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考試畢業季,藝術生的那些事兒

深度文娛 發佈 2022-06-20T14:10:43.263114+00:00

對於文娛行業來說,藝術生,尤其是學習表演的「演員後備役」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於是就有網友發問了:「論文寫得不好的學生們會在表演實踐上獲得高分嗎?」

「論文寫得不好的,演戲一定不好!」

六月驕陽,畢業在即。對於文娛行業來說,藝術生,尤其是學習表演的「演員後備役」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於是就有網友發問了:「論文寫得不好的學生們會在表演實踐上獲得高分嗎?」對此,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王楠做了以上回應,並表示,論文可以體現出對於表演的理性總結,表演需要理論體系支撐,而非只停留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感受」。

隨著文娛行業的不斷發展,藝術生作為文娛行業後備人才,也越來越被大眾關注。無論是表演、導演,還是舞蹈、音樂、播音主持,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成為戲劇方向藝術生的那一刻,半隻腳便跨入了文娛行業,從畢業的那一刻起,也意味著自己與公眾人物只是一步之遙。那麼你了解藝考、藝術生、藝術院校嗎?

從鴻都門學到2020年藝考大改革

「藝考」看似「新鮮」,但要追溯其歷史,要從兩千年前的東漢王朝後期說起。當時的「藝術院校」叫鴻都門學,各類藝術人才經過舉薦和考試就能進入學習,完成學歷後便能成為政府的文職官員。

古代君王漢靈帝是其創立者。漢靈帝本人極具藝術天賦,對擁有藝術才能的官員人才都十分青睞,也希望鴻都門學能打破門閥壟斷的以「經學」為準的人才選拔制度。鴻都門學開辦的課程是:辭賦、尺牘、小說、字畫,其中辭賦和小說是文學創作、尺牘是公文寫作、字畫就是藝術創作了。事實證明,鴻都門學培養的人才不僅培養出許多有藝術才能又有實用技能的官員,也為後來漢末建安時湧現出來的眾多文學、書法大家打下了基礎。

喜愛音樂的唐玄宗,重視培養音樂人才,在梨園開辦講習班,招納三百弟子,即為「梨園子弟」,專設「小部音聲」,由30多個15歲以下的孩子組成,為音樂藝術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因此唐玄宗時期誕生出李龜年、賀懷智、黃旛綽、李謨等一大批音樂人才。

北宋時期,宋徽宗在位期間十分重視繪畫教育,把繪畫納入科考,並親自設計考題,開啟了「美術藝考」的先河,選拔出一批中國美術史上的傑出畫家。其中,張擇端(作品:清明上河圖)便是這期間的傑出畫家代表。

而現代藝考要從上世紀30、40年代的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說起,這個在延安建立的以藝術創作為主的學校,吸納了諸多全國各地匯集到延安的熱血文藝青年。中央戲劇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藝術類院校,都是從這裡走出的。

1952年,中國高級教育考試制度確立,藝考也應運而生,與現在相似,當時的藝考也分為筆試與複試。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在當時招收了新聞攝影專修科、洗印專修、動畫專修科大專班,以及洗印中專班。直到1956年才設置本科學科,招收了86名學生——這是新中國電影隊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學生。

1977年高考恢復,藝考也被恢復,期間雖然多次改革,但一直都圍繞「專業考試+文化考試」進行。2002年全國出現「藝考熱」,全國3.2萬人報名參加藝考,這個數字十年後突破100萬。期間藝考人數有所回落,但到了2016年又重新突破100萬。除了美術專業,表演專業尤其火爆,2018年北京電影學院僅表演學院報考人數達9693人次,表演本科計劃錄取50人,報錄比達到194:1。2019年,中央戲劇學院影視方向報名異常火爆,其中話劇影視表演專業(北京班)計劃招生25人,報名人數10233人,報錄比達453:1。

2020年到2021年,藝考做出了重大改革,校考取消,普遍承認省統考成績,文化成績要求進一步提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參加藝考曾經是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生進入高校的「捷徑」,但是現在看來,新的藝考改革顯然想打破藝考生文化素質不高的弊端。

藝考輸送大量文化人才,繁榮文娛行業

當年魯藝為新中國文藝發展奠定了基礎,從魯藝走出的大量文藝人才成為後來各個藝術學科的帶頭人、奠基人。建國前,我黨接手的東北電影製片廠興辦的四期電影幹部培訓班,向文化行業先後培養了520餘名幹部,其中440名幹部參加了電影工作,70餘名參加了部隊及地方文化工作。

