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蹶」063

語料彙總 發佈 2022-05-26T05:17:31.077981+00:00

○《雜言》詩:「烏飛飛,兔蹶蹶,朝來暮去驅時節。」○《人民文學》1977年第12期:「大伯在鞋底上搕了搕菸灰,把菸袋往腰裏一掖,就蹶蹶地走了。」

蹶蹶,◆I疾行貌。○[唐][司空圖]《雜言》詩:「烏飛飛,兔蹶蹶,朝來暮去驅時節。」○[明][何景明]《中林之棘》:「行野蹶蹶,行國邁邁。」○《人民文學》1977年第12期:「大伯在鞋底上搕了搕菸灰,把菸袋往腰裏一掖,就蹶蹶地走了。」◆II勤勉貌。○《詩‧唐風‧蟋蟀》:「好樂無荒,良士蹶蹶。」○[朱熹]集傳:「蹶蹶,動而敏於事也。」◆2.驚動貌。《莊子‧至樂》:「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成玄英]疏:「蹶蹶,驚動貌。」

暴蹶,◆突然昏厥。○《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泄,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司馬貞]索隱:「蹶音厥。」○[清][侯方域]《太子丹論》:「且天下固多散緩肥重以死者,何必其暴蹶也?」

吃蹶,◆亦作「喫蹶」。◆1.傾跌。◆2.崎嶇難行。○[宋][范成大]《初發桂林偶陸融州有使來,書此寄之》詩:「[靈泉]路喫蹶,僕夫告赬肩。」

觸蹶(觸蹶),◆觸突貌。○《文選‧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蹶。」○[呂延濟]註:「言虎兕窮迫,自相觸突而顛蹶。」○[唐][陳仲舒]《燈蛾賦》:「焦爛唐突,離披觸蹶。」

顛蹶(顛蹶),◆1.《管子‧小匡》:「[桓公]懼,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顛蹶於下,以為天子羞。』」◆2.顛倒失次。○《管子‧小匡》:「[桓公]懼,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顛蹶於下,以為天子羞。』」◆3.倒仆;跌落。○《戰國策‧齊策三》:「顛蹶之請,望拜之謁,雖得則薄矣。」○[鮑彪]註:「顛,倒;蹶,僵也。言其請救之急。」○[晉][葛洪]《抱樸子‧交際》:「芘之而誤者,譬如蔭朽樹之被笮也,彼尚不能自止其顛蹶,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胡四相公》:「正回惑間,又一石子落,中巫,顛蹶。」○[何垠]註:「顛,倒也。蹙音厥,僵也。」◆4.困頓挫折。○[漢][桓寬]《鹽鐵論‧疾貪》:「百姓顛蹶而不扶,猶赤子臨井焉,聽其入也。若此,則何以為民父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磻叟]誣罔上聽,訐斥大臣,除名為民,流[愛州]。○[磻叟]雖至顛蹶,輒不敢以其道自屈。」○[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早年氣盛,銳於進取,自謂卿相可立致,卒致顛蹶。」◆5.覆亡;毀滅;失敗。○《明史‧曹文詔周遇吉等傳贊》:「[曹文詔]等秉驍猛之資,所向摧敗,皆所稱萬人敵也。大命既傾,良將顛蹶。」○[清][顧炎武]《天津》詩:「嗚呼事一乖,宇宙遂顛蹶。」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保路運動‧湘路紀事》:「倘第一問題即遭顛蹶,將來牽動全局,貽笑遠人,萬萬無以自解。」◆6.猶顛狂。○《朱子語類》卷一○四:「如今都教壞了後生,箇箇不肯去讀書,一味顛蹶沒理會處,可惜!可惜!」[明][劉基]《天說下》:「是故瘥癘夭札,人之病也,狂亂反常,顛蹶披猖,中天之病氣而不知其所為也。」◆7.動蕩不平貌。○[漢][焦贛]《易林‧大有之萃》:「雀行求食,出門見鷂,顛蹶上下,幾無所處。」○[宋][秦觀]《海康書事》詩之九:「怒號兼晝夜,山海為顛蹶。」◆8.指行走不平穩貌。○[許傑]《臺下的喜劇》:「[二木]老婆緊抱起她的小孩,在密集著板凳的中間,顛蹶的走出。」


跌蹶,◆跌跌撞撞。○[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羅剎海市》:「無何,[馬]歸,街衢人望見之,譟奔跌蹶,如逢怪物。」○[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黎氏》:「婦步履跌蹶,困窘無計。」

