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訪古」——深山藏古寺!寄料鎮郭溝村聖水寺暨郭氏祠堂

古韻汝州 發佈 2022-05-12T05:31:37.608948+00:00

聖水寺古稱聖水庵,亦為郭氏祠堂所在地,位於汝州市區南三十里許,寄料鎮郭溝村燕子河畔,其地背山面水,清泉緩流,古樸幽靜,堪為一方之勝地。


『汝州訪古』——深山藏古寺!寄料鎮郭溝村聖水寺暨郭氏祠堂

劉孟博/文

郭廣傑/配圖

聖水寺古稱聖水庵,亦為郭氏祠堂所在地,位於汝州市區南三十里許,寄料鎮郭溝村燕子河畔,其地背山面水,清泉緩流,古樸幽靜,堪為一方之勝地。民國二十二年《郭氏家譜·郭氏宗祠圖》一節,對聖水寺及郭氏祠堂的規模有詳細記載,其文曰:「宗祠在郭溝路北,內有山門三間,後殿五楹,東西配殿六間。東偏院一所,上房三間。後殿近依山根,東西有二小峰,西北角流出一水,從祠內蜿蜒而出,至大門外漫泄溝中。」


郭溝村郭氏家族自明代中期由登封遷居汝州以來,人丁興旺,人才迭出,據族譜記載,郭氏一族歷史上獲得功名爵祿的人非常多,故在當地素有名鄉望族之稱。


清代郭春熙所撰《郭氏族譜序》有曰:「熙聞先嚴雲,吾祖自前明遷民,由山西洪洞移河南省洛陽平樂莊,旋寓登封后河村,祖諱鑑,復移居汝州,蓋亦有年。惜家乘無傳,世系莫考,雖三世祖諱良臣,奮翼天衢,立身廊廟,而所傳於後世者,亦僅象笏與玉帶而已,想明末寇賊蜂起,世系被燼,亦未可知。」


民國汝海逸民梁嘯坊所撰《郭氏家譜》序言有曰:「汝上郭氏,斷自有明,由晉遷豫,由洛陽遷登封,復由登封遷汝州,是為發祥之始。詩禮傳家,孝友遺訓,迄今為汝上望族。嘉言懿行,可為後世法則者,譜中詳細備載,無稍微遺漏。」


2002年清明節,郭氏族人於祠堂殿內所立《郭氏家族重修家譜堂碑記》曰:「吾祖祭美,山右人,自明由洪洞遷河南洛陽平樂,旋寓登封后河。老祖諱信,寓登封傳三子,如星、如斗、鑑。始祖諱鑑,復遷居汝南水游沖,即今所云郭家溝,生文舉、文宣、文學、文標四子,文宣、文學、文標三位祖妣未詳,二世祖諱文舉,生良臣、良受、良永三子,長門生世榮、世祿、世昌、世思、世光、世科、世第,二門生世爵,三門生世強,共九門。三世祖諱良臣,奮翼天衢,立身廊廟,勅封良臣祖為登仕郎,家聲頗振,遂建聖水庵一祠,內有山門三間、後殿五楹、東西配房六間,東偏院一所,上房三間,現為家譜堂,除地百餘畝,以為香菸拜掃之費。無何,後傳而後,支派繁衍。我族現以數千人口,散居於郭溝周邊,證先祖貽業之致意矣。於是,公議罰伊碑,刻貫通以清四至。北坡地一段,東至坡邊,西至寨小路,南至河心,北至溝南。其下兩段,四至不清。又因原碑年久風化變更,文字無法考究。為頌揚祖宗之功德,傳流後世,不忘其本,特樹石立碑,以示紀念。


聖水寺始建於明代中期,歷史規模不大,上世紀中葉後,聖水寺先是被當地小學占用,後小學遷往他處,寺內殿宇因久未修繕而逐年坍塌。現今,聖水寺除東跨院的郭氏祠堂得到重修外,寺中東西配殿俱已無存,山門、大殿等建築亦破敗不堪,隨時有倒塌的危險。聖水寺大殿為汝州地區存量不多的明代建築之一,硬山頂抬梁式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五檁,樑柱取材碩大,不拘小節,雕刻圖案簡樸大方,基本保留了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在建築技法、雕刻工藝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同時在聖水寺大殿前生長有古樹四株,兩顆古柏位於大殿正前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大殿西側的兩株古銀杏樹,則高大挺拔,枝幹粗壯,生機盎然,每年深秋季節,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拍照合影。


