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讀《論語》每天學一句(9)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

文光歷史 發佈 2022-02-24T16:52:02+00:00

歡迎觀看文光讀《論語》,我會每天為大家講解一句論語和大家一同體會傳統文化的智慧與魅力。今天要講的這句話為,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歡迎觀看文光讀《論語》,我會每天為大家講解一句論語和大家一同體會傳統文化的智慧與魅力。

今天要講的這句話為,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翻譯為:子夏說:「對待伴侶,能夠著重關注於她的賢德,替代著重關注於她的容貌;對待父母,能夠竭盡所能地進行奉養;對待君主,能夠不顧自己,全力效勞;對待朋友,能夠說到做到。這樣的人,雖然說自己不曾有過學習,我也必定認為他有學問。」

在之前的講解中,已經出現了兩名孔子的弟子,有子和曾子。今天孔子的又一位弟子出現了,他就是這位子夏。

子夏在當年的孔門中是一位聲望不下於曾子的重量級人物。孔子去世之後,儒家學派曾圍繞誰來接替下一任掌門人產生過激烈的爭論,其中兩大焦點人物就是曾子和子夏。最終的結果是子夏出走,曾子成為了儒家大本營的掌門人。儒家在某種意義上而言第一次出現了分裂。

多年之後的戰國時期,學術界突然出現了一位大咖,荀子,他也號稱是儒家,並且也尊奉孔子為先師。這讓在魯國儒家大本營以孟子為核心的儒學子弟大為驚訝!這是後話了。

進入主題,今天所講的這段話是子夏從親到疏,總結了在其看來有學問之人的特徵表現。

古人所指的學問和今天我們普遍理解的學問有所不同,古人的學問很大程度上是指人的德操行為。他們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就是這些內容。

如果一個人已經具備了很良好的德操行為,那就是有學問,人們也可以向他請教問題了。

反過來也是一樣,你已經做到了,何須還要學呢?還是那句話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歡迎大家多多批評探討,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論語》一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與魅力,增強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

點擊下面查看上一篇文章

文光讀《論語》每天學一句(8)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