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科普小知識

健康鄂爾多斯官方 發佈 2022-05-25T12:26:47.985704+00:00

1.鼠疫的基本情況鼠疫的病原體是鼠疫桿菌,屬腸桿菌科的耶爾森菌屬。鼠疫潛伏期一般為1至6天,個別病例可達8至9天。2.鼠疫有哪幾種類型?根據感染途徑的不同,鼠疫有兩種主要類型:腺鼠疫和肺鼠疫。如及早診斷,這兩種類型的鼠疫均可治癒。

1.鼠疫的基本情況

鼠疫的病原體是鼠疫桿菌,屬腸桿菌科的耶爾森菌屬。鼠疫潛伏期一般為1至6天,個別病例可達8至9天。

2.鼠疫有哪幾種類型?

根據感染途徑的不同,鼠疫有兩種主要類型:腺鼠疫和肺鼠疫。如及早診斷,這兩種類型的鼠疫均可治癒。

腺鼠疫是全球最常見的鼠疫類型,由被感染跳蚤叮咬引發。鼠疫桿菌(鼠疫耶爾森菌)從叮咬處進入機體,通過淋巴系統侵入局部淋巴結,並在淋巴結里進行繁殖,引起淋巴結髮炎、腫脹和疼痛,稱為「炎性淋巴腺腫」。在感染後期,淋巴結炎可能會出現化膿性病變,發展為開放性潰瘍。腺鼠疫的人際傳播較為罕見。

肺鼠疫是發展最為迅猛的鼠疫類型,潛伏期可短至24小時。任何肺鼠疫感染者均可通過飛沫把感染傳播給他人。肺鼠疫如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則是致命的,但如及時發現和治療(症狀發作24小時內),治癒率很高。

3.鼠疫的傳播途徑

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黏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

4.易感人群人對鼠疫普遍易感。

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員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機會高於一般人群。

5.感染鼠疫後會出現哪些症狀?

典型症狀有突然發燒、寒戰、頭痛和身體疼痛、虛弱、噁心和嘔吐。腺鼠疫會出現淋巴結疼痛和發炎。感染肺鼠疫後很快便出現症狀(有時在24小時內),表現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嚴重呼吸道症狀,通常伴有血痰。

6.鼠疫的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做好各種傳染病包括鼠疫防護最有效的措施,如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就診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

(2)若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以進行自我觀察,持續2周自測體溫,或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3)外出旅遊時儘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私自捕獵、剝食、攜帶疫源動物,同時做好防蚤叮咬措施,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

(4)野外工作人員,要提高鼠疫防範意識,加強個人防護措施。

(5)加強公眾宣傳教育,重點落實「三不、三要、三護」制度,「三不」即不接觸、剝食和攜帶鼠、野兔、狐狸、旱獺等動物;不要在鼠類(包括旱獺)、野兔等動物洞穴周圍進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動物洞穴;不要接觸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確診鼠疫患者。「三要」即要及時報告病死鼠、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的高熱患者和急死患者;要做到住所周邊環境衛生乾淨整潔,定期進行滅蚤處理;對患者要做到就地治療,確保患者可以得到迅速及時救治。「三護」即在野外活動或作業時,要穿長褲、長袖上衣。強化疫情處理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對從事高危職業人員如放牧人員、滅鼠人員、野外作業人員和疫源地內居民要每天進行健康監護,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進行報告;對出入疫點周圍的人員,要進行必要的看護,防止人員在沒有有效防護下進入疫點。

來源:通遼市傳染病醫院公眾號

編輯:李黎

審核:崔繼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