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讀懂西晉,輕鬆吞併三國,為何統一中國僅30多年就滅亡

fans news 發佈 2021-10-09T13:54:52+00:00

西晉是一個短暫的王朝,而真正統一中國的時間則更短,從280年孫吳被滅到316年西晉滅亡,僅有37年時間。

西晉:266年—316年,共歷四帝,傳國51年,與後來的東晉合稱晉朝。西晉是一個短暫的王朝,而真正統一中國的時間則更短,從280年孫吳被滅到316年西晉滅亡,僅有37年時間。

司馬炎篡權,建立西晉

司馬氏的奠基人是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司馬懿,司馬懿的家族世代為漢朝高級官員,因此,最初曹操想用司馬懿時,司馬懿是拒絕的。後來,迫於曹操的壓力就走馬上任了。

司馬懿憑自身的謀略獲得曹操、曹丕和曹叡祖孫三代的信任與支持,東抗孫吳,西拒蜀漢,北平遼東。要說曹操還時刻提防著司馬懿,而曹丕和曹叡則是非常信任司馬懿了。在曹叡去世後,將幼子曹芳託孤於司馬懿和曹爽。

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事件,剷除了曹氏宗室勢力,獨掌朝政大權。司馬懿死後,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相繼接替掌權。司馬師廢黜了對他專權不滿的皇帝曹芳,另立了曹髦。曹髦對司馬昭專權不滿,司馬昭又廢了曹髦,另立曹奐。在司馬師和司馬昭輔政時期,曹魏皇帝成了司馬氏的傀儡。

263年,司馬昭率大軍滅蜀,蜀漢後主劉禪投降。265年,司馬昭去世,兒子司馬炎接替掌權。

266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下詔「禪讓」。擺在魏元帝面前的是一道單選題,他毫無反抗能力,只能照做。而司馬炎就假意辭讓再三,最終在親信大臣們一再「勸進」下,如願當上了皇帝,史稱晉武帝。司馬炎篡位後改國號為晉,建都洛陽,史稱西晉。

南下滅吳,統一全國

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君。司馬炎雖然稱帝了,然而在南方的吳國還有一個皇帝,這時候的在位者是孫皓(孫權的孫子)。司馬炎便積極籌劃消滅孫吳的戰爭,以實現統一全國的大業。

司馬炎為滅吳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善待投降的蜀漢後主劉禪及群臣,鞏固晉在蜀地的統治;經濟上,改善內政,囤積田糧;軍事上,派尚書左僕射羊祜在襄陽都督荊州軍事;征東大將軍衛瓘在臨淄都督青州軍事;鎮東大將軍司馬伷在下邳都督徐州諸軍事。

孫吳有相當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水軍占明顯優勢。但孫皓昏庸殘暴,揮霍無度,又自恃水軍強大,戒備鬆散。僅憑藉手下陸抗等能征善戰且忠於吳國的將領,吳國勢力才得以維持。

針對這種情況,羊祜向吳軍大施恩惠,從心理上瓦解吳軍,時不時就有吳軍投降晉軍。

272年,晉武帝聽從羊祜的建議,復任王濬為益州刺史,都督益、梁二州軍事。晉武帝命王濬在巴蜀大量建造戰船,訓練水軍。晉軍所建造的大型戰船,長120步,可裝載二千餘人,四面開門,船上可騎馬馳騁。一年後,王濬水軍「舟楫之盛,自古未有」,為實現滅吳,提供了重要的軍事力量。

274年,孫吳主將陸抗再次上疏孫皓加強防守,但孫皓認為晉無力攻吳,依然不重視軍事戒備。同年,陸抗去世,孫皓又中晉離間計撤換了西陵都督張政,使西線守備更加削弱。

276年,晉伐吳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征南大將軍羊祜奏請伐吳。就在司馬炎準備發動大軍滅吳時,鮮卑族首領正起兵反晉。晉用離間計離間鮮卑首領父子關係,最終鮮卑首領鬱鬱而終,鮮卑對晉的威脅解除。278年,羊祜去世,晉武帝依羊祜生前所薦,以杜預繼任征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279年,司馬炎採用羊祜生前擬制的計劃,發兵二十萬,兵分六路進軍東吳六路大軍分別由司馬伷、王渾、王戎、胡奮、杜預、王濬統率。六路晉軍,成五縱一橫的布局,水陸並進,準備一舉拿下整個吳國。特別是已經準備了7年之久的王濬部的水陸大軍,終於能夠實現順江而下、直搗吳都建業的戰略設計。吳國連忙下令封鎖江中險要,但沒堅持幾個月,吳國就被全面攻破。

