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醒:夏季警惕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紅網 發佈 2022-07-06T02:43:48.653144+00:00

紅網時刻新聞7月4日訊(通訊員 彭愛明)野生蘑菇種類繁多,眼下正值高溫雨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長旺盛期,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我國已報導的毒蘑菇多達500餘種,每年因誤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集中在6-10月,誤食蘑菇中毒的死亡率,排在食源性疾病暴發致病因子分類的第一位。

紅網時刻新聞7月4日訊(通訊員 彭愛明)野生蘑菇種類繁多,眼下正值高溫雨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長旺盛期,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我國已報導的毒蘑菇多達500餘種,每年因誤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集中在6-10月,誤食蘑菇中毒的死亡率,排在食源性疾病暴發致病因子分類的第一位。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主要原因

1.誤食有毒野生菌是該病常見的病因。我國常見的野生菌種類繁多,但能食用的菌類只有三四十種。這些毒蘑菇和食用菌外形相似或混雜生長,經常誤采誤食發生中毒。

2.加工環節出現錯誤。如果沒有加工熟或者炒菌的鍋鏟沾上了沒有炒熟的菌子,誰吃到這些菌子,就可能發生中毒。

3.食用方法不當。對於一些可食野生菌沒有經過嚴格的無毒化處理,食用後也會造成中毒。有的蘑菇本身並沒有毒,但食用不當可引起不良反應。生食易中毒的野生菌:卷邊牛肝菌、褐黃牛肝菌、褐疣柄牛肝菌、尖頂羊肚菌、硫磺菌、蜜環菌等蘑菇生食容易中毒。

4.受污染的野生菌。一些野生菌雖屬無毒菌類,但是,如果其所生長的地方發生了污染,或者地層下含有磷之類有毒的礦物。誤食這種地方采來的菌子,很容易導致中毒。

5.野生菌與酒同食,一些野生菌雖無毒,但某些成分可能與酒精(乙醇)發生化學反應,引起毒性反應。

野生蘑菇中毒的五大臨床表現

1.胃腸炎型

該類型的蘑菇中毒在毒蘑菇中毒案例中占大多數,潛伏期10分鐘到2小時。輕者可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會出現休克、昏迷、急性腎衰竭。

2.神經精神型

該類型的蘑菇中毒在毒蕈中毒事件中也占較大比例,潛伏期約10分鐘到6小時,以神經精神症狀為主,患者可能會狂笑、手舞足蹈、產生幻覺,嚴重者出現譫妄、抽搐、昏迷等症狀,還可伴有胃腸炎症狀。

3.溶血型

該類型的蘑菇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到3小時,誤食會出現胃腸炎症狀,隨後出現黃疸,血尿、急性貧血、肝脾腫大等,可引起急性腎臟損害。

4.光敏性皮炎型

這種類型的發病潛伏期長,一般在食用後1-2天發病。誤食這類毒蘑菇可使人體細胞對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現皮炎,如紅腫、火烤樣發燒及針刺般疼痛。

5.肝臟損害型

這是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類型,病情兇險,搶救若不及時,死亡率極高。病人的潛伏期一般為10-24個小時,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繼而出現休克、昏迷、抽風,全身出血、呼吸衰竭,在短時間內死亡。

警惕五大誤區

1.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

根據顏色 與形狀不能簡單區別蘑菇是否有毒。雞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紅菌等顏色鮮艷,美味可食;而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等劇毒蘑菇,其顏色則為灰色或白色。

2.長在潮濕處或家畜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大部分蘑菇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的確喜生在類便上,如盔孢傘和花褶傘中一些有毒種類;但是鵝膏、口蘑、紅菇中一些有毒種類也生長在松林中。

3.蘑菇跟銀器、生薑、大米、生蔥一起煮,液體變黑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

蘑菇毒素不能與銀器等發生化學反應,也就不能產生顏色變化。如鵝膏毒素就不能發生顏色反應。

4.有分泌物或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

有的毒蘑菇的確具有分泌物或受傷變色,但是有一些多蘑菇受傷後,有乳汁分泌,同時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它們不僅沒有毒而且還是美味食用菌,如多汁乳菇(俗稱奶漿菌)。

5. 生蛆、生蟲的蘑菇沒有毒?

許多劇毒的鵝膏成熟後同樣會生蛆、生蟲。

不小心吃到了毒蘑菇怎麼辦?

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二、及時前往正規醫院治療;

三、一旦誤食,應儘早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後用湯勺等硬質東西剌激喉部,儘快排除體內尚末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四、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體液,防止因反覆嘔吐發生脫水導致休克;

五、對已昏迷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

六、食用過的剩餘蘑菇保留樣品以供檢驗查明中毒原因,以便儘快確定中毒原因並對症治療和判斷預後;

七、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後,急性胃腸炎症逐步緩解甚至消失,但由於毒素被腸道吸收入血後侵害了實質臟器,會在1-2天後病情迅速惡化,出現肝、腎、心腦等多臟器損害尤以肝、腎損害為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狀緩解時仍建議留在醫院積極接受治,觀察一段時間,確保病情穩定好轉再出院。

遠離毒蘑菇的幾個建議

1.不輕信: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沒有科學依據的毒蘑菇鑑別方法;

2.不採食:不要輕易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

3.不購買:注意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4.禁止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單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5.食用野生菌要避免多種類混雜,烹飪加工時一定要燒熟煮透,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嚴禁生吃、涼拌。

預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自行採食野生蘑菇,不吃來歷不明或獵奇而得的蘑菇。

指導專家:長沙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王偉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