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盡而逝」與曹雪芹的死無關,紅學百年首次破譯

天花紅學徹解紅樓 發佈 2022-02-22T02:53:52+00:00

第1回,【甲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

先來看「淚盡而逝」的出處。

第1回,【甲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

傳統紅學依據脂批「芹為淚盡而逝」,而把「壬午除夕」看作是曹雪芹「死去」的時間,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書中人物林黛玉的「淚盡而逝」算作文學浪漫主義,我們尚可接受,而此批語所言已是現實世界,淚盡豈能致死?古往今來,哪有人是因為眼淚流干而死的呢!所以,黛玉可以如此死掉,但是「芹」絕對不可能!傳統紅學坐實理解「淚盡而逝」大約是錯了!

該如何理解「淚盡而逝」?

既然要解釋「淚盡而逝」,首先就要領會這裡的「淚」是指什麼。好在,作者早已暗渡金針,劈頭把這個答案寫在了這一首耳熟能詳的詩里: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這僅僅是作者在發知音難覓的感慨嗎?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翻譯過來便是:這書中滿紙的荒唐言便是我的一把辛酸淚!

原來「荒唐言」便是「辛酸淚」!

果然就有脂批【一字化一淚】,看來,淚就應是指《紅樓夢》中的言——也就是字了!

看官,繼續淚是字的思路,則流淚便是指作書了!

那麼,「芹為淚盡而逝」就是在說「芹」已把能說的「話」都說完後就「逝」了。

這裡的「逝」又是指什麼呢?是死嗎?

如果流淚是指作書,而作書當然不必然要搭上性命,看來,「逝」不可能是死。

而逝的本義是走得太快,很快就消失了,去世、死亡只是其義項之一,所以「逝」不是死,而是其本義,是離開了!

不好!若逝不是死,傳統紅學的理論基礎就要灰飛煙滅了,比如,說關於曹雪芹去世的時間,什麼,壬午說,癸未說這種爭論就顯得可笑至極了!因為無論他們誰贏了,都是錯!

不過我們已不必浪費經歷批判它了。我們前文說過,一僧一道就是一芹一脂是兩個作書人,僧就是芹溪,道就是脂硯。那麼,書中有沒有對「芹為淚盡而逝」的透露呢?來看這一句:

只聽道人說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幹營生去罷……」

於道而言,僧的離去(注意,不是死)便寓意「芹為淚盡而逝」了!他的中途離開顯然有不可抗因素,對此,我們先按下不表。總之,對於這件事,脂硯不能明說!「芹為淚盡而逝」只是一句由「避難」而來的隱語!坐實理解何其迂腐!

那麼,芹溪是寫到了哪一回離開的呢?答案是第22回!因為這一回有批語: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笏叟】

對應得如此清晰!具體就是這一回還沒寫完,芹溪就「淚盡而逝」了!

顯然,芹溪這個僧的離去會對書能否完成產生影響,如此書是不是就寫不成了?別急,雖然【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但還有脂硯這個道在呢!要知道《風月寶鑑》可是他褡褳里的寶貝,要走到哪裡帶到哪裡,他不會坐視不管!所以第22回還有批語:

【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廖廖】!

他完成的不僅僅是第22回,因為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這其中的「能解者」必然也是批書人脂硯,話說得已十分明白,他在壬午除夕還哭成了全部!而且脂硯作書也用「哭」字,可見我們對流淚是作書、淚是字的理解正確不謬!

所以,脂硯就是那個在悼紅軒中批語十載增刪五次的曹!雪!芹!

而「淚盡而逝」的那個芹其實是芹溪!是之前的那個曹!雪!芹!

這樣,作書就是:一芹即芹溪只開了個頭兒便中途退場,沒開好頭,他是癩「頭」和尚!一脂即脂硯寫完百回書又刪改成80回,呈斷尾狀,沒結好尾,所以他是跛足道人!他們便是《紅樓夢》的一前一後兩個作者。

他們的真身到底是誰?想必一路追劇的粉絲朋友們都知道答案了!本期只討論「淚盡而逝」,別不旁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