280年,孫皓反綁雙手、拉著棺木,前往王濬軍門前投降。至此,晉軍僅用四個多月時間就打敗了孫吳,降服吳軍二十三萬。東吳政權就此結束,三國也隨之徹底成為歷史,司馬炎統一全國。

太康之治

太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三個年號,從280至289年,共使用10年。

280年,晉武帝完成了統一大業,改元太康。剛實現統一大業的晉武帝致力於晉的發展,制訂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西晉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恢復和發展。

據記載,當時家給人足,牛馬遍野,出現了社會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四海昇平景象。因為年號為「太康」,這一時期被稱為「太康之治。」

統治階級腐化

晉武帝成功通過「禪位」取得皇位,離不開世家大族的支持。因此,司馬炎稱帝後制定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都是圍繞著加強專制統治和保護士族利益為前提而開展的。比如九品中正制和蔭客制都是為了保證士族的權力和利益。司馬氏制定這些優待士族的措施,目的是為了取得士族的長期支持,進而保證司馬氏政權永固。

曹魏的政權是通過「禪讓」而來,司馬氏的政權又是通過「禪位」得來,司馬炎不得不忌憚世家大族的勢力,他也擔心士族權勢過大被奪權。為防篡權,司馬炎借鑑了曹魏宗室勢單力薄,只能眼看司馬氏奪權的教訓,大封司馬氏宗親為王,讓他們擁有軍政大權。然而諸王擁兵自重,形成割據勢力,為「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滅吳後不久,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荒淫無度。他的後宮中美女本來就很多,加上滅吳後又納了孫皓後宮中幾千人,以至於後宮多達上萬人,都不知道該臨幸哪個。晉武帝經常乘著羊車,看羊往哪裡去就停宿在哪個宮室。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西晉的皇族和貴族掌握著國家的大部分財富,他們肆意享受,驕奢淫逸,攀比鬥富之風盛行。官僚階級為維持這種奢靡的生活,嚴重腐敗,不斷壓迫剝削勞動者,階級矛盾凸顯。

八王之亂

賈南風奪權

290年,司馬炎去世,太子司馬衷繼位,史稱晉惠帝。

晉惠帝是一個無能的帝王,也是「何不食肉糜」的原創作者。

有一年發生饑荒,許多百姓活活餓死。大臣將消息傳給晉惠帝,晉惠帝聽後大為不解,反問道:「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一個中央帝國的皇帝本該是明察秋毫,而晉惠帝竟然荒唐至此,晉朝的朝政混亂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司馬炎本意是想讓汝南王司馬亮與楊駿(皇后楊芷的父親)共同輔政,如此宗室和外戚可以互相制衡。但楊駿與皇后聯手篡改詔書,在遺詔中,輔政大臣便只有楊駿。

楊駿一度權傾朝野,皇后賈南風想要干政,被楊駿阻撓。賈南風是西晉開國大臣賈充的女兒,容貌醜陋,但政治野心很強。司馬衷性情愚鈍但沒有被廢,離不開賈南風在背後的運作。 賈南風先聯合汝南王司馬亮共同對付楊駿,但司馬亮沒有答應,後來她又聯合楚王司馬瑋帶兵入朝,並讓司馬衷下詔以謀反罪討伐楊駿。291年,楊駿被殺,太后楊芷被廢為庶人,楊氏被滅三族。

司馬亮與司馬瑋被殺

楊氏被滅後,朝政大權由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大臣衛瓘共同執掌,楚王司馬瑋擔任衛將軍,賈南風及賈氏外戚也開始干政。賈南風性情暴戾,她看出宗室之間的矛盾,故意挑撥,最終引發了「八王之亂」。

