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汾酒」,黃蓋和紅蓋的區別是啥?品酒師:口感差距太大

懶人廚房 發佈 2022-07-14T14:40:53.638145+00:00

提及山西,相信論第一印象而言,除了醋就是汾酒,汾酒可是山西名副其實的「扛把子」,這一點毋庸置疑,多年來即使汾酒已是如此低調的包裝,也掩蓋不住其樸實又極具特色的口感。但是喝酒的人都知道,「汾酒」旗下既有黃蓋波汾酒,也有紅蓋波汾酒,既然同是「汾酒」,黃蓋和紅蓋的區別是啥?

提及山西,相信論第一印象而言,除了醋就是汾酒,汾酒可是山西名副其實的「扛把子」,這一點毋庸置疑,多年來即使汾酒已是如此低調的包裝,也掩蓋不住其樸實又極具特色的口感。

但是喝酒的人都知道,「汾酒」旗下既有黃蓋波汾酒,也有紅蓋波汾酒,既然同是「汾酒」,黃蓋和紅蓋的區別是啥?

普通人不懂,品酒師表示:口感差距太大!

黃蓋和紅蓋的區別:

在汾酒不斷發展的今天,應運而生的黃蓋玻汾和紅蓋玻汾是最受大眾喜愛的,並相傳山西本地人更愛紅蓋玻汾,而外省人卻獨愛黃蓋玻汾,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①外包裝不同

黃蓋玻汾:黃色的瓶蓋設計,比較醒目,酒瓶標籤也有黃色的印記,紅黃相間的顏色更加吸引人注目。

紅蓋玻汾:紅色的瓶蓋設計,但是酒瓶標籤是紅白相間的顏色,讓人打眼一看便覺得簡潔明了,人稱「小紅帽」。

細細看來,二者還是有些許區別的,當然人們便於分別,都會以瓶蓋顏色的不同來做直接區分。

②酒精度不同則受眾人群不同

黃蓋玻汾度數高達53度。

雖然此酒酒精度很高,但一點也不影響口感,凸顯出綿柔順爽,讓人不覺想貪杯,十分適合有多年酒齡的老酒民。

而紅蓋玻汾則為43度的清香型白酒,相對於初體驗白酒的人來說還是比較適合的,但是對於老酒民來說多少差點意思。

因此,紅蓋玻汾比黃蓋玻汾刺激性小,酒也不那麼不烈。

③口感不同

由於黃蓋玻汾的酒精度高,因此酒勁兒明顯大,而且入口能感受到辛辣感,一杯喝下肚感覺到很痛快,白酒獨有的辛辣刺激感油然而生且後勁較大。

下咽的瞬間有「一線喉」的暢快感覺,使得酒體醇厚度明顯提升。

而紅蓋玻汾由於酒精度比較低,口味自然也比黃蓋玻汾淡一些,入口以柔和為主調,刺激性很小。

但由於是低度清香型白酒的緣故,整體少了一些豐潤的感覺,卻將清雅柔和的感覺慢慢提升,但回味較短。

這就是為何品酒師會認為二者口感差距太大的主要原因。

雖然,黃蓋玻汾與紅蓋玻汾本身有著很多不同,相信是為了迎合不同人群對白酒的選擇。

但是好在兩者都是糧食釀造的優級白酒,如果真要分出高下確實有些困難,畢竟每個人口味不同,選擇也大不同。

④收藏價值不同

網上很多人都說只有醬酒才值得存放,其實是不對的,因為清香型的汾酒同樣可以收藏,只是度數越高,收藏價值越高,所以別看同是「汾酒」,53度的黃蓋比43度的紅蓋更具有收藏價值。

只是按照香型來講,醬香>濃香>清香,比如52度的古道江湖1800和53度的珍酒,都是夏季收藏白酒的高頻選項。

首先看看古道江湖1800,52度濃香型白酒。精選川南地區特有的「紅纓子糯高粱」做主要原料,配以大麥、小麥、玉米、糯米等優質農作物共同釀製,遵循古法固態釀酒法,使得每一滴酒都散發著自然糧香。

產自四川邛崍,優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讓此酒生來就較為出眾,其酒廠與省內外眾多酒企有著基酒供需的往來。

瓶身1800字體將基酒真實窖酒的天數標識出來,入口綿柔淨爽,將「多糧濃香酒」的特點體現得很豐富,香氣四溢衝擊著味蕾,讓人忍不住多喝幾杯。

潤喉不刺激,下咽爽快,夏季喝點這酒,也不上頭,打破夏季宜啤不宜白的固定思維。

其次是珍酒,53度醬香型白酒。產自貴州遵義,包裝簡單大氣,有種風韻猶存的質感。

精選本地糯高粱,用12987工藝打造,醬香之典雅,酒體和諧又豐滿,入口醇厚自然,以爆香感為主,餘味收尾,整體協調自然。

說到底,喝酒還是要喝糧食酒,不管出什麼品牌、什麼系列亦或是什麼價格的白酒,糧食酒都應該作為首選。

下面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在超市購買白酒時候如何一眼分別糧食酒和勾兌酒:

1、看配料表:看白酒瓶標籤的配料表,如果只有水和糧食,那就是糧食酒,如果還有「食用酒精」、「食用香精」、「液態法白酒」等字眼,那就是勾兌酒,千萬不能買。

2、看等級:糧食酒才會被分級,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標籤上有等級分類的白酒才是糧食酒,一般為優級、一級。

3、看酒花:搖晃瓶身,看到密實的酒花上翻,經久不散的就是糧食酒。但是如果看到酒花不多,且散得比較快的就是勾兌酒。

如此看來,黃蓋玻汾和紅蓋玻汾的區別便十分明了,但是不管怎樣,都是不可多得的優質糧食酒,真心希望每一個酒友都能選到一款適合自己口感的白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