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鎮留影 |《老照片上的武漢》新書發布 堪稱「圖像史學」之著

人文武漢 發佈 2022-07-12T15:07:56.327694+00:00

2022年7月9日上午,《老照片上的武漢》新書發布會在漢口澳門路卓爾書店3樓小劇場舉行。《老照片上的武漢》是在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和武漢出版社的支持、幫助下,經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院長、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塗文學,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巡視員、湖北大學研究生導師王汗吾的策劃、指導,由侯紅志主編,由田聯申、孫慶力、劉建林、侯紅志、向虎雛、袁厚翔、劉漢橋、李新橋、萬學工、王汗吾、韓少斌、朱漢昌、劉寶森、葉先培、昌慶旭、張友海、巴忠人、劉天喜、胡全志、胡晉鄂等20位作者參與完成的一本書。


原創 劉寶森

2022年7月9日(星期六)上午,《老照片上的武漢》新書發布會在漢口澳門路卓爾書店3樓小劇場舉行。歷史學家嚴昌洪教授認為,這是一本「利用圖片史料研究歷史,或者研究圖片反映的歷史」,符合「圖像史學」的著作。





《老照片上的武漢》是在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和武漢出版社的支持、幫助下,經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院長、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塗文學,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巡視員、湖北大學研究生導師王汗吾的策劃、指導,由侯紅志主編,由田聯申、孫慶力、劉建林、侯紅志、向虎雛、袁厚翔、劉漢橋、李新橋、萬學工、王汗吾、韓少斌、朱漢昌、劉寶森、葉先培、昌慶旭、張友海、巴忠人、劉天喜、胡全志、胡晉鄂等20位作者參與完成的一本書。


到會的作者


這些作者通過對武漢城市史的多年研究,將個人與家族的珍貴記憶整理成文,向讀者展示出46 幅鮮活而具象的武漢城市歷史圖史,圖文間充盈著濃烈的家鄉情懷。


出席這次發布會的嘉賓有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嚴昌洪,博士生導師、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院長塗文學,湖北省檔案館《檔案記憶》雜誌副主編黃敏,武漢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 武漢文史研究館研究館員張篤勤,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巡視員、湖北大學研究生導師王汗吾,江漢大學農村教育與教師研究所原所長高雙桂,武漢市攝影家協會主席麻建雄,長報集團高級編輯羅建華,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童喬慧,武漢共享遺產研究會會長、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共享遺產委員會秘書長丁援,歷史學碩士、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湯蕾,武漢出版社中心編輯、編審李俊,武漢市檔案館徵集編研部部長宋曉丹,武漢圖書館地方文獻室主任王剛,武漢警察博物館館長余耀明,辛亥革命博物院副研究館員、武昌區政協委員葉先培,武漢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劉謙定,辛亥革命研究會第一屆、第二屆秘書長熊永鑄,江岸區政協文史委主任蔡正環以及張之洞的後裔、河北南皮縣張之洞書畫院院長張中正等。


向省市圖書館、檔案館贈書


在發布會上,首先由主編侯紅志介紹《老照片上的武漢》的寫作及出版的基本內容。接著是該書作者同台合影留念。第三項議程是向湖北圖書館、湖北省檔案館、武漢圖書館、武漢市檔案館贈書。




侯紅志


田聯申、袁厚翔


在發布會上,田聯申、袁厚翔代表20位作者作了發言。田聯申在發言中說,該書是集眾多網友長期研究的成果。如一張武昌蛇山南樓的照片,2006年出現在漢網人文武漢的論壇上,是20世紀30年代一個上海攝影師拍攝的照片,有的說是武昌城門,有的說是漢正街,在漢網上共出現3次,歷時10年,沒有弄清楚是武漢哪裡?直到2016年通過查找資料,反覆討論研究才最後確定是武昌蛇山四大名樓之一的南樓,舊址在今武昌司門口長江大橋引橋處,石板路為今解放路。




