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山:神農親耕妻親織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4T14:14:20+00:00

據以畢生精力研究殷墟甲骨文的李元星《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介紹,伏羲、神農、黃帝,載入殷墟甲骨文「虙農黃」即三皇祀典卜辭:虙、農約20條、「虙列山」三字單、雙、繁、簡四式合文約40條、黃帝不下百條。

  據以畢生精力研究殷墟甲骨文的李元星《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介紹,伏羲、神農、黃帝,載入殷墟甲骨文「虙農黃」即三皇祀典卜辭:虙(伏羲)、農(神農)約20條、「虙列山」(伏羲氏、神農烈山氏)三字單、雙、繁、簡四式合文約40條、黃帝不下百條。因此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中國人就構建了伏羲、神農、黃帝的三皇古史體系。

殷墟甲骨文將伏羲、神農聯文,《周易.繫辭下傳》也將伏羲、神農聯文:「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羲氏歿,神農氏作。斷木為耜(音似),揉木為耒(音擂),耒耨(音謬)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音市合)。」

譯神農部分:伏羲氏逝世後,神農氏成為首領,把木頭砍成鏵,又把木頭煨彎成犁,並製作了木鋤,犁鋤利於農耕,神農氏教天下人用這些農具種地,與風雷益卦上入下動相合。中午成為集市,召集天下民眾,聚集天下貨物,彼此交換後退散而去,買賣各方都得到急需的東西,與火雷噬嗑卦可觀而後有所合相似。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曰:「神農氏,姜姓也。母曰妊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謂之炎帝。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至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周書》曰:「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刀耕而種之,作陶冶斤斧。」三國譙周《古史考》曰:「炎帝有火應,故置官師皆以火為名。」陸景《典語》曰:「神農嘗草別谷,蒸民乃粒食。」

神農炎帝文化,遍及全國,波及全球。但其有四個集中地帶:陝南安康市,神農出生於旬陽市羊山,受伏羲賜姜姓於伏羲山北部的漢濱區垻河鎮姜家河、姜家梁,稱炎帝於漢濱區和漢陰縣月河盆地坂月川,嵐皋縣神河源有神農補鍋台、神農碾藥石槽等;與陝北南下的黃帝氏族開始融合於秦嶺北坡的寶雞市,有神農廟、姜水、姜城堡等;後來活動於湖北神農架、谷城、隨州市神農洞、炎帝廟等;終於湖南長沙市,葬於茶陵,即神農炎帝陵。呈現出一條清晰的可供國內外「炎黃子孫」尋宗祭祖的「神農炎帝文旅路線」:寶雞—安康—神農架—隨州—長沙。

秦巴漢水是神農炎帝文化的搖籃,既是其發祥興盛之地,也是「神農氏世衰」面對黃帝氏族強勢兼併融合而向中南撤退的出發地。歷史巨人神農炎帝為子孫後代做出了三大卓越貢獻:創造農耕、開闢市場、發明醫藥。這三大豐功偉績,在安康俱有眾多的人文遺蹟和豐富的民俗傳唱體現,本文予以重點介紹。

  神農出生於華山之南的常羊山(陝南商洛市鎮安縣有北羊山、安康旬陽市有南羊山),《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安康伏羲山有任洞山、女皇山有任家坪、中皇山有任家埡、紫陽縣有任河,《太平寰宇記》:「古之任國,大皞之後。」),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春秋緯元命苞》:「少典妃安登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於常羊,生神農。」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引《後魏風土記》:「神農城在羊頭山上。山下有神農泉,即神農得嘉穀之所。」《白虎通.五行》:「炎帝者,太陽也。」旬陽市有「太陽垉新石器遺址」。

