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蠶豆新鮮吃

太湖邊上有點田 發佈 2022-05-03T18:21:07.831210+00:00

這幾天正是吃新鮮蠶豆的季節。新上市的蠶豆味道鮮嫩,口感極美。因其鮮嫩,故保鮮期極短,只能吃一周左右便罷市。


這幾天正是吃新鮮蠶豆的季節。新上市的蠶豆味道鮮嫩,口感極美,一盤新蠶豆一上桌,瞬間一清而空。因其鮮嫩,故保鮮期極短,只能吃一周左右便罷市。

為什麼叫蠶豆?清代李時珍說:「豆英狀如老蠶,故名蠶豆」。原來蠶豆莢,形狀象長大的蠶,才得名蠶豆。

蠶豆,又叫南豆、胡豆等。宋《太平御覽》記載,蠶豆由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中原地區。蠶豆隸屬於小雜糧,既可作為傳統口糧,又是現代綠色食品和營養保健食品。


蠶豆起源於西伊朗高原到北非一帶。公元1世紀蠶豆開始傳入我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在我們浙江省湖州市(民國時稱吳興縣)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有蠶豆的出土。


蠶豆去皮後浸泡,蒸熟,發酵,放入鹽和冷開水,經太陽曬製成為蠶豆醬。我從小認識蠶豆,是去買來做醬用的老蠶豆,那時我從沒吃過新鮮蠶豆,難得嘗嘗炒過的老蠶豆,我牙齒不太好,對蠶豆根本沒什麼好印象。及致長大後,才知道新鮮蠶豆的美味,那個鮮嫩,堪稱百姓家常版「山珍海味」。最妙的一種吃法,是臭蠶豆煲呀。湖州一些飯店裡,冬天點上一個砂鍋煲,熱氣騰騰中,大家不約而同伸出筷子,一邊吃著,一邊自言自語:味道正宗,贊贊贊。據吃貨們說,這個臭蠶豆煲,聞之實臭,嚼之實香,怪乎哉?不怪也!


知道蠶豆可作茴香豆,還是讀書時從魯迅《孔乙己》一文中了解的。孔乙己每次吃茴香豆,總要說說「茴」字的四種寫法,以顯得他是讀書人。

魯迅先生著名小說《孔乙己》片斷:「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檯,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行文致此,猛然發現,我怎麼和孔乙己一樣,吃個蠶豆而已,卻嘮叨這麼多[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