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東北大學:「兩鄰理論」助力遼瀋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1:32:28+00:00

走進瀋陽市瀋河區多福社區,一面印有「幸福在哪裡多福告訴你」的巨幅展板特別醒目。隨處可見的紅色福字、一張張笑臉、一塵不染的路面陳設,還有不同主題的園區景觀,一派喜氣祥和、幸福洋溢。 在這樣一個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社區,住戶們即便有再好的房子,也不願意搬家。


走進瀋陽市瀋河區多福社區,一面印有「幸福在哪裡多福告訴你」的巨幅展板特別醒目。隨處可見的紅色福字、一張張笑臉、一塵不染的路面陳設,還有不同主題的園區景觀,一派喜氣祥和、幸福洋溢。

在這樣一個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社區,住戶們即便有再好的房子,也不願意搬家。「社區帶給我們太多的幸福,捨不得離開。」 70歲的老住戶張文霞拒絕了兒子買的電梯洋房,「多福多福,我們現在每天都特別開心,在咱社區生活的人真幸福!」

從早年「窗戶都不敢開」的髒亂差大雜院,到變成綠草青青、鳥語花香的幸福家園;從利用率低的自行車棚到為滿足居民飲食、醫養、娛樂三大剛性需求的養老服務中心;從「有緣千里來相會,無奈對門不相識」的尷尬局面,到「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鄰里關係……以福為主題的百家宴、以服務積分換禮物的愛心小屋,多福社區用活動穿針引線、編織鄰里關係網。

「『兩鄰』理念的實踐,為社區居民找到了和諧幸福生活的原始碼。」多福社區黨委書記孟曉丹告訴記者。

「兩鄰」理念為重塑鄰里關係找到了動力源

2020年5月12日,東北大學文法學院院長、民政部全國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張雷教授,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基層社會治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探索,在《中國社區報》發表了《新時代社區治理「兩鄰理論」初探》一文,文章指出「兩鄰理論」是新時代加強和完善我國城鄉社區治理的新思想,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社區治理價值追求,強調「兩鄰理論」的核心是建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新型社區關係。該文發表後,在全國迅速引起了廣泛反響,被民政部官網及其它眾多網站轉載,「兩鄰理論」也因此成為百度百科的一個詞條。

「兩鄰」理念關注的焦點是新時代社區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就是要求居民在社區生活中要互動互信互愛互助、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與鄰為善」強調在社區範圍內的道德教化與文化薰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貫徹於社區鄰里之間,內化於情感,從而營造充滿溫情的鄰里氛圍;「以鄰為伴」則強調在社區居民之間形成密切的互動關係,通過把居民組織起來,激活居民社區參與的內生動力。

瀋河區泉園街道的和泰社區有一個剪紙班。2020年疫情期間,剪紙班的阿姨們集思聚能,在沒有資金、沒有組織的情況下,利用網上免費軟體,微信、釘釘等小程序,自發地展開網上剪紙,網絡教學,相互安慰,互相激勵,讓社區的姐妹們團結起來,共抗疫情,創作了近百幅抗疫作品。王麗榮阿姨更是發揮帶頭作用,利用「宅」在家中的時間,用一雙巧手,將普及疫情防控知識與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相結合,共剪出12幅防疫宣傳剪紙作品,通過微信傳播給社區居民。剪紙班的於曉萍、王麗等學員更是第一時間就到社區報名當志願者,為社區防疫出力,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與鄰為善』塑造精神情感,『以鄰為伴』搭建關係網絡,一內一外互為表里,從而構建起超越家庭親緣性而達至社區地緣性的『公共美德』,形成睦鄰愛鄰、守望相助的社區治理共同體。」 張雷表示,兩鄰理論為重塑鄰里關係找到了動力源。

「兩鄰」理念為社會工作和社區治理注入了黏合劑

逐一登記發放出入證,測量進出居民體溫,分門別類採買並運送物資……2020年初春,風雪之中活躍在社區每個角落的逆行者們任勞任怨,留下許多令人難忘而感動的瞬間。

這群人里有社區工作者,還有社區志願者,也有普通居民,從不理解到支持,到主動自願參與,這正是「兩鄰」理念讓社區治理中的多元主體聚合在一起,最終黏合而成守望相助、相親相愛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鄰里之間相互支持、相互關懷,這種「家文化」力量、鄰里力量,在疫情防控中起到很好作用。如果說,「兩鄰」理念讓更多人聚在一起,那麼防疫攻堅戰,也使「兩鄰理念」的貫徹深入人心。

