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書單|澎湃新聞編輯們在讀的14本書:健身時代與家庭生活

fans news 發佈 2021-10-15T11:58:37+00:00

對於南方的人來說,秋天還沒有到來,空氣中依舊瀰漫著悶熱和潮濕,但是,10月的湃書單如期而至。【日】星野之宣/著 許嘉祥/譯,尖端出版社,1996年2月版。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思想新聞中心

對於南方的人來說,秋天還沒有到來,空氣中依舊瀰漫著悶熱和潮濕,但是,10月的湃書單如期而至。

《2001夜物語》

【日】星野之宣/著 許嘉祥/譯,尖端出版社,1996年2月版

推薦人:韓少華

推薦語:

《2001夜物語》是日本漫畫家星野之宣創作於1984年-1986年的三卷單行本漫畫。星野之宣的民俗學主題的作品也很棒,但是最初以科幻漫畫而知名,除了《2001夜物語》,還有《藍洞》《劍齒虎》(短篇集)和《滅獸之海》等。

《2001夜物語》的故事,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相互有關聯的短篇,也可以視為一個完整、宏大的故事:人類邁出太空移民之路,不同的群體經歷了不同的進化過程。歷經時間的長河,有從地球出發的人類,他們帶著充滿鄉愁的故事;也有誕生於宇宙空間中的一代代新人,他們對身份則有了完全新穎的認知……不同的人群在故事臨近尾聲之前多次相遇,每一次相遇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又像是一次次輪迴。

而每一個故事本身又充分具有獨立性,其中有不少故事甚至是直接改編自科幻文學名篇。據愛好者整理,成為其中藍本的作品起碼有:海因萊因的名篇《通往盛夏之門》、阿瑟·克拉克1972年獲星雲獎短篇《與美杜莎相會》、傑克·萬斯的名篇《瀕死的地球之歌》等。

這套書的中譯本出版於25年之前,此後似乎並無再版,可能曲高和寡,哪怕是被人視為玩物的漫畫,也沒被發現其「暢銷」的潛力吧。

《故事識別》

張怡微/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21年8月版

推薦人:方曉燕

推薦語:

作者回憶自己在大學宿舍活動室第一次看《阿甘正傳》,只記得「外部世界無論發生多少變化,阿甘都保持天真。當年我也天真……天真人看天真人,大概看不出什麼門道來」。所以,能有所識的時候,我們在小說、電影中所做的「故事識別」,應該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辨認和記錄,經驗閱歷、心態狀態,甚或如作者那樣還有著作為古典小說研究者和創意寫作教學者的職業自覺,這都影響著對故事的觀看和解讀——

比如,相對於傳統男性友誼故事以「借錢、託孤、為人坐牢」、「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為指標的通俗情節,「女性友誼更具有在世的、圍繞著生計的特質」,而兩相結伴的友情建構方式是否能夠有效推進故事展開、彼此情感的檢驗標準又是什麼,都是值得援引多部小說作品來探究的議題。再比如,石黑一雄筆下的人物為什麼總是在以「一種令人費解的方式,審美化地重構自己的情感」,「虛構自己的創傷」,書寫記憶的不可靠和刻意馬賽克化的敘事方式又共同構成了怎樣的文學意圖?

不在文藝中陷溺,使得文藝返照生活所提供的視角顯得更沉著也更悅納,那是作者說,李安電影呈現了「處理家庭問題需要超強的生活能力」,「家庭倫理問題的深奧之處恰恰在於,『合不來』並不等同於『分得開』」;是作者梳理了角田光代一系列書寫日本社會女性處境的作品後,認為她小說的旨歸是:「幸福永遠是一條上坡路。」

《關於廣東醒獅傳承的社會史考察》

彭偉文/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8月版

推薦人:黃曉峰

推薦語:

