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報導|茂名:用「好心精神」打造城市新名片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2-04-11T10:55:27.659868+00:00

3月中旬,茂名市人民醫院財務科工作人員梁淑玲的事跡在網上引發了關注。在高鐵站核酸檢測點值班時,遇到一外地男子疑似發生心梗倒地,她當機立斷為其進行心臟復甦。

4月9日《南方日報》06版報導。

3月中旬,茂名市人民醫院財務科工作人員梁淑玲的事跡在網上引發了關注。在高鐵站核酸檢測點值班時,遇到一外地男子疑似發生心梗倒地,她當機立斷為其進行心臟復甦。男子被搶救回來後,梁淑玲又回到核酸檢測點繼續工作。小小善舉,不僅讓這位男子脫離危險,更溫暖了整座城。

茂名志願者協助核酸檢測工作。茂名市青年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供圖

梁淑玲的義舉,是茂名城市文明的最美註腳。自2017年9月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茂名始終以「好心茂名」文化引領,突出「我們的城市、我們的茂名」理念,推動居民人人成為創文鞏衛的參與者、受益者、監督者。2021年1月,中央文明辦確定茂名市為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並且是廣東省本屆唯一新增地級市。今年3月30日,2021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結果出爐,在全國97個地級提名城市中,茂名排名第25名。

如今的茂名,正不斷落實落細各項創建措施,提升城市外在顏值,塑造城市內在氣質,用文明創建繪就人民群眾的幸福底色,打造「好心茂名」文明新典範、城市新名片。

落實網格化管理

「面子」「里子」兼備

「整體美感變好了」,在茂名生活的800多萬名群眾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變化。

「從露天礦生態公園,到『好心綠道』的建設,再到新湖公園的改造。環境乾淨整潔,城市裡亮麗的風景線越來越多。」土生土長的茂名市民邱先生說,平常周末他都喜歡約上三五好友去露天礦公園閒逛,感受湖天一色的靜謐。

茂名「好心綠道」是廣東省首個貫穿市中心城區的生態綠道,二期工程建成後,將連接公園、學校、小東江碧道,與一期綠道形成閉環,打造便民、舒適、環境優美的生態休閒廊。

這些是茂名市的民生工程,也是茂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手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動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城市環境更加乾淨整潔、文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讓人民群眾有了更高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樓房的立面牆整齊劃一,地面人行道和硬底化道路鋪設一新。車位統一施劃,車輛都規範停在停車位上,小區猶如置身於一個鬧市裡的靜謐花園。」茂南區站前街道朝陽小區是茂名的老舊小區,看到小區舊貌換新顏,整體面貌和環境衛生提升,居民陳女士高興不已。

2021年,茂名以站前街道朝陽社區為網格化示範點,推動茂南區、電白區、高新區建立「八個有」(有工作目標、有網格地圖、有巡查隊伍、有共享平台、有工作機制、有責任單位、有工作手冊、有監督考核)標準創新網格化管理工作,為茂名推進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優化人居環境探索了常態化長效機制。

2017年至今,茂名先後完成了朝陽小區等21個規劃小區,含253個單元的老舊小區的升級改造,完成投資超3億元;完善改造道路、排水、照明、停車場、綠化等基礎設施;解決了污水橫流、積水內澇、停車難等影響群眾基本生活的突出問題,整體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直接惠及群眾兩萬多戶。

茂名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健全常態化機制,落實網格化管理,抓好基層治理,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落地落實,從內到外提升「精氣神」,讓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把茂名打造成高品質宜居城市。

探索「公共文化+」

打造文化活動陣地

漫步在茂名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代表城市形象的「好心茂名」徽標。追根溯源,茂名「好心精神」源於嶺南歷史人物冼夫人的名句「唯用一好心」,這一精神早已滲透茂名的肌理。

在茂名市隨處可見「好心」標識。丘立賀 攝

沿著「精彩100里」鄉村振興示範帶走進高州分界鎮杏花村的「好心書吧」,設計簡約的原木書櫃靠牆而立,格子裡陳列的紅色經典、茂名本土作家作品琳琅滿目,旁邊的自助辦證自還機提供全市通借通還的服務。

過去一年,茂名採用嵌入的方式,在旅遊景區、公園、驛站、社區、大型商圈和旅遊交通集散地(客運站等)等公共場所建成20家「好心書吧」,每個「好心書吧」配置紙質圖書2000冊以上,電子圖書2000種,電子期刊1000種、茂名政務信息2000條、黨建知識1000條,並接入茂名市圖書館公共數字圖書館聯盟。

