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曲阜品當地特色名吃——粥泡羊肉、甏肉乾飯

宋之子 發佈 2022-02-07T11:45:06+00:00

外地人在曲阜如果看到一家粥鋪,不要以為會是大米粥、小米粥、八寶粥、臘八粥等之類的米及各種雜糧熬成的粥,而是粥泡羊肉的粥!

春節期間去山東曲阜,嘗了他們的當地名吃。

粥泡羊肉

外地人在曲阜如果看到一家粥鋪,不要以為會是大米粥、小米粥、八寶粥、臘八粥等之類的米及各種雜糧熬成的粥,而是粥泡羊肉的粥!

這種粥是用用小米麵和黃豆面熬製而成。據說做法是:小米和黃豆分別磨成漿,先熬豆漿,再向里倒入小米漿一起熬煮,需熬一兩個小時。米香味和豆香味特別濃厚。米和豆是按比例配製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粥。火候、濃度都很有講究。

這家店用外面裹著厚厚的棉布的大缸盛著熬好的粥,保溫效果特別好。

粥泡羊肉,盛一碗熱乎乎的粥,灑上稱好的羊肉(老闆娘會問你要多少錢的肉然後上稱稱,切成小薄片),裡面還有煮好的咸黃豆是為了調味的。也有喜歡吃羊雜的。

也有把羊肉盛盤子裡單夾著吃的。

也有隻要一碗粥,再搭點主食,熱乎乎的粥下肚,冬天的早晨不再寒冷。

粥泡羊肉與炸油條是最佳的搭配,也有搭配烙的酥脆的蔥油餅吃的。我們兩種都要了一些。

粥泡羊肉是很多曲阜人愛用的早餐。屋裡屋外擺放著這種小方桌、小馬扎,點完餐隨便坐,看著就倍兒有感覺。

總感覺粥和羊肉搭配感覺上怪怪的,吃起來還行吧。

甏肉乾飯

據查,甏肉(bèng ròu)乾飯是山東省濟寧市的一道傳統名小吃,屬於魯菜系;甏肉:顧名思義,用甏盛放烹製的肉。甏肉起源,最早追溯於水泊梁山上大鍋飯的做法,後來到了解放前夕,v當時經營者以扁擔挑著飯菜走街串巷,一頭挑炭爐,一頭挑飯,甏置於炭爐之上,由於長時間的燉煮,使湯中的調料味道充分地浸入肉中,使肉軟糯酥爛、肥而不膩、咸香可口。主食取當地優質大米,晶瑩剔透,口感清香,碗中澆汁,加入甏肉,這種組合被當地人們稱為「甏肉乾飯」。

現在不只是甏肉了,甏內添加了用油皮卷制的卷煎、麵筋包製的肉丸、豆腐皮、海帶卷、豆腐等附配品。

還查到一種說法,說是最早起源於元朝,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源源不斷運往北方。江浙一帶客商坐船來北方做生意,吃不慣北方的飯菜,出行前,總愛攜帶一些臘肉,同時燜煮一大壇滷肉,放入南方的豆製品,隨船北上,易於保存,由於反覆加溫燜煮,糯爛奇香。吃飯時,蒸熟的米飯拌上陶器燉出來的肉並澆一點鹵湯,別有一番風味,引得濟寧人爭向仿製,逐步發展成今日的甏肉乾飯。

不管據說如何,吃才是硬道理!

米飯看著晶瑩剔透的,要了肉、海帶、豆皮、卷煎、肉丸,還有店家推薦的孔府豆腐。

實話講,這家的肉根本是火候不到,吃一口特別油膩,我都吃不下第二口!其它菜也還好吧。不知道正宗的是不是令人齒頰留香,也只有再找機會品嘗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