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我們的「古早味」可不只是蚵仔煎麵線糊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4T12:48:45+00:00

「古早味」,閩南人用來形容老味道的一個詞,如今也用來形容記憶里的味道。它自帶人間煙火氣,在依山傍海的閩南,與本地人朝夕相伴。

「古早味」,閩南人用來形容老味道的一個詞,如今也用來形容記憶里的味道。它自帶人間煙火氣,在依山傍海的閩南,與本地人朝夕相伴


熱鬧喧囂的市井和活色生香的人生是它的載體,人們藉助「古早味」三個字,訴說對腳下土地的深情眷戀


廈門某菜場內一隅


海鮮,閩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存在。海鮮講究「鮮」,閩南話里就是「尚青」。要探訪極致的鮮味,還得到市場去。


走進市場,撲面而來是海濱城市的熱情豐饒。蓮霧、釋迦、芒果,各種顏色鋪在一起,構成了一幅五彩的動人畫卷


再往裡走,空氣中越來越濃的咸腥味提醒你,主角海鮮即將登場。


多種多樣的海鮮齊齊排開,讓人眼花繚亂


各式各樣的魚總會在最前排列隊迎你,那陣仗,看得人眼花繚亂:金線魚無疑是美的,粉嫩嫩極富少女心,貫穿頭尾的金線宛若銀河鱗片在陽光下閃著動人的光芒。


白鯧也惹眼,菱形的魚身整齊排列,泛著迷人的光,眼睛清澈澄明,一看就新鮮!


白鯧清蒸最好吃,不用太多調味,就能有直擊靈魂的細膩鮮美


簡單的清蒸就能把白鯧的本味呼之欲出


還有太多叫不上名字來的「小雜魚」,就統一醬油水烹飪吧!


配上廈門本地的海堤醬油,加入薑絲、香蔥、紅辣椒,激發出小雜魚們最極致的鮮


醬油水是本地做小雜魚最鍾意的做法


咦,怎麼還有鯊魚?這其實是可合法食用的狗鯊,通常都被做成魚丸,魚肉經過千錘百鍊出膠後包入肉糜,再捏成小丸子煮熟。魚丸店買上沉甸甸的一袋,忍不住邊走邊吃


魚肉爽滑彈牙,丸子仿佛桌球般能在舌尖舞蹈。


其實用狗鯊做成的魚丸從表面看來和其他魚丸並無區別


一口咬下,四溢的汁水在口腔中流淌,魚肉和豬肉疊加帶來的奇妙口感豐富了味覺層次,讓人情不自禁一口一個,一大袋魚丸竟很快見底了。



若說只把注意力放在魚上,其他海產品可要不服了。


東山小管要選有膏的,透明的魷魚籽像一顆顆水晶,啫喱般膠質口感給人入口即化的錯覺,綿滑細膩;螺類檔口更像是寶石展覽:碧綠的、墨玉的、波點的、條紋的,色彩斑斕樣式各異,讓人著迷


蝦蟹螺貝特別好看!


青腳蟹正耀武揚威地炫耀著腳上的湛藍,膏蟹揮舞著鉗子,仿佛是對「煎蟹」宿命的抗爭——活蟹對半斬塊,切口朝下煎。


大火洗禮後的紅膏渾厚紮實,透露出滿滿的誠意,入口有蛋黃般沙沙的質感


若覺得干噎,配上頭水紫菜煮的紫菜蛋花湯舒服落胃……


炒過之後的青腳蟹紅得耀眼,香氣逼人,巴不得連殼都細細舔過才罷休


一圈逛下來,只嘆各種叫不上名字的鮮活海味竟能美得如此流光溢彩,難怪「米缸埋在海中央」


海味,當之無愧的閩南的「古早味」。


想吃!!



走在閩南的大街小巷,總能與沙茶不期而遇。


沙茶是舶來品,源於南洋,是「SATE」的音譯,這種色澤金黃、辛辣香濃的醬料,跟隨著華僑漂洋過海,竟成了閩南古早味里不可缺少的一抹亮色



曾經有外地朋友跟我抱怨,說沙茶麵的面不好吃。


那時我才意識到,沙茶麵的靈魂不是「面」,而是沙茶和吸飽了湯汁的佐料——嗯,確實有些喧賓奪主了。


但也無怪面遜色三分,花生、芝麻、蝦米、丁香、陳皮等各種原料研磨熬煮後的醬料,怎能不身懷絕技?


沙茶醬製作初期需要加入大量的花生醬和各種配料,攪拌至粘稠狀


順滑的沙茶醬倒入濃白的骨湯,瞬間將其裝點得活色生香,望之則食指大動。


黃中帶紅的湯頭散發著誘人的香味,伴著微微的辛辣鑽入鼻腔,饞蟲瞬間就被勾起來了。


要想沙茶醬鮮香濃郁,可少不了骨頭湯的助陣


先喝一口湯:湯頭有些許花生碎,吃起來沙沙的顆粒感,極大的豐富了口感。


湯底則醇厚濃郁,微甜中還有一絲辛辣——可別小瞧了這點辣,不會高調得突兀,也不會低調得毫無存在感,有如魔法一般恰得其分,引得人一口接一口喝下去。


沙茶麵的湯底點點微辣,讓人無法停下手裡的勺子


接下來該料碼登場了。


豆乾鹵得極好,疏鬆的孔隙灌滿了濃郁的湯汁,舌頭一壓就撲簌簌飆出;丸子筋道彈牙,肉汁混合沙茶湯,迸發出別樣的滋味;豆芽也必不可少,清新爽口,是解膩的好幫手


許多配料都可以在沙茶麵里找到屬於自己的有一席之地



還有脫骨肉、蝦仁、豬肝、海蠣……


新鮮的配料遇上沙茶,瞬間風情萬種,醇、鮮、辣,吃得人滿口生香,怎能不「好呷」!


