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的美麗與哀愁:昔日東方小巴黎,有人想進來,有人想出去

老遲 發佈 2022-05-24T03:32:34.909348+00:00

我7歲全家搬到哈爾濱,從小就聽我媽說,這座城市是東方小巴黎。印象最深的新聞是每天投遞到家裡的生活報,有一段時間,上面頻繁出現一個人的名字,我市小將孔令輝獲得全省冠軍,我市小將孔令輝獲得全國冠軍,我市小將孔令輝獲得世界冠軍。

我7歲全家搬到哈爾濱,從小就聽我媽說,這座城市是東方小巴黎。後來九十年代的擴建,給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哪座城市不是這樣呢。

印象最深的新聞是每天投遞到家裡的生活報,有一段時間,上面頻繁出現一個人的名字,我市小將孔令輝獲得全省冠軍,我市小將孔令輝獲得全國冠軍,我市小將孔令輝獲得世界冠軍。一時之間,各種表彰新聞接踵而至。

小時候家裡住在黑大對面,感覺去一趟博物館是很遠的距離,幾乎很少去。後來回到哈爾濱,特意徒步走了一下,其實並不算遠,尤其地鐵開通以後,很快就到了。順便,還真的去了一趟博物館看看裡面到底是啥樣。其實博物館不大,裡面有恐龍什麼的,對黑龍江的歷史介紹也不詳細。回過頭我在大學群里問大家誰去博物館,果然沒有一個人去過。

離開老家黑龍江已經快20年了,最初的10年好像對哈爾濱的印象是逐漸模糊的,因為生活在一個地方,卻不一定就熟悉這個地方。更何況,去過的地方不多,而城市的變化又很大。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遊走了全國所有的省以後,哈爾濱在腦海中的印象反而清晰了起來。歲月總是在不經意間,給你一記溫柔的哀愁。

2021年夏末,特別去了一趟哈爾濱,呆了10幾天,天天騎著自行車看望這座城市,和一些老同學,並且尋找一下本地傳說中的小吃。

儘管說,近些年來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發生著巨變,但哈爾濱的變化是相對的。很多人把哈爾濱歌劇院的設計推崇備至,也的確很漂亮,歌劇院周邊的濕地,很適合休閒散步。但是街頭巷尾的很多地方,似乎30年來也未發生什麼變化。從老道里到老道外,從通達街和興路的內路到黑龍江大學和服裝城,很多地方的樣子就和30年前是一樣的。

變化也不是沒有,以前的窪地空地如今都成了熱鬧的街區。一直以來我就想去哈師大看美女,從哈師大畢業的朋友總是誇獎那裡的女生多麼漂亮。如今,那裡的夜晚繁華而出名,師大夜市,人山人海,美女沒見幾個,想吃什麼都要排隊很久。變化有繁榮也有衰敗,我從小走路上學的學府三道街,如今坑坑窪窪的到處是積水,路的兩邊都是破舊的小店,這裡比30年前更差。學府路緊鄰的二一一醫院,儘管蓋了大樓,但口碑卻一落千丈,過去醫院門口最出名的是買報紙的老大爺,我從小天天路過都能看到他,也從他那裡買過體壇周報。有一次我問他,在這兒多少年了,老頭說買報紙57年了。後來我再也沒見過他了。

小時候我們旅行都去松花江邊,如今這裡也是全國的網紅打卡地。這裡真的是好,真的是漂亮。鐵路大橋連著濕地,可走過去。江邊各種俄式風格的建築,像是漫步在普希金詩情畫意的作品之中。我覺得這是最大的變化,可能也是哈爾濱人的臉面了吧。而著名的中央大街,變化不是太大,最受外地遊客歡迎的,自然是馬迭爾冰棍。我不想偏袒哈爾濱,但這裡的冰激凌冰棍,就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國內沒有地方能相比。

華美西餐廳倒是挺讓我失望的,因為小時候從來不敢進去,也沒有錢去這樣的「高檔餐廳」。成年後回來再進去吃飯,覺得麵包很好吃,紅菜湯也好喝。逐漸的這裡也成了一個網紅打卡地,好幾次回哈爾濱想去吃,都因為人太多而沒進去。這次再去,感覺到的物是人非,就餐者聊聊,麵包和紅菜湯價格漲了一倍,味道卻與記憶中的相差甚遠。國營飯店我們知道服務是很差的,現如今能感覺到工作人員流露出的意識想要為客人提供好的服務,但是處理問題還是很欠火候的。我看著外賣區域和顧客吵架的,就想因為5毛錢他們吵了好久,乾脆我替老太太給他們得了。