旬陽市羊山,在秦嶺華山之南,因其雙峰並峙(海拔分別為2330米和2206米),恰似羊頭雙角而稱「羊頭山」。因其地理位置居秦嶺華山陽坡,日月從雙峰中西入,所以典籍又稱「常陽山」,《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陽之山,日月所入。」也稱「常羊山」,《大荒西經》:「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南宋羅泌《路史.炎帝紀》:「炎帝神農氏,姓伊耆,母安登,感神於常羊,生神農於烈山之石室。長於姜水,成為姜姓。其初國伊,繼國耆,故氏伊耆。」羅萍註:「華陽之常羊也。羊頭山嘉禾八穗,炎帝乃作穗書。炎帝姜姓,大昊所賜。」同書還載安康黃洋河是神農疏通水道的治理河:「命白阜度地、紀脈、水道、窬木方竹航潢洋而有亡達。」《太平御覽》:「白阜為神農通水脈,使不壅滯。」俗傳神農成長於陝南安康伏羲山北部漢濱區垻河鎮繁榮村的姜家河(有神農廟遺址),伏羲賜姜姓於伏羲山北的姜家梁。

  神農發祥於陝南安康市漢水月河盆地坂月川「新石器遺址群」,《水經注.沔水》:「漢水右對月河口,山有坂月川於中,黃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饒水田,故孟達上書諸葛亮,善其川土沃美也。」《路史.炎帝紀》:「神農設教曰:民為邦本,食為民天,士丁壯而不耕則受其飢,女當年而不織則當其寒。」羅萍註:「神農親耕,妻親織,以為天下先。」安康市漢水月河盆地坂月川,正是「神農親耕妻親織"得天獨厚的寶地。

  《禮記》:「伊耆作鼓。」並載有《伊耆氏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此為炎帝神農氏姓伊耆的臘祭禳災祝辭。安康市漢濱區垻河鎮二郎村有伊家溝,垻河鎮與旬陽呂河鎮鄰界有伊家山。

古典群書記載神農發明了牛耕,促進了原始生產力的進步,陝南安康民間飲食風俗《神農牛包》:相傳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神農的生日,農戶皆蒸牛形包子,外塑臥牛狀,內包豆類和瘦肉,出籠先敬神農,因稱「神農牛包」。三國蜀譙周《古史考》:「神農時,民方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即用烈火燒紅石板烙熟稻米,安康民間有炒米泡水喝的習俗,稱其為「神農米茶」。

《淮南子.主術訓》:「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甘雨時降,五穀蕃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歲終獻功;以時嘗谷,祀於名堂。」安康民俗因襲,每逢產新糧時節,用新鮮糧食做頭一頓飯稱「嘗新」,擺設香案先敬神農嘗新,然後全家人圍坐一桌嘗新,品味神農發明「百穀百蔬」而給後人帶來的美食飽餐享受。

《荊州記》:「神農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則眾井動。」安康漢水月河盆地坂月川,考古發現陶圈井壁古井群。晉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漸革包羲之朴,辨文物之用。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以田。」安康民間傳說:神農憂慮鳥獸魚果不足於民食,時有鳳凰叼谷穗來,神農用其穀粒播種不足;又有天狗以尾粘穀粒下凡,供神農以稻穀種,是以歷來狗可與人分享糧食。科學的說法當推《淮南子.原道訓》:「神農之播谷也,因以苗為教。」是神農從野生禾苗中篩選出可供民食的五穀而種植。安康漢水月河盆地坂月川柳家河新石器遺址,出土有稻穀遺蹟產物,當為傳說神農播谷之佐證。

陝南安康漢水南支流垻河,流經巴山北坡平利縣、漢濱區、旬陽市三縣區市,下游旬陽段支流呂河、神河,相傳為神農炎帝後世部族居住之河。《春秋外傳》:「當成周之時,南有荊蠻申、呂、姜姓也。」《史記》說神農炎帝後代:「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際,申、呂或封支庶子孫,或為庶人。」申氏即神氏,《世本》:「神氏,神農之後。」神河和呂河都是姜姓神農炎帝後代封地,以封地為氏族姓氏,故姓申、呂。神河、呂河匯入垻河之間,有臥牛山,相傳為神農馴養耕牛之山;有犁園,相傳為神農發明木犁耕作之地。

