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覺的歷史|跟總統握手的高中生後來成了總統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5-20T11:54:09.070050+00:00

1958年,此時的甘迺迪參議員已經嶄露頭角,頻頻出鏡,是下任總統的有力人選,這也引起了邱吉爾的興趣。

楊健

1958年,此時的甘迺迪參議員已經嶄露頭角,頻頻出鏡,是下任總統的有力人選,這也引起了邱吉爾的興趣。聽說這位年輕的參議員來地中海地區看望喬夫婦(甘迺迪的父母)時,邱吉爾決定發出邀請。他對奧納西斯(希臘船王)說:「別人都說他是總統之材,我想看看這位總統之材。」甘迺迪一家迫不及待地登上奧納西斯的遊艇,見到了等候已久的邱吉爾。傑奎琳曾回憶丈夫當時的期盼:「他欽佩邱吉爾,希望與他見面。他過去從來沒有崇拜過當代的偉人。」傑奎琳本人也和丈夫一樣激動。10年前,她還是瓦薩學院的學生,有一次去白金漢宮參加草坪招待會時,她和邱吉爾握過手,而且握了兩次——和所有女生一樣,她又跑到隊伍的盡頭重新排隊,等待與他再次握手。

——托馬斯·梅爾《雄獅怒吼時:邱吉爾家族與甘迺迪家族》

一、「我要確保自己和總統握上手」

1993年1月20日,星期三,比爾·柯林頓入主白宮的第一天。當天第一件事,柯林頓領著母親維吉尼亞·凱利來到橢圓形辦公室旁的玫瑰園,告訴她,30年前他是站在什麼位置跟甘迺迪握手的。此情此景可以拿《百年孤獨》的開頭來套寫,多年以後……跟總統握手的高中生成了總統。

時光閃回,1963年7月24日,也是星期三,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白宮玫瑰園,草坪蔥綠養眼,櫻花樹枝葉茂盛,鬱金香正入夏休眠,而玫瑰花還在綻放著,整個園子五彩繽紛、香氣四溢。此乃第一夫人傑奎琳的手筆,一年前,她主持了玫瑰園的翻修。

翻修過的玫瑰園是個絕佳舞台,不玩把政治秀對不起第一夫人的不俗品位。甘迺迪要在此接見「少年國家」的代表,來自全美的98名高中生,一群胸懷大志的小屁孩兒。接見時間安排在午飯前,小屁孩兒們早就聚在了草坪上,每一顆青春痘都分泌著期待。嗯,這更像是一場NFL傳奇四分衛湯姆·布雷迪與粉絲的互動。白宮的布雷迪沒讓粉絲久等,他從橢圓形辦公室走出來,步履輕快,就是粉絲們在電視裡看到的樣子。在玫瑰園的台階上,甘迺迪作了簡短而高調的演講:歡迎來到白宮。你們來到這裡,就意味著你們同美國歷史上最優秀的一些人發生了關聯。你們所做的工作,尤其是對民權運動的支持,讓人欽佩和讚嘆。你們所展現的膽識和勇氣,即便在州長們身上都難得一見。未來屬於你們,世界也屬於你們……

此後轉入互動環節,在接受了「少年國家」贈送的一件T恤後,甘迺迪走下台階與粉絲們握手。

粉絲群中有一位少年,塊頭很大,蓬鬆而富有彈性的髮型,娃娃臉上有強作的平靜。他使勁兒往上擠,占據了前排中間的位置。娃娃臉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里寫道:「我要確保自己和總統握上手,哪怕他只和我們之中兩三個人握手。」他多慮了,甘迺迪和所有在場的小屁孩兒都握了手。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當選總統,提攜晚輩的感覺有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滿足的微笑留在了影像資料里。有一張照片,被時間證明是價值連城的,那是娃娃臉和甘迺迪握手的照片。事後看,那是兩任美國總統之間的握手,名叫「柯林頓遇見甘迺迪」。

「柯林頓遇見甘迺迪」(1963年)

「柯林頓遇見甘迺迪」,對之描述、解讀和感慨的權利僅屬於柯林頓。時間對甘迺迪比較吝嗇,不,應該說是殘忍,他沒有機會去驗證自己握的哪只手會締造未來,也未被授權去拆開自己親手組裝的盲盒。而柯林頓的路還很長。