風蹶(風蹶),◆指外界風、寒、濕氣侵入體內,逆行於上所致的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濟北王]病,召臣[意]診其脈,曰:『風蹶胸滿。』即為藥酒,盡三石,病已。」

高蹶,◆瞋怒貌。○《呂氏春秋‧知化》:「[夫差]不聽,[子胥]兩袪高蹶而出於廷,曰:『嗟乎![吳]朝必生荊棘矣!』」[高誘]註:「蹶,蹈也。○《傳》曰:『[魯]人之皋,使我高蹈。』瞋怒貌,此之謂也。」○[陳奇猷]校釋:「『兩袪高蹶而出於廷』猶言兩手舉衣、大踏步而出於廷。」

國蹶(國蹶),◆國家頹敗。○《荀子‧富國》:「故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楊倞]註:「蹶,傾倒也。」

昏蹶,◆同「昏厥」。◆[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三章:「老地主看見他的老伴當場昏蹶過去了,嘴角吐著白沫。」○[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立即就昏蹶到地上。」

艱難竭蹶(艱難竭蹶),◆生活困苦,難以自立。竭蹶,力竭顛仆。喻生活難以維持。○[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此種農民,每年勞動結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種雜糧、撈魚蝦、飼雞豕,或出賣一部分勞動力勉強維持生活,於艱難竭蹶之中,存聊以卒歲之想。」

蹇蹶,◆1.困頓顛蹶。○《魏書‧古弼傳》:「吾聞築社之役,蹇蹶而築之,端冕而事之,神與之福。」○[唐][羅隱]《經耒陽杜工部墓》詩:「驥騄喪來空蹇蹶,芝蘭衰後長蓬蒿。」◆2.步履緩慢貌。○[元][王惲]《玉堂嘉話》卷三:「風日晴暖,策杖蹇蹶,雍容林邱之下,清江白石之間。」

僵蹶,◆跌倒。○[唐][沈亞之]《萬勝岡新城錄》:「夫馬隨羈而引者也,羈之使馳,則為之馳;緩則步,安有擇塗陸而避僵蹶哉?」

詰蹶(詰蹶),◆猶竭蹶。形容境況窘迫。○[王闓運]《上征賦》:「息[金城]而愬飢兮,始詰蹶於一餐。」

竭蹶,◆1.《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楊倞]註:「竭蹶,顛倒也。遠者顛倒趨之,如不及然。」○[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承平時,州縣多闕官,得替還鄉,未及息肩,已竭蹶入京。」○[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章》:「存仁之功,則有從容竭蹶之別。」◆2.顛仆傾跌,行步匆遽貌。○《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楊倞]註:「竭蹶,顛倒也。遠者顛倒趨之,如不及然。」○[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承平時,州縣多闕官,得替還鄉,未及息肩,已竭蹶入京。」○[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章》:「存仁之功,則有從容竭蹶之別。」◆3.盡力。○[明][張煌言]《與某書》:「苟有利於國家,有益於桑梓,無弗竭蹶以告當事。」○[魯迅]《墳‧文化偏至論》:「捷徑在目,斯不憚竭蹶以求之耳。」◆4.枯竭;匱乏。○[蔣維喬]《中國教育會之回憶》:「時會員人數稀少,經濟尤為竭蹶,發展殊難。」○黃裳《過去的足跡·餞梅蘭芳》:「然而他的嗓音的確大大不如從前了,全失了低回宛轉的控制自由,時時有竭蹶的處所。」

驚蹶(驚蹶),◆驚慌顛仆。○《新唐書‧車服志》:「襪而鐙,跣而乘,非唯盭古,亦自取驚蹶。」○[前蜀][貫休]《戰城南》詩之二:「磧中有精兵,戰馬時驚蹶。」○[宋][洪邁]《夷堅甲志‧鄭氏女震》:「方行次,忽滿眼黑暗,無所睹,遂驚蹶如睡,他皆莫知也。」

蹶拔,◆掘取;拔出。○[宋][朱熹]《奏推廣御筆指揮二事狀》:「民者邦之本,財者民之心,其心傷則其本傷,其本傷其支幹凋瘁而根柢蹶拔矣。」

蹶船,◆謂船擱淺。○《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塘上行》:「倍恩常苦枯,蹶船常苦沒。」○[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十:「『蹶船常苦沒。』[黃河]中行舟常有此患。俗雲著淺。」

蹶蹙,◆侷促,不自然。○[明][陸時雍]《<詩鏡>總論》:「[蘇][李]贈言,何溫而戚也!多唏涕語而無蹶蹙聲,知古人之氣厚矣。」

蹶倒,◆跌倒。○[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二十回:「[清]兵執著長槍,四面攢聚,[甘輝]尚竭力招架,無如馬已被搠,蹶倒前蹄,眼見得[甘輝]墜地,不得生存了。」○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唯融與陳留侯李崇負絹過任,蹶倒傷踝。」

