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戴家山到深澳村

海棠屐痕 發佈 2022-03-14T12:36:37+00:00

桐廬的古村落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斑斕華彩,給當今釀出了的一壇壇滋味醇厚的美酒。2015年,雲峰書店的創始人錢小華邀請建築師張雷,希望桐廬能有一座鄉村書局。在去莪山畲族鄉戴家山的路上,一直想著這座深藏在大山的褶皺里的書局會是啥樣子。


桐廬的古村落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斑斕華彩,給當今釀出了的一壇壇滋味醇厚的美酒。

2015年,雲峰書店的創始人錢小華邀請建築師張雷,希望桐廬能有一座鄉村書局。

在去莪山畲族鄉戴家山的路上,一直想著這座深藏在大山的褶皺里的書局會是啥樣子。僅管當時這個遠離都市的小山村,只有40多戶人家,但錢小華認為,未來將會有三類人在桐廬的戴家山相遇:

那就是作者、讀者和經營者。

他在一本書路自述:

「我是從農村過來的,書是銘刻著作者的鄉愁,書店銘刻著旅人的鄉愁,我們的書店是攪拌著鄉愁塑造空間。鄉村書局的數量接下來將超過我們在城市的書店數量,成為先鋒「理想主義」的新引擎。」

他談為什麼看中戴家山?特別要談到當地政府的扶持。

而當時,張雷看到未來被稱為「全球最美的圖書館」原始的模樣,就是山中兩棟黃泥土坯房屋。

現在,走在村路的石子路上,窗戶邊是村民們曬的腊味,那份獨特的「畲族」人文景觀作了背景,區別了別的村莊,黃泥牆是標誌性的建築,所謂書局,是獨棟的院落,改造成上下一體的書店,書架頂天立地,在陽光燦爛的二樓,挑了一個座位,打開一本書,成為冬日裡的一位鄉村讀者。

目前這座書局已成為當地村民和「異鄉讀者」的公共生活紐帶,是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聚焦點。

整棟建築在設計時,保持了房屋和院落的建築結構和空間秩序,強化了「時間性」,土坯牆、瓦屋頂、老屋架這些時間和記憶的載體一樣都沒有改變。

錢小華將這座位於海拔600米高的書店,命名為「雲夕圖書館」,當地的歷史文化書籍與村民們的手工製作放在一起,構成這座圖書館的地域特色,錢小華希望中的三類人在此相遇了。

隨後有24家民宿追隨著書局開到深山村里,戴家山成為當代都市人尋找鄉愁的打卡之地,之後我的很多購新書的任務交給了店裡的小高,讓她代為訂購。

繾綣著幾千年農業文明的桐廬鄉村,在交通便利的今天,它離中國最繁華的都市杭州城,只有一個多小時車程,當錢小華們帶著理想主義的色彩,將都市文明引入鄉村的同時,當地的一位文史作者姚朝期在著手編輯《桐分譜牒》這本書,他希望維繫這種與城市文明截然不同的臍帶-----宗族文化,也能走向都市。

在2004年, 姚朝期在德國巴伐利亞亞洲檔案館參觀時,副館長沃爾博士說,他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圖書館看到,過去中國家庭檔案資料保存的非常完好,於是他想著從維護歷史的史實角度,編一本桐廬人的家族檔案。

姚朝期查閱了379個版本的家譜,其中就有這部《桐南狄蒲申屠氏宗譜》。

宗譜記錄了申屠氏家族從北宋崇寧至重和年間(1102--1118),從富春屠山入贅桐廬狄蒲范家的歷史起,分布於今天江南古村落,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

還有一張圖表,展示了今天申屠氏一族枝葉繁茂的家族圖景。

於是沿著申屠氏宗譜提供的方向,去深奧村查看申屠氏一族傳承百年的秘密。

深澳村從外表看,與這裡別的村莊區別不大,村口有一眼池塘,但走著走著,會發現北高南低的地形,非常明顯。

這是申屠氏先人在村落建設時,根據深澳村的現狀,對整個水系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全村由深澳、明渠、澳口、塘、井組成,形成深澳古村落獨立而完善的供、排水系統。並且整個供水系統實行分質供水,也就是說根據暗渠的上下游關係,依次排列不同功能與水質要求的浣洗場所,這是非常科學的用水理念。

深奧村通過暗渠引水入村,創造性的解決了場地和水位的高差問題,通過多種理水方式,創造出適合深澳地形的理水模式,形成良好的村落水系格局和人性化的用水場所。

我們在村民家看到,有專門洗拖把的水池,與洗菜淘米的水系,肯定不是一條水道,而村口很隱蔽的浴池也肯定是單獨走了一條水道,為了弄清這些水道,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不同的紙扔到水道里,看它從哪裡出來。

深奧村這種把水引入村莊,合理利用與灌溉,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低調的生存,不與其它村人爭水的隱忍的作派,使得這座山裡的村莊,避免了因水而起的村莊械鬥,保持了百年的人丁興旺,族群和諧。這是中國古代解決鄉村生存問題的智慧所在。

申屠氏用分級處理水質的理水方式建造鄉村,在上海世博會後灘公園得到了成功的複製與利用。

從戴家山的黃泥土坯屋到深奧村申屠氏先人的水系治理,延續千年處於「文化自覺」的地域性特質,所營造的桐廬山水美學,至今仍能打動人心。

【海棠屐痕五十三 桐廬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