與甘迺迪見面的那個夏日,離柯林頓17歲生日還差25天。小屁孩兒來自阿肯色州溫泉城,是溫泉高中的高二學生。在這座賭博與溫泉同樣聞名的城市裡,柯林頓開局抓了把爛牌。他是遺腹子,在他出生前三個月,親生父親死於一場車禍後的溺水。他對親生父親的印象,源自身邊熟人的講述。在他4歲時,母親維吉尼亞帶著他改嫁,繼父是一位叫羅傑·柯林頓的別克車經銷商。繼父一體兩面,清醒時是慷慨大方的「老爸」,喝醉後是胡作非為的暴徒。一次酒後,暴徒曾拔槍對維吉尼亞母子射擊。酒鬼的存在,於柯林頓而言是積極因素,使他對人性的複雜多變很早就有了體察。酒鬼人口眾多的家族,則是柯林頓應對公共事務的學前教材。

不過,在上高中之前,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柯林頓會「抓了把爛牌,卻打得精彩」。打怪升級的第一點經驗,來自「少年國家」。「少年國家」項目始於1946年,也就是柯林頓出生的那一年,由一群二戰退伍老兵集資創設。其目的是讓那些自命「為政治而生」的小屁孩兒,在政治的世界裡找到家的感覺。高一暑假,柯林頓參加了州際「少年國家」活動。高二暑假,他以阿肯色州「當選議員」的身份參加了全美「少年國家」活動。98名天選之子齊聚馬里蘭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課程是辯論、演講、拉票、表決、競選,模擬美國政府的運作,過足指點江山的癮。作為犒賞,培訓期間,98名高中生被邀請來到鄰近的華盛頓,同他們模擬的對象見面。不消說,玫瑰園的握手是華盛頓之行的高潮,打怪升級刷到了美國的大BOSS。

跟甘迺迪握手,被認為是柯林頓步入政壇甚至是邁向總統寶座的起點。當上總統後的柯林頓,曾用一段對美國夢的讚歌來拔高握手的意義——

我很清楚,在公共服務領域我可以出類拔萃。我最感興趣的是人,是政治,是政策,而且我認為不靠家庭財富,不靠關係,不靠南方所看重的種族或其他根基,自己也能做到這一點。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大,然而,美國的特別之處不就在於這種可能性嗎?

柯林頓的確算得上是「特別的美國」里「特別的一位」,他讓所有的低概率可能性都向他低頭。

靠個人奮鬥獲得成功的案例,99%的動力是心理預期的自我實現,剩下的1%是他人的羨慕。比較奇怪,「少年國家」培訓結業回到溫泉城後,柯林頓面對艷羨者的目光所發表的感言,卻未對握手作大肆渲染,而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17歲的小屁孩兒,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克制。或許,他當時的心理預期並不高。將來混個參議員噹噹吧,自然是民主黨,甘迺迪的黨派。

在另一個小屁孩兒的眼中,柯林頓的欲望要強烈一些。那是在結束華盛頓之行返回馬里蘭的大巴上,柯林頓對鄰座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沒準某一天,我也會得到他(甘迺迪)的那份工作。」鄰座叫吉姆·拉姆斯塔德,與工薪家庭出身的柯林頓不同,他是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富家子弟。後來拉姆斯塔德成了眾議員,共和黨的,在華盛頓政客圈子裡以著裝考究、派頭十足而著稱。

兩個小屁孩兒成年後都是人生贏家,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活成了一則勵志故事。時間真美,像耐心的車夫,隨時隨地為他們停留。

二、「總體看,我覺得一切還不錯」

跟柯林頓握手時,離甘迺迪跟死神握手還有四個月。

在與死神謀面之前的四個月,甘迺迪正享受著當總統的滋味。任期前兩年,甘迺迪還在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當總統。到了1963年,他與自己擔任的職務已然是原配的螺絲與螺帽。當然,鬧心事不是沒有,而且不少——賦稅改革、民權運動、越南問題、核軍備控制談判、古巴飛彈危機善後等等。任何一件事處置不當,都會使他的政治運程瞬間逆轉。