除了吃喝,洗浴也真的是很棒,門票不貴,裡面各種池子以及汗蒸。浴池裡的伙食也都很不錯,哪怕一碗冷麵,或者是上幾個菜,價格也不貴又好吃,另外按摩做得也好。的確氣候寒冷的地方,洗浴文化盛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以前去芬蘭,那邊的人就自豪地說,500萬芬蘭人300萬個桑拿房。

有失望的自然也有驚喜的。在道外的老鼎豐,吃了一根冰棍就止不住了,實在是太好吃了,奶味十足,後來連著兩天都吃,還帶回了冰糕吃。道外小時候就很少來,因為這邊最破最窮。但是後來,這裡因為攝影師和一些電視節目的功勞,反而成了網紅打卡地。道外隱藏著太多太多的美食小店和小吃,韓國美食家白鍾元曾拍攝的《街頭美食鬥士》,有一集就是講的哈爾濱。

劇中來到一個破舊的老店,連個門牌子都沒有,在這兒吃炒肝臟,讓看客們直咽口水。我查到是叫老萬飯館,門口可真叫一個破。吃飯的人很多,過了飯點再來,我看到老闆就說慕名而來的,老闆說沒有網上說得那麼好,不過價格倒是挺好的,我點熘肝尖,配了點大腸什麼的,份兒也不大,老闆就問65吃不吃,我說吃呀,都來了怎麼不吃。味道也確實不錯。在這兒的幾天時間,什麼燒麥、鍋包肉、肚包肉、燒烤、卷餅、血腸、冷麵、菜卷、紅腸等等。除了張包鋪傳說中如何好吃的鍋包肉以外,其他的東西都很合我的胃口。

有一件事我想和很多人能引起共鳴。大家對哈爾濱的印象主要是冰雪,以及俄式風情,卻比較忽視這裡的美食,我覺得並不亞於成都重慶等著名美食之都。和澳門有點像,就是隱藏著很多有著歷史的老店。

不過我對哈爾濱意見最大的,就是馬路。這座城市的建設對自行車是相當不友好的,別說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區,道路狹窄,哪兒哪兒都是停放的車,即便在寬闊的主路上,留給自行車的路則是窄窄的一條線,很難想像是這麼窄,可培養高超的技術本領。當然行車路也不見得有多科學,我租車去城市周邊轉轉,兩次差點發生摩擦,而三個左轉向的路也有點奇怪。

開車去了一趟呼蘭,記得蕭紅筆下的《呼蘭傳》嗎,還有曾經傳說中的呼蘭大俠。印象中就很遙遠,不過真的開車去了,也不遠。曾經大學同寢室的兄弟總是從呼蘭帶新鮮的牛奶來,這次開車去,反而找不到牛,看到的是一片繁華的街區景象。

另外有個地方也不錯,就是伏爾加莊園。這裡超級大,各種俄羅斯式的建築風情,在這兒還品了一下用冰伏特加,酒杯是用冰做的。如果喜歡拍照,帶著女朋友來的話,這兒可真的是不錯,冬天的時候玩雪滑梯也不用排隊。

我在外闖蕩十幾年,好多朋友同事提起哈爾濱,無不是充滿了神奇和嚮往,好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好美的一座城市。在哈爾濱時,和同學們一起聚會,卻明顯感覺到大家有一種躺平的態度,畢竟都已經這個歲數了。有的同學年輕的時候沒有出去闖蕩,如今年紀大了,反而有絲絲的遺憾在裡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班的同學,在北京聚會時,大家展示自己的健身成果和業餘愛好,而在哈爾濱,則是啤酒燒烤,談職稱考試什麼的。

我總覺得,生活是很難說清楚的一件事。就像人民的名義里的那位愛好天文的區長,在宇宙的眼裡,我們又如何呢。但是,生活在此處,和生活在別處,都是為了生活,甚至是生存。我喜歡哈爾濱,喜歡自己的老家,看到一些不痛快的地方,可能就會更生氣。哈爾濱大學林立,年輕人卻流失嚴重,風景優美,吸引了無數未曾來過的人。我想,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本就是人之常情,對我個人的想法也是同樣的矛盾,有時惦念家鄉的美好,有時又想到去忘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