄私房菜傳人娜塔莎阿姨的家庭照



第三代傳人娜塔莎阿姨





老俄僑一樓的私菜館就幾張桌,目前有十幾道俄僑家庭菜,幾元至三十幾元,物美價廉,老闆說就是要做讓老百姓也吃得起的家庭西餐。



哈爾濱端街歷史博物館


從一樓穿過步入後院,讓我驚喜的是這裡還深藏著端街的街道歷史博物館!這是哈爾濱的第一家街道歷史博物館,對我來說,走進街道歷史博物館還是第一次。


端街,始於1902年,全長240米,因街道很短故稱短街,是哈爾濱歷史上最短的街道之一。俄文街名「Короткая」,音譯為「特羅特卡亞」,又稱外國八道街,1925年由短街的諧音改稱端街。1902年端街地塊開始出租,共劃分18個地塊號。


這條街有記載的最早建築是俄國人安德烈耶夫·西涅茨基在第954號地塊建造的房屋。最早的樓房是1912年前落成的橫濱正金銀行哈爾濱辦事處所在二層樓房。同年開辦的春華齋點心鋪是有記載的端街最早的中國商號。1916年,《遠東報》遷至街口。1920年至1930年代,捷利洋行,道里藥房、福順成商店、惠濱泉浴池、基督教衛斯理堂、亞細亞旅館、金城銀行、藤吉牛奶咖啡店等中外商號先後在端街開辦。可見這條街當年的繁華。


最讓人驚訝佩服的是,端街的歷史都是飯館的老闆宋興文從他收藏的歷史資料中發現並梳理出來的,從而建起了這個街道博物館。看了這些珍貴的館藏和歷史介紹,你再感受這條街和這座老房子,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博物館裡展出了不少當年這條街上建築的圖紙。這個就是現在二樓咖啡館的圖紙,最鮮明的是圖中圓形的「烏瑟馬克爐灶」現在依然在,當年這就是用來取暖的。



這便是圖紙上標明的烏瑟馬克爐灶,兩間屋子和走廊都有爐門,這爐門過去家裡都使用過。




當年的榻榻米,是一位朋友當年父母結婚時使用的。旁邊畫框裡展示的是當年的一個榻榻米店。




聖誕節國內是最近這一二十年才盛行過的,但在哈爾濱,早在一百年前就開始過了。左邊是當年僑民的家裡,右側是秋林當年的聖誕節廣告。



哈爾濱人的時尚由來已久,這張黑白照片是當年中央大街的一景,這穿著在現在也是非常時尚的。



這塊「麵包石」來自哈爾濱第一條石頭馬路——地段街。地段街始於1899年,因中東鐵路工程局第九施工段駐紮於此,故稱為地段街。1915年,時任中東鐵路管理局副局長的希爾科夫公爵升任俄國黑海鐵路公司總辦,因他曾擔任第九段段長,將「地段街」改稱「希爾科夫王爵街」,1927年,改回「地段街」街名。


端街鋪設石頭路面始於1926年,史載7月13日,哈爾濱自治臨時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決定招標翻修短街等馬路,彼特廖夫中標承修。



上百年前哈爾濱就有照相館,這些照片都是當年哈爾濱的照相館拍的。



哈爾濱第一家中文報紙《遠東報》九十多年前社址就在端街。



非常珍貴的是博物館還展示了端街上的紅色歷史。



最著名的是姜椿芳在端街做地下黨接頭工作的經歷。姜椿芳先生是著名的紅色翻譯家、作家,1928年來哈,1931年加入共青團,次年入黨,曾任共青團哈爾濱市委、滿洲團省委宣傳部部長,參與創辦「星星劇團」、「口琴社」等左翼團體。



他與端街31號基督教衛斯理會的牧師張海雲熟識,1930年,他幫助教會建立了閱報室,並把翻譯過來的俄文晚報送到閱報室,供教徒閱讀。1935年與張海雲的妹妹張安英結婚。



