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將齊學啟:清華高材生,孫立人左膀右臂,被俘囚禁三年至死不降

凱撒歷史屋 發佈 2022-07-05T08:43:25.978912+00:00

1942年5月,杜聿明帶著八萬遠征軍向北撤退時,唯有孫立人的新38師向西撤離。杜聿明要進入緬北野人山,然後穿過莽莽野人山回到中國;

1942年5月,杜聿明帶著八萬遠征軍向北撤退時,唯有孫立人的新38師向西撤離。杜聿明要進入緬北野人山,然後穿過莽莽野人山回到中國;孫立人要帶著新38師在日軍包圍圈的縫隙中突圍,保存實力,去往印度。此時的新38師是一支孤軍,孤軍奮戰,沒有援兵。

而新38師的113團是孤軍中的孤軍,更是沒有一兵一卒可以救援。新38師主力剛剛來到緬北溫早的時候,因為放心不下在第5軍後面孤軍阻擊的113團,孫立人派副師長齊學啟奔赴卡薩,讓其想辦法找到113團,見機行事。

此時的113團,經過了仁安羌大捷,僅剩900人,而900人中,還有300名傷兵。當第5軍坐著汽車向北撤退時,他們留在卡薩阻擊日軍。即使阻擊成功了,他們向後撤退,也要依靠自己的雙腿。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副師長齊學啟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齊學啟,是中國清華大學和美國諾維琪軍校的高才生,孫立人的得力助手。是齊學啟和孫立人一起,把一群沒有戰鬥力的新兵緝私總隊人員,訓練成了戰鬥力極強的新38師。

如果齊學啟能夠和孫立人一起參加第二次緬甸戰役,他的名字也一定能夠彪炳史冊。

113團在哪裡?113團自離開新38師主力後,就連遭險境。113團特務連連長蔣元清楚地記得,5月7日,也就是孫立人帶著新38師主力趕到安全地帶普拉村的前20天,113團接受杜聿明派遣,前往卡薩阻擊,為整個第5軍的撤退斷後。

卡薩,在伊洛瓦底江西岸。113團來到卡薩的時候,局勢已經非常混亂,爆炸聲此起彼伏,火光熊熊燃燒,濃煙直衝霄漢,日軍的飛機和大炮已經將卡薩炸成了一片廢墟。團長劉放吾派出搜索連,但是沒有發現敵情。

趁著日軍尚未攻到這裡,戰士們立即構築工事,準備阻擊。這裡肯定會有一場大仗要打,因為卡薩是日軍追趕遠征軍的必經之路。

5月8日上午,杜聿明乘坐裝甲車來到卡薩,瞭望伊洛瓦底江對岸日軍的情況,對113團構築的工事很滿意,然後就又乘著裝甲車離開了。5月9日下午2時,113團派出的搜索警戒部隊——第2營5連,在伊洛瓦底江東岸與日軍的先遣部隊發生激戰,然後撤回到西岸。

一場大戰來臨了。蔣元眼中的這場大戰,是進入緬甸以來最殘酷的一場戰鬥。老兵李文才也對這場戰鬥記憶猶新。

5月9日下午5時,日軍開始了進攻。狡猾的日軍先遣部隊沒有隔江進攻,而是從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渡河,然後,沿著河流向113團的陣地發起攻擊。113團依靠有利地形和堅固的工事,打退了日軍一次次進攻。

在緬甸,午後5時是一天最熱的時候,而5月份又進入了緬甸一年最熱的季節,所以,進攻的一方和防守的一方,都很不好受。防守的一方站在戰壕里,戰壕像一個不透風的蒸籠,熱氣蒸騰,渾身的汗水向下流淌;進攻的一方端著步槍,背著20斤重的裝備行李,同樣揮汗如雨。

日軍的一次次進攻被打退後,李文才接下來就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大約兩小時後,攻擊的日軍略作調整,陣地前出現了上百名日軍,他們光著身體,挺著刺刀,邁著整齊的步伐一步步走上來,一個個的臉上都帶著視死如歸的神情。

日軍指揮官在仿效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當年,越王勾踐和吳王闔閭交戰,吳軍陣地久攻不下,陰謀家勾踐就派遣士兵排隊走到吳軍陣前,一個個自殺了。正在吳軍驚愕不已時,越軍突然發起進攻,吳軍一敗塗地。

