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盲審被差評,我要如何懟回去?

黃日涵副教授 發佈 2022-05-18T02:44:40.625428+00:00

五月是碩士和博士畢業論文送外盲審的季節,甚至有的同學已經收到了盲審結果。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就來談談畢業論文盲審制度,其中看似公平,但有時候真的很扯淡,被無端差評沒處說理,被有意放水也沒人管理,論文質量到底提升了多少更是盲人摸象,甚至還帶來了更多的矛盾和衝突。

畢業論文盲審被差評,我要如何懟回去?

來源:教師打怪指南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這是教師打怪指南的第106篇原創

五月是碩士和博士畢業論文送外盲審的季節,甚至有的同學已經收到了盲審結果。幾家歡喜幾家愁,雖然絕大部分同學都會有驚無險地通過,但總有幾個質量太差的或倒霉的論文會被差評槍斃。

一旦被差評,這篇畢業論文要麼修改再找其他專家送審,要麼至少被延期半年再來答辯畢業。無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要深深地折磨你的心理,讓你在希望與絕望之間無限徘徊。

對於畢業論文的整個盲審制度,很少有人來反思:為何所有大學的碩博士畢業論文都要送盲審,其中蘊含著哪些潛在的矛盾,最終是否對論文質量有所提升;其中更為緊迫的問題是,一旦被外審專家打了差評,我是否和如何能夠懟回去?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就來談談畢業論文盲審制度,其中看似公平,但有時候真的很扯淡,被無端差評沒處說理,被有意放水也沒人管理,論文質量到底提升了多少更是盲人摸象,甚至還帶來了更多的矛盾和衝突。

01 畢業論文盲審是如何進行的?

摸象要先摸清制度,才能知道其中的問題所在。

經歷了開題、中期考核和預答辯等一系列煉獄之後,碩博士畢業論文終於有了完整的初稿,到了醜媳婦不得不見公婆的時候。

從十幾年前開始,在正式答辯之前,所有的畢業論文都必須送給至少兩位、至多五位校外專家雙匿名評審即盲審,之後根據反饋結果決定是否可以進入正式答辯。

高校一般會委託省級或部級某關部門在其專家庫中進行隨機分配評審,在形式上是絕對的雙盲,而只有少部分是由導師推薦專家來送審。

對於送審結果,如果兩位專家的意見都是「通過」,那麼可以順利進入答辯;如果是一個「通過」,一個「不通過」,則需要再送第三位專家;如果還是「不通過」,則必須延期,而如果是「通過」,則可以修改後再答辯;如果兩個都是「不通過」,那麼鐵定要延期。

由此,即使之前的流程都可以放水,跟本院老師和導師說說情,得以暫時通過,盲審也很難找到人說情,除非收到你論文的專家主動跟你導師說。既然主動說,就沒有槍斃的道理。

之所以要設置盲審程序就在於,從教育主管部門到高校,沒有人相信學院和導師能夠嚴格把控論文質量。

這一方面在於,我們的碩博士很難在培養過程中進行淘汰,只要沒有延期到五年或八年,無論適合不適合,每個碩博士都可以熬到畢業答辯的時候;而如果這時再不提高畢業論文的通過門檻,那肯定就是培養大放水了。

另一方面在於,偶爾延畢對導師不利,而如果大面積延畢,則對學院和學科不利。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導師和學院都願意碩博士順利畢業,也就肯定會在畢業論文上適度放水,以維持一定的如期畢業率。

在長久以來的放水大環境之下,從教育主管部門到高校,主要採取兩種方法來防範。一是,強制碩博士在期刊上發表論文才有資格參加答辯;二是,強制要求全部論文送外盲審。

強制在期刊上發表論文,這幾年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碩士早已經取消,博士也逐漸取消和降低要求。其中的難度,可以參見本號文章,「專家約稿占90%以上?我終於知道自己為何發不了C刊了」。當然,高校強制碩博士生發表論文,還有著科研數據更好看的考量。

由此,現在就只剩下全部畢業論文送外盲審這一個抓手。雖然這套制度看似很公平,總體運行也不錯,但總有一些時候還是很扯淡。

02 盲審總體公平,專家偶爾扯淡

從盲審的運行機制來看,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公平的,一般專家也不會隨意給出結果,要給個差評,還是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當然,對於碩博士畢業論文來說,已經是教授、副教授的專家要找出差評的理由,也自然不是難事。

難的就在於,事先要確定,以什麼標準來分配盲審專家,以什麼標準來認定一篇碩博士畢業論文算合格?專家個人的學術觀點和立場偏好是否可以被帶入到評審中?出現差評之後,畢業論文修訂如何尋求覆審,如何避免被同一個專家覆審?盲審通過,答辯委員會是否必然要通過?