200多個「好心公園」「好家風公園」遍布全市;南越文創街「好心書屋」智慧圖書館24小時開放;村居級農家書屋實現全市全覆蓋;公益性的好心書院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建設覆蓋城鄉、優質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高品質文化供給的必經之路,茂名通過系列「好心」載體充分探索了「公共文化+」的新模式。

當前,以「好心精神」為底色打造體現茂名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文化品牌已成為全民共識。茂名通過講好茂名「好心」文化故事,增強城市認同感和凝聚力,打造有活力有溫度的「好心之城」。

去年8月,茂名動漫《好心寶寶之冼夫人》第一季在央視黃金時段「動畫大放映」欄目播出,收視率進入全國前五。冼夫人的好心故事不僅滋潤了茂名人的精神世界,也為國人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盛宴。

整理出版系列冼夫人文化叢書,聯手廣東粵劇院和廣州粵劇院創排以冼夫人為原型的愛國主義題材粵劇《譙國夫人》,定期舉辦「冼夫人文化周」活動,攝製影視劇《冼夫人傳奇》……近年來,茂名通過系列冼夫人文藝精品創作,打造「好心茂名」文化活動陣地,推動好心文化資源有效轉化成為產業資源,形成以名人IP效應為中心的文化產業生態鏈。

弘揚志願服務精神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下午5時,距離小學放學半小時,電白區水東街道新湖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室內,不時傳出孩子們的歡笑聲。社區志願者正在「四點半課堂」上帶著孩子們開展手工編織活動。

2020年來,茂南區、電白區針對部分留守兒童課後無人輔導和假期無人陪伴的問題,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家書屋、好心書屋等開設暖心「四點半課堂」,幫助群眾悉心照顧留守兒童。這也讓孩子們在課餘時間參與更多有意義的活動,推進了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

「孩子都在打掃衛生,作為家長,我們更要主動搞好門前屋後的衛生環境,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近日,茂南區鰲頭鎮合崗小學全校師生和鎮上的志願者一起開展「小手拉大手,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用實際行動為家園「美容」。這是茂名組織未成年人積極參與學校、社區、公共文化設施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

2017年來,茂名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統籌安排,重點突破、全面推進,深入推進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工作,全面完善德育陣地建設,助力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

在茂名,閱讀已成為全民的習慣。李康華 攝

紅色書籍紅色電影進校園、紅色文化主題班會、線上線下紅色閱讀……去年以來,茂名市積極開展「紅色主題閱讀、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活動,全市1670多所學校掀起了紅色文化學習教育的熱潮,各中小學校共召開紅色文化主題班會課2萬多節,到革命老區、革命歷史博物館等開展「踏紅色足跡染紅色基因」研學實踐活動30多萬人次,舉辦紅色歌詠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8000多場次。

同時,茂名也用「好心精神」引領志願服務:設立「好人榜」,宣傳「好心人物」,報導「好心事跡」,營造「好心氛圍」,引導幹部群眾學好人、存好心、做好事。如今,志願紅袖章、紅背心在茂名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數說文明

●推選出「中國好人」17名,「廣東好人」59名,廣東「新時代好少年」5名。

●全市擁有註冊志願者達104.99萬人,志願服務組織及團隊7813個。

●全市86個鄉鎮獲評縣級及以上文明鎮,全市文明村鎮覆蓋率達96.04%。

●全市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個,實踐所111個,實踐站(點)1906個,成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4196支,招募志願者人數26萬人,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8萬場次。

●2017年以來,茂名完成朝陽等21個規劃小區,含253個單元的老舊小區的升級改造,完成投資超3億元。

●共有175家農貿市場納入綜合治理,已完成升級改造144家,擬轉行或關停6家。

●2017年以來,完成48條城市道路改造,建成104公里綠道,打通13條斷頭路。

●2021年以來督促商鋪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3560起,清理亂堆放1345起,清理亂搭建亂拉掛5600處,督促相關企業、商鋪拆除破損戶外廣告、招牌82塊,面積1143平方米。

■凡人善舉

「中國好人」梁欽梅:我們就是兩個家變成一個家

梁欽梅,是茂名市茂南區羊角鎮實驗小學的一名教師。每次學校開學前,梁欽梅都會駕車來到電白區那霍鎮三渡村委會上三渡村,看望83歲的五保戶陳梅芳。

隔天一個電話,每周回去看望一次老人,21年來,這已成為梁欽梅的習慣。

認識他們的人,總說陳梅芳有個孝順的女兒。其實,梁欽梅是陳梅芳的前兒媳婦。

時間回到2001年,這天梁欽梅的丈夫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這天,陳梅芳失去了兒子,也是這天起梁欽梅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此後,她里里外外照料家裡,工作日在學校認真教學,周末回家照顧公公婆婆。附近的鄰居總說,從來沒看見梁欽梅和公婆紅過一次臉。面對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梁欽梅也沒在老人面前掉過一次眼淚。這些舉動,街坊鄰里都看在眼裡,一說起梁欽梅,他們總是讚嘆道:「這就是女兒啊。」