不過小時候吃不懂,不吃辣,去沙茶麵店總會點面線糊


說是糊,其實更像羹,糊而不爛,湯頭濃郁,吃得是爽滑細膩,鮮醇美味。



將面線加入豬骨和海鮮煮出的高湯,再用番薯粉漿勾芡,直到面線徹底軟爛才大功告成。


加入海鮮高湯,面線糊才算注入靈魂


嘗一小口,煮至軟爛的面線與湯汁完美融合,入口即化,芹菜粒、大腸、油條,伴著蔥頭油香味和胡椒的鮮辛,便是我最真切的古早記憶。


話說回來,在閩南,什麼店的密度能趕超沙縣小吃蘭州拉麵?沙茶麵?不不不,當然是牛肉店


泉州牛排小店


據說當年波斯商人順著海路來到這裡,也帶來了吃牛肉的習俗,久而久之,牛排、牛肉羹、咸飯這組套餐,也逐漸成了閩南人心中的白月光


不過此牛排非彼牛排,這可不是三五分熟的西式牛排,而是以八角、當歸、老薑等香料,加上幾味中草藥,配上咖喱燉成的牛肋排肉


香料豐富的牛排湯汁



足量的咖喱賦予了牛排濃郁的底色,多重佐料又帶來了別具一格的香氣。


最好吃的是連筋帶肉的脫骨處,肉燉得酥爛吸足了醬汁,濃郁入味,再加上花椒帶來的微麻口感。



從里香到外,沒有西餐牛排精緻,但卻有說不出的滿足。


牛肉羹湯也必不可少,牛肉給得極大方,外層薄薄的地瓜粉讓肉新鮮嫩滑中還能嘗出一些「脆」


牛肉羹湯的牛肉大都經過捶打,所以尤為嫩滑


湯頭則用牛骨和中藥材熬了十幾個小時,再加上薑絲,味道是說不出的香濃醇厚,酸爽開胃


至於家常的咸飯,則有著樸實無華的溫柔芥菜的苦味在高壓蒸汽下轉化成了清香,用豬油炸過的干蔥頭和煸過的五花肉,則帶來葷油獨特的香氣。


均勻裹住油潤飽滿的米粒,舀一勺牛排的醬汁淋上,一口飯,再配一口羹湯「三件套」一出,古早味也就地道了。


全套標配的舒適時刻:牛排+牛肉羹+咸飯燙菜


最後少不了的是一杯茶。閩南人日日必喝茶,喝茶就要配上點心,所以「茶配」,也成了閩南人放不下的古早味


剔透糯滑的桔紅糕、薄脆香甜的蛋花酥、咸中帶甜的魚皮花生,這些小點單吃甜膩,配上茶卻別有一番滋味。


閩南人配茶的糕點品種很多,隨便選一樣大都不會出錯


最經典的莫過於滿煎糕了。將麵粉、糖、水攪勻,澆在透熱的鐵盤上,撒上紅糖、花生碎、黑芝麻烘烤即成。


滿煎糕有著蜂窩狀的孔洞口感上有一種獨特的鬆軟彈牙,伴隨著焦糖和堅果的香氣直擊心靈。


滿煎糕軟軟彈彈,一口便可獲得無敵的滿足感


搭配一杯醇香的烏龍茶,化解焦糖和堅果的甜膩,口中留得只有溫柔的香甜,讓人心情舒暢。


蒜蓉枝也是特色。它看起來像小麻花,外面裹了一層白色的糖霜,還有幾朵小小的蔥花


對吃不慣的人來說,這分明就是黑暗料理,愛的人卻回味無窮。


熱愛甜食的吃貨們可以試一試「蔥花+糖霜」暴擊靈魂的這一美味


咬一口,酥脆掉渣,口中融化的糖霜帶有絲縷蒜蓉和蔥花的辛香,甜鹹交織,讓人試之難忘。


不過我最愛的,還是綠豆餅和椰子餅


椰絲餅是福建人的記憶美味


綠豆餅外形樸素,酥皮香軟掉渣,層次分明,內里的綠豆綿密可口;椰子餅像一盞小花,撻皮有著曲奇餅乾般的質感,酥酥軟軟,作為餡料的椰絲入口順滑,香甜可口卻一點不膩,中間軟軟的夾心更是味覺的驚喜。


和家人一起,泡上一壺茶,吃點小點心,多少午後,就在這樣的閒適溫情里融化掉


所以古早味到底是什麼味?在這片土地上,舶來的胡椒沙茶與本土的面線海鮮緊密交織、並行不悖,纏繞出一段段源遠流長的歷史。


晨起時的花生湯有著最溫柔的奶白,若是想換個口味,黏而不爛的茯苓糕也不錯。


早餐來這麼一碗綿香柔軟的花生湯,肚子很舒服



中午需要碳水補充能量,燒肉粽和芋包配上甜辣醬,是多少閩南小孩的回憶。


有燒肉粽必少不了甜辣醬


暮色四合,一碗普通的稀飯,只要配上侯林豆,頓時有了獨特的滋味。


侯林豆雖然看上去很樸素簡單,卻也點亮了閩南人的稀飯味道


深夜裡,油豆皮裹上調味的肉餡和馬蹄,五香是最誘人的「燒酒配」;而那一碗冬粉鴨或是鴨肉粥,則溫暖了無數個寒冷的夜……


一口冬粉鴨湯下肚,全身都暖和了



閩南話里,「好呷」,是用來稱讚很好吃的食物,這些塵世俗食的煙火,瀰漫著明媚的暖意。


聽著一代代人的故事與溫情,讓人越發熱愛腳下的土地——這裡值得被喜歡的理由,實在太多,太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