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地到餐桌 清朝鰣魚高效保鮮供應鏈

白話微歷史 發佈 2022-05-04T03:56:57.729929+00:00

與河豚、刀魚齊名,並稱「長江三鮮」的鰣魚,以味道鮮美聞名於世,宋朝大文學家蘇軾稱其為「惜鱗魚」、「南國絕色之佳」,並做詩讚曰:「芽姜紫醋灸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蓴鱸。」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更有名句:「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與河豚、刀魚齊名,並稱「長江三鮮」的鰣魚,以味道鮮美聞名於世,宋朝大文學家蘇軾稱其為「惜鱗魚」、「南國絕色之佳」,並做詩讚曰:「芽姜紫醋灸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蓴鱸。」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更有名句:「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分付廚人休斫盡,清光留此照攤書。」江南春日之初,滿蓄清靈之氣的新筍,與鮮潤肥嫩的鰣魚相互提攜,堪稱大美至味,所謂珍饈佳肴,無出其右。遺憾的是,鰣魚雖味美,卻生性嬌嫩,一旦離水,見風見光,頃刻斃命,因此極難保鮮。不過,清朝時期,有一位土豪官員,為饗口腹之慾,憑藉聰明才智,開發出一條高效供應鏈,充分實現鰣魚保鮮效益最大化,堪稱一絕。

嘉慶帝年間,有位大臣名喚阿克當阿,時任兩淮鹽政的他,人稱「阿財神」,平時花錢如流水,隨便一次應酬來往,最少要花上五百兩白銀。憑著交遊廣泛,出手闊綽,阿克當阿在朝中積累了豐富的人脈,不少高官顯貴經常為其美言,嘉慶帝也因此對他頗為寵信。在兩淮鹽政的位置上,他一坐就是十餘年,這份肥差,為他帶來了數不盡的真金白銀,他的日常起居用度,極盡奢靡,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

作為一名饕餮老手,阿克當阿在飲饌方面極為講究。每年四月中旬,正是鰣魚上市之時,為了保持鰣魚的鮮美,他特意雇上數名打魚老手,劃著小船直奔焦山腳下,在附近的急流中張網以待,每條船上都架設有一座小火爐,爐上置有銀鍋。鰣魚甫一上網,船上的廚子立即將其剖殺,然後放入銀鍋內,以溫火燉之,船工此時猛劃雙槳,馳歸揚州城。待小船回到揚州之時,鰣魚恰好燉到火候,香氣四溢,其鮮美程度與剛出水時無異,聞之令人食指大動。為了品嘗這一口時令鮮活之物,不惜動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其有錢任性,可見一斑。

船上烹魚,僅僅是阿克當阿奢侈生活的冰山一角,他收藏的古籍字畫,價值約三十萬兩白銀,金銀珠寶和玉器古玩,價值二三十萬兩白銀,府中陳設的觀賞花卉、飲食器皿、茶几桌案,價值合計亦接近十萬兩白銀,平日所穿衣裘和出行所用車馬,價值超過二十萬兩白銀。

在這些價值連城的藏品中,僅鼻煙壺一類,就有二三百枚之多,每枚價值都在百兩白銀以上,材質做工均極其考究精美,內畫圖案精細豐富,色澤鮮艷,觀之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上朝所佩朝珠,帶金鉤佩玉件者多矣,其中一掛真琪楠朝珠,用碧犀翡翠作為配件,價值三五千兩白銀,質地膩軟如泥,摩挲把玩潤不留手,半里之外可聞其香。宋元時期的團扇,多達三千餘把,每把都價值四五兩白銀,均為從數萬把團扇中精挑細選出的上品。

如此奢華的生活,自然少不了僕人服侍。阿克當阿的僕人,有上百人之多,其中僅是負責管理書籍的就有八人,另有數人隨時對這些書籍進行裝裱修補。此外,阿克當阿還養有幕僚師爺數十人,光是供這些人吃飯的地方,就占地數十平方米。除去國喪期間,府中幾乎天天都有戲班演出,絲竹之聲日日繞樑,不絕於耳。僕人的工錢、幕僚的酬金、戲班的包銀,不啻為一筆天文數字,「阿財神」這個綽號,著實名不虛傳。

關注白話微歷史。

baihuaweilishi

點擊公眾號首頁下方「往期精彩」,閱讀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轉發朋友圈,留言多多指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