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個「杜甫」講述的大唐故事 廈門演出市場暫停一個月後首場演出昨晚舉行

臺海網 發佈 2021-10-22T18:00:24+00:00

來源:台海網■穿漢服看演出的母女。 林曉雲 攝台海網10月2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昨晚,閩南大戲院上演的舞劇《杜甫》,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呈現了詩人筆下的大唐風韻。這場演出標誌著我市受疫情影響暫停的演出市場重啟,熱情的廈門觀眾把票一搶而空。

來源:台海網

■穿漢服看演出的母女。 林曉雲 攝

台海網10月2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昨晚,閩南大戲院上演的舞劇《杜甫》,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呈現了詩人筆下的大唐風韻。這場演出標誌著我市受疫情影響暫停的演出市場重啟,熱情的廈門觀眾把票一搶而空。

今晚七點半,舞劇《杜甫》還將在閩南大戲院上演第二場。

古典中融入現當代語彙 以舞吟詩創設詩人形象

昨晚的閩南大戲院幾乎座無虛席,曾獲中國舞蹈藝術最高獎項中國舞蹈「荷花獎」的舞劇《杜甫》由重慶歌舞團出品,韓真、周莉亞聯合執導。

中國歌劇舞劇院青年舞蹈家郝若琦領銜主演,將大唐女子的雍容氣質演繹得淋漓盡致。她不是第一次來廈門,去年在閩南大戲院上演的舞劇《花木蘭》,她飾演的花木蘭剛柔相濟。

舞劇《杜甫》是國內首部「詩聖」題材舞劇,該劇以舞吟詩,《麗人行》《兵車行》《三吏三別》《春夜喜雨》等,意象化地講述了杜甫顛沛流離的一生,呈現了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

《杜甫》在傳統舞劇的古典中融入了現當代舞蹈語彙,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將詩歌和舞蹈相結合,創新性設置了「兩個杜甫」——當現實中的「杜甫」在官場中終於折腰低頭顯出阿諛姿態時,「另一個杜甫」仰天大笑,傳遞出濃濃的嘲諷和悲涼,隨後他為現實的「杜甫」脫下官服,棄官歸隱。

劇中服飾選用了類似絹紙的顏色,據悉為了質感接近,還採用了數碼熱轉印噴繪。舞美則大量運用新媒體技術,杜甫經典詩歌被投影於舞台背景上,呈現了3D視覺效果。

該劇的編導周莉亞和韓真是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的同學,曾合作編導了《沙灣往事》《花木蘭》《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等舞劇,並兩度贏得「文華大獎」。

觀眾穿漢服遊園看演出

外地工作的請假回廈觀劇

演出前,閩南大戲院在前廳為觀眾特別安排了國風遊園會,現場古詩詞造景,展示了糖畫、古風茶杯、團扇摺扇、步搖銀簪等,觀眾逛市集、看漢服秀、打卡拍照,還能體驗投壺、博餅、套圈圈等遊戲。

「因為疫情影響,原來要上演的舞劇《朱䴉》《昭君》都停了,終於等到《杜甫》,太不容易了!」帶著5歲女兒一起來看演出的梁女士說,母女倆還特地穿了同款的漢服。

在深圳工作的廈門人戴女士,為了看這場演出專門請了假,提前回家。這個周末,她除了看舞劇《杜甫》,還要欣賞明晚上海彩虹室內樂團的演出。戴女士自稱「觀劇狂人」,曾到深圳、廣州、上海觀看過很多舞劇、話劇、音樂劇。雖然在深圳工作,但她一直關注廈門演出市場,發現有好劇一定會回來。「廈門這幾年的好劇越來越多了,不少都值得二刷、三刷。」她說。

喜歡漢服的「十九」「月亮」「小米」「小白」四名女生,昨晚也是盛裝出席,她們穿上了漢服,有的還特地做了唐裝髮型,在演出前為觀眾在前廳走秀,展示漢服之美。月亮感嘆:「在家憋了一個月,終於有演出可以看了。」她說,接下來的演出都會關注。

(記者 林曉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