在梁欽梅的努力下,家庭生活開始回到正軌,時間慢慢撫平了兩個老人的傷痛。但新的問題又來了,老人開始擔心「兒媳婦有一天會再婚,丟下他倆不管」。

面對老人的擔心,平日裡她常常安慰公公婆婆:「放心,我絕對不會不管你們的。」她也用行動去證明自己,工作之餘,梁欽梅只要一有空就回家看老人,回家給老人乾乾家務,陪著聊聊天。

丈夫去世後5年間,有不少親戚朋友給她介紹對象。梁欽梅了解老人的擔憂,所以她下定決心,跟她處對象的人,一定要接受她繼續照顧二老。「以前我是他們的兒媳婦,現在我是他們的女兒,女兒怎麼會放棄父母。」她說。

後來,梁欽梅遇到了願意接受這一點的人,在2007年再婚了。

再婚後的梁欽梅依舊每周回去看望老人。2015年,前公公去世,家裡就剩下陳梅芳老人。梁欽梅便把一張床搬去了陳梅芳老人的房間裡,周末去和老人同住,睡前一直陪她聊天。

「她對我也很好,每次我回來,她都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每次有好吃的也會第一個想起我,在我心裡,她早已和我母親一樣。」梁欽梅說。

在梁欽梅的努力下,前婆婆家和現婆婆家也開始有了互動,雙方經常會讓梁欽梅帶著東西送給對方,「其實我們就是兩個家變成了一個家」,梁欽梅笑著說。

梁欽梅的心地善良品質,讓她成為鄉親鄰里心中的好媳婦。2020年11月被評為廣東省第二季度「廣東好人」,2021年3月榮獲「孝老愛親」類中國好人稱號。

■文明微光

村民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

電白麻崗探索「紅黑榜+積分制」建設「六好」鄉鎮

日前,電白區麻崗鎮獲得2021年度茂名市「六好」鄉鎮評選第一名。這個評選活動是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破解城鎮難題的一項重要舉措,致力打造宣傳氛圍好、環境衛生好、道路建設好、秩序管理好、公共設施好、鄉風文明好的「六好」鄉鎮。

坑內樂黎村「來兮田園」生態田園風貌帶、風景塘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此次評選的重點學習樣本。

「我們將結合水庫移民及生態田園的特色,將坑內村打造成為移民新農村和生態農業示範村。」廣東省鄉村振興駐麻崗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戴宏輝說,鎮內的坑內村正在打造移民新農村和生態農業示範村,「工作隊對坑內村鄉村治理有了整體的規劃設計。」

沿樂黎村村口走入,翠綠的香芋長勢喜人;風景塘里碧波蕩漾,水面上不時有白鷺掠過;「四小園」錯落有致地散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後……未來這裡將作為麻崗鎮三大風貌帶之一,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

「我們的『四小園』都設置了專門的負責人,圍欄採用天然竹子製作,和『來兮田園』風格相互呼應,自然環保。」廣東省稅務局駐坑內村第一書記林桂鵬介紹,「四小園」是麻崗鎮探索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的試點與亮點工程,為激發村民參與熱情,該鎮基本上每條村都打造了「四小園」。

除了「面子」,坑內村的「里子」同樣經得起考驗。日前,坑內村榮獲「廣東省鄉村治理『百鎮千村』示範村」稱號。坑內村在鄉村治理方面先行先試,做了很多探索。其中,通過實施「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明確各方職責和評選標準,建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機制是麻崗鎮委、鎮政府人居環境整治鞏固提升工作的試點項目。

此外,坑內村圍繞鄉村振興的20字方針和目標要求,率先推行「文明家庭積分制度」,細化積分內容,嚴格評分細則,落實獎罰制度,營造「共治共享、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文明積分可以換成兌換券,憑券就可以到村委會指定的超市兌換商品,這個挺實用。」村民邵大叔在知道做好家庭環境衛生還能換禮品以後,給鎮村幹部的想法豎起了大拇指。

「紅黑榜+積分制設立後,大家的自覺性增強了,不少『叫不動,說不改』的村民都變積極了。」坑內村黨支部書記蔡建黨說,激勵回饋機制讓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使得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記者】楊金鳳

【通訊員】梁爽

【作者】 楊金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