一般來說,畢業論文是按照學科大類和小類來分配給相應的盲審專家,儘量做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但也不排除例外情況。因為有些專家的研究領域很廣,或自以為很廣,或他自行填報的領域很廣,就被分配到根本不算熟悉的畢業論文。

至於什麼畢業論文才算合格,大致說來,只要沒有抄襲、行文流暢、語法錯誤較少、有個人稍微創新的觀點、論證有次第邏輯、總體上言之成理,就算是合格的。

然而,當糊塗僧判斷糊塗案時,悲劇就發生了,恰好這位專家還把自己個人的學術觀點和立場偏好帶到盲審之中,那真是薄命學生偏逢亡命先生!

在盲審中,總有極少數的專家不負責任,因為也確實不需要負任何責任,無論是學術責任,還是道義責任。

這就使得,有的專家放水,能過的都給通過,你好我好;有的專家瞎審,看著不順眼的、不合己意的都不給通過;有的專家很武斷,與自己學術觀點和立場偏好不同的,都一律槍斃。

最後一點最有意思,比如,盲審的畢業論文沒有引用專家自己的研究成果,甚至還在文獻綜述中批評了自己的觀點,或者批評了專家的導師、師門和師祖的觀點,或者人文社科論文觸及了專家個人的意識形態禁區。

所有這一切都可以成為給差評的理由,而盲審又隔斷了專家要承擔的責任。即使返回的評審意見非常扯淡,但你也沒有任何辦法,誰讓專家有「自己的學術標準」呢?誰讓人家來給你盲審,而不是你給他盲審呢?

最好的情況也只能是,修訂好了再次送審不找他,把他列入迴避名單,但這樣的專家才不care。你不讓我評審,我還眼不見心不煩,更有時間看自己的書呢!

03 盲審通過,是否可以答辯不通過?

這個問題才是更為棘手的。

有的學生寫出來的論文真的不咋地,但又想強行答辯通過,導師有著千般不願意,但也還是心裡搖擺。

如果不讓答辯,則必然延期畢業,後續的結果對學生、對導師都不利。

但如果讓答辯,讓順利畢業,一則,導師的良心不安,這麼爛的論文,你都也讓它通過;二則,萬一以後被教育部抽查到,要被處理的就不只是自己的導師資格,而有整個學科、學院甚至學校的評估結果。

有的導師就選擇折中方案,對學生說,「如果你的論文能通過盲審,我就讓你參加答辯。」

但可以想像,這就等於把答辯委員會的權力讓渡給了盲審專家,因為通過盲審的的概率肯定在98%以上。

而一旦通過了盲審,學生就會說,「我都通過了盲審,為什麼不能參加和通過答辯?」導師和答辯委員會可能會被懟得啞口無言。

「就是天王老子讓你通過了,我也不會讓你這篇爛論文通過!」

這樣的話,可能幾乎所有的導師和答辯委員都說不出口,除非導師不食人間煙火,不怕學生尋死覓活,跳樓上吊。

之所以碩博士畢業論文的質量一直不佳,甚至還被認為不斷下滑,其中的原因是系統性的,從整個培養體制,到導師、盲審和答辯,都有一路放水的痕跡。

而為了防止這樣的一路放水,教育主管部門還組織了畢業論文抽檢。這其實等於再搞一遍盲審,不僅是對之前的盲審專家和答辯專家雙重不信任,而且結果還不能申訴,只能隔牆扔磚頭,砸到就認栽!

當然,教育主管部門也知道適可而止,不讓雙方過於難堪,否則每家高校都出現二度盲審不通過的案例,這其實也是在打自己的臉。

04 盲審被差評,我要怎麼辦?

有的時候,導師覺著這篇畢業論文還可以,達到了學術標準,但卻在送盲審中被差評。

如果只有一個差評,那麼導師或研究生院可以立即另選一位專家再來盲審,以期獲得好的結果。而如果第三個不是打A通過,而是打B,那麼這個學生就只能延畢。

這就導致了一個詭異的責任難題!

我作為導師招收和培養學生,為何只能決定他的論文不通過,卻不能決定通過呢?為何這篇論文必須要送到不知道哪個阿貓阿狗的專家手裡去盲審?你們有誰看過,哈佛大學的畢業論文要送到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專家手裡去盲審?

既然盲審專家的意見可以凌駕於導師,那麼還要導師幹什麼?導師沒有能力認定一篇論文是否合格,那還有什麼資格當導師?之後還要答辯委員會幹什麼?難道他們都是一群飯桶?

教育主管部門也是心裡苦,因為我知道你們高校和導師容易放水,所以我才來緊跟著屁股,搞監督,搞懲罰。

但是,反過來想一想,難道放水不正是現有整個培養制度所要求的結果嗎?因為無論是否擴招或減招,要保證幾乎100%的畢業率,如果不放水,怎麼可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呢?!而如果允許高校和導師把畢業率降到80%,而不受教育主管部門的懲罰,那麼碩博士的校園自殺率肯定會翻倍。

在這種兩難困境之下,要提高碩博士畢業論文的質量,還需要進行更多觸動靈魂的制度變革。不過,這是我們以後再來討論的話題了。

今年,在畢業論文這條不歸路上,你經歷過哪些磨難,是否盲審也被差評?歡迎關注本號,留言吐槽!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