在此期間端街31號禮拜堂成為地下黨接頭和傳遞情報的地點,有時將情報夾在《聖經》裡,有時在該教堂的閱報室接頭,有時利用禱告時秘密傳信。1936年6月,姜椿芳因《大北新報畫刊》案子被捕,張海雲積極設法營救,最終將其保釋出獄。



哈爾濱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城史文物收藏家宋興文如數家珍般的向我介紹這條街的歷史,他對哈爾濱歷史文化的研究深入細緻,而且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和物件,有著對這座城市深厚的情懷,投入了很多的心血。



溫馨如夢的老俄僑家庭咖啡館


走過博物館,順著一個旋轉樓梯上二樓,便來到了典型的老哈人家——老俄僑家庭咖啡館,這也是哈爾濱的第一個俄僑家庭咖啡館。顧名思義,走進家庭咖啡館,就像來到了當年的俄僑人家。一條幽長的走廊,分別有大客廳和小套間、中客廳、小客廳,還有麵包、咖啡間,衛生間。


高高的舉架,油黃的門和窗子,飄逸的窗紗,拉桌、茶几、柜子、油畫、花瓶、檯燈、鉤織台布、咖啡杯、老唱機等,是那麼的熟悉,沙發上隨手放著的毛衣、大披肩,仿佛是主人匆忙離開,那看似的凌亂中卻透著一份精心布置的匠心。


從那些擺放的照片、雕塑、花兒、手帕、茶盤、形形色色杯子,甚至是過去的一個老衣架上掛著的刺繡中,你都可以感受到歲月的氣息。精緻的生活方式,溫馨的生活態度,浪漫的生活格調,如夢般的老俄僑人家生活場景。


其實老俄僑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影響了那個年代的哈爾濱人,哈爾濱人現在的很多生活習慣和方式都留有俄僑生活的印跡。





走廊盡頭也是一片溫馨的小天地



主客廳




這個帥小伙叫阿廖沙,來自新疆塔城的俄羅斯族,塔城是新疆俄羅斯族最大的聚集地。他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上大學,因為疫情他呆在了哈爾濱,遇見了老俄僑咖啡屋,也愛上了這座城市。他才二十出頭,能拉會唱,問他什麼時間開始學的,他說好像也沒學過,家裡的影響不知道怎麼就都會了。




這天我少有的在老俄僑咖啡幾乎呆了一天,遇到好幾個老朋友,坐在這裡喝著咖啡聊著我們的城市有說不完的話題,真是太愜意了。



老俄僑古法煮咖啡:

百年老俄橋傳統咖啡壺煮製,選用哈爾濱歷史上著名的桑托斯咖啡工廠同款精品桑托斯咖啡豆,搭配奶農直銷鮮牛奶,最香濃的咖啡,最香醇的牛奶,一杯百年香。一壺38元,可以坐一個午後,很值。



老俄僑私菜咖啡館創建人宋興文:


雖然比我小,但我習慣叫他老宋。他是哈爾濱人,從小生活在道外,最初他喜歡研究哈爾濱的餐飲文化,我們就是在老廚家相識的,老廚家的餐飲博物館以及各個餐館的設計,都有著他的貢獻。從對哈爾濱餐飲文化的研究,發展到對城市歷史文化的研究,不但是餐飲歷史文化的研究學者,而且還是餐飲文化的踐行者,歷史文化的傳播者。


近年來他關注老建築的保護和利用,已經參與活化了多座歷史建築,著名的有哈爾濱市一類保護建築史達林公園江畔餐廳,哈爾濱市二類保護建築南崗區公司街78號中東鐵路會辦公館,海林市橫道河子鎮振興路100號中東鐵路護路軍軍官住宅等,這些復甦的歷史建築和內容成了哈爾濱、黑龍江的旅遊的特色網紅。


他的理念是尊重歷史的原型,在保護和利用的基礎上,創造也必須力爭接近最原有的本真。這幢樓房已經擱置了十年之久,損害的程度很大,他們是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儘量恢復原貌,讓這座百年建築重新煥發了當年的風姿。



別看老宋外表上看是個典型的東北漢子,樸實憨厚的樣子,但他骨子裡的時尚和精緻是一般人無法抵達的。菜館、博物館和咖啡屋的點點滴滴都是他親自策劃、設計和布置,就連那些花瓶、台布、香水、所有的擺設都是他安排。很多物品都是他多年的收藏。



