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愛好者也能參加的咖啡比賽,跟著老王在家學做手沖咖啡

什麼值得買 發佈 2022-04-13T06:23:43.520257+00:00

說起咖啡賽事,很多朋友覺得還挺遙遠的,都是些咖啡高手達人才能參加的活動,關鍵是即使你去看比賽,都不知道能看出點什麼名堂。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EthanUncle

大家好,我是隔壁老王。

說起咖啡賽事,很多朋友覺得還挺遙遠的,都是些咖啡高手達人才能參加的活動,關鍵是即使你去看比賽,都不知道能看出點什麼名堂。我原來剛入行也是這麼覺得,但直到咖啡業餘賽事遍地開花,原來新手也是可以參加咖啡比賽的,0基礎也能玩沖煮,所以今天老王就和大家一起揭開咖啡比賽的神秘面紗,看看這些走進老百姓生活中的全民咖啡賽事。

一、遍地開花的咖啡市集與咖啡賽事

咖啡專業賽事對於咖啡行業內的朋友應該是如數家珍的,世界咖啡師大賽(WBC)世界手沖咖啡大賽世界盃測大賽世界咖啡烘焙大賽世界拿鐵藝術大賽土耳其咖啡大賽,還有關於咖啡生豆的BOP、COE、BOY等等,最近幾年特別火的PCA的各類比賽(以拉花為主),甚至於感覺已經退溫的世界虹吸壺大賽

但今天我們不講圈內玩的事情,就說說老百姓、咖啡愛好者,老少咸宜的非專業咖啡賽事ABrC愛好者手沖大賽

ABrC是愛好者手沖比賽的簡稱,英文全稱為Amateur Brewers Cup,是國內覆蓋率和受眾面最廣且參與人數最多的手沖咖啡大賽,致力於推廣手沖咖啡,推廣咖啡文化,實現業內外交流的全民賽事。截止去年,已經舉辦到第7屆,每屆都會在全國十多個省份,幾十個城市舉辦分站賽,然後選拔出各站點冠軍參加全國總決賽,有幸在我所在的城市也一直舉辦,去年還擔任了站點主持人,親自參與到了整個比賽中去,看到上至50多歲的旗袍姐姐,下到八九歲的小朋友都來參加比賽、樂在其中,我相信咖啡的春天來了

其實還有很多城市,自己也會舉辦一些更為簡單和全民可以參與的小型咖啡愛好者賽事,有沖煮的、有杯測的,也有趣味活動的,特別豐富多彩,此類賽事多數結合一些咖啡市集等活動一起舉辦,也是未來能夠吸引更多的咖啡消費者、愛好者參與到集市和活動中來,比如去年年底普洱的入也咖啡集市上,同時就有兩場愛好者賽事舉辦,ABrC普洱分站賽入也咖啡集市全民手沖咖啡大賽

類似這樣的咖啡活動有很多,比如每年在上海舉辦的陸家嘴咖啡文化節,都會聚集來自不同城市的咖啡店和各地愛好者參與,不知道你們的城市又有哪些好玩的咖啡活動呢?

二、非專業咖啡賽事真的可以全民參與

為什麼像ABrC這樣的比賽能夠吸引到那麼多的朋友來參與?是因為此類比賽基本不設門檻,讓我們看一下報名條件和比賽規則,以ABrC愛好者手沖大賽為例。

參賽的資格:不分國籍、民族、年齡、性別和職業,並且能夠獨立完成全程比賽的社會人士。

*這意味著只能要上台沖咖啡,都可以參與。

部分比賽規則:

每組比賽的評審組成是:專業指定評審+觀眾評審+選手評審,其中專業指定評審由承辦方負責招募;觀眾評審在比賽現場由技術評審隨機抽選;選手評審是除了正在比賽的選手除外,以不影響比賽正常進行的選手中抽選。

選手可使用任何符合規則定義以內的沖煮器具。

選手同時進行指定豆沖煮,不需做任何展演或者解釋。(不用說話,沖咖啡就可以了)