瀋陽市回民社區在新時代「兩鄰理論」的指導下,形成了以「兩鄰理念」為基本綱領、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團結」為目標的「石榴家園123」社區治理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回民社區充分發揮社區黨建工作平台的積極作用,成立黨員志願者先鋒隊和共產黨員突擊隊,對全社區的小區值守和信息排查開展監察指導,為小區封閉管理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兩鄰」理念的價值在於其深厚的人文關懷,其所倡導的社區鄰里關係,追求的是社區居民擁有平等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決策權,享有社區發展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成果,滿足社區居民差異化的個體需求,通過價值引領與實踐引導培育集體責任感。

「每個人都不是社區建設的『局外人』,而是社區大家庭的一分子。」李國青表示,「兩鄰理念的實踐,讓社區工作不再只是社區工作者唱獨角戲,而是增加了社區多元主體之間的黏性,形成強大的身份認同。」

通過「兩鄰」理念的實踐,可以發掘廣泛的、包容的、可調和的公共利益,營造真實、多樣化的民主參與內容。在和諧的鄰里關係之下,廣泛的社區公共事務從行政化的決策議程進入民主參與範疇,營造「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集體氛圍,每個人都將社區建設的責任感植根於內心,互助互愛的鄰里關係也提升了溝通合作的效率與成果,社區居民從集體活動與集體決策中提升了存在感與獲得感。

在瀋河區泉園街道方家欄社區的方家欄小區,曾經破舊的牆體被一幅幅倡導「兩鄰文化」的多彩牆繪所代替。「愛老慈幼」「誠信知理」「守望相助」「和睦友愛」等家風家訓被生動地噴繪在60幅牆畫上,構成了長達200米、以「愛在鄰里」為主題的兩鄰文化牆。

這一亮麗的風景線一度成為小區改造時的「問題戶」:「滿是破損和廣告的牆面怎麼處理?」 「都塗成一個顏色,太單調了」,「沒有生活氣息」,「體現不出我們小區的特點啊」……居民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

畫什麼、由誰畫、怎麼畫?最終,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居民代表在民主協商議事會上,就牆體粉刷一事展開討論,決定將牆體粉刷為宣傳「兩鄰文化」的特色文化牆。繪畫現場一派熱鬧景象,小朋友們繪出童年成長軌跡,老人們描摹出人生多彩歷程,老英模們描繪出新時代壯麗詩篇……小區居民共同勾勒著鄰里和睦友愛的多彩畫卷。

文法學院副教授滿小歐表示,把圍牆打造成「兩鄰文化」的宣傳陣地,將社區宣傳思想工作巧妙融入百姓生活,既營造了積極向上的鄰里氛圍,又進一步提升了鄰里文化、豐富了「兩鄰文化」內涵,極大地增強了居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使每個人都真正地把小區當作自己的家。

「兩鄰」理念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探索了新路徑

在社區治理領域,理論創新、制度建設的最終落地,需要社會工作以其獨特的專業優勢來推進。在新時代背景下,社區工作被賦予了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兩鄰」理念實現了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自洽,且具有深厚的本土文化根基。用「兩鄰」理念指導社會工作創新,對於塑造社區和諧文化,促進社區良性發展,滿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提供了有效的實踐路徑。

基於長期以來在學術研究中與瀋陽市瀋河區的深入合作,張雷教授積極推動「兩鄰理論」首先在其發祥地瀋河區落地生根。在張雷教授的建議下,瀋河區積極踐行「兩鄰理論」,先後出台了《中共瀋河區委 瀋河區人民政府關於深入踐行「兩鄰」理念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瀋河區關於強化黨建引領推進「踐行『兩鄰』理念、同網共治」工作的實施方案》《關於在踐行「兩鄰」理念中深入推進街道社區大黨(工)委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在踐行「兩鄰」理念中深入推進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實施意見》《瀋陽市瀋河區黨群服務中心(瀋陽市瀋河區「兩鄰」實踐中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等文件,在全區範圍內深入踐行「兩鄰」理念,有力推動了瀋河區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張雷教授作為瀋陽市政協委員,在政協會議上提案建議在瀋陽全市範圍內深入踐行「兩鄰」理念,深入推進全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受到了相關主要領導的重視。2021年5月17日,中共瀋陽市委辦公室、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聯合下發了《瀋陽市深入踐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理念 推進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開始在全市範圍內深入踐行「兩鄰」理念,進一步推進瀋陽市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文法學院李國青老師在參與相關文件起草論證工作中,提出了「四互」「四共」「四和」的建議和理論闡釋,被《方案》所採納。


  新聞來源 http://ln.chinadaily.com.cn/a/202109/27/WS615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