說到廣東醒獅,很多人都會想到徐克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獅王爭霸》中炫目的舞獅場面。本書的序章「廣東和廣東醒獅」就介紹了醒獅的來歷以及舞獅相關的各種細節,第三章「鄉關何處:『出走』的黃飛鴻」則講述了黃飛鴻從市井武師到民族英雄的形象變遷史。不過,作者在後記中說,雖然是民俗學者,她卻沒有像大多數民俗藝術研究者那樣,把焦點放在醒獅的藝術形態、起源、變化、傳播甚至信仰這類民俗學「正統」的論題上,而是醒獅背後的人——醒獅傳承集團從明清至今的社會生活變遷。

所謂傳承集團,作者在書中用「不安定階層組織」來定義,在開始就指出:這群人「與秘密結社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不是反社會分子,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構成引發動亂的因素。實際上恰恰相反,他們的本質作用是在流動化的社會中作為穩定和平衡的力量,在原有社會秩序中增加一個附加結構,互相協調折中,保證這些『被析出者』能夠在新的環境中更順利、更安穩地生活下去」。(第9頁)這些「被析出者」我們讀者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流民,但在書中定義的廣府地區(特別是以廣州為中心的上四府),因為廣州、佛山在明末以來發達的工商業,被充分吸納並嵌入當地的社會結構中。在作者的論題中,則表現為「不安定階層」-「西家行」(有工會性質的勞動者組織)-「武館」-「醒獅」這樣一條嵌入的路徑。同樣的,「傳承廣東醒獅的武館……在與體制互相合作、互相折中的同時,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秩序,並通過這種秩序抑制紛爭。在行政體制和法律尚未完善,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的不安定階層的世界裡,這種秩序為維持社會的安定發揮著自己的作用」。(101頁)

在電影《獅王爭霸》中,各舞獅團隊「采青」的爭鬥異常慘烈,但實際上,舞獅雖然需要武術基礎,更多的卻是節日喜慶節目的娛興表演。作者列舉了很多事例指出,醒獅活動客觀上起到了抑制糾紛、形成廣域互助網絡的作用。我們完全可以將醒獅理解為各武館的「文宣組」。風起雲湧的近代中國,醒獅也不可避免地捲入其中,特別是在近代革命的發源地之一廣東。作者在第二章中鉤沉了武館參與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的一系列活動記載,可以看到,武館不僅面對各種革命鬥爭,更要面對其實質性的中國現代化進程,顯現出相當的不適應。當然,這個問題在1949年之後,非常完滿地解決了。醒獅作為勞動者的業餘閒暇活動,被納入工會組織,「以醒獅為媒介,將其傳承者放在帶有官方性質的工會管理之下,通過提供經費支持進行統合……不是解除,而是消解,才是最好的辦法」。(143頁)而且被命名為「迎賓獅」,「它是醒獅置於官方管理之下才得以實現的,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醒獅走過的軌跡。流派眾多,經由師徒間的傳承存續下來的醒獅,通過這樣一種方法消弭相互間的差異,實現一體化,用於完成政府下達的任務,而且實行者是工人自己。換言之,這是他們自己選擇了為政府服務,並為此進行自我改造的結果。」(146頁)廣州的醒獅協會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參加政府組織的各種節慶表演,直到今天,文宣組的調性完全拉滿的同時,也徹底與舊時代的武館、行會告別。

在同為粵人聚集的香港,醒獅運動走向了另一條路。其中,通過電影的形式,將市井拳師塑造成民族英雄黃飛鴻最令人感興趣。根據作者統計,自1949年到1997年的近五十年間,共有100部以黃飛鴻為主人公的電影面市,而其中至為重要的民俗元素就是廣東醒獅,約有四分之一的電影有舞獅場面。(155、188頁)作者在這一章中著力分析的,並不是這些虛構的黃飛鴻傳奇,而是香港人在1949年以後的身份焦慮、文化記憶在電影中的呈現。「電影中的民俗元素不是被建構的『外向型』『表演型』民俗,而是內向的、分享的,製作者和觀眾是『自己人』,有著共同的文化記憶。」(184頁)在這個意義上,徐克版的《黃飛鴻》中的醒獅民俗是被建構的表演的民俗,在黃飛鴻和醒獅隨著電影紅遍全國的同時,其與廣東的鄉土聯結基本被消解了。(196頁)忍不住插播一句,作為看著港片長大的一代,會驚喜地發現,我們熟知的香港老演員曹達華,在第一代黃飛鴻電影中,長期出演黃飛鴻的首徒梁寬。