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以及輔政大臣衛瓘都在這次鬥爭中被殺,從此,賈南風專政。

賈南風專政8年,朝政相對穩定,但賈南風沒有兒子,太子是晉惠帝的另一個嬪妃所生,這令她非常不安。

賈南風的妒忌心很強,在做太子妃的時候,就曾因為謀害懷孕的妾室差點被廢。299年,賈南風開始迫害並廢黜太子遹,太子遹很有名望,賈南風的這一舉動引起宗室的反對。一些宗親謀劃著為太子遹復位,而趙王司馬倫趁機挑撥賈南風殺掉太子,以絕宗室為太子復位的打算,太子被殺。

太子被殺後,司馬倫等人偽造皇帝詔書,以殺害太子之名將賈南風廢為庶人,後來又將她毒死。此後,司馬倫掌權。

司馬倫亂政

301年正月,司馬倫廢晉惠帝自立為帝,晉惠帝被軟禁。司馬倫沒有任何政治威信,也沒有什麼治國能力,隨即引發了三王起義。

齊王司馬冏聯合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乘機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興兵反擊,不久就戰敗,死者近10萬人。司馬倫先被囚禁後被毒殺。

司馬乂討伐司馬冏

301年四月,司馬冏迎接司馬衷復位。司馬冏擔任大司馬,主理朝政。司馬顒(yóng)、司馬穎被封高爵。司馬冏攬權後不但不務「政」事,還沉迷女色,結果又給了他藩王討伐的藉口。

302年,司馬乂(yì)乘車奔襲皇宮,以奉天子的名義攻打司馬冏。司馬冏戰敗被殺,其黨羽大都被夷滅三族,司馬乂獨攬大權。

司馬顒討伐司馬乂

司馬顒見司馬乂獨攬大權,心懷不滿,於是多次派人刺殺司馬乂。

303年,司馬顒令部將張方領兵7萬與司馬穎20多萬大軍共同起兵討伐洛陽。最初司馬乂獲勝,但局勢很快反轉。

304年初,在朝廷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勾結禁軍將領,在夜裡捕獲司馬乂,將其交給了司馬顒的部將,結果司馬乂被火烤死。

司馬乂死後,司馬穎官拜丞相,司馬顒官升太宰,司馬越為尚書令。此後,皇太子司馬覃被廢黜,司馬穎為皇太弟,仍任丞相之職。

司馬越討伐司馬穎

司馬越對司馬穎的專政非常不滿,很快就雲集10多萬士兵,攜同晉惠帝一起討伐司馬穎。司馬穎派5萬軍隊拒戰,擊敗司馬越,並俘虜了晉惠帝。

司馬越兵敗後,其弟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殺死司馬穎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於是司馬穎出兵討伐司馬騰。司馬騰與王浚結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的軍隊被羯朱打敗。

司馬穎兵敗後,與幾十個將軍攜著晉惠帝連夜逃回洛陽。洛陽由司馬顒的部將張方控制,張方又挾持晉惠帝。司馬穎到長安,司馬顒廢除司馬穎的皇太弟之位,要求司馬穎回封地。司馬顒掌控朝政,任太宰。

司馬顒與司馬越爭權

司馬顒本想討好司馬越,讓晉惠帝下詔書,立司馬越為太傅,與他共同輔政,但被司馬越拒絕。討好不成,司馬顒就積極準備討伐司馬越。

305年,司馬顒脅迫晉惠帝發詔書罷免司馬越等人,司馬越則打著勤王回舊都洛陽的名義起兵。

306年,司馬越率領諸侯及鮮卑將領許扶歷、駒次宿等軍隊攻入長安,司馬顒和司馬穎敗走。司馬越迎晉惠帝回到洛陽,晉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並下詔搜捕司馬穎。不久,司馬穎和兩個兒子都沒殺。

晉惠帝駕崩

307年,晉惠帝突然駕崩,弟弟司馬熾(chì)繼位,史稱晉懷帝。司馬越輔政。

晉懷帝繼位後,立即下詔書讓司馬顒回朝廷擔任司徒。司馬顒在回京途中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派遣的將領掐死在車內,他的三個兒子也全都被殺。隨著司馬顒的去世,司馬越掌控朝局,八王之亂結束。

八王之亂牽連很廣,表面上以司馬越的勝利告終,實則導致司馬氏的統治遭遇滅亡的危機。從291年至306年,長達16年的內鬥,使原本就危機四伏的晉王朝內外矛盾齊發,國家混亂不堪。更嚴重的是,八王之亂使邊陲入遷的胡人以及割據地方的諸侯王看到了自立的機會,西晉逐步進入了五胡亂華及十六國的大分裂時代。