袁厚翔給大家介紹了民眾對老照片重視、研究,源於2004年,在上海中國照相館地下室發現2000多張孫中山出殯的照片,北京劉翔用7萬元錢買下來後,建立博聯網出售這些照片。漢口老照片有三難,難到手、難辨認,難證實是武漢的,網友孫慶力在解讀老照片上下過很大功夫。


嚴昌洪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嚴昌洪教授在發言中說:「我對這本書的價值、對作者的敬意都寫在序言裡了。這裡,再一次對人文武漢的作者們表示敬意;對武漢出版社作為精品出版,表示敬意;對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全力支助出版,很有情懷,表示敬意。」


張篤勤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 武漢文史研究館研究館員張篤勤深有感情,凡發表一篇文章或出版一本滿意的書,都要反覆撫摸,甚至重溫其中的有關段落或章節。這本書不是我自己的,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身同感受。我看了這本書後,由衷地高興。這本書反映,人文武漢這個團隊有18年的歷史。《徽章上的武漢》出版費了很大精力。這本書的是人文武漢團隊出版的第二本書,這本書明顯上了一個台階,表現了人文團隊的學術素養、寫作能力。這本書同時也體現出社會的進步,對學術研究的社會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李俊


武漢出版社編審李俊談到她擔任《老照片上的武漢》責任編輯的體會:「武漢研究院給出的最初的文稿樣式,文字過多。侯老師根據我的意見與作者進行了修改,突出圖片地位。20位作者不是專業人員,在文字的敘述上不夠嚴謹,我均作過反覆的考慮,認真地校改。」


王汗吾


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巡視員、湖北大學客座研究生導師王汗吾說:「網際網路的出現給老照片的研究帶來機遇,上網可以搜集到一些老照片。人文武漢團隊的一位旅居英國的網友范榕在英國買到這些照片後,發給我們研究、分析。很多歷史遺留的問題,通過對照片的解讀,更清晰了、更明確了。這個工作,相信我們人文團隊會繼續做下去。」


向虎雛


《老照片上的武漢》的作者之一、武漢大學退休教授向虎雛通過對自己所寫兩篇文章的解讀,來理解該書所具有的價值。其母親的回憶錄中談到1926年武昌圍城時,「死者家屬只有先搶到棺材,抬到城牆腳下暫放,等候開城門,再入土為安」。通過照片,再現了這段歷史。再者,向虎雛伯父向滸的一張照片,原始的只有分子錢那麼大,這本書將其放大到2∼3吋,還特別清晰,感謝責編在這方面所下的功夫。


塗文學


塗文學教授懷著非常高興的心情參加了這次新書發布會,他說:「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具有開放性,向武漢地區,包括海內外的學者開放,只要是研究武漢的著作都可以通過武漢研究院文庫出版。最近,人文武漢有3本書通過編委會的審批,即麻建雄《一個比利時醫生記錄下的武漢》、王汗吾《外灘的建築》,田聯申編輯的《人文武漢公眾號的文章集粹》。




羅建華


長報集團高級編輯羅建華老師作為一個讀者發表了感慨:「這部書發有300多張照片,背後付出的心血是可以想見的,帶來震撼是可以想見的,人文武漢了不得,支持人文武漢的武漢研究院、武漢出版社了不得。全國政協開了會,4個副主席參加。講了徵集無禁區,傳播有紀律,特別強調當代人寫當代事,要依靠民間的力量寫歷史,這為我們人文武漢的朋友帶來了新機遇。


丁援


高雙桂


張中正


在新書發布會上,還有武漢共享遺產研究會會長丁援博士、江漢大學農村教育與教師研究所原所長高雙桂教授、河北南皮縣張之洞書畫院張中正院長在發言中對《老照片上的武漢》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攝影:胡晉鄂 周國獻

打撈江城記憶 串起散落的珍珠

鉤沉三鎮往事 回眸過眼之煙雲




武昌蛇山四大名樓之南樓


編輯:水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