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葡萄酒的歷史小趣聞

fans news 發佈 2022-02-03T04:53:11+00:00

其實,在我國古代,飲用葡萄酒也曾經是風靡一時的潮流風尚,不少英雄豪傑、文人騷客,都不惜筆墨留下了許多關於葡萄酒的美文和詩篇。

如今在不少人眼中,飲用葡萄酒是優雅時尚、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其實,在我國古代,飲用葡萄酒也曾經是風靡一時的潮流風尚,不少英雄豪傑、文人騷客,都不惜筆墨留下了許多關於葡萄酒的美文和詩篇。除此以外,我國歷史上關於葡萄和葡萄酒也有不少小趣聞,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其中一些趣聞,感受中國數千年來的葡萄情緣。

多樣釀造法,道古人智慧

200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表明,一個國際多學科研究團隊通過對從中國河南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賈湖出土的9,000年前(公元前7,000年)的陶罐中所保留和吸收的有機物進行化學分析,發現中國早在9,000年前就開始釀製一種由大米、蜂蜜和水果混合發酵而成的飲品。

化學分析中發現的酒石酸暗示了這種混合發酵物中加入的水果可能是葡萄,不過,由於葡萄直到公元前7,000年後才從中亞傳入中國,因此有人推斷酒石酸也有可能來自山楂果。無論如何,這一發現都證明了中國釀製發酵飲品的悠久歷史。

在中國古代,除了讓葡萄或葡萄汁久藏自然發酵成葡萄酒這種釀造方法,古書中還記載著好幾種其他釀造葡萄酒的方式。北宋的《北山酒經》一書中就詳細記載了與遠古時期類似的使用穀物與葡萄混合發酵的「蒲萄酒法」。而根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所記載,葡萄酒有兩種釀造方法:一種是使用葡萄汁或干葡萄末加曲釀造;而另一種則是使用葡萄釀造,然後放入器皿中蒸餾,取蒸餾液飲用。儘管這些葡萄酒和現代意義上的葡萄酒有所不同,但是也記載著古人對葡萄酒的熱愛和探索。

一斛葡萄酒,換涼州刺史

儘管《史記》和《漢書》裡都有關於大宛國(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出產葡萄酒,以及漢使從大宛帶回葡萄的記載,但對於釀酒技術的傳入時間,史書上的說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葡萄傳入中原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葡萄酒都相當昂貴。

葡萄酒當時的身價高到什麼地步呢?《續漢書》和《三輔決錄》中都記載了孟佗用一斛葡萄酒行賄獲得官職的故事。孟佗是三國時期新城太守孟達的父親,而張讓是漢靈帝時權重一時、善刮民財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傾其家財結交張讓的家奴和身邊的人,並送給張讓一斛葡萄酒,以酒賄官,得涼州刺史之職。漢朝的一斛為十斗,一斗為十升,一升約合現在的200毫升,故一斛葡萄酒就是現在的20升。以如今一瓶葡萄酒為750毫升來計算,一斛約等於現在的27瓶,也就是說,孟佗拿27瓶葡萄酒換得涼州刺史之職。行賄行為並不可取,但此事足以見得當時葡萄酒身價之高。

盛唐詩與歌,寫璀璨文化

據《唐書》的記載,攻破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後,唐太宗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的種子和釀酒方法,不僅在皇宮御苑裡種植葡萄,還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釀成的葡萄酒色香味俱全,芳香強勁。唐朝國力強盛,文化繁榮,飲用葡萄酒成為了當時的流行風尚,唐朝的文物中也有不少以葡萄為裝飾紋樣的飾品、日用品,可見當時葡萄的受喜愛程度。

不少唐代的文人名士也留下了與葡萄酒相關的膾炙人口的詩句,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王翰《涼州詞》中的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劉禹錫在《蒲桃歌》中,寫了從種植葡萄到收穫葡萄的全過程,可見盛唐時期葡萄種植業以及釀造業的發達。作為唐朝有名的愛酒之人,李白的詩自然也少不了葡萄酒的出現,「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述說著葡萄酒的金貴;《襄陽歌》中「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恨不得一江漢水都化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一連喝它一百年,絲毫不掩飾他對葡萄酒的喜愛。

在穿越千年的歲月長河中,一代又一代的將軍帝王、文人騷客書寫著我國的葡萄酒歷史,留下了歷久彌新的酒文化和眾多葡萄酒趣聞,影響著今天人們的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