神農炎帝後世在秦巴漢水建立姜巴髳國,擁有姜、呂、申、神、龔五大邦族,龔姓在安康市漢濱區遺存地名有髳龔河、巴龔岩,在旬陽市有「龔家梁新石器遺址」。殷墟甲骨文記載,殷商王朝多次出兵「伐髳」,也將勢力強大的髳國無可奈何。姜巴髳國這五大邦族,在秦巴漢水承傳神農炎帝文化歷史悠久,歷五帝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才完全融入漢族。

  神農是嘗百草、制醫藥的祖師。陝南安康旬陽市羊山民間傳說《神農嘗草神羊》:伏羲之所以賜神農姜姓,因為他是羊山之女所生,羊女即為姜。常羊山本名嘗羊山,該山有一隻神羊為神農嘗百草,神羊為神農嘗了九十九種草,均安然無恙,所以又叫無恙山。嘗到了第一百種草,名叫野葛斷腸草,神羊患了攪腸痧,翻腸倒肚,疼的咩咩叫。神農眼見心愛的寶貝神羊腸子快要扭斷了,急得仰天大哭。突然聞見西南伏羲山上電閃雷鳴,天皇伏羲乘龍飛來,從羊山上空拋下一株甘草而又乘龍歸去。神農接住甘草,化水灌餵神羊,治好了攪腸痧。神羊又經常替神農嘗百草,所以才叫常羊山。後人在羊山建有藥王廟紀念神農。《本草綱目》:「斷腸草即鉤吻,亦名野葛。」陶弘景雲:「言其入口則鉤人喉吻也。或言鉤亦作挽,牽挽人腸而絕之也。」

陝南安康有句名言「秦巴自古無閒草。」神農在安康留下很多採藥遺蹟傳說。安康特產「富硒茶」,為「百藥之首」,巴語稱為「葩荼」,漢代人譯為「荼」,唐代陸羽譯為「茶」。《漢水巴人民歌》唱道:「五月採茶是端午,荼中荈,聽訞採茶神農啾,解藥毒瑤倒采荼。」平利縣有傳為神農炮製藥物之地曬藥峰,《寰宇記》:「曬藥峰,在平利縣東南八十五里。」並有藥王會、藥王寨的古地名,還有民間傳說《聽訞葩荼救神農》:神農採得百樣草藥在曬藥峰晾曬,一一品嘗藥性,當嘗到一味名叫悶頭花的打蟲藥後,頭悶的要命,肚腸子疼的要死;幸虧伏羲苗裔巴女聽訞用葩荼解毒,救下了神農一條性命。《神農本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

《淮南子.地形訓》:「南方有不死之草。」唐詩人李賀《惱公》:「買藥問巴賨。」巴人祖山安康伏羲山北部漢濱區垻河鎮二郎村濮砣岩之上的魚婦埡虎梨(古碑銘,即槲栗)古樹旁有祭祀伏羲嘗百藥、神農嘗百草、魚婦女祿救顓頊死即復甦的「三藥王廟」,並有傳說《神農補藥》:神農使用伏羲馴養的牛帶領人們耕田種地,累的筋疲力盡,正愁找不到補藥,誰知木犁誤傷黃蛇,只見草叢中鑽出一隻蛤蚧,將涎水滴在黃蛇傷處,不一會兒,黃蛇爽快溜走;神農便將蛤蚧作為大補藥。後人塑神農像手捧蛤蚧,尊神農為醫藥之王。

垻河鎮繁榮村姜家河有神農廟遺址,其地有神農後世髳巴遺存地名,俗謂髳塌,有民間傳說《神農嘗藥神馬》:神農皇帝嘗百草百蟲掌握藥性,全憑他有一匹神馬,這神馬通體透明,吃了百草百蟲後經過五臟六腑所發生的變化,神農都看的一清二楚,詳細記錄在《神農本草經》上。神馬在髳塌吃了一條千腳蟲,登時腸腸肚肚都變成黑色,神馬倒地亂蹬一陣蹄子便死了。神農摟著神馬脖子痛哭,忽然聽到南邊伏羲山呼嘯龍吟而來,一擦淚眼便見天皇伏羲龍頭拐杖指向他身邊一叢養活姜。神農頓悟,扳來養活姜捏爛塞進神馬嘴裡,神馬復活了,繼續助神農嘗百草百蟲。

