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管理一個公司,一定要認真學習「諸葛治蜀」,太高明了

職場 發佈 2022-02-16T05:40:00+00:00

如今,有很多職場的人也想建功立業,特別是有很多朋友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站在了領導崗位或者自主創業了,如果你喜歡歷史,希望從歷史中得到借鑑的力量,一定要認真學習諸葛丞相這個人,尤其是要仔細梳理他治理蜀國的管理思路。

把一個國家類比成一個公司,按照封建政治的序列,皇帝就是老闆,丞相就是總經理也就是職業經理人。那麼,在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之中,把丞相(職業經理人)這個崗位幹得最讓人頂禮膜拜的人是誰呢?竊以為,諸葛亮當之無愧!

當然,歷史由來都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把諸葛亮排在丞相排行榜的榜首勢必會招致很多見仁見智的意見,但這並不能動搖我內心的意見。諸葛丞相從來沒有被高估過,他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他一身的傳奇,一生亦傳奇。

雖然諸葛丞相一生並沒有輔佐蜀漢一統天下,但是,自他以後,丞相就成了他的代名詞,文武雙廟都供奉他的香火,他的《隆中對》千古流傳,成為了歷代戰略規劃的模板,他的《出師表》萬世流芳,成為了職場之中光彩照人的職業典範,他六出祁山,天下為之震動;秋風五丈原,天下亦為之神傷;蜀漢的百姓時至今日尚念念不忘武侯祠的榮光;曾經的對手發自內心地稱頌他為天下奇才……諸葛丞相的成就,超越了對手也超越了時代,雖然他沒有建立一個王朝,但是他建立了一種精神,雖然他沒有贏得了三國爭霸,但是他贏得了幾千年士人的信仰。

如今,有很多職場的人也想建功立業,特別是有很多朋友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站在了領導崗位或者自主創業了,如果你喜歡歷史,希望從歷史中得到借鑑的力量,一定要認真學習諸葛丞相這個人,尤其是要仔細梳理他治理蜀國的管理思路。

1、諸葛丞相治蜀的基礎

拋開基礎條件談最終成就,那簡直就是在耍流氓!你繼承了家族產業成為了大公司老闆和別人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個中型企業,那都不是一回事!所以要理解諸葛亮治蜀的難能可貴之處,首先要了解諸葛亮治蜀的基礎條件。

諸葛亮是一個經世之才,這種驚才艷艷的大人物往往都會有一個大大的夢想,絕不隨波逐流。所以諸葛亮年輕的時候,一直都在等他的真命天子出現,以便自己一展抱負。

對於諸葛亮來說,北方實力強大但有竊國之嫌的曹操肯定不合適,輔助他問鼎天下,自己的良心會隱隱作痛,再說,挑戰難度也不大;而偏安江左的孫權,江湖人稱孫十萬,這哥們怎麼看也只是一個守成之主,發揮空間不大;至於荊州的劉表,這個景升大叔雖然曾孤身接管荊州,號稱東漢「八駿」之一,但性格偏於溫和,殺伐不夠果斷,也不是幹大事的人,況且荊州前後受敵,光靠此一州之地,難成燎原之勢;等來等去,諸葛亮最後卻讓世人大跌眼鏡,因為他最後選擇一個三無老闆劉備,三顧茅廬的劉備當時一無地盤、二無資本、三無方向,講白了,就是一個帶著一幫弟兄四處流竄,給各位大老闆當打工仔的小包工頭。

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劉備這個在江湖上流浪了20年還一事無成的小包工頭做老闆呢?這恰恰是諸葛亮慧眼獨具的體現。因為選老闆,其實就是在選自己的職業生涯,必須要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這個老闆要有可塑性,他不能是爛泥扶不上牆,否則你跟著他屁股後面,你就是操碎了心,估計最後也只能累死在一句「同志們受累了」聲中。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你想吃肉,寧可選擇一隻幼狼,也不能跟隨一隻壯狗。劉備雖然處處挨打,皮青臉腫的,但是人家始終不墜青雲之志,百折不饒,說明人家心性堅韌,不會隨便放棄,只要他不死,你的職業希望永遠都在。

