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脅疼痛、腹痛腹瀉、手腳冰冷,醫聖張仲景:可用這個奇效良方

金蘭中醫學社 發佈 2022-01-16T17:02:59+00:00

的確,有一些疾病發生以後,讓身體疼痛不已,無論是劇烈疼痛,還是綿綿作痛,都讓人身心俱疲,於是人們都害怕被「病痛折磨」。

為什麼人們害怕生病?其實早期人們對生病畏懼的其實是疼痛。的確,有一些疾病發生以後,讓身體疼痛不已,無論是劇烈疼痛,還是綿綿作痛,都讓人身心俱疲,於是人們都害怕被「病痛折磨」。因此,無論是哪裡疼痛,人們都會第一時間做出反饋。

對於疼痛的病機,古人總結了兩大點,第一個是「不通則痛」,無論是氣滯還是血瘀,導致體內經脈不暢,便會產生疼痛;第二個是「不榮則痛」,體內的氣血虛到一定的限度,無力支撐氣血運行,也會產生疼痛。

時常有人會感覺到胸脅兩肋處脹痛難忍,伴有脘腹部的疼痛,或者手腳冰冷,腹痛,甚至出現腹瀉不止的症狀,那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這主要是因為體內的陽氣內郁,肝氣鬱結導致的,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氣機樞轉不通暢了,內在的溫陽之氣不能溫暖臟腑,這在中醫上稱為「四逆證」。那麼面對這樣的症狀,就沒有什麼比較好的特效藥去醫治嗎?其實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收錄著一個奇效良方。

這個奇效良方就是四逆散,它是調和肝脾的方劑,適用於肝脾不和的病證,這類症狀大多是因為肝氣鬱結、肝木乘脾所致,因此患者也就會出現上面的一些病症。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通常被用來治療和緩解肝脾不和證和陽郁厥逆證。

那麼,什麼是「四逆」呢?四逆就是由於外在的邪氣隨著我們體內的經脈循走,最後達到臟腑的內部,導致氣機的阻遏,不能正常的疏泄,使得體內的陽氣內郁,不能到達我們的四肢,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這裡的「四逆」不同於陽衰陰盛所導致的四肢厥逆,明末清初的著名醫家李中梓在《傷寒括要》中說過,此病症雖然稱為四逆,但四肢並不是冷得太過,屬於陰中涵陽證,因氣機不通暢所導致,是為逆冷。

肝氣的鬱結,導致疏泄失常,所以患者會出現脅肋疼痛、脘腹疼痛,或者泄利下重、腹瀉不止等症狀。

四逆散的方藥組成主要有四味中藥,分別是甘草、枳實、柴胡和芍藥。按照《傷寒論》的記載,四逆散的方藥組成和服用方法是這樣的:甘草(炙)、枳實(破,水漬,炙干)、柴胡、芍藥,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四逆散方中的柴胡具有升發陽氣、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的作用,跟斂陰養血的白芍同用,能夠補養肝血,條達肝氣,也可以避免柴胡的升散耗傷體內的陰血。枳實可以行氣導滯而理脾,與柴胡相互配伍,可以增強舒緩氣機的功效,並且起到升清降濁的作用。甘草調和諸藥,甘草和白芍,一方面可以酸甘化陰,增強養陰柔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強緩解止痛的能力。

四逆散主要是以調和肝脾、舒暢氣機為主,並且升降同用、氣血並調。原先是用來治療陽郁厥逆證,後來醫家不斷地拓展用於疏肝理脾,治療手腳不溫,或者胸脅、脘腹疼痛等病症。

四逆散作為治療肝脾不和的基礎方,其實很多調理肝脾的方子中都是在此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例如增加五味子、乾薑等中藥,增強溫肺散寒止咳的功效;加桂枝來溫補心陽,緩解心悸患者的心悸不適症狀,甚至氣機郁滯較為嚴重的患者,都可以在四逆散的基礎上加入香附和鬱金,來理氣解郁、疏通氣機。

此外,人們還發現,四逆散可以用來緩解急性乳腺炎,也就是中醫範疇的「乳癰」,對於冠心病的治療和緩解,四逆散也有較好的作用,甚至一些因為腎虛積熱,津液灼損而形成的泌尿繫結石,也可以用四逆散來緩解。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