嵐皋縣神河源民間傳說《神農碾藥救傷兵》:黃帝進攻安康漢北月河盆地炎帝都城坂月川,炎帝敗退漢南神河源,活下來的將士多半負傷,神農碾藥救治傷兵,此地留下「神農碾藥石槽」。神河源還有遺蹟神農石龍、神農神田、神農補鍋台,民歌有反映:「巴山頂上神河源,神農耕作有神田;碾藥石槽把藥碾,石龍保佑坐江山。」「巴山頂上神河源,炎帝做灶吃熟飯,留下神農補鍋台,鍋灶做飯萬代傳。」

《路史.炎帝紀》:「神農嘗草木而正名之,審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惡,辨其臣使,歷而三之以治病(羅萍注:「上藥養命,中藥養性,下藥治病。」)。一日之間而七十毒。病正四百,藥正三百六十有五,著其《本草》。過數乃亂,乃立《方書》。命僦貨季(羅萍注:「歧伯祖之師。」)理色脈,而人得以善其生。」神農炎帝傳有益惠萬世的藥書《神農本草經》,在人類高度重視藥療和養生的而今,研究神農嘗百草制醫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古今姓氏書辯證》:「神農娶奔水氏為妃。」奔水氏屬於伏羲第四子墨檊後世巴濮族,亦稱赤水氏,《山海經.海內經》載有炎帝世譜:「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神農發祥於皇古時期的「華胥氏之國」,即《山海經》中有幾處記載的「沃之野」,娶亦稱「奔水」「赤水」的陝南安康市平利縣和漢濱區黃洋河畔沃藥山伏羲苗裔巴女聽訞為妻,訞音妖,巴語謂「妖妹子」。《大荒西經》:「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是處。是謂沃之野。」這是對黃洋河流域物產豐富的真實寫照,該區域是鳳凰之名薈萃之地:鳳凰山、鳳凰包、鳳凰尖、鳳凰寨;並有「炎帝之妻聽訞」採桑養蠶織錦的沃桑垻和錦屏。

聽訞是采麻織布、養蠶織錦的原始發明創造能手,「神農親耕,妻親織,以為天下先。」安康漢水月河盆地坂月川「桑麻列植,佳饒水田」,其地民歌唱道:「神農耕田坂月川,種植稻米吃飽飯;聽訞織造月河畔,麻布絲綢有衣穿。」旬陽麻坪傳說是聽訞采麻織衣的地方,民歌唱道:「旬陽麻坪遍地麻,青杆綠葉開黃花,聽訞刮皮見白絲,織布縫衣暖天下。」炎帝封其妻聽訞娘家為「赤國妻氏」於旬陽赤岩。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烈山氏(三國韋昭註:「烈山氏,炎帝號也,起於烈山。」)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國語.魯語》;「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穀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之以為稷。」漢蔡邕《獨斷》:「稷神蓋烈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穀,天下賴其功。」炎帝神農及其子柱稷是原始農業技術的發明家,神農發明了在平川丘陵斜坡地牛耕,其「烈山」便是放火燒山,亦謂「刀耕火種」,「柱」是用來插穴點種的尖木棒俗稱「鑽棍」。而今秦巴山區依然廣泛採用這種插穴點播方式,特別適用套種而獲得一年多熟。

柱稷為髳巴始祖,《漢水巴人民歌》:「炎帝有子叫柱稷,秦巴漢水愛種地,後世九有大面積,生子后土佐黃帝。」《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炎帝後裔)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國語.魯語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之以為社(《春秋傳》:「共工之子句龍為社神。」《孝經緯》:「社者,土地之神。」俗謂「土地老爺」,享祀的「土地廟」眾多)。」《淮南子.時則訓》:「中央之極,自崑崙東絕兩桓山,日月之所道,江漢之所出,眾民之野,五穀所宜,龍門河濟相貫,以息壤湮洪水之州,東至碣石,黃帝、后土之所司者萬二千里。」