其次這個項目必須要是合法合理的,你想沐浴更衣,是不是得找個水乾淨點的池子?總不能臭水溝里有水你也跳進去洗吧!你選擇進入職場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千夫所指、唾沫橫飛的項目,你也就別想著什麼華麗麗滴轉身了,先成功後洗白的難度太大。你選擇的項目必須高大上,讓別人一聽說你幹的事情,即便沒成功也覺得很神聖,願意使勁為你鼓掌!在當時的環境,幾乎沒有什麼項目比劉備以皇室身份恢復漢室這個項目更加高大上了。

然後這個平台必須得有可供你發揮價值的空間;你得成為這個事業不可或缺的成功拼圖,能發揮出自己的價值。否則,如果是打醬油,還不如到一個穩定點的大平台,畢竟那樣安穩可靠得多。當時的劉備集團雖然有關二爺、張三哥這樣的當世虎將,但是最缺的就是諸葛亮這樣高屋建瓴、統攬全局的戰略規劃性人才。

最後這個老闆必須是充分認可和信任自己的。諸葛亮讓劉備三顧茅廬並不是耍酷,而是看看劉備究竟有沒有成大事者的胸襟和眼光。他接待劉備之後,並沒有立即答應他出山,而是陪他喝茶聊天,講了一大堆《隆中對》,不是在頭腦風暴,而是在看劉備這個老闆識貨不識貨,認不認可自己的能力。

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考量,諸葛亮充分肯定劉備就是那個值得自己陪他去纏纏綿綿繞天涯的真命天子,所以就出山了。

但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一貧如洗的劉備雖然帶著他的工程隊在外面闖蕩了20年,但家裡卻沒有任何積蓄,常年寄人籬下,這可是讓諸葛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而且,禍不單行,劉備還忒特麼遭天妒,北方那個梟雄曹阿瞞就是認準他是與等量齊觀的梟雄,有事沒事就要追著他打,要防患於未然。

諸葛亮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事,這每天逃命都得爭分奪秒的,哪還有什麼時間和機會來開創偉大的事業呢?於是,對劉備說:「老闆,咱不能再退了,本來咱們啥都沒有,再退,就連這僅有的氣勢都沒有了。咱得按照我們在隆中商量的那樣,得先搞個根據地,能迅速站穩腳跟,發展力量,打他丫的!」

劉備很憂傷:「軍師,我也想呀!可是地盤哪有這麼容易得到呢?總得有人讓我喘口氣才行呀,北方那個曹阿瞞太不講武德了,盯著我們不放了。」

諸葛亮充分發揮其個人能力,仔細且冷靜地思考著,咱只有敵人,沒有朋友,但敵人也有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這事得找東吳的權哥才能解決。於是,諸葛亮趕赴東吳,到孫權那裡拉投資去了。諸葛亮說服孫權的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我們都有一個強大的對手,我們誰都無法單獨對抗他,必須聯合。你也別看不起我們這幫游兵散勇,我老闆劉備江湖名聲好,人稱劉皇叔,這就是最大的政治資源;我關二哥、張三哥都是萬人敵、單挑王,這種打手你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多個朋友多條路,你出錢出地盤支援我們,我們幫你吃飯睡覺打曹操,這是雙贏呀!

最後,一直威風凜凜的曹操同志被周瑜指揮的孫劉聯軍打了個下馬威,赤壁之戰,名動天下,劉備和孫權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借這次友好合作的機會,劉備在孫權的默許之下取得了「荊南四郡」,算是走出了光復漢室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後來,又在一連串利弊分析的勸說之下,劉備借來了荊州這塊革命根據地,雖然北面就是曹梟雄的虎狼之師,東面就是那拿自己當槍使的孫十萬,環境雖然差了一點,處於是非之地,戰火之中,但好歹有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了。