但對於學霸來說,老師布置了一堆燒腦的家庭作業,除了是挑戰,更多的是腎上腺被激活的亢奮。所有在白宮見過甘迺迪的人,都能明顯感受到他身上那種入戲的陶醉。《新聞周刊》記者詹姆斯·坎農是見證者之一,甘迺迪在接受他採訪時說:「我想我還不錯。你知道,我們的確有起有伏、潮漲潮落。總體看,我覺得一切還不錯。」總統邊說邊用手摩挲著鱷魚皮桌具,那是戴高樂贈送的禮物。

未來的總統,肯定無緣得見總統下意識的小動作。「柯林頓遇見甘迺迪」發生在玫瑰園,柯林頓沒能進入甘迺迪的橢圓形辦公室。他成為此處的主人,要待30年後。1963年7月的柯林頓,僅是一個來白宮朝覲的高中生。短短几秒鐘握手,他被神采飛揚的偶像所點化。那個月,是偶像與總統職務的蜜月期糖分最高的階段。柯林頓若感覺足夠敏銳,會發現甘迺迪似乎沉浸於某種妙不可言的事物。

讓甘迺迪吮指回味的是一場叫《我是一個柏林人》的演講,一場讓他將念排比句的天賦展現得淋漓盡致的演講。1963年6月26日,跟柯林頓握手前差不多一個月,甘迺迪在西柏林舍恩貝格市政廳廣場,面對50萬躁動的市民,獻上了堪比金熊影帝的演出。語調、姿態、眼神的精心拿捏,營造了一種基督復臨的震撼氛圍。演講中五句以「讓他們來柏林吧」為收尾的排比,將神啟的一幕推向失控邊緣。看著歇斯底里的人群,演講者對軍事顧問麥克休說:「如果我現在讓他們去把柏林圍牆拆了,他們也會照辦的。」

甘迺迪有理由得意,因為《我是一個柏林人》,他成了柏林圍牆以西人類的大眾情人。從實際效果看,這場演講是自柏林圍牆開建以來,美蘇你一拳我一腿的對抗中,美方最炫的一記迎擊。甘迺迪本人也在同赫魯雪夫的較量中占據上風,呃,一個咄咄逼人的俄國佬。柏林演講的次月,美蘇就部分禁止核試驗達成協議。

伴隨著造神運動所發生的大事件,柯林頓都能在電視上看到。只是一時半會兒,他還不能完全理解大格局背後的運作機理。17歲的高中生能做的,是在好詞好句摘抄本里再添一條「自由具有很多困難,民主也並非完美,但我們不需要建起高牆,把自己的人民圈在裡面」,前一條是「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什麼,問一問你們能為你們的國家做什麼」。

為國家做大事的人,並不在意他為一個小屁孩兒做的小事,那根本不算個事兒。在總統公務活動的日程安排里,1963年7月24日上午事項——接見「少年國家」代表,純屬花絮餘興節目。當天的正餐在下午,甘迺迪要同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狄龍商討老年保健議案,為保健計劃撥款才是7月的頭等大事。誠然,場面話總統大人張嘴就來,「你們同美國歷史上最優秀的一些人發生了關聯」。也許他會偶爾閃念,他握手勉勵的小屁孩兒中將來有人能坐到他的位子上。至於幸運兒是哪一位,戴眼鏡的、長雀斑的,還是娃娃臉?非職責所在,甘迺迪沒有義務去猜測,他也永遠不會知道答案。娃娃臉賦予玫瑰園握手的意義,是一通「箭中了靶,然後離了弦」的操作,是活到現在的人對過去的徵用。而甘迺迪不屬於現在。

1963年7月24日,玫瑰園作秀完成,甘迺迪轉身就回了橢圓形辦公室,他有更大更多的事要處理,不會花一分錢心思去回味剛才發生的一切。一位老練的政客,總是能在第一時間將無關宏旨的信息從腦海中清空。論牽掛程度,傑奎琳的身體在排序可能更靠前一點。總統夫婦的第三個孩子就要出生了,預產期就在50天後。