附:民國二十二年《郭氏家譜》所載歷代家族英傑傳記

三世、郭良臣

郭良臣,勅封登仕郎。嘉靖初年任工部司務,歷任二十五年,俸外無餘物,載在《汝志》。此祖在郭家溝口外栗樹墳埋,生世榮、世祿、世昌、世思、世光、世科、世第共七子。道光《直隸汝州全志·選舉·薦辟》卷八記載曰:「郭良臣,嘉靖初年任工部司務,歷任二十五年,俸外無餘物。」

四世、郭世榮

郭世榮,恩榮壽官。《汝志·人物·義志》載:「為人誠實不欺,嘉靖年,將之京,路拾遺金一百二十兩,坐待失主還之。」生從堯、從禹二子,卒葬張灣柏樹墳。道光《直隸汝州全志·人物誌·義士》卷六記載曰:「郭世榮,為人誠實不欺。嘉靖間,將之京,路拾遺金一百二十兩,坐待失主,至悉還之。」


五世、郭如嵩

郭如嵩,字吉甫,庠生,郭良臣之重孫。十一世郭春熙所撰《吉甫公傳》曰:「公諱如嵩,字吉普,庠生。天性至孝,平日婉容,先意務得親歡。及父卒,泣血三年,未嘗見齒。母病,禱神請以身代。至於宜室家,睦鄰里,無非本孝以推之,事載《汝志·孝子》門。又,崇禎十四年二月初五日,流寇攻汝,城破與州尊錢征祚同殉難而死,事載《汝志·忠臣》門。卒,葬張灣柏樹墳。」道光《直隸汝州全志·人物·孝子》卷六記載曰:「郭如嵩,貢士鵬飛之父,庠生。天性至孝,平日婉容,先意務得親歡。及父卒,泣血三年,未嘗見齒。母病,則禱神請以身代。至於宜室家,樂兄弟,睦鄉里,無非本孝而推之者。城破,死之。」

六世、郭鵬飛

郭鵬飛,貢生。道光《直隸汝州全志·選舉志·貢生》卷八記載曰:「郭鵬飛,字沖九,順治壬寅歲貢。」

八世、郭瀼

郭瀼,字零露,生國棟、宏士。由登封遷汝,歷一百餘年,七世同居,男女一百另一口,《災祥·汝志》載,此祖在汝州北鄉馬頭環莊墳埋。


九世、郭國棟

郭國棟,字巨任。生燃、焯、燦。由汝州遷居城南滕口莊,農桑為業,及卒,葬張灣柏樹墳。當析居下鄉時,只有一頭瞎驢,數間破屋,數十畝薄田,克勤克儉,日漸豐裕,其辛苦亦甚矣。

十世、郭燃

郭燃,字丙南,太學生。生士培、士秀、士福、士法(改名春熙)。公性行剛正不阿,治家有道,遇貧族輒能推解。乾隆四十三年,黃河開口,辦河工事,大有聲名。里人咸願制錦稱觴,公力辭焉。乾隆四十九日(年),寢疾。二十九日卒,年五十八歲,葬張灣柏樹墳。

十一世、郭士培

郭士培,字滋菴,從九品。十一世孫春熙志所撰《滋菴公傳》曰:「公諱士培,字滋菴,九品職員。為人端方正直,言語不苟。農桑守業,勤儉持家,率領兄弟子侄輩,男女壹佰余口,共爨度日,或士,或農,或商,皆由指授。嘉慶十五年,州守熊象階,報上旌建「七世同居坊」。又,嘉慶二十四年十月,路拾遺票四十緡,訪還失主,重謝不受,事載《汝志》,享壽七十六歲。卒,葬張灣柏樹墳。」道光《直隸汝州全志·人物誌·義士》卷六記載曰:「郭士培,住向二里,職員,品行方正。嘉慶二十四年十月,途拾票錢四十緡,訪失主還之,不受謝。」


十一世、郭春熙

郭春熙,字融庵,號晴嵐,初名士法,庠生。性情嚴正,好讀書,在家塾教訓子弟輩,口指手畫數十年,子弟皆敬憚,至老不釋卷,析居時絕不爭競。生於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子時,卒於道光二十年二月十二日丑時,享年六十七歲,葬於張灣柏樹墳。

