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乳飲料還好賣嗎?看看李子園的財報就知道了

苕國土魚 發佈 2022-06-11T14:49:56.168173+00:00

我們今天來說一下李子園這家公司,應該說他們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算低,特別是在我們四川,他們家的牛奶包裝一樣的飲料還是很受歡迎的。

我們今天來說一下李子園這家公司,應該說他們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算低,特別是在我們四川,他們家的牛奶包裝一樣的飲料還是很受歡迎的。

但是,知名度也分地域,所以我們還是先從李子園的產品結構開始。

李子園公司97%-98%的產品都是「含乳飲料」;然後還有1%左右的「乳味風味飲料」;「複合蛋白飲料」的市場很小,1%都占不到;還有1%至2%的其他產品。其產品結構還是相當單一的,或許就是這個原因他們才想到疫情下也要上市融資來做大做強吧。

由於李子園是2021年才上市的,所以說公開的數據最早也就是2016年的,我們就不去找其更早的數據了,就拿這些數據來看一看。

從氣泡圖來看,2021年,李子園以最大的營收、最高的營收增長率和淨利潤占據了右上角的最佳位置,看起來,經營形式一片大好。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他們家的營收增長了35.1%,但是也才不到15億的規模,實際上還是一家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在營收增長了35.1%的情況下,淨利潤只增長了22.3%,結束了前三年連續淨利潤增長快於營收增長的形勢,這種情況應該還是受到了消費大環境的一定影響。

分產品來看,李子園的「含乳飲料」增長了36.6%,和整體的增長率差不多;「風味飲料」和「複合蛋白飲料」的增長有高有低,但是規模實在太小,特別是「複合蛋白飲料」,還是百萬級的規模,對營收和淨利潤的貢獻太有限了。

再來看一下分地區和渠道的增長情況,李子園主要的市場是華東、華中和西南,這三塊市場就要占到九成左右的營收,所以說我們四川人對其還有些印象。除了第一大市場華東的增長,要慢於整體增長以外,華中和西南的增長都相對比較快,在40%左右。有趣的是,電子商務才排在第四位,而且增長只有12%,成為其所有區域或渠道中增長最慢的一塊。

原來基數比較低的華南、華北、東北和西北市場,都是在翻倍甚至翻兩倍地增長。但是這種體量較小情況下的高增長,在規模擴大以後很難延續太久。

我們再來看一下其2022年一季度的情況,這個表現就算得上比較糟糕了,營收只增長了3.3%,而淨利潤竟然下降了23.6%。

應該大家已經猜到了,李子園的毛利率是在下降的,在2020年下降了3.7個百分點的基礎上,2021年又下降了1.3個百分點,雖然同比下降的幅度不算太大,但是造成的影響還不小。

在2016年的時候,李子園的淨資產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54.1%,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毛利率,我們就不去追究當時是「葵花寶典」還是「降龍十八掌」了。但是從2017年開始,雖然其淨資產收益率也比較高,但是都沒有超過毛利率;2021年更是只有毛利率的一半左右了,絕招已經消失了。

這除了是淨利潤的增長慢於營收以外,還與其上市融資以後,導致淨資產的規模擴大有關,我們後面還要說到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很高,也就是說李子園的槓桿用得很少。

2022年一季度起,毛利率已經下降至31.3%了,這可是斷崖式地下跌,要知道其同期的期間費用等都要占到營收的近兩成了。這就是李子園,在營收增長的情況下,淨利潤還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們在分產品來看一下,還是「含乳飲料」這一個產品的代表性最強,因為不僅其毛利率比較高,占比也是絕對的大頭。在2021年,就是其毛利率下降了1.5個百分點導致的整體毛利率下降。另外幾個產品的毛利率都比較低,還在持續下降中,特別是「複合蛋白飲料」的毛利率,已經連續兩年都是負數了。

分地區和渠道的毛利率的同比變化情況,就更有意思了。毛利率最高的竟然是「電子商務」這個渠道,而且在2021年還逆市提升了兩個百分點,達到了40.4%。看來在網上買東西便宜,也不一定就是真的。當然也可以說,李子園在網上也不提供太多的優惠,才導致電子商務始終排不進前三,或許這一塊是其後續發力的地方。

那麼,在營收增長的情況下,其期間費用的變化情況是不是因為規模效應,相對於營收的占比一直在下降呢?

從2018年起,確實是這種情況,但是到2020年以後,這種情況就結束了。2021年,其期間費用占營收比反而上升了0.8個百分點,主要就是,銷售費用的占比上升明顯。更要命的是,2022年一季度,期間費用占營收的比例,再上升了3.6個百分點,達到了19.2%,前面就說過其毛利率都已經只有31.3%了,這樣就把利潤空間給嚴重壓縮了。

從總成本占營收的比來看,也是這種情況,在連續兩年下降以後,2021年大幅上升了2.1個百分點,2022年一季度在大幅上升的基礎上,再次大幅上升了8.2個百分點。為什麼總成本的占比上升更明顯?那是因為銷售成本和期間費用占營收比在同時上升,成本高、費用也高,兩者誰也不讓著誰地搶著上升。

那麼我們就可以做一個假設,其經營團隊,在看到營收增長或者淨利潤增長不力的情況下,想通過加大營銷的投入來扭轉經營形勢,結果就是,銷售的投入是增加了,但是淨利潤仍然沒有起色,就像掉進了一個陷阱一樣。

我們可以看到,其財務費用為負,也就是說基本上是錢多了,而不是在有效地利用財務槓桿。經查詢,其流動比率達到了2.1,速動比率達到了1.5,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認為李子園的資產負債表方面,沒有太多值得一說的。特別是其2021年才上市,在上市前要接受比較嚴格的監管,就算有點資產負債方面的遺留問題,那也是很少的了。

最後看一下其現金流量方面的表現,雖然每一年經營活動的淨現金流都不是特別大,在8000萬到3個億之間,但是總體還算比較平穩,只是2021年,在淨利潤增長的情況下,經營活動的淨現金流卻有下降的勢頭。

2021年的上市,導致李子園投資和融資活動都在放大,在圖中表現為一個快速放大的喇叭口,這究竟是利好還是利空,還要看其投入以後形成營收和淨利潤的效果以後才能知道。

在乳味飲料這個市場上,李子園是有一定的競爭力的,但是其上市的時間不長就迎來了消費大環境的波動,有可能2022年的經營情況和業績會發生一定的波動。

聲明:以上為個人分析,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