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堂的廣告設計的套路

小畫設 發佈 2022-05-18T03:33:43.339379+00:00

1872年福原有信在銀座創辦了一家西式藥房,取名為資生堂,源自《易經》的「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意為孕育新生命,創造新價值。

文章:女生必讀系列,日本某大牌100年前就開始套路你啦!

來自公眾號:研習設


1872年福原有信在銀座創辦了一家西式藥房,取名為資生堂,源自《易經》的「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意為孕育新生命,創造新價值。


他把資生堂轉型美妝,與當時日本女性主義相互成就。明治維新使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接受教育,尋求經濟獨立。她們崇尚西式生活,將傳統髮髻改為綁發或短髮,並注重個人容貌氣質。


這使資生堂的銷量大幅提升,為其進行的一系列探索奠定了資本。設計大師山名文夫概括說:「資生堂對時代作出的貢獻之所以遠比化妝品大,仰賴於時代的審美觀以及女性形象。」


這些貢獻的頭等功臣就是福原信三。不想當藝術家的醫生不是一個好社長,福原信三也是一個曾經學醫的全才,擅長繪畫與攝影,在西方生活過數年,尤其喜愛強調裝飾性的美學風格。


他認為當時的社會誇大了廣告部門的作用,因此反其道而行,1916年成立意匠部,匯集川島理一郎、矢部季、小村雪岱、山名文夫等藝術大師,將強調曲線優美的新藝術運動,和輕快簡潔的裝飾藝術相結合,將東方格調和歐美夢幻女郎相結合,最終形成獨特的「資生堂風格」,為資生堂的時尚審美至今仍走在國際尖端奠定了基石。


資生堂風格代表,1925年,矢部季


這些大師並不認為「藝術與商業無關」,他們的作品不僅具有視覺美,背後也包含不少商業邏輯。




攝影技術不發達時,插畫是常見的手法。福原信三將「奢華、瀟灑以及時尚」作為風格定位,將插畫發揮到極致,成功打造了自身特有的品牌形象。


這些插畫中的女性基本只用簡單蜿蜒的線條表現,雖然略微顯得不自然,但身型、手臂、手指的纖細修長,使人物變得輕盈,自然而然地就給觀者一種優雅高級的視覺感受。


其中以山名文夫最具代表性,他的繪畫輕盈簡約,愛用曲線來強調裙擺的翻湧和身形的蜿蜒。



同時如上方3張圖,山名文夫也很少去強調面部特徵,而是通過故意將眼睛放大來達到吸引觀者視線的效果。




足夠的留白能給予產品發揮的空間,從而變得突出。前提是留白的出現要足夠簡單而又自然。


例如這個海報,用一條曲線代表扶手椅的形狀,為右下的產品曝光騰出空間,加上人物視線,使人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移到了產品上。


這張也是使用了留白+人物視線的手法。


包括這套,雖然模特眼睛沒有朝向產品,但大裙擺既保證了一定的華麗與高級感,又能作為色塊突出產品。



為了使觀者關注到產品本身,還可以用誇張的手法。但同時,畫面也要有一定的合理性。


尺寸的巨型化可以讓產品變得突出,而放在極長的頭髮上,觀者的視線也會自然而然轉向產品。




意匠部擅於用心理暗示,與女性產生共鳴,鼓勵其想像擁有產品後的美好,從而促進銷售。他們會在畫面中使用輔助加強這一效果,而鏡子是最常用的道具。


通過人物看向鏡子,形成女性對自我的凝視和檢查,並暗示消費者可以保持或重返20歲。


有趣的是,插畫人物也開始從亞洲人變成了西方人,這在當時的日本廣告中很常見,主要用於肯定品牌對於「消費者的可變性」和「商品的塑造能力」所具備的信心,無論國家、種族、文化。


鏡子反射則表示他人的凝視,誘導女性想像在公眾面前的自我形象——更具體地說是來自同性和異性的好奇。從而鼓勵女性化妝來提升自我。


在更現代的資生堂雜誌《花椿》封面中,還能經常看到這種表現形式,可以說是萬能百搭了。



受到德國包浩斯和攝影技術的影響,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資生堂從插畫過渡到攝影。其中也常用到加強代入感的手法。


自家雜誌《資生堂月報》在1933年更名為《資生堂畫報》時,就大幅增加了攝影的比重。畫面多表現女性正在進行各種休閒活動:滑雪、騎車、露營、打網球,甚至開飛機等。


儘管很多人並沒有這樣的消費水平,但這種代表獨立財富的畫面,正正戳中了當代日本女性的內心願景。


模特經常會背向觀者,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展示模特所看到的景像,從而更容易讓人身臨其境。


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也是當時大部分女性的嚮往。1934年的一期封面中,母親在聖誕節和四個孩子在客廳里玩耍,聖誕樹裝飾華麗、飯菜豐盛。通過背影,觀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溫馨。



拍攝模特正在使用產品的畫面,也能加強消費者的代入感。這也是現在的廣告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蒙太奇的手法借鑑於電影,不同畫面相互映襯,會讓人自動腦補其中的關係。這種聯想用在廣告設計中,也會給人一種美好的觀感和體驗。在現在的日本廣告類海報中,這也是非常常見的手法。


1936年資生堂在內部期刊就使用非常大膽的蒙太奇,來展示企業的工業技術和女工,配合鮮艷的橙色箭頭,形成碎片化動感,現在看著依然毫不過時。


用在產品和模特上則會讓人不自覺地先入為主。




重複屬於構成主義的手法之一,起初象徵著機器時代批量生產的精確和複製性,後來多用於加強形式感。


資生堂多個設計中都能看到這種手法,例如以人物為單元進行重複。


或重複產品,通過有節奏的視覺衝擊,給人留下記憶點。


福原新三對廣告部門的反感,我認為並不是否定廣告本身的價值,而是他確信「產品、美、商業」之間具有最和諧的結合方式,企業的成功在這三方面缺一不可。這些方法依舊常用常新,而資生堂對商業美的探索,卻仍保持著超前的姿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