選手有五分鐘的準備時間和五分鐘的比賽時間去準備與呈送一杯咖啡,現場所有感官評審共用本選手獨立沖煮出來的咖啡液體。

選手可以使用自備沖煮用水,也可以使用承辦方提供的沖煮用水,選手自備沖煮用水是市場常見的礦泉水或者純淨水,而且比賽前必須是未開封的。

選手允許在比賽區域使用手搖磨豆機或者充電式電動磨豆機,使用充電式電動磨豆機的前提條件就是不需要使用比賽現場的電源,並且不會影響其他選手的沖煮。

選手如果使用可攜式的磨豆機,必須經由評審長檢查磨豆機沒有任何問題後方可以使用。

*老王覺得這幾條規則比較有意思,再次說明比賽適合全民參與,誰說咖啡一定要一板一眼的講究儀式感,只要你願意,你用腳沖煮咖啡也沒問題,最後的評選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好喝 !不同維度的評審,讓咖啡的評價更接地氣。

基本接近無規則的規則,讓咖啡的沖煮和品飲變得平易近人,讓消費者和「咖啡師」沒有界限與距離,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杯好咖啡的製作者,咖啡師就是我們自己。

三、怎麼在家沖杯好咖啡

看到上面的全民咖啡活動,是不是覺得咖啡沖煮其實也沒有那麼難,是的,在家我們都可以很簡單的沖一杯適合自己的咖啡。

在家怎么喝咖啡?

其實很多朋友家裡都有一些咖啡設備或器具的,我們結合家裡現有的工具,就可以在家弄咖啡喝了。常見的家用咖啡器具和設備有很多,不管哪一種都是能做出相應的咖啡。

全自動咖啡機


最方便的機器之一,放入咖啡烘焙豆或者咖啡研磨粉,水箱加水或接水管,一鍵就可以做出好喝的咖啡了,還可以選擇各種花式咖啡,不過是需要加入牛奶的,價格稍貴。

半自動咖啡機


可玩性比較強的設備,需要一定的技術,但其實原理也很簡單,就是將研磨好的咖啡粉(比較細)用高壓熱水萃取,得到一杯意式濃縮咖啡,與全自動咖啡機不同的地方在於,不能自動製作奶咖,需要人工自己操作,大家在外面咖啡館看到的咖啡師打奶泡的設備就是用的半自動咖啡機(現在也有專門打奶泡的機器,解放了部分咖啡師)。

膠囊咖啡機


前幾年現磨咖啡概念沒有那麼深入人心的時候,特別流行,一台幾百塊錢的小機器,配上廠商專用的咖啡膠囊,一分鐘就可以做出來一杯好喝的濃縮咖啡,原理與全自動咖啡機類似,但是更便捷,不過膠囊價格一直不是特別便宜。

美式滴濾機


原來經常在海外出差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國外酒店裡這是標配,去吃早餐喝的咖啡大多數都是美式滴濾機的作品,就一個字穩定又高效。不過做出來的效果和手沖咖啡比較相似,都是純的黑咖啡,口味全靠咖啡豆的品質和烘焙的程度決定,喜歡喝原味咖啡的朋友,這個又方便又實用。

法壓壺


操作比較簡單的一種設備,原來星巴克門店賣得最好的器具之一,買一個法壓壺,再買袋咖啡豆,讓店員幫忙做粗研磨,回家燒壺熱水就可以喝起來了。是浸泡咖啡的一種,但儀式感沒有手沖咖啡那麼強烈,所以很多朋友還是選擇了做手沖咖啡。

摩卡壺和虹吸壺


摩卡壺

虹吸壺

因為加熱方式不是特別安全,所以就不推薦了,大家看一下就好,前幾年因為操作不當產生的爆炸事故稍微有點多,但是展示效果還不錯,看著很賞心悅目。

手沖套裝


這是今天的重點,很有儀式感的咖啡沖煮方式,咱們愛好者的咖啡沖煮比賽也是用這種方式來呈現,不過需要的小器具稍微有點多,下面一點點的來介紹。

手沖咖啡入門器具有哪些?