作為國家級非遺的廣州醒獅,其代表單位是番禺沙坑村的沙坑龍獅團。作者在田野考察的基礎上,做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並再次強調了她的結論:「農村的醒獅傳統,並不是都市醒獅向農村單向傳播的結果,而是由頻繁的人員流動和往來實現的共有和共享。」(232頁)而其背後的社會邏輯,則是她認為的廣東社會都鄙一體化的觀點。這個話題對我來說太過艱深,只能就此打住。

在書中,作者多次徵引羅一星的《明清佛山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想起他最新出版的《帝國鐵都:1127-1900年的佛山》(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忍不住很想找來翻翻。

《家庭生活》

姚鄂梅/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2月版

推薦人:朱凡

推薦語:

第一次讀姚鄂梅的小說,家庭生活這種毫不新鮮的題材,書中四個中篇卻都別出機杼,看似荒誕的故事情節之下沉澱著蒼涼無奈的人生況味,實屬難得。《基因的秘密》講述揮之不去的家族噩運,《外婆要來了》關於無人關心的產婦和她們不被期待的新生兒,《櫃中骷髏》是妻子、丈夫和情人之間的一場三角關係,《遊刃有餘》則是對一種沒有固定居所的現代遊牧家庭生活的激情暢想。

這應該說是一部女性小說,儘管故事中的男性並非一無是處,相反他們有著各式各樣的苦衷和不易,甚至也有些可愛之處,然而卻又總是行差踏錯成為家庭中的麻煩製造者,女人們於是被推上風雨飄搖的生活舞台,左支右絀地在猝然加之的無常中尋找出路。如果聯繫在危機中女性更容易成為領導者的「玻璃懸崖」理論,那么小說書寫的恐怕也是某一種真實。

《遊刃有餘》是四個故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則:一個清貧但美滿的文藝之家,丈夫是初中美術老師,妻子是書店店員,在兒子上初中時因一連串變故陷入高額債務,不得不賣掉房子還債,大受刺激精神恍惚的丈夫突然間迸發出一個古怪的念頭,生活也許不應該被限制在一個叫做家的狹小空間之內,人生不應該在無窮的家務和慵懶中消磨殆盡,打破家的樊籠將是無限廣闊的天地。於是兒子轉學去寄宿學校,妻子申請在書店上夜班,丈夫則棲身於工作的畫室,一家三口在周末時相聚於酒店等臨時場所。這場生活實驗當然遇到了無數意想不到的麻煩,最後也走向了悲劇收場,然而卻是淚中帶笑,荒誕不經中也令人不覺沉想。

《賈想Ⅰ:賈樟柯電影手記1996-2008》

賈樟柯/著 萬佳歡/編,台海出版社·理想國,2017年6月版

《賈想Ⅱ:賈樟柯電影手記2008-2016》

賈樟柯/著 萬佳歡/編,台海出版社·理想國,2018年1月版

推薦人:龔思量

推薦語:

隨著《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上映,人們再次將目光投向賈樟柯,這一位來自山西汾陽的導演。在《賈想》中,賈樟柯談及了他的電影作品、家鄉以及那些給他帶來深遠影響的導演。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書中關於《小武》的部分。賈樟柯在《小武》開拍時感到激動與不安,他寫道:「《小武》4月10號開拍,就像女人不會忘記生孩子的日子,這日子永生難忘。4月的縣城還冷,劇組一行燒香磕頭。我在煙霧繚繞的街頭跪下,敬天地鬼神、往來神仙、祖師爺唐明皇、朱元璋及盧米艾爾兄弟。這儀式讓我確實,這一次真要將文字變成電影了。」在與馬丁·斯科塞斯見面時,對方表示從「小武」身上看到自己的叔叔,斯科塞斯表示:看到王宏偉在電影裡面晃來晃去,就好像看了他的叔叔,一個在義大利街區工作的人,特別親切。讓賈樟柯驚訝的是,作為成名已久的導演,斯科塞斯依然可以變成一個普通的觀眾,他沒有談調度怎麼靈活、結構怎麼樣,他只說他的叔叔,只說他的往事。或許,這樣真誠的、不詩化自己經歷的作品才能喚起觀眾的共鳴。最後,以賈樟柯談《小武》創作過程中的感受來結尾吧——「小武在二樓上咬一顆青澀的蘋果,樓下他情竇初開的小徒弟與女友低頭一前一後走在喧鬧的午后街市,音樂傳來,是《喋血雙雄》的片段。這是我二十年縣城生活中經常享受的時刻,在某個陽光充足的午後,凝視熟悉的人與物,會突然有一種東西湧出胸膛,讓人感覺一切都是新的」。