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在成立初期,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急需發展輸送了576名專業的畢業生。酈子柏、印質明、趙聯、龐學勤、李孟堯、孫羽、張天民、林汝為、林農、王炎、於彥夫、董克娜、楊靜、于洋、張桂蘭、李文化、魏鐸、沈傑、常彥、阿達、汪流、劉國典、孔祥竺等一大批知名的電影藝術家、電影理論家都出自於此。

恢復高考後,北京電影學院招收的第一批導演系學生後來被稱為「第五代導演」——他們也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電影的集大成者演: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霍建起、張軍釗、黃建新、吳子牛、孫周等。這批導演為當時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拿下諸多榮譽,而他們也正是專業藝術考試機制下的卓越人才,時至今日,「第五代導演」仍舊活躍在電影一線。

無論是赫赫有名的「第五代導演」,還是後來散發著熠熠光彩的「第六代導演」,他們都是中國藝考為文藝事業不斷輸入人才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僅近三年,中央戲劇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生人數連年增加, 僅僅上戲一間院校2019年畢業生就有522人,2021年這一數字增加到633人,上戲這三年的總體就業率分別是:81.98%、85.1%、91.5%。

除了備受關注的戲劇方向專業,美術、音樂、編導等大量藝術生畢業後也都奔赴文化行業,創造了文化產業欣欣向榮的姿態。而表演專業的藝術生也漸漸成為演員行業的主力軍,比如就有人統計過,影視業極具代表性的公司歡瑞影視公司旗下演員90%科班出身,普遍為本科文化程度。

從上個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北京電影學院培養了大批中流砥柱的演員,如許晴、蔣雯麗、俞飛鴻、黃磊、姜武等人憑藉過硬的專業素質,為中國影視行業貢獻了諸多精品力作,而到了90年代中期,徐靜蕾、蔣勤勤、陳坤、黃曉明這幾屆表演系畢業生幾乎撐起影視行業演員的半壁江山——這也是後期表演類藝考火爆的緣由之一。

藝考的娛樂圈正面榜樣效應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藝術考試因文化成績要求不高,與「學習成績差」劃上等號。但是在娛樂圈,藝考、藝術生卻是十分「正面」的信息。尤其是在藝人越來越年輕態,娛樂受眾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之下,藝人憑藉努力學習提升業務,並獲得名氣與榮耀是主流所倡導的。這也在娛樂圈給藝考賦予了新的意義——引導年輕受眾群體樹立正確價值觀。

「科班出身」雖然不是判定一個演員業務水平的唯一標準,但是顯然能為藝人爭取好的機會、帶來正面的影響。除此之外,隨著明星經紀、宣傳營銷的不斷興起,藝考也成為藝人打造人設與話題的內容。

對於年少成名,或者童星出道的藝人來說,他們的「藝考」被「升級」為一個個喜聞樂見的娛樂新聞點。早在2010年,楊紫、周冬雨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時就掀起過一陣討論。2014年,娛樂圈迎來「小鮮肉」「小花」浪潮,大量年輕面容姣好藝人成為年輕觀眾的追逐對象,兩年後,關曉彤高分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年輕一代的藝人開始在觀眾們的注視下邁入自己的藝術生生涯。

隨著劉昊然、王俊凱、易烊千璽、吳磊、陳飛宇、張子楓、宋祖兒等演員的陸續報考,這批本就曝光於大眾的年輕演員關於考試、錄取、上課、答辯、畢業,都成了喜聞樂見的娛樂熱點——宣傳當紅年輕演員的藝考一方面能給追逐他們的年輕觀眾樹立學習榜樣,另一方面也能讓備受輿論困擾的年輕藝人以「正經科班出身」平衡負面輿情。

更多普通的藝考生,則能以藝考優異成績提前獲得媒體關注與曝光量,從而為未來演藝事業的發展打好基礎。2020年,青年演員夏夢獲得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三所高校表演專業全國第一名,同時也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業全國第五名。這令她登上熱門,備受矚目,贏得了不少機遇,剛踏入校園就參演了諸多院線電影。

在越來越注重「科班」、注重專業性的演藝行業,藝考是每年春夏的焦點——畢竟一個行業是否能持續蓬勃發展,靠得就是源源不斷的新人湧現,而藝考也正是娛樂新人的培育場。現在的藝考雖早已與歷史中的藝術考試大相逕庭,但一路追溯,也看到了中國一脈相承的對文藝發展的重視。最後,希望藝考生都順利上岸,願每位即將畢業的藝術生,都能不負夢想,一路向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