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小上海」周浦,逛傅雷舊居

新民網 發佈 2022-07-02T15:25:06.916052+00:00

長江三角洲河網蛛密,有「五里一縱浦,十里一橫塘」之說,周浦即「四周皆為河道」的意思。位於浦東新區西部的周浦鎮,曾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之譽,一代翻譯巨匠傅雷在周浦鎮生活了十五年。圖說:傅雷舊居 來源:網絡曾被譽為「浦東第一鎮」南宋紹熙《雲間志》記載:永定禪院在周浦村。

長江三角洲河網蛛密,有「五里一縱浦,十里一橫塘」之說,周浦即「四周皆為河道」的意思。位於浦東新區西部的周浦鎮,曾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之譽,一代翻譯巨匠傅雷在周浦鎮生活了十五年。

圖說:傅雷舊居 來源:網絡

曾被譽為「浦東第一鎮」

南宋紹熙《雲間志》記載:永定禪院在周浦村。永定寺規模宏大,淳祐十年(1250年)邑人高子鳳為西林(浦東三林塘西)南積善寺撰寫碑記:「西林去邑不十里(疑為八十里),東越黃浦,又東而匯北,其南抵周浦,皆不及半舍。寺之在周浦者曰永定,在黃浦者曰寧國,而西林居其中,蓋所謂江浦之聚也。」

明《弘治上海志》地圖上標有「周浦鎮」字樣,說明此時周浦已經成鎮。明代以後,棉糧業興起,周浦鎮依靠便利的運輸條件獨步浦東。清中期,周浦鎮商賈雲集,經濟發達,名勝眾多,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之譽。1922年,築通上南路(4年後又改通小火車)後,周浦鎮與上海市區往來方便,經濟迅速發展,以致有「浦東小上海」之譽。

南北貨業是周浦歷史上很有影響的商業行業,著名的南北貨店有「三陽泰」「恆昌」「鼎大」等,其中又以「三陽泰」名氣為最。「三陽泰」的前身叫「厲三陽」,同治三年(1864年)在周浦衣莊街13號創設,該店以自制茶食聞名,品種繁多,有小雞蛋糕、杏仁酥、雲片糕、桔紅糕、椒桃片、交切糖、寸金糖、豆酥糖、狀元糕等數十種。其中,狀元糕為特色產品,價廉物美,老少咸宜,不僅銷往鄰近地區,還遠銷國內其他省市及東南亞地區。2009年,「三陽泰糕點製作技藝」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傅雷在周浦生活多年

近代以來,周浦文化事業興盛,人才輩出。1903年創立的同仁小學,是南匯(2009年併入浦東新區)最早的小學之一;1917年創立的周浦圖書館,是南匯最早的公共圖書館;1924年在周浦創立的南匯縣初級中學,是南匯最早的中學。

一代翻譯巨匠傅雷在周浦鎮東大街60號生活了整整十五年。1912年,傅雷母親攜全家(除傅雷與母親外,還有帳房、奶媽母子、保姆六人)離開了南匯漁潭鄉西傅家宅,搬遷至周浦鎮東大街60號的曹家廳的西廂房。當年,母親即請帳房陸先生教四歲的傅雷認字。七歲時,延請老貢生傅鶴亭講授四書五經,另外請人教英語和算術。五四運動爆發後,母親受新思潮影響,送傅雷到小學讀書。十一歲,傅雷入南匯縣立第三公學(今周浦鎮小學)。十二歲至十九歲在上海市區讀書的八年間,傅雷幾乎每周都會回周浦的家。

傅雷舊居的建築建於明清時期,相傳明代通正史趙文華奉旨來周浦閱兵時居住於此。舊居有房7間,住宅兩側各有庭院。占地面積946.16平方米,建築面積773.51平方米。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