情侶咖啡,一生足矣:


這杯超級大的咖啡叫「一杯足矣」。聽這個名字就有故事,老宋說這個咖啡來自於他收藏的這個大咖啡杯。這是沙俄時期俄國著名瓷廠庫茲庫茲涅佐夫生產的,杯身上的俄文 довольно и одной,意思是一杯就夠了。他說這話非常有哲理,對這杯子又非常喜歡,就專門到景德鎮按原樣煉製了一批。


根據咖啡杯上的這句話,特別定製了一款原創咖啡「油茶拿鐵」,這是老哈俄僑傳說中的傳奇咖啡,神秘配方來自於老東北的傳統油茶麵,「一杯足矣」是真正的中西合璧。


這個咖啡還有個名字叫「情侶咖啡」。因為這個杯很大,一個人肯定喝不了,正好是倆人份適合情侶一起喝,你喝一口我喝一口,甜甜蜜蜜。「一杯足矣」後邊兒還有一句潛台詞,那就是「一生何求」,58元的超大杯超值價吧?



這裡的老物件全部來自於老宋這些年的收藏,這些收藏來自國內外。比如當年闖關東在哈爾濱的山東、河北人,回鄉時帶走的東西很多是當時俄僑使用的生活用品,他就托人在當地幫助收集,以至於當地的舊貨市場哈爾濱的老物價格都比別地兒的高。老宋不只是收集,還研究它的歷史,挖掘它的故事,讓它的生命得以延伸。



別小瞧這些掛在牆上布拉吉,至少都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彰顯著當年這座城市的時尚,也講述著曾經的浪漫過往。




老宋說傍晚的時候寶藍色的天空透進來特別好看,所以我一直在這裡坐到黃昏。室內鵝黃色溫暖的燈光,與室外寶藍色的天空映照,有位佳人站在陽台上喝著咖啡,望著街景,一幅唯美浪漫的畫面。



謝謝好友@阿勒錦八戒應景出鏡,在這個臨街的小陽台上喝茶看書望風景,再合適不過了。



這個角度看去就是中央大街,芭米莉麵包房,是老哈爾濱人熟悉的「百花園」,過去的老花窖。



端街休閒廣場。



老宋說,這個家庭咖啡屋就是讓朋友們在這裡感受俄僑家庭中的那份情調,這就是老哈爾濱人曾經的生活,也是這個城市人生活的底色。



客廳裡間的一個角落,這沙發應該是過去的鐵床改造的吧?這床頭太熟了。坐在這裡上上網,很幽靜。



另一邊是個小圖書角,多溫馨的地兒啊



幽幽暗暗的調子,透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溫情。



這個是次客廳,又是一個格調,考慮到客人的需要,這裡有三組位子。那個小電視,好有年代感。



午餐。



好盛情喲,弄了一桌子,都是好吃的俄僑家庭菜。



紅菜湯、罐牛、罐蝦、蔥汁肉丸、肉餅,菜卷、烤奶汁雜、香酥裡脊、家庭沙拉、油炸餅、老俄僑漬萊等,還品嘗了幾道新菜品。



品嘗了道大菜:老俄僑私宴菜餚-百年燜烤大鵝。這個需要佐以俄羅斯香料醃製24小時,再與水果同烤三小時才能上桌。新鮮出爐顏色金紅,香氣撲鼻,肉質鮮嫩可口。必須配鵝油醬汁,才是完美。



這裡的餐飲很多原創的。比如這款 I L0VE MAJINHA。


100年前,俄僑帶來了美麗的小堅果——MAJINHA,你是我甜蜜的小馬林,古老歌謠唱出了甜蜜的愛情。選用俄羅俄風情鎮橫道河子特產馬林果(俗稱「托盤」,也叫樹莓)與咖啡豆發酵,釀出帶有馬林果獨特香味兒的果香咖啡,酸甜。


俄羅斯也稱做"紅莓花",那首著名的《紅莓花兒開》應該唱的就是它吧?



