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迷信

作家陳忱 發佈 2024-04-26T10:05:36.424195+00:00

提到迷信,我們眼前可能會浮現出各式場景:香菸繚繞的寺廟,虔誠跪拜的善男信女;算命攤子前仙風道骨的高人,滿臉肅穆頻頻點頭的施主。出門看黃曆,遇事問大仙的人,肯定會被貼上迷信的標籤......

提到迷信,我們眼前可能會浮現出各式場景:香菸繚繞的寺廟,虔誠跪拜的善男信女;算命攤子前仙風道骨的高人,滿臉肅穆頻頻點頭的施主。出門看黃曆,遇事問大仙的人,肯定會被貼上迷信的標籤......

迷信這個詞,因為社會歷史原因,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與封建一詞捆綁出現,如今即便它單獨出現,在人們認知中,依然保留著保守、老舊、不開化這些本屬於「封建」的內涵。我們這些每天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各種便利生活的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提到迷信更是一臉鄙夷,認為這是一種很不時髦很low的行為。

那麼,我們真的不迷信嗎?首先我們看一看迷信的定義。

有病不去醫院而燒香拜佛,遇事不積極解決而求神問卜,這些都是迷信比較極端的表現。迷信的對象其實有很多,而且有些極具偽裝性和煽動性,比如星座解讀,比如朋友圈轉發的各種養生秘籍,比如對轉基因的妖魔化等等,我們一個不小心就會跳進迷信的圈套。

迷信是一種認知發生迷失的非理性行為,它首先與人們的心理有著密切的關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既是驅使人類不斷探索的動力,也是導致人類走向宗教和迷信的一大原因。

在面對全然無知的領域時,比如死亡,宗教中全知全能的神給予我們的答案是確定的,美好的,而科學則要遵循邏輯和方法,客觀理性地去接近未知的真相。顯然,前者帶給我們的心理慰藉是遠遠大於後者的。

當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而克服這些困難遇到重重阻力的時候,我們的心理也會出現向迷信靠攏的傾向。因為工作難度太大而升職受阻,患上頑固的疾病久治不愈,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一定會去尋找原因,心理學中叫做歸因。

當我們身處困境感到無助時,往往會說出「我認命吧」「我得去轉轉運」「我要找個大仙幫我看看運勢」這樣的話語,這是因為我們忽視了自身的因素而將事情的結果歸因於外界影響,進而相信有某種神秘力量在操縱自己的生活。

出於自我的保護本能,人們總會優先相信負面消息,不論對錯,比如轉基因有害,比如化肥不如有機肥。科學雖然飛速發展,但是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依舊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就為迷信、偽科學的產生提供了土壤。當我們去探究一件事情而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的時候,猜測、臆斷就成為了我們拼湊真相的補充手段。

在當今社會,我們面臨著一個很尷尬的問題。現代科技帶來了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種種便利的同時,精神世界卻相對空虛,這也導致了迷信現象的回潮和極端化。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們參與到科學中來,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崇尚科學的文化氛圍,讓科學的思維模式不斷改進我們的價值觀,促進人類道德和精神世界的提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