《健身時代:身體如何成為成功和成就的象徵》

【德】尤爾根·馬楚卡特/著,Polity,2021年4月版

推薦人:丁雄飛

推薦語:

愛奇藝不久前播出的職場劇《理想之城》中,孫儷飾演的大女主一路鬥智鬥勇,步步高升,在升級打怪的崎嶇道路上,但凡她遇到么蛾子,被使絆子,便隻身一人來到租住的上海市中心老公房頂樓曬台上瘋狂跳繩。此時我們看到的多半是一個中景,攝影機圍繞孫儷旋轉一圈,燃情的BGM隨即響起……

職場劇,孫儷,跳繩:完美的結合。按照德國愛爾福特大學現代史教授尤爾根·馬楚卡特的說法,健身以及健碩的身材(fitness),已經成為當今西方社會的一種理想,它是活力、生產力、競爭力、自我責任的象徵,它調節和規範著人們的行為,它判定一個人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獲得承認還是遭到排斥,它把它的反面(unfit)——肥胖(fatness)釘在了恥辱柱上。馬楚卡特認為,健身時代興起於1970年代,伴隨著福利國家和家長式資本主義的退潮,新自由主義和靈活資本主義的來臨。在一個鼓勵競爭、號召人們有效利用自由時間的年代,我們難免要被「健身游泳舞蹈瑜伽了解一下」,因為「肌肉發達的健身達人,是擁有自制力的理想型(ideal type),因而也是新自由主義自我的理想型」。

但問題是,面對這個自我規訓的體制,我們該怎麼辦?健身是一種新自由主義追求,這重要嗎?因為馬楚卡特的書基本可算作話語研究,考察的是「健身」一詞的語義演變,且把保持好身材的律令視為某種虛假意識,他並不那麼關心運動給人帶來的快樂和益處。對於強大的健身傳銷,馬楚卡特的因應策略十分簡單:躺平。然而這種形式的反抗又何嘗不會是自毀的呢?或許面對當今健身文化,我們更應優先考慮的是:健身的民主化。

《倫敦日記:蘇聯駐倫敦大使二戰回憶》

【蘇聯】伊萬·邁斯基/著 【英】加布里埃爾·戈羅德茨基/編 全克林、趙文煥/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2021年8月版

推薦人:臧繼賢

推薦語:

1932年-1943年任蘇聯駐倫敦大使的伊萬·邁斯基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從小就喜歡寫日記。晚年的他向一位同好坦言,自己不喜歡外交工作,和妻子在教室、圖書館或實驗室會更加幸福。當他70歲被監禁時,真的寫了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說《近和遠》。不過好在邁斯基有自我表達的衝動,加之他在一段非常重要的世界歷史階段中所處的特殊位置,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為世人留下了一部50萬字的珍貴日記。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研究員加布里埃爾·戈羅德茨基為日記做了大量評論和學術引證,完整的三卷本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的中譯本是精簡版,戈羅德茨基刪減了引文,但收錄了三卷本中有關中國和東南亞的所有文獻,並增加了相應的按語,是「特別定製」的中文版。