  「炎黃戰爭」。軒轅黃帝三戰阪泉敗炎帝、九戰涿鹿擒蚩尤。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庭,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貘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這個失敗的「炎帝」善用火攻,《左傳.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淮南子.天文訓》:「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祝融。」《呂氏春秋.盪兵篇》:「兵所自來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淮南子.兵略訓》:「黃帝嘗與炎帝戰矣,炎帝為火災,故黃帝擒之。」「阪泉之戰」發生在陝南安康市漢水月河盆地坂月川,《尚書.禹貢》載惟獨梁州貢「熊羆狐狸」,這也是各氏族部落的圖騰,加之「虎巴」也在梁州,是黃帝策反了南方部落,倒戈了南方首領炎帝於月河盆地坂月川。黃帝三戰炎帝得勝後,降處兩個兒子予以控制:長子青陽於安康產金之地坂月川號「金天氏」,次子昌意娶親旬陽蜀河「蜀山氏」。

再看黃帝與蚩尤之戰,《史記.五帝本紀》:「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初學記》引《歸藏.啟筮》:「蚩尤出自羊水。」即陝南安康旬陽市羊山下之水公館河。《路史.蚩尤傳》:「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即以安康盆地坂月川地名為「阪泉氏」,炎帝故鄉為根據地。黃帝打敗炎帝,炎帝裔蚩尤為奪回失地而「興封禪,號炎帝」(《路史》),給各部族封諸侯,打著炎帝旗號統一號令,並創製嚴刑峻法強迫苗民一道與黃帝作戰,《尚書.呂刑》:「蚩尤惟始作亂。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顯然,苗民在南方,「涿鹿」在洞庭湖畔的江漢平原(據1995年5月27日《湖北日報》載《江漢地區發現新石器時代古城群》:「這批古建築年代均在距今五千年前,比黃河流域迄今發現的最早古城普遍早數百年,建築規模比黃河流域古城大數倍乃至數十倍。」),黃帝是在南方平息蚩尤的叛亂,而蚩尤不可能打到遠離江漢老窩的河北省涿州,何況「涿鹿」也並非黃帝「都城」,《史記.五帝本紀》未載黃帝有都城:「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呂氏春秋.圓道》:「黃帝曰:『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封黃帝之後於薊。」黃帝之後被周武王封於河北省,族遷名隨而已。

以秦嶺為界,「黃帝與炎帝,同父異母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河渭與江漢,陝北黃帝進攻陝南炎帝,黃帝三戰三捷,炎帝接二連三敗退到東南。炎帝裔姜蚩尤打反擊戰的地域在江漢一帶,黃帝打防禦戰「九戰九不勝」,最後設埋伏戰擒殺蚩尤。如果蚩尤真能把黃帝追打到河北涿州,慘敗潰逃幾千里的黃帝豈有天下江山可言?當然,儒家史家歷來把炎黃戰爭杜撰為「炎黃中原大戰」,中原人豈有不維護賞賜饋贈之理?!然而,殘酷戰爭不值得炫耀,我們只能從打內戰「血流飄杵」的悲劇始作俑者汲取歷史教訓而已。

司馬遷《報任安書》:「神農是個德興很高的人。」炎帝神農氏開創了三件益惠萬世的豐功偉績:農耕文明、市場交易、嘗百草制醫藥並留下《神農本草經》。

炎帝裔臣蚩尤、刑天:

  《逸周書》:「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臨四方,司百工。」蚩尤身為炎帝「司百工」的正卿,所管則包括礦工冶工鑄工。《尸子》:「造冶者蚩尤也。」說明蚩尤是人類冶煉業的創始者。劉銘恕《武梁祠後石室所見黃帝蚩尤戰圖考》:「半人半獸之怪物,雖作人立,而豹首虎爪,計頭戴以弓,左右手一持戈、一持劍,左右足一蹬弩、一躡矛,睹其形狀,至為獰猛,為造五兵之蚩尤。」

《世本*作篇》:「蚩尤作五兵,謂戈、殳、戟、酋矛、夷矛也。」《管子*地藪》:「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是歲,兼諸侯九。雍狐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雍狐之戟、芮戈。是歲,相兼者諸侯十二。」蚩尤利用火山爆發形成的金屬,製造兵器、鎧甲,所以謂其「銅頭鐵額」。