台子終於搭好了,諸葛丞相要登台了。人家大刀闊斧、運籌帷幄,很快就把荊州這個臨時租賃過來的破公司經營得井井有條。劉老闆漂蕩了幾十年,終於有了一點真正屬於自己的固定資產了。

但是,荊州這個地方是四戰之地,除非你自己本身就是巨無霸,別人不敢來打你,否則你長期呆在這裡,遲早要挨打。所以,留給劉備和諸葛亮的時間並不多,他們必須儘快戰略轉移,去開闢一個真正具備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根據地,按照他們原先的規劃,偌大一個中國,天下十三州,也就益州還勉強像個樣。咱也別挑三揀四了,因為弱者其實是沒有太多選擇的空間和權力的,趕緊去取西川吧。

你說劉備一個剛剛在荊州立足的小公司,怎麼就能取得了西川呢?剛剛學會了走路,你還想跑?西川可不好打,崇山峻岭的,溝深谷險的,人家雖然出來難,但你們想打進去也難。

諸葛亮表示只能智取,咱們不能強攻,老闆您不是和劉璋都是皇室成員嗎?您可以去串門呀!可以去協助管理呀!可以去談資源整合、公司合併呀!反正您到了就別走了!

劉備帶著這些年諸葛亮為他積攢的幾乎全部家當就出發了,臨走之前,看著被自己一次性抽血抽乾的荊州,很不放心,把諸葛亮和關羽這兩位最能獨當一面的人都留在了荊州。諸葛亮表示,老闆,你放心吧,造血這事我擅長,荊州只要有我在,只會越來越好。

後來,劉備智取西川的圖謀還是被人識破了,只能武力強攻,為了支援老闆這不容有失的一戰,諸葛亮和張飛、趙雲又率領荊州為數不多的武裝入川了,留給鎮守關二哥的「現金流」其實不多,但是卻給關二哥留下了一套高效的運轉機制,所以,後來很多人在非議關二哥敗走麥城,要知道關二哥那麼多年軍政一手抓,在荊州大哥大的崗位上堅守這麼多年,還把北方的巨無霸打得要遷都,這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當然,這也從側面驗證了諸葛亮留下的管理體系是非常強大的。

好在劉備入川整體上還是比較順利,沒有經歷太多的惡仗、硬仗,自身實力損耗並不是很大。但不管怎麼樣,劉備這種反客為主的行為,隱患還是很多的,所幸的是,他有一個天才諸葛亮。史書記載,劉備入川後,「事無巨細,悉決於亮」,這句話,到今天依然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天花板。

綜上所述,諸葛亮治蜀的基礎可以概括為:這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小團隊出其不意地占領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大公司。一般人,要平衡這其中彎彎道道的人際關係和利益關係都得花上老長時間了,可是諸葛亮卻即插即用,迅速就讓益州一地成為了劉備征戰天下源源不斷的輸血基地,那麼諸葛亮治蜀的高明之處究竟何在呢?

2、諸葛亮治蜀的高明之處

潛龍勿用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飛龍在天,劉備集團入川就是為了出川,但入川對於劉備集團光復漢室來說,基本上可以說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因為古往今來,能從蜀地打出去的政權就只有劉備的老祖宗劉邦,那還是在占據了天時(項羽無暇分身)、地利(天池大澤尚在,可以水路運輸)、人和(兵仙韓信橫空出世、三秦王在秦地人心盡失)的全部優勢的前提下才完成的。劉備沒有他老祖宗劉邦那麼好的運氣,所以他註定是入川之後就再難出川了。

當時要出川,只有兩條路存在理論上可行,東線走荊州,北線走關中,這兩條路都是難如登天,好在當時荊州還在劉備集團的手裡。但不管怎麼樣,益州之地只能是一個偏安之地,而不足以作為一個俯衝全國的戰略之地的。占據這樣一個地方,只能將其作為一個輸血基地,而且是成本極高的輸血基地。別再問諸葛亮在《隆中對》裡為什麼要替劉備這麼選,再說一遍,弱者很多時候沒得選!