蹶跌,◆跌倒。比喻挫敗。○《朱子語類》卷一三五:「[東漢]外戚……養箇女子便頓放在宮中,十餘年後便窮極富貴。到得有些蹶跌,便闔族誅滅無遺類。」○[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來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樣子出來。」

蹶動(蹶動),◆震動;震驚。○[元][劉壎]《隱居通議‧文章四》:「[楊]、[陸]、[張]、[黃]、[胡]、[塗]、[王]、[鄒],固已蹶動聳遻,相顧太息。」

蹶機(蹶機),◆造成手足痿痺的原因。

蹶角,◆額角叩地。○[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北周][庾信]《燕射歌辭‧徵調曲六》:「無勞鑿空於[大夏],不待蹶角於蹛林。」○《梁書‧武帝紀中》:「九服八荒之內,連率岳牧之君,蹶角頓顙,匡救無術,臥薪待然,援天靡訴。」


蹶劣,◆疾起貌。○《綠野仙蹤》第四三回:「用手推了幾推,只見[金鐘兒]一蹶劣坐起來,圓睜杏眼,倒豎蛾眉。」

蹶弩,◆1.用腳踏發射的弩弓。○[宋][蘇舜欽]《滯舟》詩:「夕憂寇盜至,蹶弩映岸叢。」◆2.用腳踏強弩而發箭。○[宋][沈括]《夢溪筆談‧辯證一》:「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

蹶仆,◆跌倒,顛仆。○[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武技》:「[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清][李繩]《游靈峰寺羅漢洞至一線天》詩:「隨步凜戰兢,履險無蹶仆。」

蹶趨(蹶趨),◆侷促,不自然。○[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篇章以含蓄天成為上,破碎雕鎪為下……恬淡為上,怪險蹶趨為下。」

蹶然,◆1.顛仆貌。○[三國][魏][曹丕]《列異傳》:「兒隨父入山,父忽蹶然倒地,乃變成白鹿。」○[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一》:「[契丹]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也,但前足纔寸許,後足幾一尺。行則用後足跳,一躍數尺,止則蹶然仆地。」○[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向杲》:「[焦桐]返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斃。」◆2.疾起貌。○《逸周書‧太子晉》:「[師曠]蹶然起曰:『瞑臣請歸。』」[孔晁]註:「蹶然,疾貌。」○《漢書‧陸賈傳》:「於是[佗]乃蹶然起坐。」○[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序》:「[唐君]蹶然起曰:『此虜不滅,禍難未已!』」◆3.忽然,突然。○[宋][洪邁]《夷堅丙志‧衡山民》:「相從出門,尋元路,復至坎下,教民自抱其身,大呼數聲,蹶然而寤。」○[明][唐順之]《答馮午山提學書》:「讀來示『志未堅貞,學無透悟』,令人蹶然有感。」○[清][王夫之]《老莊申韓論》:「有人於此,匹夫蹶然而怒,其可殺邪?從而殺之,匹夫蹶然而喜。喜怒如匹夫之心,則明斷之譽蹶然而興,而氣茀然,而權赫然。」

蹶撒,◆暴露;被識破。○[元][喬吉]《一枝花‧私情》套曲:「不能夠偷工夫恰喜喜歡歡,怕蹶撒也卻忑忑忐忐,知消息早噥噥喃喃。」

蹶失,◆失足跌倒。○[唐][裴鉶]《傳奇‧聶隱娘》:「﹝二女﹞能於峭壁上飛走,若捷猱登木,無有蹶失。」○《新五代史‧雜傳‧馮道》:「過[井陘]之險,懼馬蹶失,不敢怠於銜轡。」

蹶死,◆顛仆而死。○[清][褚人穫]《堅瓠廣集‧張小鬼》:「每歲為陰府行疫於四方。其將往也,蹶死於榻。」

蹶蹄,◆1.騾馬之類以後蹄踢人。◆2.獸類之蹄殘缺。○[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四:「﹝畫馬﹞其後[李伯時]得之,則馬四足已敗爛。○[伯時]題之云:『此馬雖無追風奔電之足,然甚有生氣。』因自作四足以補之……余因作六字四言云:『刖足俄然增足,蹶蹄那害全蹄。還解追風奔電,不妨一躍[檀溪]。』」