可是,那時候是冷兵器時代,越軍可以到吳軍的陣地前沿再自殺,現在是槍炮時代,如果誰還仿效當年的越軍,誰就是傻子。日軍挺著刺刀,一步步地走近了,距離李文才只有三四十米遠了。李文才聽到身邊的排長說:「打,狠狠地打!」

排長手中的槍響了。走在最前面的,手舉指揮刀的日軍指揮官,他突然怪叫一聲,就倒了下去。戰士們手中的槍也響了,身邊的機槍也響了,那些光膀子的日軍像拔光毛的豬一樣,倒下了一排。

日軍為什麼會脫光衣服衝鋒?可能天氣炎熱,讓人極度煩躁;也可能日軍已經沒有子彈了;還可能是上級命令限時攻占陣地。

李文才正打得酣暢淋漓,突然聽到背後傳來震天動地的爆炸聲。日軍大部隊乘著木筏和汽艇,從正面開始強渡伊洛瓦底江了。日軍的兵力占據絕對優勢,113團拼死阻擊,死戰不退。陣地前血流成河,血流匯成小溪,流進江水,讓伊洛瓦底江也變成了紅色。

日軍曾有一度占領了灘頭陣地,構築工事,和113團對射,後面的日軍劃著木筏和汽艇,源源不斷地向岸邊涌過來,形勢極為緊急。第2營的200多名戰士,躍出戰壕,嘶聲吶喊著,端著刺刀,硬是將已經上岸的日軍又壓回到江水裡。

從下午5時到午夜12時,113團團長劉放吾帶著全團900人,其中包括300名傷兵,抗擊了至少十倍的日軍進攻。午夜一過,戰場上突然靜寂了。靜寂不是好兆頭,靜寂表示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午夜時分,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來到了。

伊洛瓦底江上游漂來很多樹枝和竹枝,劉放吾判斷日軍大部隊一定在上游集結,製造竹筏木船,準備渡河。如果日軍渡過河來,沿著河岸進攻,113團的工事優勢就無法發揮了。

怎麼辦?此時,第5軍已經後撤兩天,估計早就走遠,齊學啟和劉放吾商量後,決定113團也後撤,避免與大隊日軍決戰。113團傷亡慘重,齊學啟先帶著重傷員撤離,劉放吾留在陣地監視日軍。

齊學啟帶著傷兵一步步走向北面,此後,他再也沒有走回來。劉放吾在凌晨2時,也帶著部隊悄然撤離,為了迷惑日軍,他們故意在工事前點起篝火,遍插旗幟。日軍始終不知道113團已經撤離。

就在這天晚上,日軍因為正面強渡無法突破113團的陣地,便分作兩隊,分別從上游和下游渡江,然後合圍113團。上游渡江的日軍將砍斷的毛竹和樹枝扔進水中,順流漂下,結果被113團發現,察覺了日軍的企圖。要不然,113團就會遭受滅頂之災。

齊學啟帶著重傷員走至離伊洛瓦底江很遠了,估計擺脫了日軍的包圍,便與在溫早的孫立人取得聯繫,孫立人立即命令一個名叫葉遇春的副官開車前去迎接齊學啟。葉遇春來到約好的地點,等待了四小時,還是沒有等到副師長齊學啟,只好又返回溫早,向孫立人復命。

齊學啟去了哪裡?孫立人憂心如焚。孫立人不知道齊學啟去了哪裡,劉放吾也不知道齊學啟去了哪裡。那時候,孫立人和劉放吾都在印度藍姆伽枕戈待旦,厲兵襪馬,新一軍正在煉獄中浴火重生。

1942年6月1日,新38師113團暫時擺脫了日軍的追擊,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新38師112團和114團走上了通往英帕爾的道路。英帕爾沒有日軍,只有被新38師救過的英軍,他們已經先期到了那裡。

英帕爾是印度邊境城市,那時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七天後,新38師113團來到了英帕爾,終於與112團和114團會師。這是中國遠征軍中最早成建制撤退到安全地帶的部隊。此時,新38師擺脫了危機,而遠征軍其他部隊卻陷入了重重危機。帶給他們危機的,不是日軍,而是比日軍更嚴酷的緬北野人山。

在英帕爾,孫立人問劉放吾:「齊學啟副師長在哪裡?」劉放吾不知道。

在溫早,孫立人派齊學啟去卡薩增援113團,自己帶著114團解救包圍圈中的112團,在卡薩,劉放吾帶著全團在後面阻擊日軍,而讓齊學啟帶著重傷員先行撤離。

然而,這麼多天過去了,他們都找不到齊學啟。全師大部分將士,都來到了安全地帶,唯獨找不到副師長齊學啟。這位中國清華大學和美國諾維琪軍校的雙料高才生,他在哪裡?