日記里處處可見邁斯基的幽默和諷刺。比如1934年11月,他受邀參加倫敦市長大人的就職遊行和當時已有六百年歷史的文具商和報紙製造商公會晚宴,從一個外來者的角度,他感受到了濃濃的中世紀氣息,並且感覺有點怪異。當他在晚宴上邀請馬歇爾的同學、石油工業家韋克菲爾德勳爵到俄羅斯旅行時,對方問道:「你們好像有個人……列寧……他真的絕頂聰明嗎?」邁斯基回答說:「是的,我向你保證。但不幸的是,他在1924年就去世了。」韋克菲爾德聽起來很失望:「死了?真的?我不知道是這樣。」邁斯基在日記里氣憤地寫到:「可見英國資產階級精英對蘇聯書屋有多麼了解!真是帶些中世紀的意味!」

《呂思勉國史通論》

呂思勉/著 張耕華/編,中華書局,2021年7月版

推薦人:鍾源

推薦語:

顧炎武言「著書不如鈔書」,這本《呂思勉國史通論》便是張耕華先生的「鈔書心得」。近年來他致力於呂思勉先生遺著等整理工作,整理時順手將呂著中有價值的段落抄錄下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以通史的系統加以編排,就有了這本「史學大師寫給國人的歷史通識課」。

本書主要選取的是史論。這些史論都是從常識、常理來立論,用淺顯易懂的文字來論述,行文遣句里還帶有一點呂先生特有的幽默感。很多觀點讀起來都有茅塞頓開之感,比如述及「文明民族何以見陵於野蠻民族」,呂先生認為:文明民族受野蠻民族的蹂躪,原因全在於文明民族自身的社會病狀深刻。「以文明程度論,固然文明人優於野蠻人;以社會組織論,實在野蠻人勝於文明人。我們說具體一些的話:在政治上,我們有陽奉陰違之弊;又有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起的弊。假使在兩軍相當之際,我們的將帥,就可以找一句推託的話,逗撓不前;我們的軍需官,甚而可以借圖私利。這許多事情,在野蠻社會裡,大抵是很少有的。」所以,「兩國國力的強弱,不是以其所有的人力物力的多少而定,而是看其能利用於競爭的共有多少而定。舊時的政治組織,是不適宜於動員全民眾的。其所恃以和異族抵抗的一部分,或者正是腐化分子的一個集團。試看宋朝南渡以後,軍政的腐敗,人民的困苦,而一部分大夫反溺於晏安酖毒、歌舞湖山可知。」——這些文字,反覆咀嚼,更有味道。

《毛姆傳》

【英】賽琳娜·黑斯廷斯/著 姜昊騫/譯,北京日報出版社·理想國,2021年6月版

推薦人:顧明

推薦語:

幾年前讀過一個譯本,直到這個新譯本推出,才知道當年讀的是刪節版——不過,翻譯得也不錯了,基本保持了原書的樣貌,只是每章內容進行了刪減。

毛姆曾經出過一本文學評論集,叫《巨匠與傑作》,列舉了他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說,並對這十部作品及其作家進行了點評。毛姆是如何點評的呢?他秉持的觀點是:一個作家能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取決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想要讀懂一個作家的小說,就必須要弄清楚作家個人歷史中的重要之事。於是,他八卦地在這些文學評論中寫著簡·奧斯汀、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家的生活私事。

那麼,我們要讀懂毛姆的小說——不管他是一流的還是二流、三流的小說家,也就必須要知道他的所有八卦。然而,毛姆在81歲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表示並不喜歡別人給他作傳,甚至為了防止別人打探他的私生活,燒毀了手頭所有信件。可惜,作為世界知名的作家,保守秘密、別人不給他作傳,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第一個背叛他的遺言的,就是他的侄子:在毛姆死後兩周,他就將毛姆是同性戀者的隱私公諸報端。這樣勁爆的料,如何能阻擋得了傳記作者們的筆呢?