十二世、郭

郭,字子鋒,號南村,庠生。公性情和平,量能容物,凡事不爭,讀書外無他事,舌耕為業。道光十九年,州尊白公修《汝志》,聘採訪事跡,《汝志》紀名。

十二世、郭明

郭明,字迎旭,貢生。精算學醫理,清道光十九年,州尊白公修《汝志》,捐錢三十千,壽六十六歲,葬張灣。

十二世、郭增、樊氏

郭增,字錫福,儒林人也。享年一十九歲。死之時其子未逾月,妣守節育子,逾三十年,旌表節孝,事載《汝志》,遷居滕家店。

十三世、郭汝謙

郭汝謙,字益亭,號文泉。歲貢,翰林院孔目銜,貤封儒林郎。生應聘、應震、應午。同治庚午歲貢,試用訓導。咸同年間,捻匪在河南擾亂,汝州更甚。組練民團在北城把守,日夜防堵,異常勤勞,數年之久未敢少怠。至同治八年,紅旗捷告,大帥張之萬保舉賞六品軍功,出任新安訓導。同治新婚,覃恩賞加一級,誥封儒林郎,母安人。在任十四年之久,與諸土討論教授,極相契合。光緒四年大荒後,致仕歸里,遷葬於北門外三官廟後。新安縣知縣杜信義所撰《文泉公傳》曰:「公諱汝謙,字益亭,號文泉,歲貢也。性情正直,言語慷慨。咸同年間,守城御匪,勞績異常,奉大帥張之萬保薦,委授新安縣訓導。到任後,告誡士子,教諭諸生,歷任二十餘年,無敢少懈。公事之暇,與邑中進士韓瞻斗、舉人王五美、歲貢龔德玉、縣丞蕭長齡,起聯詩會,名曰「洛社」。每逢諸友聚首,或歌詩,或飲酒,或講誦《典》《墳》,或談論時事,洵樂境也。署內有高閣曰「鳳樓」,學後有小山名「慕容」,天空月明之際,清風徐來,松濤入耳,少長咸集,心曠神怡。因贈五言律一通,用述麈談之雅趣,鴻爪之留跡雲。夙養林宗望,懽聯洛社豪。精神龍馬健,樓閣鳳凰高。四座驚雄辨,三更醉濁醪。慕容山近倚,夜半響松濤。」


十三世、郭汝礪

郭汝礪,字砥齋,廩貢生,就訓導職。同咸年間,在五城總局辦公,守城積勞數年,經毛昌熙保舉,賞六品軍功,選缺陝州訓導。

十三世、郭文炳

郭文炳,字煜齋,商人也。精明內含,忠厚外觀,接物有容之德,貨殖屢中其意。恩施親族,德重鄰里,凡人有事,更能力為之排解,鄉黨悉道嘉焉。

十四世、郭應午

郭應午,字槐軒,前清廩貢生。民國自治,學堂畢業,充任第一區區長。十二年,縣長戴光齡委任保衛團長,防剿魯匪,勞績卓著。十三年,縣長韓世勛保請奉督辦河南軍務,張福來准奏,給予一等獎章。在團數年城破四次,槍林彈雨,備犯危險,籌款供餉,勞苦百端。


十六世、郭維翰

郭維翰,字宣卿,汝魯郟寶伊民團總教練,兼中隊長。汝縣舉人曹笠青所撰《宣卿公傳》曰:「公諱維翰,字宣卿,汝南望族也。幼歲精明,長多智慮,挺生世祿之家,素裕將帥之略,蒞任區長,接領民團。厲兵秣馬,立三十六戰之奇勳;除暴安良,奠二三十縣之民族。協助三師,殲巨寇與羅頂;輔相武警,卻悍匪於塔山。白狼遍蹂三省,遇團丁而退縮;王匪焰張數處,逢練勇而潛逃。靖內叛,御外侮,功績巍巍,名譽固已洋溢於全省矣。當是時,匪類猖獗,地方糜爛,官不暇捕,吏不能治,先生未據尺柄,未領斗糧,惟恃恩信結人,悃誠御眾,卒能使魯北、汝南,咸獲鳩安之慶,男耕女織,永無犬吠之驚,豈非一方之偉人與。」另《宣卿履歷表》曰「宣統三年,北京專門政法學堂畢業。民國五年,委任西南區副區長,兼本里里長。八年,膺地方備補巡緝營營副,公舉臨汝縣農會副會長。民國十三年,防剿魯匪,勞績卓著,蒙督理河南軍務張福來保奏,給予一等獎狀,又接充十二區區長。十六年,委任臨潼護軍使署參議。十七年,解決潰兵,蒙張師長恩賜匾額。十八年,兼本區區團長。二十年,接充第七區區團長。二十一年,兼汝、魯、郟、寶、南總教練。二十二年,接臨汝縣保安大隊第四中隊長,蒙委洛陽警備司令部參議,公舉公團總指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