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斷進步,為什麼人類正陷入知識陷阱和科學囚籠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1:17:03+00:00

劉慈欣的《鄉村教師》是一部只有中國人才能讀懂的科幻小說。一位含辛茹苦的鄉村教師用生命最後的閃光,奇蹟般拯救了自己的文明。

劉慈欣的《鄉村教師》是一部只有中國人才能讀懂的科幻小說。一位含辛茹苦的鄉村教師用生命最後的閃光,奇蹟般拯救了自己的文明。在這部堪稱泣血作品中劉慈欣除了大力謳歌科學對一個文明的重要之外,通過碳基聯邦艦隊的對話也提出了一個奇怪的思考:人類這個原始的種族,如何能夠創造5B級的文明?

站高級文明的角度這個懷疑其實非常合理,在人類在沒有記憶遺傳功能,只能通過教師這種原始的方式一代代傳承知識;傳遞信息只能通過原始聲波震動,速率只有每秒1——10比特的情況下,人類即使能夠創造文明也將很快陷入知識陷阱和科學囚籠。這是因為隨著一個文明知識的不斷累積,在沒有更高效的學習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的情況下,後天學習的周期將變得越來越漫長,越來越困難,直至進入一個死循環。

從現實來說,人類的科學的誕生其實就是知識囚籠的產物。科學簡單來說就是「分科」之學。人類為什麼要將知識進行分科?其原因就是因為以人類的生理特點和知識傳播方式,已經無法全面系統地繼承自己的知識,所以才將知識人為的劃分為數學、物理、生物和化學……通過培養單項人才來縮短知識的傳播時間。但即便如此,在如今這個時代要培養一個優秀的科學家,也需要將近20-30年的時間。換句話說人類需要到25—30歲以後,才可能繼承人類文明在某一單一領域的知識,在此之後還要用大量時間進行整理、融匯、貫通,和其他學科充分交叉,才能進行創新。更恐怖的是,隨著人類知識的不斷爆炸,這一過程還在持續延長。

如今,隨著人類創新進入深水區,科學低處的果實被相繼摘完,科技創新的周期也越來越長,科技創新的難度也越來越難,人類在今天可以說已經步入知識陷阱和科技囚籠。只不過是現代知識的普及和群體效應累積的假象,掩蓋了這一事實,真正的情況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速度正在減速。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人類的基礎科學已經逾百年而沒有重大突破。

到今天為止,人類所有的科學創新都只是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優化了學習環境和學習效率。並沒有真正觸及學習本身和提升信息交流速度,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幾千年前一樣仍然依賴最原始的手段。未來人類如果想進一步發展,除了要不斷對工具進行優化之外,對自身進行改造恐怕也終究是一個難以拒絕的選擇。換句話說人類到今天自然進化的紅利已經逐漸吃盡,已經到了主動進化的時間了。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