作為如今市面上唯一正式授權的毛姆傳記,本書的內容可謂十分的翔實。作者賽琳娜·黑斯廷斯是英國有名的傳記作家,也是布克獎的評委。曾是《每日電訊報》資深記者的她,深知讀者最想看什麼內容,她將毛姆的多重秘密生活完全地展露在讀者面前:童年的口吃對毛姆一生的影響,毛姆最愛的女人,他不喜歡卻又跟她結婚的西莉,他在法國南部的瑪萊斯科別墅里那既像天堂又似地獄的墮落生活……當然,還有很大篇幅留給了毛姆的「最愛」傑拉德·哈克斯頓,這個既壞又給予毛姆很多幫助的情人,以及接替傑拉德成為毛姆的管家、秘書和情人,陪伴毛姆最後20年的艾倫。

本書原有一個副標題:毛姆的秘密生活,賽琳娜·黑斯廷斯在書中大寫特寫這些秘密生活——涉及文學創作的部分就顯得可以忽略不計——有不少內容簡直看得人驚訝到張大嘴巴。比如,毛姆的身邊雖然不缺漂亮男孩,但是因為口吃的問題讓毛姆性格很內心,也有點自卑,在社交上就有些障礙。作為「最愛」的傑拉德,往往承擔了毛姆的社交功能,由他去勾搭毛姆看中的美少年,將他們送進毛姆的房間。因此,實際上,傑拉德成了毛姆的「皮條客」!所以,喜歡毛姆的人快去看吧,書中的精彩內容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我在日本做公務員》

RORO/著,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21年8月版

作者RORO是中國人,曾在西安外國語大學日本專業學習。2016年到2017年 ,她以公務員身份進入兵庫縣廳國際交流課,體驗了一下日本的政府部門工作。讀者可以借作者之眼,在文字之間體驗一下日本的「內卷」。在日本,公務員也是令人羨慕的職業,拿著不菲收入和獎金。雖然在編的女性公務員享有三年產假,但其實誰也不敢休滿三年,否則再回職場,同事都已經換了好幾撥了。而不在編的公務員是沒有產假的,生孩子幾乎意味著失業。RORO的同事為保住手中的鐵飯碗,小心翼翼、盡職盡責,在納稅人面前保持著「服務態度」的謙遜與恭敬,比如工作之外還要接待前來尋求英文指導的大叔;面對希望幫助修改英文論文的大媽,雖是「無理」要求,他們還得絞盡腦汁委婉拒絕。

《向一切告別》

【英】羅伯特·格雷夫斯/著 陳超/譯,湖南文藝出版社·浦睿文化,2021年9月版

推薦人:鄭詩亮

推薦語:

對現代詩人的詩作,我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實在抱歉),然而,出自詩人之手的散文隨筆,尤其是回憶錄,卻是我最愛讀的。例如,聶魯達那本《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對我的吸引力,就比他的詩高出太多。牛漢那本口述《我仍在苦苦跋涉》也曾在我的床頭放了許久。原因無他,詩人那顆細膩、敏感的心靈,在面對時代的風雲激盪時,無論對人對事,往往能夠留下獨特而深刻的記錄。

羅伯特·格雷夫斯的回憶錄《向一切告別》,就是這樣一部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個人化記錄。這部回憶錄厚達四百六十四頁(中譯本),而七成左右篇幅都在講述作者所親身經歷的一戰,詩人的筆法之詼諧灑脫,與當時的戰爭之黑暗殘酷,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格雷夫斯無疑屬於英國統治精英的一員,家庭背景極為優越,從小就得以見識各種大人物,在英國的預備學校與公學裡成長受教,並(毫不意外地)經歷了同性戀情,然後就是參加一戰,戰後回到牛津大學就讀,順利畢業,最後在牛津大學擔任詩歌教授。這種經歷,使得他的回憶文字在表面的輕鬆裕如之下,埋藏著極為痛切的意味。統治精英在紙面上推演戰略,視天下事如下大棋,畢竟是容易的,只有等到他們親赴戰場,直面絞肉機一般的索姆河戰役,體驗塹壕戰與毒氣戰的慘烈,才會產生真正觸及靈魂的反思。

《洋務與賑務:盛宣懷的晚清四十年》

朱滸/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年8月版

推薦人:彭珊珊

推薦語:

這本書,每隔幾個小節就設置一個引人注目的新問題,讓人不得不一口氣讀下去。

1916年,盛宣懷的巨額家產,約合白銀1350萬兩。其中除了大量不動產,還有合計達500多萬兩的招商局、漢冶萍、通商銀行等多家公司股票。盛宣懷臨終前決定,將家產巨額收益的一半投入「善舉」,用作慈善。他為什麼堅信這是一種有效的「保家之策」?

