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每個認真分享的人都配得上掌聲

華聲在線 發佈 2022-05-09T11:54:33.499136+00:00

慶哥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2012年4月19日,微信朋友圈功能上線。轉眼十年過去了,朋友圈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喜歡「逗留」的地方。

慶哥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2012年4月19日,微信朋友圈功能上線。轉眼十年過去了,朋友圈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喜歡「逗留」的地方。

翻開我的朋友圈,第一條分享定格在2012年,那時的我們天真、幼稚、不成熟,但也可愛、純粹、不世故。十年之間朋友圈也像經歷了滄桑變化,曾經熱愛發圈、點讚和評論的朋友好像不動聲色或沉默或離開了這片社交陣地。我羨慕那些沒有被禁錮的心靈,10年之後還在認真分享生活,大膽公開小情緒,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其實,發不發朋友圈以及怎麼發,也能看清一個人的內在運作系統。

實現朋友圈自由的人,自我認同感更強內心更穩定

《社交媒體簡史》裡說,社交是大腦的剛需,會讓我們分泌多巴胺。《讓大腦成熟》裡也說,虛擬社交也會分泌多巴胺,讓你感到快樂。尤其在疫情時期,朋友們線下見面少了,虛擬社交再節制,容易引起自我封閉。

那些朋友圈設置全開放、愛怎麼發就怎麼發的人,往往不畏懼自己被曝光,樂意分享生活里的快樂和憂愁,心靈的力量也會在對沖中流動,這無異於在訓練自己的「心靈肌肉」。而「心靈肌肉」不夠堅實的人,往往忍不住發了朋友圈,發完後就特別不安,可又不想刪掉,就設置僅自己可見;甚至發不發朋友圈還糾結好久……說到底,我們都沒有「被討厭」的勇氣,發朋友圈就期待別人點讚、評論;如果沒有回音,就會失落。

「當你的痛苦被言說,就是治癒的開始;當你張張嘴,問題就會好轉。別人怎麼想不重要,重點是你真的在享受表達的紅利。」《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裡這樣說。其實,真正在乎你的人,想了解真實的你,讀的不是文字而是你的心情;關注你的人,看的不是朋友圈,而是你的世界。

我佩服那些實現朋友圈自由的人,他們之所以我行我素,是基於對朋友的信任,更基於對人性的認知。這樣的人通常都有穩定的內在評價系統、很強的自我認同感,而不依賴於外界的認同。一句話,朋友圈可以錘鍊我們的內在評價系統,打造「心靈核心肌肉群」。

朋友圈的日常瑣碎,也能喚醒我們對人間美好的珍惜

《社交媒體簡史》裡說,人們喜歡通過編集和分享別人創造的東西來表明自己的興趣,確立自己的特性。換言之,在朋友圈就算轉發別人的東西,也是一種自我表現,是讓人了解你、讀懂你的一種方式。

比如,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轉發旅遊、美食的文章,我猜他應該很熱愛生活;看到有人分享運動打卡、考試證書、技能幹貨,我想他是個自律的人;看到有人發和孩子相處的日常,我也感覺很親切美好。有人說:朋友圈很假,分享的都是好的一面。我想說,生活已經夠疲憊了,點亮美好本身就是一種善意,讓別人對你留下好印象也沒什麼不好。而且,再小的聲音也會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些日常瑣碎也能喚醒我們對人間美好的珍惜。

的確,每個用心生活和記錄的人,即使平凡也熠熠生輝。更重要的是,一旦打開了心靈的窗口,即使微小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實,無論你喜歡發朋友圈還是不發,它的存在都提醒我們,社交是人類的屬性,表達也可以創造快樂。朋友圈10年,每個還在認真分享的人都配得上掌聲,因為我們都在創造生活,熱愛生命,傳遞能量。

[責編:周澤中]

[來源:中國婦女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