基於此,諸葛亮治蜀的思路和方向是相當清晰和冷靜的,他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利用益州之地給劉備集團輸血,讓劉備集團與時間賽跑,迅速變得更強大,來逆天改命。諸葛亮治蜀的難度也就在於,他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把益州治理出可以和曹操、孫權正面一戰的能量,這個難度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天下十三州,曹操獨占九州半,也就是說曹操的資本體量是諸葛亮的9.5倍,人家一地出一人一塊錢,你就得一地出9.5人9.5塊錢。這還沒完,眾所周知,戰爭其實最終打的還是實力消耗,是物資保障,那「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決定了從益州往外打哪裡都是十倍於對方的運輸消耗。這麼算來,蜀地要想向外擴張,必須拿出數十倍於曹操的成本消耗來,所以,為什麼後來諸葛亮北伐,司馬懿一躲起來不跟他打,他內心就著急?因為耗不起呀!

可是,即便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劉備集團也基本上一直沒消停過,劉備的漢中之戰和夷陵之戰若沒有諸葛亮治蜀,基本上是不可能打得起來的,跟遑論像劉備那樣打得毫無後勤壓力。由此可見,諸葛亮治蜀的高明之處。

諸葛亮治蜀主要有三個方面值得大家認真揣摩,總結如下:

第一個方面:興建大利

其實諸葛亮治蜀的戰略目標是既定的,那就是薅蜀地的羊毛來維持劉備集團戰爭機器的正常運轉。可是,你靠一地的羊毛來支撐一國的戰爭,這本身就不太現實,因為羊只有這麼多,羊毛也有限,而且你薅得太猛了,羊急了也會咬人的。

但這對諸葛丞相這樣的全才和大才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人家在隆中隱居的時候,就認真做過農村調查報告,薅羊毛這事他很熟練也很有技巧。他並不是簡單粗暴地用槍頂著益州百姓的腦袋說:「老闆要打仗,你給我交糧、交人!不交就打死你!」他也不是象徵性地留點餘地,比如老百姓有一千斤糧,收八百留兩百,下次方便再來。人家是先幫老百姓把羊毛變多,然後薅你的利潤增長部分,怎麼薅你你都覺得你不吃虧、無痛感。

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

這就是諸葛丞相的薅羊毛的心法!什麼意思呢?別在老百姓農耕的時候派徭役,天時不能奪,過了日子這莊稼就長不出來了!不要將老百姓的家底都掏空,要按比例徵收。一句話,你要薅羊毛,就儘量不要打擾和影響羊的自由生長。

就這樣不瞎參合就能保障劉備集團那些年的燒錢行動嗎?顯然不夠。別著急,諸葛丞相的第二招又出來了,你既然想讓羊多產羊毛,那就得為羊的生長創造條件呀。諸葛丞相在給老百姓們的增產上想足了辦法,比如他就十分重視水利建設。

諸葛亮重視水利建設,最高端的就是把水利建設與管理上升到了國計民生的制度層面,開創歷朝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的先河。

諸葛亮北征,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

以前,歷朝歷代為了保障都江堰對成都平原的灌溉效果,頂多就是每年去河道中掏沙子,專業術語叫做「歲修」。到了諸葛丞相這裡,人家時時刻刻當作重點工程對待,還定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並批編制專人看守,實現了「制度連貫落實」與「邏輯步驟記錄」來保證智慧的可繼承性與可累加性。

中國人民的民間智慧是無窮的,但同時又是容易斷檔的,因為他們智慧的傳承很隨意、很單一,通常都是以一些經驗之談或者以師帶徒的形式在傳承,遇到大動亂,就容易失傳。諸葛亮這種制度化管理才是真正的標準化管理,按圖索驥,誰來接手都會。不明白這一點是無法理解諸葛亮這種制度性人才的偉大的!