五胡亂華,西晉走向滅亡

統治階級的長期內亂導致無辜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尤其是內遷的少數民族更是飽受士族階級的欺凌。

士族階級內亂時,少數民族中陸續有人領頭叛亂,紛紛自立。如,304年,氐族李雄在益州稱王,兩年後稱帝,國號成;304年,匈奴領袖劉淵自立,四年後稱帝,國號漢,割據山西西南部。(劉淵:冒頓單于後代。西漢時,劉邦以宗室女嫁於冒頓單于和親,並與冒頓單于約為兄弟,此後冒頓單于的後代都姓劉。)為擴充版圖,劉淵令其子劉聰攻伐洛陽,令石勒及王彌掠奪關東。石勒攻城略地,聲勢浩大,震動西晉朝野,許多人歸附他。310年,劉淵去世,劉聰殺新帝劉和自立。

311年,司馬越病逝,王衍率軍歸葬封國,中途遭到石勒軍襲擊。此次交戰,晉軍受重創,軍中精銳以及朝中重臣都被殺害。同時,劉聰、王彌兵攻破洛陽,洛陽官員和百姓都遭到屠戮,晉懷帝也被擄走,史稱「永嘉之禍」。

313年,晉懷帝被殺,侄子司馬鄴在長安繼位,史稱晉愍帝。

晉愍帝即位後,劉聰派劉曜持續攻打長安。316年晉愍帝投降,最後受辱被殺,至此西晉滅亡。此後,各族陸續建立自己的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

西晉能輕鬆吞併三國,建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為什麼守不住?

01.答案其實就在問題中,西晉快速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江山來得太容易了。

縱觀中國歷史,大一統的中央王朝的建立,往往都是「在馬背上打天下」,要經歷無數人的浴血奮戰。如秦王「掃六合」,劉邦八年反秦滅項。如此來看,司馬氏的西晉來的就比較容易了。

司馬昭一死,把手中的權力悉數交給了兒子司馬炎,手握兵權和政權的司馬炎動動嘴皮子,傀儡皇帝曹奐趕緊「禪讓」。於是,江山從姓「魏」改成了「晉」,歷史又翻了一頁。這就是西晉守不住的第一個原因:得來的太容易了!

馬背上打來的天下,得來雖難,守江山的人卻更用心。得來容易的江山,守著卻難。

司馬炎稱帝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權力如何分配。司馬炎承襲了曹魏江山,曹魏是從東漢「禪讓」而來,如此年輕的西晉也就承襲了自漢朝以來的世家大族。世家大族盤根錯節,驕奢淫逸成為習慣,為了安撫世家大族服從西晉統治,司馬炎只好給他們更多的特權和利益。

給士族分了特權,就必須要有相應的特權來制衡,司馬炎又分封了更多的宗室子弟為王,讓他們拱衛王都。

分封制使周王朝從統一走向分散,也同樣因為分封,漢景帝時期出現「七國之亂」,分封制的弊端明顯,而司馬炎卻沒有制衡宗親。如此,西晉的諸侯王形成割據勢力,為「八王之亂」埋下禍根。

02.司馬氏的滅亡與統治階級的腐化密不可分。

士族要維持奢靡的生活,從皇宮到百官互相鬥富。而蛋糕只有那麼大,分給士族的多了,就只有從貧苦的下層百姓身上盤剝,如此,階級矛盾就凸顯了。「五胡亂華」就是士族對少數民族的壓榨剝削,引起了少數民族的反抗。

司馬炎一開始治理江山兢兢業業,而吞併孫吳後就開始放縱私慾,並且不約束百官,導致西晉內部腐化。這是司馬氏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

03.繼位者安排不當

對於繼位者的安排,司馬炎更是沒有慎重,不僅立的太子無能,託孤大臣也貪權無能,太子妃又嗜權善妒。

司馬炎在世時,各方力量尚能平衡。而司馬炎一死,繼位者司馬衷無法掌權,皇后賈南風與託孤大臣楊駿奪權,最終引發了「八王之亂」。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可惜司馬炎沒能做到不忘初心,結果是「上樑不正下樑歪」,西晉快速滅亡,中國進入大分裂時期。

讀更多有趣歷史,歡迎關注@小七探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