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創客教育課程建設的實體空間

格物斯坦機器人教育 發佈 2022-07-20T21:34:03.578371+00:00

創客教育自產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中國也不例外。我國在創客教育的探索實踐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仍需加強對創客教育的理性認識,創設適合於其發展的制度和環境,轉變師、生觀念和教、學方式,根基現實、立足長遠,在總結與反思中將創客教育實踐推向前進。



創客教育自產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中國也不例外。我國在創客教育的探索實踐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仍需加強對創客教育的理性認識,創設適合於其發展的制度和環境,轉變師、生觀念和教、學方式,根基現實、立足長遠,在總結與反思中將創客教育實踐推向前進。創客的核心理念是眾創、創新、自由、實踐、分享,但當前創客教育更多是在創客競賽的環境下推進的,在功利驅使下,很難潛心研究,靜心育人,久而久之,教師形成了一系列困惑。


創客不創。創客教育開展以來都是以賽助推的方式進行,作為學校領導或教師為了在比賽中一炮走紅,採取很功利的做法,如:買現成的作品回來進行比賽;教師直接製作作品,然後標上學生名字參賽;中國stem教育家長為了孩子獲獎更是親自製作作品讓孩子參加比賽等,這些現象在創客教育基層比比皆是。從這些現象可以透露出來,學生參與「學─研─創」的機會非常少的,所以,以賽推創的形式值得商榷。


眾創不眾。現階段的創客教育均以學校社團的方式存在,只有十個、八個學生參與,把創客教育辦成了精英教育,所謂少兒編程少兒編程,這是面向少數人的教育,該方式與萬眾創新、大眾「創客」的理念背道而行,這也是創客教育難以普及的原因。要實現「眾創」理念必須以課程為基點,從大眾教育入手,以金字塔人才培養模式推進。

分享不深。創客教育鼓勵設計者主動分享作品形成的過程,作為傾聽者也要從設計者分享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及看法,這樣才更有趣,更有意義,教育也將因分享而改變。包括幼兒園stem教育。全國上下舉辦的大大小小的類似創客嘉年華的活動很多,但這些活動更多定位就是比賽,設計者面對面的交流想法的機會非常少,缺乏思維的碰撞,分享只停留在表面。創客空間虛設。隨著創客教育不斷推進,創客教育成為一種教育時尚。關於人工智慧項目方案部分學校先後出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建立了創客空間,美其名曰是用於推進創客教育之用,但實質就是領導參觀的場所,學校為了保持場所的整潔性,平時極少對學生自由開放,使場所效益最大化,這樣的創客空間形同虛設。


商業化太濃。國內進行的一些創客教育展示活動,實質就是商家的產品推廣展示會。在交流活動中,一些人群和機構為了產品推廣而藉機誇張、變相宣傳創客教育,聽多了不同人的解讀,發現有差別,教育智慧課堂並且理論多,操作性少,究竟聽誰才正確?這是教師學習後的真實反應。這樣下去會造成很多方面的膚淺性偏差誤導、曲解,進一步加劇了實踐者困惑的升級。

從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經驗來看,創客教育出現的狀況,歸根到底缺乏課程的引領。所以,全力打造「創課」是改變現狀的方法,小學科學stem教育也是使創客教育走向大眾化的必經之路。「創課」是指創客教育課程,它包括創客教材、創客資源等,只要創客課程建設了,創客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更清晰,可操作性更強。

理性審視創客教育及其作用,警惕「創客教育風」。創客教育雖是時代發展和教育變革的產物,但其並不是教育發展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不能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機器學習是什麼課程創客教育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機遇理應予以把握,但在實踐中我們更應清醒地意識到: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創新教育發展目標非朝夕能至,要警惕那些被熱烈的炒作和誇大的宣傳所蒙蔽而不假思索、盲目熱情、一擁而上的非理性行為。

創客教育的本質是將創客運動中的「創新、實踐、合作、共享」等精神融入教育之中,實現推動人的發展的目的。創客技術不僅是匯集教育資源的工具,也是推動創客教育實現的手段。創客教育模式的定義是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縷春風,其能否形成新的教育氣象,需要集中教育研究者、管理者、教師、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智慧,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認同,需要社會人才觀及用人評價機制的轉變,需要具有創客教育特質的育人環境。機器人教育和編程教育的不同,那他們有衝突嗎?答案當然是不。機器人教育和編程教育,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綜上所述,無論是讓孩子選擇機器人教育還是編程教育,都是為了給孩子們創建更多學習應用場景,通過跨學科的學習和實踐,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培養孩子動手能力、青少年創客空間、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基於孩子有興趣,能夠堅持學習的這個基礎上的。科技的快速發展,解放了人類簡單重複的勞動力,但同時也對我們的創造力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機器人教育,還是編程教育,都不能僅停留在技能層面。我們在對孩子進行人工智慧方面教育的同時,不但要懂得科學原理,更是要學會應用實踐,以更好的知識、能力和心態來適應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

關鍵字: