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福建土樓》特種郵票小知識

郵票那些事兒 發佈 2022-02-21T15:28:52+00:00

福建土樓(中國傳統民居建築)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樓在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次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福建土樓」,由福建省永定、南靖、華安三縣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 。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樓在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次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福建土樓」,由福建省永定、南靖、華安三縣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 。即永定區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及懷遠樓、和貴樓、華安縣大地土樓群。

發展歷史



宋元時期(11世紀至13世紀),是福建土樓的形成階段。早期土樓規模較小,結構較簡單,大多沒有石砌牆基,裝飾也較粗糙,形式基本為正方形、長方形。

明代(14世紀末至17世紀初),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民愈益重視教育,置學館,設書院,勸民入學,漸成風氣。通過科舉致仕不斷湧現。這些發跡官宦之家,大興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築規制興建土樓,建築形式漸趨考究,功能也向多樣化發展。

清代、民國(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時期,永定地區條絲煙、茶葉等加工業蓬勃興起,銷往全國及東南亞各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生態環境認識的提高,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增長,為維護家族的共同利益,勢必要建造更大規模的樓房,讓眾多的宗親幾十人或幾百人聚族而居。以適應家族的興旺,居住的安全。於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圍樓以及方形、圓形等豐富多姿的土樓。


建築特點



外形

福建土樓是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築,呈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樓最早時是方形,有宮殿式、府第式、體態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有神秘感,堅實牢固。

結構

福建土樓結構有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於最裡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特點

福建土樓屬於集體性建築,從歷史學及建築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築方式是出於族群安全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在外有倭寇入侵,內有年年內戰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客家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選擇了這種既有利於家族團聚,又能防禦戰爭的建築方式。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里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



文物價值



福建土樓是大型民居建築,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理念,就地取材,選址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建築風格古樸粗獷,形式優美奇特,尺度適當,功能齊全實用,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組成了適宜的人居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福建土樓現存圓樓、八角樓、紗帽樓等三十多種各式土樓,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欄杆式」、雲南「一顆印」,並稱漢族五大傳統樣式住宅。


聲明:以上資料均來自網絡的收集、整理,如有不妥請聯繫調整,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