而且,諸葛亮在具體事務上,像今天的德國人一樣,特別注重嚴謹和量化。比如對於都江堰的維護詳細到了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挖淤泥的深度是多少,當年諸葛總工設計的用於清淤標記的石標尺直到今天仍然在用。

諸葛亮為什麼會比前人更加重視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建設呢?因為諸葛亮的重視與理解的程度是高屋建瓴的。都江堰它不僅僅是一個水利工程,它其實是整個蜀中的命脈!

如果都江堰出問題了,整個川西平原的收成就完了,還會出現大規模的水災傳染病,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就沒有了保障,人口就會大規模減少……整個四川的軍備動員體系就垮了。一年災,二年緩,三年才能站起來,人這輩子有幾個三年呢?

從先秦李冰修建都江堰以來,500年了,只有諸葛亮將對它的重視上升到了國家命脈的角度。這就是諸葛亮的獨到之處和偉大之處,這叫「救人危急,愛惜物命,興建大利」。也正是因為諸葛亮這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建設思想,使得蜀地千百年來受益無窮,這也是四川人民永遠不忘諸葛亮的根本原因。

除了對都江堰的管理進行制度化和常態化外,諸葛亮還在其他地方興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國家糧倉和道路橋樑。

總的來說,諸葛亮治蜀的基本思路就是挖潛增效將損耗,給老百姓創造最好的農耕條件,幫助老百姓實現豐收,然後通過科學計算,用最低的成本與損耗把國家的稅賦收上來。然後,把這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制度化,讓老百姓按部就班地過上好日子。

第二個方面:打造品牌

一般來說,古時候主政的領導們多數都是一根筋的,通常都是採用單維管理,不願意嘗試多維發展。比如很多人認為重農就得抑商,全都干買賣去了那地就荒了,老百姓一腦袋算盤珠子我就不好控制,收稅還費勁。

所以古時候的封建政府對於手工業和工商業一般都是牴觸與抑制的,基本上都是死磕農業,可很多人就是整一個農業也整不明白。

諸葛亮就不一樣了!他在蜀漢實行了「重本不抑末」的政策,全面推廣「改革開放」,積極打造工商業產品的品牌效應,構建蜀漢強大的經濟生態。蜀漢最出名的品牌產品就是「蜀錦」,這玩意時至今日還是紡織業中的「四絕」之一。

諸葛亮不光鼓勵官方資本、民間資本和個體工商戶都來積極參與以蜀錦為旗幟的紡織業建設,還親自在自家的周圍種桑800株進行榜樣示範,號召蜀地百姓大量種桑養蠶為紡織業提供原材料。

諸葛亮在其主政後的第一年(223年)就下達了官方紅頭文件《言錦教》,強調「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什麼意思呢?就是以後出去揍敵人的錢,全指望蜀錦了,大家要擼起袖子加油干!

在諸葛亮的鼓勵提倡以及官方引導下,本就是馳名商標的蜀錦開始了國際化品牌進程,成為了當時國際上通用的、公認的奢侈品牌,也成為了蜀漢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比如曹操就經常花大錢來購買蜀錦當作賞賜品去安利自己的親屬和下屬。後來,曹丕覺得這是蜀漢在抽自己國家的血,專門寫了一篇《與群臣論蜀錦書》的文章教育群臣,你們不要再買蜀錦了,這是敗家行為,是變相資敵行為!可是,這並不好使,因為他自己就沒少穿蜀錦。核心高端產品的經濟掠奪作用,哪能這麼輕而易舉地被制止呢?

所謂「蜀錦」,是「織彩為文」的彩色提花絲織品,是所有絲織品中最為精緻、絢麗的珍品。它的製作工藝複雜,耗時費力,為啥叫「錦」,因為音同「金」,自古也有「寸錦寸金」之說。

絲綢,在古代本來就因為「珍貴、耐存、輕質」的特點,而被視同為由貨幣效力的。諸葛亮大力發展蜀錦產業,其實就是在發展國際通用的貨幣產業。你用蜀錦來內部發工資、發獎金,同志們都是認可的;你用蜀錦到外部去交易物資,人家也是願意接受的。諸葛亮無形之中幫助蜀漢開了一家世界銀行。