《路史.炎帝紀》:「教化興行,應如桴鼓。耕桑得利而窮年受福。乃命刑天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制雅琴,度瑤瑟,以保合太瑟,而閒民欲。」羅萍注:「扶犁,一作扶來,即伏羲之鳳來之頌。《三墳書》:長離來翔,長離者,鳳也,因鳳來而作樂。扶、鳳、來、犁古同音爾,是知神農因大皞之樂。」刑天是伏羲苗裔,能作樂曲,能吟詩歌,能制琴瑟,是炎帝「興教化於天下」主管文藝教育的大臣。

黃帝三戰敗炎帝,激怒文臣刑天復仇奮起反抗,與黃帝決一死戰,《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郭璞注:「干,盾;戚,斧也。」刑天與黃帝戰於秦嶺南坡旬陽市羊山,被黃帝斬首葬於羊山,仍操盾牌大斧死不甘休,真乃況世奇雄。陶潛《讀山海經》詩讚:「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長在。」

蚩尤、刑天是炎帝的正二卿,即兩位宰相,蚩尤司百工,刑天司教化,說明炎帝時代農業和手工業並重,文藝和教育興起,已進入物質和精神雙文明的時代。蚩尤、刑天為捍衛炎帝江山而英勇戰死,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兩位忠烈。陝南安康市伏羲山下漢濱區垻河鎮二郎村有「炎帝二郎廟」遺址,祭祀炎帝和蚩尤、刑天,乃全國一絕。

漢水巴人民歌

一、祭祀歌

神農搖籃

秦巴漢水是搖籃,地靈人傑洪福天,養育神農坐江山。

伏羲輔佐青龍官,陽侯造出渾沌船,帝江帝鴻江海管,羲皇賜名叫少典,許配苗裔蟜嬌妍,感龍生子常羊山。鳳凰賜給九穗丹,播種繁殖坂月川;鑑別百草選食療,分植糧田和藥園;五穀養命藥病患,神農美名天下傳。羲皇稱心意美滿,苗裔聽訞嫁農官,聽訞絲麻織錦緞,天下百姓有衣穿。羲皇賜姓姜梁山,封為地皇把位傳。南方火師火紀官,因稱炎帝乾坤攥,足食療疾民自安,神農炎帝太陽般。

地皇神農

姜炎神農為地皇,以火名官火師揚,神農他把百草嘗。

神農出生在常羊,長在姜河姜家梁;火山力戰伐補遂,火焰尖上炎名揚;設壇臘祭伊家山,祈禱臘辭把災禳;伊家溝里嘗百草,分出醫藥和食糧,發明藥物把病療,發明五穀把人養。彎曲木頭作成犁,砍削木頭把鋤裝;神農親耕妻親織,御飢防寒溫飽康;耕作紡織漢江邊,天下百姓奔華陽,;召集民聚中都台,日頭正中趕市場,各拿貨物來交易,各換所需喜洋洋。彈琴鼓瑟詠豐年,百獸起舞鳳凰翔。耕田種地他創造,所以尊他為地皇;草藥治病保健康,因而敬他為藥王。自從神農嘗百草,人類生存有保障。

伏羲神農牛

要我唱歌如牛吼,天皇伏羲馴養牛,他和牛兒是朋友。

伏羲排卦有準頭,預測神農欠豐收,須令人間苦奮鬥,命牛下界把話丟:一日一餐飯到口,三遍洗臉又梳頭。牛兒蠢笨太粗魯,下界錯把話兒丟:一日三餐飯到口,一遍洗臉又梳頭。天皇伏羲發了怒:人間怎能吃飽肚?揮起鞭子趕下牛,命牛助人幹活路。牛兒跌到地上頭,碰掉上牙啞了喉;餓了只會昂昂吼,飽了回嚼發反芻;怒了撂蹄又掃頭,樂了拉套不鬆手;助人耕地磨房走,助人三餐吃飽肚;助了神農一世有,助給巴人富千秋。我向歌師講清楚,且莫把牛當六畜,牛是你的老先祖,沒有耕牛你吃球。