手沖器具其實有六件套,研磨器、手沖壺(控溫壺或加個溫度計)、沖煮秤、濾杯、濾紙、分享壺,但是核心的就只有3件,就是磨、手沖壺和秤。

是不是看著有點複雜,不過邏輯很簡單,就是用熱水將咖啡粉中的可溶性物質萃取出來,磨就是將咖啡豆粉碎,讓水與咖啡小顆粒的接觸面積變大,充分萃取有效的可萃取物質;濾紙保證了咖啡液體中沒有無法溶解的咖啡小顆粒,溫度計(或控溫壺)保證萃取的有效性,避免萃取不出來可溶物或者萃取太多不好喝的物質,而秤也是在控制萃取的時間長度,配合研磨度與水溫,讓萃取的物質在可控的範圍內。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一些可控的指標,比如咖啡粉的粗細度(均勻度)、水溫高低、水和咖啡粉的比例、水與咖啡粉接觸的時間長短,來將一款咖啡豆的最佳狀態呈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手沖咖啡的秘密。

因為針對每種咖啡的沖煮方案各不相同,但對於新手來說還是要有一個基本的參看數據,所以老王按照行業內和自己的經驗,給出一個新手可以借鑑學習的沖煮參數,大家可以先用這種方式沖咖啡,然後再根據咖啡呈現出來的結果做一些簡單的調整。


咖啡研磨度:砂糖粒大小,就是和白砂糖差不多的顆粒大小

沖煮用水:乾淨的礦泉水,儘量別用純淨水,水越純淨,萃取出來的咖啡越沒有味道

沖煮水溫:88-93℃,或者直接開水,雲南普洱的海拔,開水溫度在93℃左右,拉薩的話水燒開也還是溫度過低

粉水比:咖啡粉與注入咖啡粉中的水的比例,1:15,也就是說20g咖啡粉,要注入300g的水,新手先以這個為基準練習

萃取時長:其實一般都在3分鐘以內,不過新手的話,注完水,全都滴濾完成就可以了


沖煮的技巧其實也不複雜,新手學習按照幾個步驟來就行:

1.秤重研磨


取出20g咖啡豆,研磨到砂糖粒大小(如果濾杯小,一次沖煮15g咖啡也可以,但需要對應調整注水總量)

2.洗濾紙


將濾紙放入濾杯中,濾杯坐於分享壺上。注入熱水(冷水也行),將濾紙全部浸水濕透,使完全濕潤的濾紙儘量貼合在濾杯內側,然後倒掉濾杯中清洗濾紙的水

3.濾杯中倒入咖啡粉


4.燜蒸


將分享壺及有咖啡粉的濾杯放在秤上,沖煮秤清零。用準備好的88-93℃的水裝入沖煮壺中(控溫手沖燒水壺燒好即可),向濾杯中咖啡粉中間位置注入30g水,靜置30秒

5.沖煮


燜蒸完畢後,持續向濾杯中均勻注水,順時針慢速繞圈即可,從咖啡粉層中心向周邊旋轉,儘量不要將水直接注入到濾紙上,持續注水到總液重300g(電子秤顯示),停止注水,待咖啡液滴濾完畢即可

6.分享


好的,可以拿起你的分享壺和大家分享你的第一壺手沖咖啡了,記得在分享壺中搖一搖,讓咖啡液更均勻。


適合入門新手的咖啡選擇?

設備就不多推薦了,大家可以去線上店鋪看一下,推薦幾個品牌大家可以自己關注一下,整套手沖設備可以買泰摩的套裝,追求穩定性價格不敏感的可以選擇全套Brewsita,需要高顏值的上Fellow;手搖磨玲瓏、漢匠、泰摩入門就好;分享壺、濾杯、濾紙選擇比較多,Hario、泰摩的都行;秤價格差異較大,讀數反應快的廚房秤也可以,稍微好一點的價格就百元左右到上千了,新手買個幾十元的基本夠用,自行搜索「咖啡電子秤」就行。

老王推薦給朋友們的咖啡,要多嘗試不同產區,不同風味和烘焙度的咖啡,一次別買太多,儘量買小包裝來嘗試,只要豆子新鮮一些,喝著問題都不大(當然要是豆子用的太差也不行)。

先來看看雲南保山的品牌辛鹿咖啡

辛鹿咖啡是保山中咖咖啡旗下的品牌,老王2020年有幸和主理人楊竹在他們保山的工廠聊過一些。楊竹在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搗鼓電商,自己一直通過電商銷售自己家鄉的產品和咖啡。2013年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短短几年就成為咖啡烘焙豆品類天貓平台的肩部企業。最近幾年也著手國外進口咖啡的生產,其烘焙的豆子,乾淨直接,且有性價比,廣受大眾喜歡,比如去年的花魁5.0,半榜59元的價格,完勝好多品牌企業。

