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查出癌症需要切除左耳,一個持續了16年的小習慣把她害慘了

光明網 發佈 2024-04-26T21:26:30.129599+00:00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病區副主任張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已接連接診了4名外耳道鱗狀癌患者,這些患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愛掏耳朵。

3月3日是第24個全國愛耳日。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病區副主任張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已接連接診了4名外耳道鱗狀癌患者,這些患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愛掏耳朵。

「這種癌變的機率非常小,但頻繁挖耳朵確實可以導致外耳道癌變。」張建醫生解釋說。

75歲的李阿姨就是其中一個。李阿姨有個習慣,愛掏耳朵,而且持續了將近16年。起初李阿姨的耳朵沒有任何問題,但她平時沒事就習慣掏耳朵,越挖越癢,導致分泌物增多,使得挖耳朵變得更加頻繁。長期的這個行為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膚滲出,惡性循環使得耳道里出現了一個腫物。由於沒有明顯的不適,李阿姨一直沒有就醫。直到前陣子開始聽力有所下降,才想到要看醫生。

她找到了張建醫生,結果把醫生也給驚到了。她的左耳道已經裂開,縫隙達到3.5厘米*2厘米,表皮潰爛甚至露出了軟骨。

張建立刻安排李阿姨住院。初步活檢結果為外耳道鱗癌,且已經殃及腮腺和頸部淋巴結,需要手術切除,否則會進一步侵犯腦部和頸部,危及生命。不過,術中需要切除左耳。

「張醫生,只要能保住我媽媽的命,失去一隻耳朵的代價我們可以承受。」李阿姨的女兒心急如焚。

手術開展了整整8個小時,所幸很成功。無意間的一個習慣竟然導致自己失去了一隻耳朵,李阿姨懊悔不已。

另一名陳阿姨的情況則更令人揪心,惡性腫瘤已經侵犯腦部。

採訪中,張建醫生解釋說,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分泌出的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乾燥後和脫落的外耳道上皮混合,稱之為耵聹,俗稱耳屎。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則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阻隔黏附異物的作用,平時藉助咀嚼、張口、打哈欠等運動,耵聹大多會自行排出。「所以,其實對於絕對多數人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頻繁掏耳朵的,耳屎形成後會自動排出。」張建說。

相反,如果在掏耳朵過程中造成頻繁的摩擦和損傷,反而加速代謝過程,甚至影響耵聹的脫落,形成耵聹栓,堵塞耳道。

張建提醒,不要頻繁掏耳朵以免損傷刺激外耳道皮膚而癌變,實在很癢則可以用乾淨的棉簽輕輕掏耳朵達到止癢效果,如果耳朵進水則可以通過單腳跳促進排水。此外他提醒耳癢持續3天以上無緩解、耳朵突然出現堵塞感的,要及時到專科醫生處就診。

中國寧波網記者 陳敏 通訊員 黃均濤徐晨燕

來源: 中國寧波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