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場需求講解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2-05-24T06:42:13.769877+00:00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要做需求講解,而需求講解的質量對需求的範圍,團隊的效率、認可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如何做好一場需求講解呢?本文作者提出了幾點建議,一起來看一下吧。產品、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少不了做需求講解,像我們團隊可能兩周就要組織一波評審。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要做需求講解,而需求講解的質量對需求的範圍,團隊的效率、認可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如何做好一場需求講解呢?本文作者提出了幾點建議,一起來看一下吧。

產品、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少不了做需求講解,像我們團隊可能兩周就要組織一波評審。有時涉及到交付團隊的需求支持,售前團隊的產品演示,相關講解會更頻繁。

在近兩年持續的講解過程中,發現了主講人一些共性的問題,並通過幾個月的嘗試讓組內的小夥伴逐漸掌握了基本講解能力,今天歸納出來供大家參考,各位有什麼其他好方法也歡迎留言交流。

需求講解的質量不僅影響理解效果、評審效果,更可能對需求的範圍,團隊的效率、認可度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01 先拋幾個最常見問題

  • 上來直接講功能
  • 不管聽眾是誰,講解內容基本不會變化
  • 主講人的得失心太重,反而影響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 沒有提前演練(準備講一小時,實際上40分鐘就講完了。漏講、節奏亂、不通暢、斷片了)
  • 沒有真正理解吸收,過程不自信,問題解答不好

其他的問題大家可以自由補充。

那麼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著手解決這些問題呢?

02 區分人群(見人說人話,見神說神話)

一定要根據聽眾的不同,差異化整理自己的話術,包括講解的細緻程度。

可能文檔都是一樣的,但是給項目經理講、給開發人員講、給測試人員講、給需求組同事講、給領導講,側重點一定是不一樣的。

組內的同事要細講,現狀、業務規則、交互規則、關聯功能、處理邏輯,在時間充裕的前提下,能多講點就多講點。

如果是項目經理或者測試人員,還可以把自己這樣設計的原因、思路說出來,讓大家都能與你共情。同時關聯功能、關鍵功能記得講解的時候時不時「敲敲黑板」提醒大家注意。

給領導講更多的是講解原因、思路、目標、效果,並將所涉的難點或需要領導重點關注的問題說出來。

如果給客戶講,又是一種方式。

看講解的背景:是售前階段,還是需求初期,還是需求評審,亦或是上線培訓。

看聽眾的身份:甲方的領導、業務方、測試方、技術方、還是最終使用的用戶。

這裡簡單區分一下,不展開介紹:

  • 售前階段:更重要的是講解價值、定位、目標客群及各角色的使用場景
  • 需求初期:重點是先讓聽眾和我們的方案思路達成一致,同時關聯實施路徑,不用講太細節的內容
  • 需求評審:注重整體方案邏輯及關聯方如何配合,細節的內容要挑重點功能進行細緻講解
  • 培訓階段:更注重如何使用、常見問題如何應對等方面

總之一句話「看人下菜碟」,切莫一套話術講到地老天荒。

03 從宏觀到微觀(由淺入深,抽絲剝繭)

講解正式開始的時候,無論是0-1的新需求,還是優化疊代需求,都要先介紹一下背景、用戶角色、整體場景、使用流程,讓大家對本次講解有個基礎的認知同頻。然後再開始按場景優先級進行功能介紹、規則介紹。

就像拆一個快遞盒一樣。先看收件人和發件人是誰,然後打開箱子看到禮物的外包裝,整體的長寬高,顏色形狀。然後打開外包裝,發現裡面有三個小盒子。再逐一開箱「品鑑」。

04 場景代入(變枯燥為生動)

人的大腦更容易接收「故事」而非「概念」。所以講了一段「概念」後,一定要穿插一個「故事」,最好是真實的例子。如果是大家身邊的例子,效果就更好了。

在這裡我也拿一個大家能快速理解的場景「舉個栗子」:比如很多公司的OA,或者人事財務類管理平台會有「線上算薪」功能,也就是把每個月財務給大家計算工資的過程通過此功能線上計算(釘釘、HRSaaS等多類產品均有此模塊)。針對這個模塊,下面三種風格的講解思路高下立判。

薪酬計算這個模塊分為了以下幾個大功能:

  • 應發工資計算
  • 社保計算
  • 個稅計算
  • 實發工資計算
  • 社保方案維護
  • 算薪方案維護
  • 員工薪酬檔案管理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每個功能是怎麼實現的。

如果想完成線上的薪酬計算,我們需要先維護好各個員工的薪酬檔案,也就是每個人的基本工資、補助之類的信息;然後制定每個人的算薪公式,五險一金繳納方案。

這些前期準備完成之後,每次線上算薪時,先通過每個人的算薪公式和工資項,計算我們的應發工資;然後通過應發工資和五險一金方案計算我們的社保扣除金額;然後計算我們的個稅,最後相減得出我們的實發工資。

我們公司每個月給大家算工資的時候,財務或者人事都要先根據咱們的考勤、績效、請假、加班等信息,按照公司的算薪公式計算出大家的應發工資,或者叫稅前工資。

然後根據咱們五險一金的繳納比例、基數來計算我們這個月各項社保、公積金的扣除金額;然後再給大家算這個月應該扣除多少錢的個人所得稅;最後通過應發工資再減去要扣除的社保、個稅,得出我們的實發工資。