推薦的主要是下面這款花魁,性價比之高,老王我已經私下安利了好多外地的朋友。草莓/菠蘿/荔枝/木瓜的風味描述,要在很新鮮的時候才能喝到,但菠蘿和荔枝還是很明顯的,正常水溫很容易還原,喜歡的朋友別錯過了。

還有這款雲南厭氧發酵的日曬豆,2018年起,自從雲南生豆大賽冠軍豆開始使用這種處理方法以後,整個雲南遍地開花,原來動輒100多元的生豆,現在已經便宜了下來,烘焙豆做到48元半榜,還是很有性價比的。如果喜歡重口味重發酵的朋友,推薦你們嘗試一下這款。紅酒調性比較明顯,大家可以自己去發掘。


合肥的精品咖啡烘焙商,治光師是咖啡品牌,少數派是原來的咖啡館品牌,而他們在合肥的烘焙工廠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名字,我們的光。當年去拜訪的時候,吳凌波我還叫他波波,後來烘焙廠開業以後,就改名稱呼他為廠長了。他們家的咖啡我一直在喝,原來蹭著喝,現在直接買著喝了,身邊很多愛好者和咖啡館都喜歡他們家的豆子。最初的幾位創始人,除了廠長是咖啡專業出身(杯測冠軍)有著超強的咖啡感官,其他幾位都是設計師,所以才能看到他們將自己的藝術氣息瀰漫到整個產品系列裡。


擁有杏桃、茉莉花、山楂酸甜風味的水洗西達摩,無數次滿足著老王我饕餮的胃。聖塔維尼處理站使用傳統的水洗處理法給這款豆子帶來了足夠的花果氣息。全部曬床晾曬,乾淨且瑕疵少,也保證了這款豆子的高品質。不管你什麼時候喝到這麼一款豆子,絕對會讓你心情喜悅。


這款肯亞我也是前陣子剛剛分享給大家,確實打破了我對傳統肯亞AA的認識,微酸,酸調順滑,果香濃郁,第一次喝到大多數不敢直接說出產地是肯亞,確實很有意思。黑布林和黑糖風味是很多咖啡愛好者一直追求的美味。



玫瑰咖啡,絕對稱得上是廣州老牌的手沖店,是很多咖啡愛好者的朝聖之地。老王我也曾經拜訪過,記得店裡的貓很慵懶的窩在吧檯上,那天喝的所有咖啡都感覺有喜悅的味道。很神奇的是那時候從店裡買到的豆子竟然沒有電商買到的新鮮,問了當班的咖啡師,說線上是工廠直接供應的,店裡也是從工廠發貨,所以從店裡拿算是二道手了。這兩年包裝也是換的很快,但最喜歡的還是這個小罐的系列,好看而且量小,可以多嘗試不同的產區和風格,推薦值友們購買9瓶的盲盒,性價比超級高。

下面幾個產品,大家都可以試試,我最喜歡喝的是蕙蘭水洗和耶加雪菲的水洗,哈哈哈,果然我是更愛水洗。蕙蘭相當的均衡,酸度很低,大多數朋友應該都會喜歡,口感很綿密,有一些奶油味道,質感也比較像。而另一款綠色包裝的小山羊埃塞水洗G2,就是典型的埃塞豆的柑橘和花果香,但酸度還挺高,能喝酸的朋友一定會喜歡。

剩下的幾款都在9款的盲盒裡,如果值友們都想嘗試,直接入手盲盒就可以了。


總結一下,多嘗試不同產區的咖啡豆,挑選的時候儘量問一點店家哪天烘焙的,一次少買幾款,儘量保證能在最佳賞味期*喝光,儘量買小包裝,每款咖啡不超過227g(半榜熟豆)。

*最佳賞味期,咖啡烘焙後15-30天內,咖啡味道最好。

最後

這次的咖啡文就寫到這裡了,希望大家多提意見,如果內容太淺或者有些太專業,不適合新手,也請值友們留言指正,後期文章會做相應的調整及修改。其實咖啡入門很簡單,但是想深入其中還是需要花一點功夫的,不知道值友們希望老王我在咖啡哪個方面給到更多內容呢?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我,我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咖啡好文,喜歡我的推薦,一定要一鍵三連哦,我是老王,你們生活好物的搬運工,下回見。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