別誤會,甘迺迪算不得模範丈夫,他與傑奎琳的婚姻也從來算不得和美。一種評判經得起歷史考驗,總統夫婦是典型的禮儀型夫婦。甘迺迪擁有美國總統的多個歷史之最,最好色無疑是必選項,直到跟他握手的娃娃臉入主白宮,這頂王冠才旁交他人。早在結婚前,傑奎琳就得忍受甘迺迪的風流韻事。當上總統後,權力更成了甘迺迪特效的催情劑。通過參議院秘書鮑勃·貝克搭橋,總統收集了很多風月場的尤物:紐約妓女蘇齊·張,來自東德、據說曾擔任過烏布利希打字員的艾倫·羅梅齊。有些姑娘不需要貝克拉皮條,甘迺迪順手就納入了帳下,她們是白宮的實習生,米米·阿爾弗雷德是其中著名的一位。哈哈,娃娃臉日後賴以成名的招數,老前輩早就玩過。名單里還有野心和她胸脯一樣大的瑪麗蓮·夢露,前一年8月,她在洛杉磯寓所突然去世,死得有些不明不白。

對於丈夫私生活上的醜聞,傑奎琳歷來持眼不見為淨的態度。存在即捉姦在床,反之則不存在。第一夫人在勉力維繫婚姻上,跟普天下的女子別無二致。此番傑奎琳懷孕待產,表明禮儀型夫婦的感情有了實質性修復。全美都在等待著孩子的降生,他(她)將是克利夫蘭小女兒馬里恩之後,46年來首個出生在白宮的在職總統之子(女)。

可能是感應到人們的熱盼,孩子早產了。1963年8月7日,派屈克·甘迺迪提前五周來到人世。又很不湊巧,早產兒罹患呼吸系統綜合徵,在人世間逗留不到兩天。情種父親握著嬰兒沒有生命的小手,哭得傷心欲絕,他對身邊人嘮叨:「讓父母埋葬孩子,有違自然法則。」身邊人士是白宮特別助理戴維·鮑爾斯,總統的獵艷搭檔,曾同甘迺迪共享過米米·阿爾弗雷德。

孩子早夭帶來的痛苦,其實無法通過傾訴來排遣。死亡的陰影籠罩了甘迺迪,不,死亡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的家族。甘迺迪家族的故事就是一長串訃告,派屈克·甘迺迪是訃告裡一個不起眼的名字,他父親約翰·甘迺迪將是一個字體加粗的名字。

甘迺迪並不知道,自己已無比接近人生終點。但對自己英年早逝的擔憂,一直困擾著他。一方面因為家族成員接二連三的無妄之災,另一方面在於他本人的健康狀況。甘迺迪自小患有脊髓延髓肌萎縮症,長期依靠抗生素和止痛劑來緩解背部疼痛。他懷疑病痛會使自己活不到60歲,甚至50歲。一旦如此,就意味著他連兩個任期都完成不了。總統先生顯然想多了,他連一個任期都沒熬過。有個小分歧,導致他半途而廢的不是疾病,而是刺殺。

在生命被叫停前,甘迺迪還在奔忙。作為即將展開的競選活動的一部分,1963年11月,甘迺迪訪問德克薩斯,剛從歐洲散心歸來的傑奎琳全程陪同。禮儀型夫婦要藉此向公眾宣示,他們會走出喪子之痛。22日,當天安排了州內兩座城市,上午沃斯堡,下午達拉斯。

中午11點37分,空軍一號降落在達拉斯拉菲爾德機場。甘迺迪夫婦在州長康納利的陪同下,乘坐林肯大陸豪華敞篷車前往達拉斯市中心,總統將在貿易博覽會現場發表演講。25萬達拉斯市民走上街頭,爭睹總統夫婦主要是第一夫人的風采。傑奎琳身著粉紅色的套裝、頭戴圓形的無沿帽、手捧火紅的玫瑰花,簡直迷死個人。

中午12點28分,林肯敞篷車由休斯敦大街左拐,駛上迪利廣場右側的埃爾姆大街。圍觀市民逐漸減少,偶爾會傳來幾記不滿的噓聲,甘迺迪還是微笑著向人群揮手。總體看,他覺得一切還不錯。臨街的德克薩斯教科書倉庫六樓,前美國海軍陸戰隊神射手、古巴革命的支持者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在窗口等著他。