問題來了,織錦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魏和吳後來都仿製了蜀錦,為什麼蜀錦還是可以世界通吃呢?這恰恰就說明諸葛亮的品牌工作做得好,人家做出來的是茅台,你們仿製的是賴茅,賴茅你可以私下聚會喝點,正式場合、重要場合,你還是得上茅台。

經典永流傳,諸葛亮是蜀國品牌經濟的總設計師,這也是蜀國這樣一個小體量經濟體一直生機無限的原因之一。

第三個方面:依法治國

劉備集團進入四川時,其實政局內部矛盾是複雜多變的。畢竟你一個外來戶,鳩占鵲巢之後,就想大家上下一心地唯你馬首是瞻,這是不大可能的!

怎麼辦?這種先天性的利益矛盾純粹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那一套其實是搞不定的,人家頂多是口服心不服。諸葛亮覺得只有厲行法治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咱們重新洗牌,重新定規矩,過去的事既往不咎,將來的事一視同仁。

他先是與法正、劉巴、伊籍等人共同制定了《蜀科》作為蜀漢的官方法律大典,咱們以後辦事就以《蜀科》為準則,誰也別自由發揮了,否則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劉璋治蜀的時候,主要靠的是他爹留下的私人武裝東州兵強勢鎮壓百姓與拉攏當地大戶,但劉璋這個益州之主的位置必須依靠東州兵和地方大戶來保駕護航,所以他根本管不住這些「活土匪」任意妄為的,導致了四川人民怨聲載道。

所以,劉備集團剛入蜀時,集團高層也討論過,是不是效法劉邦當年入咸陽的約法三章的,向四川人民展示一下自己的溫柔?比如劉備就曾經派法正去問過諸葛亮:「咱們這剛來就這麼狠是不是不太合適?咱要不要溫柔一點?」

看清了問題的關鍵所在的諸葛亮卻表示要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高祖的約法三章是建立在秦國太殘暴的基礎上,老百姓不想任何再折騰他們了;而劉璋失業、失人心主要是因為他啥也不管,老百姓看不到公平。我們若是一再地溫柔,老百姓不會有什麼好的體驗。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

我們要想讓蜀國人民真心地接受我們,就是要讓他們看到規矩、希望和公平,咱們要按規矩辦事,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一視同仁、不分彼此,這樣老百姓才會和我們同心同德。

《蜀科》頒布後,丞相開始撫慰百姓,規定禮儀,確立官職,制訂製度,開誠布公的面對臣民,不僅如此,他還對官吏進行反覆的進行廉政教育,並定下了一系列的業務操作流程。

生活是具體的!行政也是具體的!法條更要是具體的!咱諸葛丞相把每一個辦事流程和制度都白紙黑字地細化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誰要幹什麼、該幹什麼都做到一目了然,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那一套見光死。

過去嗷嗷亂叫的東州派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劉備政權靠著訴清過去特殊利益集團的壞影響在蜀地迅速站穩腳跟,整個蜀漢的吏制也是在丞相一手搭建的框架下,逐漸走向了正循環。

蜀漢諸葛亮的法治之下,達到了舉國上下「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的效果,把劉備集團中荊州、益州、東州三股勢力之間原本十分嚴重的矛盾給稀釋和壓制了。

你不服不行!因為大家都是這麼辦的,人家丞相也是以身作則,誰都別想搞特殊化,全部靠發條說話!誰要是鬧事,就變成了眾矢之的的出頭鳥了,分分鐘把你給滅了。

所以,當你所領導的環境中有多股勢力互相不服時,就要學習諸葛亮的思路,公平對待,大搞建設,讓所有人心裡無怨言而且沒空無事生非。

綜上所述,諸葛亮治蜀的主要措施就是:重視農業、興修水利、擴充基建、倡導工商、依法治國,達到最終效果就是:「亮之治蜀,田畋辟,倉稟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益州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內政清平,物資動員能力極強,擺脫了一州之地的桎梏,成就了以一州之地正面對抗北魏、東吳數十年的傳奇,這就是諸葛亮治蜀的偉大之處!