7月15日,新38師奉命從利多來到藍姆伽訓練,在這裡,他們意外地見到了中國遠征軍的新22師。新22師師長廖耀湘,被稱為「東方巴頓」。新38師正在訓練,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名歸隊的士兵,他在緬甸戰役中受傷,後在藍姆伽的英軍醫院中療傷,聽到新38師在這裡訓練,急急忙忙前來歸隊。

他帶來了副師長齊學啟的消息。齊學啟將軍那天駕駛著裝甲車,歸還給第5軍軍部後,準備返回指定地點,突然聽說第5軍的野戰醫院裡還有十幾名新38師的傷兵,又趕往野戰醫院探望。

當時,第5軍已經決定轉入野人山深處,尋路回國,傷兵無法轉移,全部被安置在附近的樹林裡。安置在這裡,其實就等於等待死亡。

新38師的傷兵無依無靠,突然看到齊學啟副師長,一個個熱淚盈眶,抱頭痛哭,就像迷途的羔羊突然見到媽媽一樣。齊學啟的眼淚也流了下來,他說:「我走到哪裡,就把你們帶到哪裡,一個也不會丟棄。」

齊學啟想要聯繫孫立人,然而孫立人正在森林中轉戰,無法取得聯繫;齊學啟又想與劉放吾取得聯繫,劉放吾當時正在伊洛瓦底江邊激戰,也無法取得聯繫。齊學啟決定帶著這十幾名傷員,一起追趕新38師大部隊。

那名歸隊的傷兵沒有說出齊學啟和傷兵們離開第5軍的地點,不過按照當時的情形來推斷,這個地點應該是莫的林,就是第五軍1500名傷兵最後自焚的地點。齊學啟帶著十幾名傷兵在原始叢林中轉戰,想要尋找大部隊,談何容易!莽莽蒼蒼的緬北森林,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也難以走出,更何況這些傷兵。

傷兵們拄著拐杖,互相攙扶著,一步一拐,一步一挪地追趕新38師,新38師在哪裡?齊學啟不知道,他只能憑藉著方向來追趕。叢林漫漫,舉步維艱,危機四伏,險象環生,這一路,他們會遇到多少艱難險阻啊。

路過一個村子時,齊學啟和傷兵們掏出身上所有的錢,又變賣了所有能夠變賣的東西,買了幾頭黃牛,讓傷員趴在黃牛背上,繼續前行。

叢林越走越密,道路越來越窄,最後,因為沒有醫藥,傷員們的傷口都發炎了,連黃牛也不能騎乘。這時候,他們已經來到了伊洛瓦底江邊,齊學啟砍伐竹子,綁捆了一個竹筏,扶傷兵們乘上去,然後順江漂流。

漂流了七八公里,岸上突然出現了日軍的騎兵部隊,他們對著竹筏一陣掃射,大家無力反抗,只好滾進洶湧的江水中,此後,齊學啟將軍失蹤了,生死不明。而這名傷兵戰士被江水衝到下游後,奇蹟生還。沒有齊學啟將軍的消息,孫立人憂心如焚。

齊學啟和孫立人一樣,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來他去美國諾維琪軍校攻讀,而孫立人去了美國維吉尼亞軍校。

孫立人看到齊學啟將軍犧牲的消息時已經到了1945年5月14日,距離齊學啟將軍失蹤已經過了三年。那天,孫立人一打開重慶《大公報》,就看到了關於齊學啟將軍的報導。

那篇報導是這樣寫的: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將軍,於3月8日,為日軍刺傷腹部,3月13日傷重逝世......3月7日,日偽曾做最後的嘗試,但給齊將軍臭罵一頓,第二天,齊將軍便被刺傷了......