時辰到了,奧斯瓦爾德用一支廉價的、義大利產6.5毫米卡爾卡諾步槍,把美國歷史上最年輕最有魅力也是最沾花惹草的總統從地球上抹掉。

三、「我想回到華盛頓」

甘迺迪遇刺的消息傳來,柯林頓正在上當天的第四節課。微積分,一門要靠直覺而非智力應付的課程。課剛上了一半,有些古板的科埃先生被叫去了辦公室。直覺告訴柯林頓,會有什麼大事發生。過了一會兒,科埃回到教室,臉色煞白、嘴唇發抖,語無倫次:甘迺迪總統在達拉斯挨了一槍,可能已被打死,可能……

這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搶發的新聞,大約在槍響後十分鐘。一個小時後,美聯社正式播報了甘迺迪的死訊:「兩名牧師從醫院急救病房走出,宣布總統因槍傷不治身亡。」柯林頓驚呆了,悲傷疊加著難以置信。四個月前在玫瑰園還與他掌心相觸的人,一個充滿力量、充滿生命的人,突然之間從世界上消失。那個人說過的很多話、做過的很多事,曾是構建他世界觀的素材。如今世界真空,讓人茫然失措。三天後的甘迺迪葬禮上,繼任總統林登·詹森的致辭代表了人們的心聲:如果此時此刻可以不站在這裡,我願傾我所有。

沒有任何一種假設能挽回甘迺迪的生命,「柯林頓遇見甘迺迪」之後不久又失去了甘迺迪。說好的對手戲,從此得由柯林頓獨自對著幕布表演了。其實原本就沒有什麼事先編排的劇本,僅僅是因為柯林頓表現過於出色,人們才想當然地以為這是一場對手戲。而那個抽身離開的人,從沒有要配合柯林頓演出的意思,他全不知曉,無動於衷。

以下故事,甘迺迪無權聆聽。故事講述了一個溫泉城的小屁孩兒,如何自己擘畫出一條路,去謀得白宮的那份工作。

1964年,甘迺迪遇刺次年,柯林頓高中畢業。3月的畢業考,他在全校327人里名列第四,完全有更好的去處,譬如新英格蘭的常春藤名校。不可思議,他卻申請了喬治敦大學的外交學院,這是他唯一申請的學校。柯林頓並不急著到國外當大使,前一年赴玫瑰園之約時甚至都沒去校園看看。之所以選擇喬治敦大學,只是因為學校在華盛頓。柯林頓說得很明白,「我想回到華盛頓」。是的,他憧憬的那份工作就在華盛頓。

9月新生報到,柯林頓才知道,喬治敦大學與總統的距離真的很近,他班級里有兩位女生值得狠狠介紹——

一位是留著大波浪捲兒頭髮的女孩,跟學校賽艇隊舵手約翰·金拍拖,心情好時會把男朋友帶到白宮去吃飯,她叫露西·詹森,她爸叫林登·詹森,甘迺迪葬禮上致悼詞的那位;

另一位是身材迷你卻精力無窮的亞洲女孩,叫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她爸叫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時任菲律賓總統。讀大二時,格洛麗亞與老鄉何塞·阿羅約一見鍾情。戀愛耽誤了學業,格洛麗亞沒畢業就回國成婚。婚後,格洛麗亞隨夫姓成了著名的阿羅約夫人。2001年1月20日,柯林頓卸任總統的同一天,阿羅約夫人當上了菲律賓總統。

在擁有兩位總統千金的班級里,擔任班長的正是柯林頓。來自南方小地方的娃娃臉青年,有著圓滑融通的性格,一種天然適合與選民打交道的性格。他能在邀請旁觀者站隊的遊戲中,不露聲色地俘獲人心。就像提名他擔任班長的鮑勃·比林斯利所說:「這小子能夠辦成事兒,並且還辦得還挺漂亮。」再扯開說一句,在班長競選中,露西·詹森的男朋友、經常去白宮蹭飯的約翰·金也幫了大忙,他很賣力地為柯林頓拉票。

大學期間及至更往後的歲月,柯林頓真正的命中貴人,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威廉·富布賴特。他將熱衷於公共事務的柯林頓,帶進了美國政治的宅門。富布賴特是威爾遜式的民主黨人,政界鴿派的主要代言人,柯林頓與他曾有一面之緣。1963年7月22日,玫瑰園之約兩天前,「少年國家」的代表參觀國會大廈。作為阿肯色州的參議員,富布賴特與柯林頓共進了午餐。飯不是白吃的,高中生默默地記下了參議員的名字。大二下半學期,柯林頓給富布賴特寫了封求職信,筆調恭謹而謙遜。當年暑假,他接到了參議員行政助理的電話:外交委員會有一個文員崗位的空缺,富布賴特很認可你。全職每月5000美元,兼職每月3500美元。大學生如被欽點,有些忘乎所以:干兩份兼職如何?