盛宣懷的兒子們為他寫《行述》,歷數他在晚清四十餘年的事功,認為其在賑災活動的投入,可以與實業活動平起平坐。盛宣懷終其一生幾十年如一日地參與賑災,是為什麼?歷史學家又為什麼長期忽視他的賑務活動?

關於盛宣懷開掛的一生,風行的說法是一條簡潔明了的坦途:投靠李鴻章-參與輪船招商局-參加洋務建設-走向人生巔峰,但事實上,盛宣懷在步入洋務事業之初,背景孱弱,一度是個邊緣人。他的命運如何在一場同治十年的大水中轉變,在賑濟活動中找到進身途徑?

甲午戰敗,靠山李鴻章垮台,盛宣懷為什麼非但沒有沉淪,反而迎來人生的新高峰?

學界長期通行的說法是此時他有了新的後援張之洞,但是又找不到「潛規則式的交易」的證據,那他到底有沒有和張之洞聯手?

庚子國變,早先被排除在商務局建設之外的盛宣懷,如何打進國家商務體制的高層?事業低谷之時,輾轉騰挪,為什麼把目光投向紅十字會的創立?

辛亥鼎革,大清國都亡了,陷入絕境、逃亡海外的盛宣懷怎麼又一次化險為夷,不僅平安歸來,還收回了被革命勢力查沒的家產?「捐賑恤民」這樣的洗白妙計,用在盛宣懷身上為什麼尤其奏效、屢試不爽?

這本書勾勒了盛宣懷跌宕起伏的晚清四十年,但作者並不想寫一本傳記,也不關心人物評價;儘管重新挖掘、解讀了此前被大部分人忽視的賑災史料,但本書也並不是要探討盛宣懷對於近代中國救災事業的貢獻。作者最終要探討的問題是,盛宣懷何以成為盛宣懷?為什麼只有他做出了別人難以企及的實業成績?背後的歷史邏輯是什麼?作者以洋務與賑務交織而成的史事圖譜來試圖解答這個問題,在盛宣懷的生活世界及其邏輯之外,還試圖重新勾勒晚清歷史的圖景。以新視角探析新史料,並對以往的歷史人物書寫方式做了反思,對最新的研究成果亦有論述,從各個意義上來說,這都是一本真正的「新著」,在盛宣懷這樣一個看似人人耳熟能詳、實則仍充滿迷思的題目之下,的確值得閱讀。

《藝術品的衰老:藏在藝術史中的科學故事》

【英】保羅·尼古拉斯·伯吉斯·泰勒/著 楊靜/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年6月版

對喜歡藝術史的讀者來說,《藝術品的衰老》絕對是不容錯過的一本書,如果讓我來評價,我只有四個字:太好看了!之前曾在b站看過一個修驢蹄子的視頻:一位老師傅篤悠悠地搬來一張凳子坐下,然後一手拎起驢蹄子,一手持刀,三下五除二,驢蹄子上的贅物就給削了個乾乾淨淨,簡直引起極度舒適。《藝術品的衰老》的作者就頗有這位老師傅的氣概(當然,我不是說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的畫都是驢蹄子……),舉凡真假裂紋、顏料褪色、老化變暗、清潔修復等藝術品修復的相關問題,他都深入淺出地用科學知識予以詳細講解。光看第四章「不穩定的顏料」的小標題,你甚至可能會誤以為這是一本化學教材——

一 耐久性

二 銀硃

三 紅色色淀

四 鉛丹

五 雄黃與雌黃

六 黃色色淀

七 鹼式碳酸銅與樹脂酸銅

八 石青

九 群青

十 大青(Smalt)

十一 靛藍

十二 普魯士藍

十三 金箔與銀箔

讀罷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想有二:一、藝術史家確實需要掌握一些科學知識,不然,容易上當受騙(書中有一節,就叫「被繪畫『欺騙』了的藝術史學家們」);二、如果有人仿此,也寫一本《中國藝術品的衰老》就好了,它一定也很好看。

責任編輯:顧明

校對:欒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