阿廖沙做會很多種麵包點心,很好吃,他的二姨在塔城做麵包很有名。右下角這是娜塔莎阿姨拿手的「油炸包」。





天色剛暗下來時,坐在這裡聽著老唱片,伴著窗外的幽藍,喝一杯咖啡,感覺會怎麼樣?



這個細長形的小客廳又有著不一樣的味道。相當於家中的小書房,寫字看書。



上午這面的陽光非常好,透過紗簾柔柔的射進來,讓整個屋子都泛著光芒。




當年哈爾濱人家誰沒有這鉤花台布啊,我從小就會這鉤花,受的就是蘇聯人家的影響。這種鉤花台布與布質有著不同的感覺,似透不透的圖案浪漫風情,最近我買了好幾款布置家居,真心喜歡這種回歸。



另一個角落是個三人咖啡座,上午咖啡別樣情。



這個角度的傍晚,怎麼樣,感覺又有點不同了吧?



閣樓書屋:哈爾濱最小的古舊書屋


三樓的閣樓上,還有間書屋,堪稱哈爾濱最小的古舊書屋。雖然只有幾平米,但書香依然。店裡正在舉辦舊書換咖啡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帶本有關歷史、藝術等內容的書去分享,讓它成為書屋的一員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閣樓書屋非常雅靜,手邊置一杯咖啡,手捧一本書,有一壁爐陪伴,還可以透過窗子看人來人往的街道,這感覺,悠哉!





處處綻放著鈴蘭花的芳姿


如果你仔細觀察,發現店裡的各個地方都有著一種白色小花的香蹤。原來這種類似小燈籠般的小白花叫鈴蘭,是俄羅斯人非常喜愛的花卉,林間小道隨處可見。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對鈴蘭情有獨鍾,稱鈴蘭為「百花之王」。


鈴蘭又名君影草、山谷百合、風鈴草。氣味甜,全株有毒。花果期5~7月。

鈴蘭花語:幸福歸來,還有希望、純潔、溫柔和貞節等象徵意義,難怪新娘們手捧的花常用鈴蘭。


淡雅樸素的鈴蘭,有著一種神秘而浪漫的美麗,它被天性浪漫的法國人所喜愛,每年5月1日是法國的「鈴蘭節」。在英國有「淑女之淚」的雅稱。





鈴蘭香水



鈴蘭不倒翁杯子好可愛





從上午到傍晚,我在老俄僑咖啡屋愉快度過。時間過得很快,吃頓飯,聊聊天天色就暗了;時間又過得很慢,仿佛時光倒流回到了童年。


這裡不能只來一次,需要慢慢仔細的觀察、感受。這裡不同於後期打造出來的民俗風情,那牆那門那窗那桌那椅那擺設杯子,都是來自上個世紀中期前後,有著太多的故事刻在了它們的身上。


老俄僑的家庭俄餐,歷盡百年傳承,延續的是俄式風味入鄉隨俗的情感溫度,是獨屬俄僑家庭於此沉澱過後的氣質解讀,更是跨越政治與歷史的經緯,流轉百年風華後遺留下的老哈俄僑們的鄉愁慰藉。



老俄僑私房菜館,是哈爾濱老建築活化的又一作品,是哈爾濱「石庫門」改造的一個標本。多麼希望哈爾濱有越來越多的這樣老建築的改造為今所用,為往留存。如果能讓過去的亞細亞賓館復活,建成真正的俄僑民宿,肯定會成為中央大街區域、乃至國內特色民宿的又一亮點。


讓歷史文化活起來,讓老房子魅力綻放,讓老味道歷久彌香。復甦的是這座城市的洋氣與優雅,帶你品味的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前世與今生。



隨手拍了下老俄僑部分餐飲價格,可以先了解下。



地點:哈爾濱市道里區端街四號(與中央大街交接處)

電話:18346085396

冰城馨子

走進哈爾濱老俄僑私家菜館的咖啡屋,仿佛走進上世紀的老哈爾濱人家。位於端街4號的老俄僑萊館,一個可以望見中央大街的地方。#哈爾濱旅遊

視頻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