蹶泄(\蹶洩),◆亦作「蹶洩」。苦棗的別稱。○《爾雅‧釋木》:「蹶泄,苦棗。」○[郭璞]註:「子味苦。」○[郝懿行]義疏:「蹶洩者,今[登萊]人謂物之短尾者為蹶洩……棗形肥短,故以為名。」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苦棗》。


蹶興(蹶興),◆崛起;興起。○[明][許承欽]《漢光武生處》詩:「蹶興同草澤,神胄自炎[劉]。」

蹶穴,◆掘洞穴。○[王引之]《經義述聞‧大戴禮記上》:「家大人曰:古無訓蹶為窟者。且蹶穴與曾巢對文,則蹶非窟也。余謂蹶者,穿也。言更於淵中穿土為穴也。」

蹶陰(蹶陰),◆厥陰。此指中醫十二經脈之一足厥陰肝經。蹶,通「厥」。○《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診其脈,曰:『病氣疝,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溲,而溺赤……』[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內。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脈大而實,其來難,是蹶陰之動也。」○[張守節]正義:「[鄒]﹝雲﹞:『厥陰之脈也。』」

蹶躍(蹶躍),◆猶跳躍。○[蔡東藩]《唐史通俗演義》第十二回:「[建成]有胡馬肥壯,獨喜蹶躍。」

蹶張(蹶張),◆1.以腳踏強弩,使之張開。謂勇健有力。○《史記‧張丞相列傳》:「[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遷為隊率。」○[裴駰]集解:「[徐廣]曰:『勇健有材力開張。』[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腳蹋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宋][王禹偁]《射弩》詩:「蹶張見舊史,強弩亦古官。」○[清][陶澂]《當垂老別》詩:「大募勇健兒,蹶張守塢壁。」◆2.借指弩箭。○[明][高濂]《懷遠大將軍趙公神道碑銘》:「公巡城至東門,敵發蹶張,中其腰膂,箭深入約六寸,公即拔出之。」◆3.氣勢洶洶的樣子。○[清][朱實發]《前溪新樂府》:「奪斛不許官平量,少不遂意勢蹶張。」◆4.以手足支撐物體。○[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盜俠》:「有婢晨治地,見紫衣帶垂於寢床下,視之,乃小奴蹶張其床而負焉。」◆5.引申為勉力支拄。○[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才大者聲色不動,指顧自如。○[太白]五言妙於神行,[昌黎]不無蹶張矣,取其意規於正,雅道未凘。」

蹶張士(蹶張士),◆強弩手。○《史記‧張丞相列傳》「以材官蹶張」[裴駰]集解引[三國][魏][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腳蹋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律有蹶張士。」○[司馬貞]索隱:「《漢令》有蹶張士百人是也。」

蹶子,◆騾、馬等用後腿向後踢叫尥蹶子。○《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馬十分跳躍,不提防,一個蹶子,把一位少年客的腿踢了一下。」○[梁斌]《播火記》十:「黑烏頭大叫驢勾裏,大車一進村,就尥著蹶子叫起來,顯得多麼火爆。」

雋蹶(雋蹶),◆猶勝敗。○[明][高啟]《南宮生傳》:「時藩府數用師,生私策其雋蹶,多中。」

狂蹶,◆狂妄躁動。○《新五代史‧雜傳六‧賀德倫》:「[異]還,言[彥]狂蹶不足畏,宜促[鄩]兵擊之。」

潰蹶(潰蹶),◆猶潰敗。○《明史‧孫傳庭傳》:「部卒屢經潰蹶,民力竭矣,恐不堪命。」

困蹶,◆窮困潦倒。○[宋][王安石]《上郎侍郎書》之一:「先人不幸,諸孤困蹶。」


撩蹶子,◆騾馬跳起來用後蹄向後踢。○《蕩寇志》第七七回:「這匹棗騮馬,只管撩蹶子,想是肚帶太扣得緊了。」


列蹶,◆鬼物名。○《古文苑‧王延壽<夢賦>》:「剖列蹶,制羯孽。」○[章樵]註:「皆鬼物名。」

劣蹶,◆見「劣缺」。

起蹶,◆1.[春秋]時,[虢]太子死,[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後因以「起蹶」謂使死者復生。○[宋][王禹偁]《謝聖惠方表》:「惠過反魂之藥,功深起蹶之鍼。」○《明史‧馬永梁震等傳贊》:「然功高賞薄,起蹶靡常。此無異故,其抗懷奮激,無以結歡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齟齬不相入也。」○[柴萼]《滿洲宮詞》:「及天下事已全去,無可挽回,一腔熱血,猶崎嶇起蹶於萬死一生之間。」參見「起倒」。2.猶起倒。○[宋][王禹偁]《謝聖惠方表》:「惠過反魂之藥,功深起蹶之鍼。」○《明史‧馬永梁震等傳贊》:「然功高賞薄,起蹶靡常。此無異故,其抗懷奮激,無以結歡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齟齬不相入也。」○[柴萼]《滿洲宮詞》:「及天下事已全去,無可挽回,一腔熱血,猶崎嶇起蹶於萬死一生之間。」參見「起倒」。

