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綠豆糕、羅漢餅亮相進博「非遺客廳」,綻放中國傳統好味道

fans news 發佈 2021-11-09T05:39:59+00:00

本屆進博會新聞中心一角,「非遺客廳」也如期而至,作為會場的一道靚麗的美食文化風景線,綻放著中國非遺好味道。此次非遺客廳,有33個本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參展,龍華禪食的綠豆糕、羅漢餅又一次入選了進博會。

本屆進博會新聞中心一角,「非遺客廳」也如期而至,作為會場的一道靚麗的美食文化風景線,綻放著中國非遺好味道。

此次非遺客廳,有33個本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參展,龍華禪食的綠豆糕、羅漢餅又一次入選了進博會。

龍華禪食製作技藝屬於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中的經典代表就是龍華綠豆糕了。「清甜軟香、入口即化「是它最大的特色。千年傳承下來的古法手工技藝,才能做出這一塊帶有兒時淳樸味道的綠豆糕。

其中的豆沙餡沒有添加過多的調味劑,甚至還能吃出紅豆的顆粒感,但軟糯的豆香表皮又將其完美包裹,好消化的同時也不會有不適的飽腹感。

龍華素齋的淨素羅漢餅(苔條果仁餅),秉承古法工藝,融合現代飲食文化,每一份均由師傅們手工製作,這使得餡心更加分布均勻,吃起來口感更鬆軟。

羅漢餅產於明代中葉,清代、民國初年尤為興盛,因層層疊疊,狀似疊羅漢,所以稱羅漢餅。清時羅漢餅為貢餅,具有「綿軟酥鬆,層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膩」的特點。。一枚小小的羅漢餅,從原料初選、加工、配料、拌料、制皮、包酥、開酥、下劑、包餅、成型、烘烤等需要二十多道工藝加持,並延續了千年傳統高標準嚴要求,整個過程耗時兩小時方能製成。

上海龍華古寺始創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公元 238-251 年),在 1700 餘年的歷史裡,龍華寺形成了獨特的禪食文化習俗。

2019年3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將「龍華禪食製作技藝」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龍華禪食」作為中國禪食文化的繼承者,集合了龍華寺僧眾與多位素齋製作技藝大師的努力。

龍華綠豆糕和羅漢餅,都屬於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華禪食製作技藝的一部分,擁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精湛的工藝。

本文圖文綜合自上海龍華素齋公眾號 上觀新聞

編輯:徐璐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