在這個過程中,衍伸出來了我們今天要講解的幾個核心功能:

而在正式計算之前,公司要先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固定收入是多少,工資組成是怎樣的,五險一金繳納比例和基數是怎樣的。所以系統需要通過「員工薪酬檔案」、「算薪方案」、「社保方案」幾個功能來配置生成這些信息,從而完整的完成我們算薪過程。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這些功能的描述和規則。

這三種表達方式在實際講解中都是存在的,而且以前兩種尤其是第一種居多。而且我們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字多的比字少的聽起來更容易理解。

因為我們需要在具體的需求講解之前,先讓聽眾對所涉及的功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場景代入,衍伸類比出系統中的抽象功能,大家才能真正明白這些功能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在聽的時候才能具象地引出高質量的疑問。所以這個過程一定要精心的準備且多費一些口舌才行(當然廢話不算)。

即便這樣,我們也會經常發現講完之後,對方的提問明顯是沒聽明白……當然也可能是他個人的問題。對於講解人來說,一次講解能夠保證大多數人能思維同頻,認知一致就已經很厲害了。

同時場景代入不僅僅是開頭,後面涉及到具體需求講解時,對於一些相對複雜、或者認為聽眾容易產生歧義的功能,依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效果。

代入場景的過程也需要講解人提前準備、反覆斟酌。一定要避免用錯場景的情況發生,否則得不償失。

05 多練(勤能補拙)

去年有一位新同事,按照團隊的培訓計劃進行產品學習,並在一周後進行產品講解。第一次講解的效果非常差,雖然他準備了兩大篇稿子,但真正脫稿講的時候只講了15分鐘就因為屢次卡殼放棄了。

之後我又給了他一天時間準備。我發現那一天他一直在會議室里演練,在黑板上反覆畫圖。自然而然第二次講解能夠通過考核。

所以即便我們準備好了提綱、稿子,乃至PPT的備註。真正在正式講解的時候,如果沒有多次演練,那效果一定不會好。

06 能脫稿最好(對內容全然吸收後的輸出最有魅力)

很多需求人員前期對自己所涉業務有了初步認知後,經過多次練習便能夠順利的完成一次講解。但是在答疑過程還是會發現很多問題不知道怎麼解答。

能夠做好一場準備充分的講解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熟練】,真正第二步的【掌握】則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思考,以及全面的答疑才能最終爛熟於心,隨用隨取。

自己的思考也很容易陷入思維怪圈,無法全面的發現問題。所以要多和團隊內部各個崗位的同事交流。看看他們對這個需求的認知、理解、疑問。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

同時在上一段提到的反覆練習過程中也可以同步思考,講到哪裡,聽眾可能會提什麼樣的問題,我要如何應答。尤其是自己在設計過程中的疑問是如何解決的,其他人也很有可能有相似的問題。

而且不同的聽眾關注點不同,問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我們要儘可能多角度思考,以備不時之需。

真正的大佬們一定是經歷過幾十甚至上百次不同場景、不同人群、不同業務的講解、吸收、思考之後才形成隨機應變的能力。

正所謂「見多識廣」。

07 多復盤(在復盤中快速進步)

每次講解完成之後都要整理大家的提問清單,事後再考慮一下如何更好地回答,以後肯定用得上。

講解的過程,尤其是前幾次的講解,有條件的話,能錄音最好全程錄音,事後再聽幾次,在復盤中讓自己對本業務的認知更豐滿,發現自己現場無法察覺的問題以及可提升的小細節。

其中小細節一定不能忽視,它遲早會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如不合適的口頭禪,不合適的停頓,重點內容的抑揚頓挫及語氣重音,都是在後續需要注意的。

08 其他小技巧(能掌握一個賺一個)

  • 直接:語言要簡單明確,不要有過多的無效解釋,無效修飾。
  • 互動:階段性與聽眾有些小互動,或提問,或眼神交流,以便讓大家更專注。
  • 動作:講解過程中的手勢、表情等,能夠讓聽眾從外在更接受你的內容。
  • 自信:即便你現在說的不一定對,但是你自信的表達出來,對方大概率也不會追問,後續思考過程中發現了問題,那就再私下解決。
  • 問題複述:如果有些問題你是第一次聽,可以先向提問者複述一遍問題,以確認對問題的理解是否有偏差。同時這個過程也能給你增加幾秒「寶貴的」考慮時間。有時候還可以通過對方的提問發現他的理解可能存在誤區,這時候就可以順勢進行糾偏。
  • 把握時間:無論是一場正式的會議,還是一次短暫的討論,或者是一個臨時的「電梯演講」,對時間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心裡始終裝著一塊表,隨時提醒自己並調整講解節奏。

09 寫在最後

其實,做好需求講解,不僅僅是需求人員、產品人員的必備技能,對於項目經理、運營等需要經常與不同類人群有工作交集的崗位,如果能掌握更清晰簡潔的講解方式,在工作中都會得心應手。即便是一名開發人員,能夠把自己所涉業務很好的講出來,也能在眾多同事中脫穎而出。

同時文中提到的一些方法,不僅限於需求講解,在其他交流場合也是互通的(如員工培訓、測試用例評審、運營方案介紹等)。

篇幅所限,更多的場景和內容,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業務靈活擴展。

言而總之:溝通是一門藝術,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家」!

公眾號:不想延期了本文由 @不想延期了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