傾蹶(傾蹶),◆倒塌。○《漢書‧王僧孺傳》:「蓋基薄牆高,塗遙力躓,傾蹶必然,顛匐可俟。」

趨蹶(趨蹶),◆猶言連滾帶爬。○[周作人]《知堂回想錄‧義和拳》:「洋人趨蹶而逃,幾為所執。」

傷蹶(傷蹶),◆受傷跌倒。喻遭受挫折。○《晉書‧庾亮傳》:「及後傷蹶,責踰先功。」

屍蹶,◆亦作「屍厥」。◆病名。症狀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漢][劉向]《說苑‧辨物》:「太子之疾,所謂屍厥者也。」○[漢][張仲景]《金匱要略‧雜療方》:「屍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東周列國志》第二六回:「此是屍厥,必有異夢,須俟其自復,不可驚之,禱亦無益。」

騰蹶(騰蹶),◆謂馬疾行時,後蹄踢地而騰空。○[清][昭槤]《嘯亭雜錄‧亮總兵》:「使其騰蹶嘶號,聲震數里,賊已畏懼。」

蹄蹶,◆牲口踢蹬。○《紅樓夢》第六五回:「忽聽馬棚內鬧將起來。原來二馬同槽,不能相容,互蹄蹶起來。」

跳蹶,◆強橫,放縱。○[清][錢學綸]《語新》卷上:「一旦白晝,跳蹶少年十數,持尖刀如雪,言往[濮]家去。」

屯蹶,◆謂艱難困頓。○《後漢書‧皇甫嵩傳贊》:「言肅王命,並遘屯蹶。」○[唐][李賢]註:「蹶、猶躓也。」○[清][黃景仁]《中秋夜雨》詩:「我生萬事多屯蹶,盼到將圓便成闕。」

一蹶,◆1.一次失足。○[漢][劉向]《說苑‧談叢》:「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晉][葛洪]《抱樸子‧詰鮑》:「豈可以一蹶之故,而終身不行。」○[唐][李白]《天馬歌》:「騰[崑崙],歷西極,四足無一蹶。」◆2.喻經受一次挫折。○[宋][王安石]《和王勝之雪霽借馬入省》詩:「豈如都城今日事,祇恐一蹶為親憂。」○[明][王守仁]《與薛尚謙書》:「平日所見,皆非實得,不可以不猛省也。經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

一蹶不興(一蹶不興),◆見「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比喻一經挫折,就不能再行振作。○[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外國‧奉使被議》:「此數君俱才諝著聞,以出疆僨事,一時同入廢籍,且近在七八年間,皆一蹶不復振。」○[清][王夫之]《續通鑒論‧漢宣帝》:「憚數歲之勞,遽期事之速效,一蹶不振,數十年兵連禍結而不可解。」○[清][黃鈞宰]《金壺七墨‧王廉訪》:「所慮者一蹶不振,從此為外夷所輕。」○[梁斌]《紅旗譜》四二:「可惜到了這二十世紀的中葉,就說什麼也一蹶不振了。」亦作「一蹶不興」。○[孫中山]《興中會章程》:「乃以庸奴誤國,塗毒蒼生,一蹶不興,如斯之極。」

硬蹶蹶,◆見「硬倔倔」。

招蹶,◆顛覆。○《呂氏春秋‧本生》:「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機。」○[陳奇猷]校釋:「招、喬、撓三字疊韻,故招假為撓也。據此亦可知『招』是彎曲將倒之意。○《荀子‧成相》[楊倞]註:『蹶,顛覆也。』是撓與蹶同義……招蹶之機,猶言顛覆之機。」

直蹶蹶,◆亦作「直橛橛」。◆挺直貌。○《紅樓夢》第六七回:「[興兒]直蹶蹶的跪起來回道:『這事頭裏奴才也不知道。』」○《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個樣兒的冷天,直橛橛的跪在風地裏。」○[趙樹理]《地板》:「我去地裏看了一下,辣子茄子杆都還在地裏直橛橛長著。」○[陳登科]《活人塘》十八:「這個人,直蹶蹶往地下一跪:『大媽,你定定神,聽我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