3、諸葛亮治蜀的現實應用

因為諸葛亮治蜀是一種管理行為,所以我們只能以一種管理者的身份去對標,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管理一個團隊和一個公司,我們應該怎麼樣去打造自己的管理體系呢?一定要向諸葛亮學習,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認真梳理和總結。

1、把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有人說,我搞一個公司或帶一個團隊,不就是為了公司和團隊賺錢嗎?把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豈不是矛盾了?沒錯,員工利益和資本利益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對立的,但其實它們是統一的!

我們要明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也要明白「欲將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只有把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員工變得更強大,更有歸宿感和認同感,公司利益和集體利益才有持續穩定的保障。

對於資本方的管理者來說,一定不能殺雞取卵,不能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涸澤而漁那樣的事不能幹!遇到困難,寧願自己多擔待一點,也要先讓底層員工挺過去。因為有些困難對於管理者來說,不一定是致命的,但是對於底層員工來說卻是的。

咱勤勞善良的老百姓都是很知足和感恩的,只要他們感覺管理者是在一心一意幫助他們過好日子,他們就會無怨無悔地去付出,別說薅他的羊毛,就算有一天要喝他的羊血,他也會心甘情願的。就像諸葛亮那樣,即便連年征戰,損耗國力,但是蜀地的老百姓千百年來,一直念著他的好。為了支持丞相的事業,他們百死不悔!

2、一定要有清晰的品牌意識。

咱們經營或者管理一個公司,規模上可以大也可以小,唯獨不能是模稜兩可、模糊不清的狀態。就像一道菜一樣,辣椒炒肉,辣椒必須是靈魂。咱們公司的核心靈魂是什麼,一定要找准,這是咱們安身立命的依仗。

公司規模大的情況下,核心產品就是咱們的招牌,是咱們的形象;公司規模小的情況下,核心產品就是咱們的希望,是咱們的競爭力;複雜多變的市場形勢下,有一個東西是永遠不會貶值的,那就是產品的核心價值。

只要你的產品得到了市場和客戶的普遍認可,並具備了一定的不可替代性,那麼你就永遠不要擔心市場對你的回報。

我們要有品牌意識,其實也就是說,我們要有戰略輕重,要分清主次,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敵無我有,敵有我優,敵優我特,就像諸葛亮的蜀錦一樣,放到哪裡都好使,賺你的錢,然後用你的錢來搶你的地盤,這種感覺才是真的爽!

3、一定要正視和平衡內部矛盾。

很多管理者其實都是諱疾忌醫的,為了鼓吹自己管理水平高,總是活在其樂融融的自我想像之中,覺得自己的團隊同心同德。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便有利益,有利益便有矛盾。

這個世界哪有什麼一個聲音、一個想法的團隊呢?如果有,那也只是其他聲音和想法被屏蔽了、被放棄了而已。所以,作為一個管理者,一定不要自欺欺人地去忽視內部矛盾,而是應該實事求是地去面對它,解決它。

解決內部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制度公平化。雖然制度本身就是無法做到絕對公平的,但是,醜話說在前頭,永遠要比事後解釋有效得多。只要能做到按規矩辦事、一視同仁,很多矛盾其實是不會爆發的,因為中國人的骨子裡是追求公平的,不患貧而患不均是很多人的性格特徵,只要他們覺得大家都是這樣子,反而不會覺得有什麼想不通的了。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制度建設和執行的問題,核心在於設計制度時要儘量做到公平,執行制度時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一視同仁。

當然,關於企業管理的智慧是一言難盡的,關於諸葛亮的人生哲學也是不勝例舉的。所以,本文充其量也只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更多的體會和領悟,還在於大家舉一反三地思考和借鑑。

歷史是一座豐富的寶藏,每一個有心人都能從中得到寶貴的財富。諸葛亮之所以千古以來,被人稱頌不斷,正是因為他留給人民的反哺一直不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