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五散人,歷史上均有,4人與朱元璋打過交道,1人是彌勒化身

說說歷史那些事 發佈 2022-05-20T09:48:13.408165+00:00

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提到了「明教五散人」,分別是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和周顛五人。

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提到了「明教五散人」,分別是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周顛五人。五人均為明教光明頂中重要成員,武功高深,性格各異,對明教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這五人在歷史上其實也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他們在廣大人們心中的評價地位也是很高的,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一、彭瑩玉

彭瑩玉是元末時期袁州(今江西宜春袁州區慈化鎮)人,10歲時就出家當了和尚。這也難怪,元末時期,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很多人在無法生存的時候只好選擇了出家當和尚,開創大明基業的朱元璋不是也在17歲入皇覺寺出家為僧了麼。

長大後的彭瑩玉加入民間組織白蓮教,宣揚「彌勒佛下世,改換乾坤」、「世界光明大同」等信仰,人稱「彭祖師」。事實證明,紅巾起義的一大部分人就是明教教徒,明教與白蓮教淵源極深,極有可能就是白蓮教的一個分支。

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彭瑩玉就領導5000餘名信徒在袁州造反元朝了,比後來的韓山童、劉福通的紅巾起義還早了13年,結果可想而知,起義失敗,彭瑩玉一路逃跑,到過淮西、湖南、湖北等地。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隨著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發動紅巾起義,彭瑩玉也拉攏了打鐵的鄒普勝一起擁立蘄州人徐壽輝在蘄州(今湖北蘄春)稱帝起事了。

有了前期的經驗,這次起義接連攻克了湖廣、江西、浙江等一大片土地,一時聲威大振,元朝統治者恐慌不安。

然而,好景不長,起義後的第三年(公元1353年),主將彭瑩玉便在瑞州(今高安)遭到元軍圍困,終因寡不敵眾,城陷後戰死。

彭瑩玉雖然戰死,但他留下了一幫「普」字輩的徒弟,如鄒普勝、丁普郎、趙普勝等,成為徐壽輝的「四大金剛」(另一個是傅友德),均為一代猛將,這是後話。

二、張中

張中是撫州路臨川縣(今撫州市臨川區)人,曾遇世外高人學得太乙神數,預卜吉凶,非常準確,平常戴著一頂鐵冠,人稱「鐵冠道人」。

朱元璋駐軍滁陽時,大將鄧愈將張中推薦給了朱元璋,張中一見朱元璋就感受到了他的王者之氣,說:「明公龍瞳鳳目,相貌非常,貴不可言。待至神采煥發,則如風掃雲,登基稱帝。」朱元璋非常高興,將其留在身邊,每次出征,都帶著他察看形勢。

公元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鄱陽湖時,陳友諒中箭身亡,但是消息還未傳出來,大家都不知道情況呢,張中就通過觀望雲氣看出了陳友諒已身亡,並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依其計於敵軍中傳誦,敵軍立即崩潰。

後來,張中還準確地預言了徐達和藍玉的命運結局,一個是享年中壽,一個是不忠而死。果然,徐達54歲罹病而死,藍玉終因謀反罪被處死。

張中的結局頗為離奇,傳其自投大中橋下,水遁而去,還有人在同一天見到他策杖出潼關而去。建文帝時還復出唱歌曰:「莫逐燕,逐燕自高飛,高飛入帝畿」,這裡的謁語指的是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取代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意思。

張中,看來是得道成仙了。

三、周顛

周顛,建昌(今江西永修)人,14歲時發病成癲,逢人只說三個字:「告太平」,人們叫其為周顛。

周顛在朱元璋攻下南昌時跟隨了他,而且無論朱元璋問他什麼,都是「告太平」這三個字,朱元璋一氣之下叫人用大缸將其蓋在裡面,外面點燃上了火。這個法子他的曾孫朱瞻基學會了,並且將他的二叔漢王朱高煦給活活烤死了。

但是周顛不是朱高煦,他啥事沒有;朱元璋又將周顛關起來,不給他食物吃,半月後,周顛居然還是精力充沛,啥事沒有。朱元璋去看周顛,周顛唱道:「打破個桶,做一個桶。」意思是說朱元璋會推翻元朝的統治,重新建立一個統一的天下。

朱元璋在攻打陳友諒前,曾問周顛順利否?周顛說順利,朱元璋還是不放心,周顛望著天說道:「上天沒有給他安排皇帝這個位置。」

在攻打陳友諒時,周顛還準確預言了會颳大風。但是,由於後來他的滿口胡言亂語,朱元璋一氣之下讓人將其扔到了江里。只是,沒多久,周顛又突然現身與朱元璋要吃的,吃完後,周顛走人,再也沒有關於他的記載。

以上故事還是從朱元璋為其撰寫的《周顛仙傳》裡面記錄下來的,大概,周顛真的成仙了。

四、冷謙

冷謙,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善音律、醫學、道教與養生等,曾著《太古正音》、《琴聲十六法》、《修齡要旨》等。

明末清初人姜紹書所撰寫的《無聲詩史》中說冷謙活到一百好幾十歲時,仍然是「綠鬢童顏,如方壯時」,並將其與張三丰一同奉為「二仙」。

據清朝人陳夢雷編撰的《古今圖書集成》中記載,冷謙為救濟他的一個窮朋友,在牆上畫了一道門,囑其進去後適量取用,誰知那人進去後看到滿眼的金銀珠寶,竟忘了冷謙的囑咐,拼命地拿了很多。

後來發現是朝廷的府庫丟失了銀子,一經追查,發現是冷謙所為,冷謙將自己藏在一個小瓶中,官差將瓶子呈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命其出來,冷謙在瓶中說:「臣有罪,不敢出來!」朱元璋一怒之下將瓶子摔碎,只見每一塊碎片都發出「臣有罪,不敢出來」的聲音,卻四處找不見冷謙的身影。

五、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的原型是五代後梁時的僧人,名叫契此,明州奉化(今浙江寧波奉化區)人。布袋和尚整日一副袒胸露腹、笑口常開、佯狂瘋癲之狀,常常肩挎布袋,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後人傳其為彌勒菩薩之應化身,稱之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雖然瘋瘋癲癲,但他與人談及禍福吉凶 ,卻很十分靈驗。他死前口占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世人便根據這句佛偈,將布袋和尚看作是彌勒佛的化身。

如今彌勒佛的形象便是根據布袋和尚契此的外貌特徵打造,後人還編了幅對聯來形象地比喻他:「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口開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由此可見,被金庸先生稱為「明教五散人」的這五人確實不是空穴來風,他們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其中,彭瑩玉、張中、冷謙和周顛都是元末明初時期人,他們還都和朱元璋打過交道,而另一個布袋和尚就是借鑑了五代後梁時的僧人,不管怎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或僧或道、或痴或癲,且通曉陰陽占卜之術,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