炎黃巴山行

同父異母急相煎,坂月川里戰三番,黃帝打敗神農炎。

炎帝敗退南宮山,巫咸國里把身安,修煉咸鳥不死丸,能使死人屍不爛;耕田種地神河源,能救活人成神仙。黃帝探知心不安,興兵又把炎帝趕。炎帝餘部不足千,千家坪里本草編。黃帝窮追不間斷,炎帝退隱皇人山,有熊野人結為伴,神農架上把藥選;又去谷城播谷田,安居樂業度晚年;後到湖湘興茶園,安息茶陵老百年。黃帝搜遍大巴山,不見炎帝影子現,意為成神已升天,又想追隨去修仙,請教巴王柏高點,騎著龍馬上橋山,天生橋下穿洞鑽,練習內經寫成篇;晚年荊山鑄鼎三,乘著龍舟去升天;死葬母鄉有蟜山,五百年後山崩棺。

對唱

磨房推磨轉圈圈,人走後來牛走先,我趕歌師轉巴山。

伏羲兒子咸鳥仙,承襲父皇畢茲傳,興國南宮畢駕山,扎針灸艾煉藥丹。黃帝他把炎帝攆,炎帝登上南宮山;咸鳥早已老百年,屍體不腐活人般;炎帝訪問巫師傳,會煉保養屍體丸。炎帝又到神河源,巴山高原好耕田,五穀豐登畜滿圈,戰敗族眾無怨言。黃帝又來奪地盤,炎帝遷家化龍山,千家坪里興藥園,神農本草萬代傳。黃帝難攻化龍山,顧相巴師猛虎攔;黃帝受了柏高騙,誤入天橋穿洞鑽,修身養性病理探,黃帝內經永世傳。

二、歌謠選

神農皇帝嘗百草,制下醫藥把病療;耕田種地他創造,制下五穀把民保。

化龍山里千家坪,神農率眾把藥興,一人會聚千家能,編出神農本草經。(化龍山千家坪在陝南安康市平利縣)

黃帝巴山追炎帝,迷路天生橋洞裡,巧遇貨季探病理,黃帝內經萬世濟。(天生橋在陝南安康市鎮平縣,僦貨季是炎帝醫官,黃帝醫官歧伯之師)

流磺木炭加火硝,蚩尤能把火藥造。為給炎帝把仇報,江漢巴苗大包抄;圍住涿鹿放大炮,七十二響一齊爆;硝煙硫火漫天罩,黃帝兵馬四處逃。

伏羲苗裔刑天哥,輔佐炎帝大臣做,推行禮樂興教化,琴瑟樂歌天下和。黃帝三戰敗炎帝,激怒刑天胸中火,火冒三丈沖天燒,要把黃帝神位奪,文官殺上常羊山,天下儒將頭一個,單與神武黃帝斗,決鬥不幸掉腦殼,砍掉腦殼碗大疤,丟下多餘輕鬆多,肚臍如口吼如雷,雙乳為眼盯得著,揮起盾牌舞大斧,嚇得黃帝往回躲。

聽訞雖老聲嬌滴,勸說炎帝甭生氣,兄弟軒轅追殺你,他也勞神費力氣,不要賭氣用武力,惹不起能躲得起,神河源里好種地,吃穿不愁該滿意,他做他的大黃帝,你做你的本草醫,牙咬舌頭疼自己,打斷骨頭連筋皮,天下和睦邦族利,炎黃世代是一體。

三、情歌選

巴女聽訞背笆簍,一雙巧手采葩荼,神農藥毒葩荼救,抓住笆簍死不丟。

想念聽訞連夜飈,野獸擋住神農道,虎豹熊羆莫咬我,你為豬羊我為姣。

聽訞采麻織衣裳,神農採藥百草嘗,眼見麻斷絲不斷,織成衣帶褲連襠。

聽訞打麻又採茶,神農愛我我愛他,神農愛我人勤快,我愛神農做莊稼。

聽訞百求都不嫁,單愛犁鋤神農家,犁嘴犁出千條路,鋤頭鋤出萬朵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