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福州」連江主題館開館 再現閩都海上歷史脈絡

海峽網 發佈 2022-07-13T15:31:51.374029+00:00

參觀者在展板前駐足觀看。放大至整面牆的鄭和航海圖之閩江口段近日,「海上福州」連江主題館開館(上圖)。這座位於連江魁龍坊歷史文化街區的主題館,是在明代八閩名士游璉故居的基礎上進行布展,實現了「城內有街,街內有厝,厝內有館」的三者合一,成為古建築活化利用的又一範例。

參觀者在展板前駐足觀看。

放大至整面牆的鄭和航海圖之閩江口段

近日,「海上福州」連江主題館開館(上圖)。這座位於連江魁龍坊歷史文化街區的主題館,是在明代八閩名士游璉故居的基礎上進行布展,實現了「城內有街,街內有厝,厝內有館」的三者合一,成為古建築活化利用的又一範例。

走進古色古香的魁龍坊,步入主題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游璉故居的天井,滄桑感迎面而來。游璉於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及第,曾任山東登州知府、海南兵備副使、江西省布政司參政等職,為官清廉,備受當地人尊崇。

記者看到,天井左側是以連江海洋文化為主題的3D立體畫,不少人在此處打卡拍照。右側寫著「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於江海」的大字。

「主題館分為『風從海上來』『潮平兩岸闊』『碧海新帆揚』三個展廳,通過幻影成像、多媒體、投影牆、3D立體畫等多種展陳形式,致力打造成網紅打卡地、研學基地,以及黨員幹部新思想學習宣傳陣地。」連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穎介紹,連江致力於把展館打造成又一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標。

梳理再現

「海上福州」歷史娓娓道來

溫麻船屯的古今傳承脈絡,在此次打造的主題館中得以展現。在「風從海上來」展廳,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把「海上福州」歷史故事娓娓道來。

「連江的海洋文化發展歷史悠久,三國的溫麻船屯、宋元的定海灣水下沉船等,都印證了連江是海上絲綢之路福州港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場,講解員諶涵婧向參觀者們娓娓道來。在古代,連江以溫麻船屯而聞名,其是中國重要的造船基地。

據史料記載,西晉太康三年(282年)連江建縣,稱為溫麻縣,隸屬晉安郡(郡治在今福州)。東吳在連江興建溫麻船屯(又一說是在今寧德霞浦縣),為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連江造船業由此興盛。

其中,溫麻船屯製造的海船有五層舷板,得名「溫麻五會」。這一造船技術,為後世的「水密隔艙」福船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18世紀後期,這項技術傳到了西方,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的航海和造船技術。一直到福建船政創立,這項技術又「回到」了福州。

當天,在游璉故居後院,一張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圖,吸引了眾人圍觀:「原來連江粗蘆島是鄭和船隊誓師地!」

據《連江縣誌》記載,古時候,該島岸邊多長蘆葦,粗大如碗。該島因之而得名。

連江文史專家吳用耕介紹,自古以來,粗蘆島就是避風良港,有「海濤狂似虎,不到蘆花洲」之譽。600多年前的明永樂年間,鄭和船隊曾在島上的福斗寺前築壇拜祭,誓師出發,經五虎礁(門)揚帆出海。目前,粗蘆島定岐村還留有福斗寺、福斗山、鄭和井等海絲遺址。其中,鄭和井的井欄外壁鐫刻有「永樂三年上官鄭和」等字樣。

據介紹,航海圖中涉及的閩江口航段,包括了連江的定海灣、北茭等航線。其中定海灣有著「閩江北喉」之稱,憑藉水域寬、潮差小等優勢,自古以來外國大船多在此候潮,進入福州港,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口岸。比如,宋元時期,定海灣是連江境內陶瓷產品出口的主要口岸;明清時,在琉球的航海圖上,明確標明定海是古琉球航行中國大陸的第一站。

向海精神

融入當地人血脈

溫麻船屯的精神延續傳承至今,連江人不僅能造大船,還敢闖大海。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連江的連家船民就走出國門,遠赴印尼、帛琉群島等海域作業。如今,向海圖強,已經融進當地人血脈。這在「碧海新帆揚」展廳中得以展現——

作為中國海帶之鄉,全國每兩株海帶苗就有一株來自連江;作為中國鮑魚之鄉,全國每三粒鮑魚就有一粒來自連江;海洋碳匯的探索走在全國前列……

「看到這些成就,我特別驕傲!」在現場參觀的海洋漁業從業者林哲龍感慨萬千,「傳承精神,我們也要敢闖敢拼,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我們正在自主研發海帶和鮑魚新品種,打造全國最大的海帶無公害良種育苗基地,以種業科技為『海上福州』建設貢獻力量。」

「如今,馬尾造船也回到了曾經的溫麻船屯之地,在連江粗蘆島建立造船基地。憑藉建造全球首艘深海採礦船等技術,再次在世界造船史書寫輝煌。」張穎介紹,近年來連江的海洋漁業企業還在西非茅利塔尼亞的撒哈拉沙漠邊,建起了我國最大的海外遠洋漁業基地。

在「潮平兩岸闊」展廳中,民間廣泛流傳的「從5天5夜到25分鐘」的兩岸交流故事也被搬上了展覽,且歷史上連江、馬祖列島本是一家。「但過去,馬祖鄉親回連江探親要5天5夜——從馬祖坐飛機到台灣本島,再到日本,然後到香港、上海,最後到福州,可謂漫漫長途。2015年,『黃岐—馬祖』航線開通,成為兩岸最短客運航線,探親之路只需25分鐘。」張穎介紹,像這樣的兩岸融合發展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蔣啟弼、蔣佩琪等一批台胞台商建起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運營全國首台深遠海養殖平台「振漁1號」等。

值得一提的是,定海灣還是中國水下考古的搖籃。1990年和1995年,中國與澳大利亞兩國學者聯合對定海灣內的白礁1號沉船遺址進行了海底調查與發掘,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國最早的兩期水下考古人員培訓班就在這裡開班。這裡也是我國最早將沉船遺址列為水下文物保護單位的地方。

本報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葉建隆 孫興威 文/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