沒有人知道那天孫立人看到齊學啟將軍犧牲時的心情,但新一軍老兵說,那天大家都悲痛難抑,義憤填膺,但苦於沒有報仇雪恨的機會。

1945年5月,中國兩支遠征軍已經打通了中印公路,新一軍奉命回國,在雲南駐防。中緬邊境和西南大後方的日軍已經被全部肅清。

緬甸戰役雖已結束,但是湘西雪峰山戰役還在繼續。奉命回國參戰的新六軍是雪峰山戰役的主力。這場戰役中,日軍投入了四個半師團,中國軍隊投入了九個軍。這場戰役中,中國軍隊有18軍,有74軍,還有新六軍。

新六軍是從新一軍分出來的袍澤弟兄,新六軍中有很多新一軍的老兵。當齊學啟將軍犧牲的消息傳到新六軍時,新一軍的老兵們群情激憤,紛紛請戰。

這天晚上,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新六軍1000多名戰士偷偷摸進了包圍圈中的日軍營中,那裡有一個中隊的日軍在把守。解決了日軍哨兵後,這些中國士兵縱情拼殺,將一個中隊的300名鬼子全部送上了西天。

雪峰山戰役以中國軍隊輝煌勝利而告終。此後,大日本帝國成為了盟軍案板上的魚肉,想怎麼切就怎麼切。後來,盟軍的戰俘回到印度加爾各答後,孫立人才知道了齊學啟將軍殉難的詳情。

齊學啟將軍在伊洛瓦底江落水後,被日軍俘虜,關押在日軍仰光監獄裡。關在這所監獄裡的,還有近千名盟軍戰俘。在戰俘營里,精通英文的齊學啟將軍經常用中國古代人物的事跡激勵戰俘們,他是戰俘營中的領袖。

在漫長的暗無天日的三年囚禁生涯中,齊學啟將軍給了墜入死亡深淵中的盟軍戰俘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孫立人看到的那篇報導中有這樣的文字:

「齊將軍是中國軍隊中的偉大將軍,他是數百戰俘中最受人愛戴和最能給人援助的人物,在英美袍澤的眼中,他是黑暗時期的光明和鼓勵的源泉。在這三年的黑暗地獄中,他對盟軍最後勝利的信念,從未動搖。」

1945年,新一軍和新六軍打通了中印公路。緬甸戰役,日軍面臨覆滅的命運。日軍加緊勸降齊學啟,他們知道齊學啟是這數百戰俘的精神領袖,齊學啟將軍如果投降,其餘的戰俘也會順風歸降。日軍先後派出多位將軍和大漢奸葉蓬,前來勸說,但是齊學啟堅決不降,並怒斥葉蓬等「認賊作父,不知人間羞恥事」。

3月8日,惱羞成怒的日軍用刺刀將齊學啟的肚腹刺傷,扔進了悶熱的禁閉室里。齊學啟血流如注,氣若遊絲。日軍說,如果將軍答應投降,馬上就給予治療。但是,齊學啟還是拒絕投降。

緬甸的3月異常炎熱,齊將軍的傷口很快就發炎了,疼痛難忍,但是齊學啟忍受著不發一言。戰俘中,有一名英軍上校軍醫,他想盡種種辦法,找到一些醫藥,請求日軍允許他給齊將軍治療,但是惡毒的日軍概不答應。

3月13日,在齊學啟生命的最後一刻,日軍的軍醫拿著藥品來到禁閉室,說只要齊將軍點點頭答應投降,就馬上醫治。齊學啟閉著眼睛,連看他們也不看一眼。下午,齊將軍離去了。

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新一軍的老兵說,孫立人和齊學啟是一對非常好的搭檔。齊學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正人君子,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道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戰事緊急,如果那一天他不歸還第5軍的戰車,相信杜聿明也不會怪罪的;如果那一天他不帶著新38師的傷兵走,傷兵們也不會怪罪的;如果他轉戰的時候跟著第5軍軍部走,孫立人也不會怪罪的。然而他就是這樣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一定要歸還戰車,一定要帶走傷兵,一定要趕上新38師。結果,被俘遇難。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頒令褒揚他英勇不屈的事跡,並追贈為陸軍中將。齊學啟將軍的忠骸由雲南霑益空運長沙,公葬於嶽麓山,而謀殺齊將軍的兇犯也受到了嚴厲的懲處。

彈指一揮間,現在還健在地遠征軍老兵已經不多了,希望老人家們都能安享晚年!

活著,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萬人敬仰!

逝去,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永矗人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