隨著柯林頓在權力的天梯拾級而上,他將發現被人攀附的感覺會產生顱內高潮。2000年9月10日,美網男單決賽,還有四個月就要卸任的柯林頓蒞臨紐約USTA網球中心,他被一位戴著棒球帽的地產商請去了專屬包廂。多血質的地產商殷勤地跟總統握手,還畢恭畢敬地將漂亮的未婚妻介紹給總統。地產商與總統同庚,叫川普,他斯洛維尼亞裔未婚妻叫梅拉尼婭。後來地產商也成了總統,大選中擊敗的是希拉蕊。兩位總統在包廂里握手那一刻,美國國家英雄桑普拉斯在球場上被俄羅斯人薩芬血洗。那一刻一年又一天後,紐約遭遇了恐怖襲擊。

還是回到1960年代中期,喬治敦大學外交學院的大學生柯林頓,在富布賴特手下學到了課堂里學不到的東西。此外,白手起家的參議員,他的經歷像是為他的兼職文員預先踩好了步點。兩人的節奏,幾乎是時隔小半個世紀的複製粘貼。1925年,富布賴特受羅德獎學金資助,赴牛津大學深造。1968年,柯林頓也靠羅德獎學金,開啟牛津遊學之旅。富布賴特鍍金回國,並在本土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執教阿肯色大學。34歲那年,富布賴特升任阿肯色大學校長,成為美國主要大學裡最年輕的校長。柯林頓結束牛津之旅,回國考入耶魯大學法學院,博士畢業後,也是執教於阿肯色大學。

兩人都教而優則仕。富布賴特一路當到了參議員,柯林頓邁的步子要稍微大一些,1993年1月20日,他得到了甘迺迪的那份工作。柯林頓在首任就職演說中,有一句話像是冒充預言的總結。他說,任何曾經注意過孩子雙眼朦朧進入夢鄉的人,都知道後代是什麼,後代是未來的世界。

*** *** ***

1993年7月24日,「柯林頓遇見甘迺迪」整整30年後,柯林頓接見了新一屆的「少年國家」代表,還是白宮玫瑰園。30年前與柯林頓同屆的「少年國家」代表,也悉數受邀回到白宮。柯林頓跟他的偶像甘迺迪一樣,和所有在場的小屁孩兒都握手、合影。眼前的一切,讓當年的小屁孩兒百感交集。一個重聚的時刻,也是一群中年人寄語的時刻。正在白宮談事的副總統艾爾伯特·戈爾跟幾個男孩子打趣:我有一個建議,你們把跟總統握手的照片保存好,可能將來會派上用場。總統接茬說了一句:我希望有朝一日照片中的一些人會出現在競選廣告上。

有朝一日,新的盲盒打開,裡面會裝著誰?

參考書目:

《美國總統的誕生》,白修德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美國總統是怎麼選出來的》,孫興傑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

《美國總統制》,查爾斯·瓊斯著,譯林出版社2013年2月版

《美國歷屆總統就職演說:跟美國總統學演講》,王國章編,中國商業出版社2017年5月版

《陰影―——在醜聞政治中掙扎的美國總統們》,鮑勃・伍德沃德著,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年1月版

《甘迺迪傳》,羅伯特·達萊克著,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版

《甘迺迪傳》,傑弗里·佩雷特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6月版

《雄獅怒吼時:邱吉爾家族與甘迺迪家族》,托馬斯·梅爾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年8月版

《我的生活:柯林頓回憶錄》,比爾·柯林頓著,譯林出版社2004年9月版

《希望與歷史之間》,比爾·柯林頓著,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版

《失蹤的總統》,比爾·柯林頓、詹姆斯·帕特森著,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6月版

《柯林頓傳:夢想的高度》,卡羅爾·費爾森塔爾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

《親歷歷史:希拉蕊回憶錄》,希拉蕊·柯林頓著,譯林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責任編輯:臧繼賢

校對:張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